心理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
  • 国际刊号:1671-6981
  • 国内刊号:31-1582/B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17
  • 创刊时间:196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7
  • 综合影响因子:0.76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科学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科学杂志心理发育项目专栏

学校心理环境与小学4~6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关系:基于全国代表性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摘要:基于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数据库,采用多水平建模分析来自全国100个区县421所学校12 023名小学4-6年级学生报告的学校心理环境特征对同学校12,019名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特点。结果表明:(1)小学4-6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中超过24%的变异来自学生以外的学校和区县。(2)在控制学生年级、性别、家庭背景和学校所在地、师资和生源特点等基本特征后,学校水平的心理环境特点仍然可以显著解释小学4-6年级学生认知能力10%~24%的学校间变异,其中公平与公正感的作用相对最强。(3)学校积极心理环境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具有累积性,并对女生、来自收入较低家庭、来自总体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学校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更强的保护性作用。本研究扩展了学校心理环境的多水平分析,为在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中开展学校心理环境的评估提供了实证依据。
2-10

初中生认知能力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使用“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所编制的测验工具,对9所初级中学7、8年级共4843名学生进行了认知能力、语文与数学学业成就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性注意、短时记忆、空间能力和推理能力都是语文和数学成就的显著预测变量,但不同能力对不同学科的作用大小及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对于语文成就来说,四种能力的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推理能力、短时记}乙、空间能力和选择性注意;对于数学成就来说,则依次为推理能力、空间能力、短时记忆和选择性注意。而且,各种能力对数学成就的影响都大于对语文成就的影响。此外,在不同能力对语文和数学成就的影响机制上,虽然基础认知能力都通过高级认知能力对学业成就产生影响:选择性注意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是完全通过短时记忆和空间能力进而通过推理能力间接发生的,短时记忆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空间能力和推理能力间接发生的,空间能力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是完全通过推理能力间接发生的,推理能力直接对学业成就产生影响,但这种机制在不同学科间也有差异。
11-18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育投资对流动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考察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育投资对流动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数据来自由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所建立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学业成就数据库。调查样本为4~6年级流动儿童1411名(男859名,女552名)和城市儿童3574名(男1933名,女1641名)。结果发现:(1)家庭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直接预测流动儿童的学业成就,同时通过父母教育期望和家庭学习资源为中介影响流动儿童学业成就,证实了家庭投资理论对我国流动儿童群体的适用性。(2)以城市儿童为对照组进行多群体比较发现,流动家庭和城市家庭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童学业成就的路径模型上存在差异,流动家庭的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家庭学习资源的影响效应显著小于城市家庭的,流动家庭的父母教育期望对数学成就的影响效应显著大于城市家庭的,证实了家庭投资理论在亚群体上的差异性,和流动家庭相对于城市家庭对子女学业影响的独特效应。
19-26

父母冲突的稳定性及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时间效应:一个追踪研究

摘要:以745名初一学生为被试,采用间隔一年的追踪设计,考察父母冲突的稳定性及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时间效应。结果表明:(1)父母冲突具有中等稳定性。(2)父母冲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低父母冲突、中等父母冲突、高父母冲突。(3)当父母冲突发生后,会对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同伴排斥、孤独感和抑郁产生消极影响,具有即时影响,符合即时假说。但父母冲突对儿童攻击行为方面的即时影响结果不一致。(4)当父母冲突停止后,其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显著减少,符合停止假说。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对父母冲突事件的干预比干预其引起的孩子不良适应更重要。
27-34
心理科学杂志基础、实验与工效

客体工作记忆的保持对时距知觉的影响

摘要:摘要初步探讨客体信息的保持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实验1采用工作记忆和时间判断(采用两分法)的双任务范式,操纵记忆负荷、记忆任务与时间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ISI),结果发现ISI越短,主观相等点右移,知觉的时间变长;ISI短时,低负荷的反应时低于高负荷的反应时。实验2仅要求完成时间判断任务,并增加了更短的ISI,发现主观相等点和反应时间都受到知觉负荷和ISI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说明,时间知觉受到记忆负荷和信息保持时间的共同影响,这种影响与工作记忆资源的调节有关。
35-41

急性应激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受工作记忆负荷调节: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摘要:急性应激如何影响工作记忆还不清楚。采用电影片断诱发被试的急性应激或中性状态后,让其完成数字N—back任务并同时记录脑电。结果发现,低负荷工作记忆诱发的P3显著大于高负荷工作记忆;在0-back任务中,急性应激组诱发的P3显著大于控制组;而在2-back任务中,这种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急性应激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受工作记忆负荷调节,支持了双竞争理论模型。
42-47

无空间线索化下视觉注意空间等级的ERP研究

摘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考察了无空间线索化下视觉注意资源在不同空间等级的分布情况。通过“预警信号一目标探测”范式,目标刺激随机出现在直径视角为3.2°、6.4°以及9.6°的三个等级圆上。反应时显示:对目标刺激的探测速度随注意范围增大而下降。脑电显示:三种条件下目标刺激诱发的N1和P3分别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主要表现为两成分的波幅随注意范围增大而减小。这表明个体在无空间线索化下可能自动地选择对不同空间等级进行资源分配。
48-53

道德两难判断中亲属关系的认知研究:来自ERPs的证据

摘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个体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对不同亲属的加工特征及其亲属偏见效应。道德两难情境中的主人公为被试的两个亲属(父亲、叔父)和一个熟人,要求被试阅读道德两难情境故事后,对是否愿意救助故事中主人公作出判断。结果发现,直系亲属(父亲)比旁系亲属(叔父)和熟人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C平均波幅,而旁系亲属与熟人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了个体对直系亲属更为关注和敏感,表现出明显的亲属偏见效应。
54-61

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的时间目标依赖性

摘要:为探讨个体复杂决策过程中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的时间目标依赖性,考察了四组大学生被试(共160名)在“知觉不同分心时间”条件下的复杂决策。结果发现:(1)“告知分心3分钟,实际分心3分钟组(知3实3)”成绩显著优于“不知分心时间组”和“知5实3组”,但与“知3实5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显示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具有自我可控性;(2)“知3实5组”成绩显著优于“知5实3组”,与“不知分心时间组”为边缘显著,显示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具有可延迟性;(3)“知5实3组”与“不知分心时间组”成绩之间无显著差异,显示个体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具有相对精确的时间目标依赖性,提前要求结果浮现不出现无意识思维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具有自我可控性。
62-67

流畅性对再认的影响:实验证据及理论解释

摘要:流畅性可以影响再认,而且仅影响熟悉性加工的观点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近年一些研究者采用掩蔽启动范式并结合修改的R/K范式、独立判断的R/K范式等实验范式,操控测验项目的流畅性,发现流畅性影响的可能是猜测或者回想加工,因而质疑这个结论。为解释流畅性对再认的影响,流畅性归因理论侧重对流畅性的归因、冲突一归因理论侧重期待流畅性和实际流畅性之间的冲突、预激活一适应模型侧重启动刺激引起的神经活动激活或适应、线索一学习理论侧重流畅性线索的有效性。未来研究应关注流畅性对来源和联结记忆的影响,并考察流畅性对再认的影响在不同年龄人群或遗忘症人群中的表现是否一致。
68-74

书面韵律信息与词汇偏向在歧义句歧义消解中的作用

摘要:本研究采用眼动法,探讨了被试在理解层次分隔歧义句时,逗号作为书面韵律边界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书面韵律边界与词汇信息如何共同影响句子加工。研究选取了母语为汉语的成人,完成一个自然情境下的句子理解实验,同时记录他们句子阅读时的眼动数据。实验材料为层次分隔歧义句。结果发现:有逗号解歧的句子的阅读时间明显少于没有逗号解歧句子的阅读时间;逗号偏向类型和词汇偏向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两者在三种眼动指标上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研究所选的三种眼动指标为首次注视时间、第一遍阅读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此外,当逗号偏向将句子结构确定为形容词修饰整个短语结构时,词汇偏向会对语义理解进行调整,表现在三种眼动指标的显著性上。实验结果支持内隐韵律假设,书面韵律信息对歧义句歧义消解的作用从句子加工早期开始,书面韵律信息与词汇偏向的交互作用也发生于句子加工早期。
75-79

情境对面孔表情识别的影响

摘要:长期以来,关于面孔表情识别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面孔本身的结构特征来进行的,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面孔表情的识别也会受到其所在的情境背景(如语言文字、身体背景、自然与社会场景等)的影响,特别是在识别表情相似的面孔时,情境对面孔表情识别的影响更大。本文首先介绍和分析了近几年关于语言文字、身体动作、自然场景和社会场景等情境影响个体对面孔表情的识别的有关研究;其次,分析了文化背景、年龄以及焦虑程度等因素对面孔表情识别情境效应的影响;最后,强调了未来的研究应重视研究儿童被试群体、拓展情绪的类别、关注真实生活中的面孔情绪感知等。
80-84

大脑视知觉调控的神经机制

摘要:大脑的知觉加工并非单纯由外部刺激驱动,而是存在自上而下的知觉调控。尽管这一现象被大量实验研究证实,但其神经机制仍然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知觉调控的神经基础、实现形式、研究范式,梳理了当前的理论模型,分析指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知觉调控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93-97

语言转换的认知及其神经机制

摘要:语言转换是双语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抑制控制模型、语言特异性选择模型、任务设置惯性模型和序列难度效应模型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语言转换的认知机制。认知神经科学的一些研究发现,语言转换与任务转换具有类似的神经机制,说明语言转换代价与任务转换代价的本质可能是相同的。抑制控制和语言熟练程度如何影响语言的转换,语言转换代价与任务转换代价的本质是否相同,一般领域的抑制机制是否可以迁移到语言转换领域等问题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8-103

数量加工单方向干扰时间知觉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摘要:近年来,数量加工对时间知觉的单方向干扰效应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关于该效应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的研究却缺乏深度的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本文从抽象数量、数字符号等认知加工如何干扰时间知觉的角度,系统总结了近期数量加工单方向影响时间知觉的研究进展;并在对相关文献加以梳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效应可能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并提出若干未来研究的设想。
104-108
心理科学杂志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人际关系能力对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适应性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人际关系能力对青少年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适应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人际关系能力问卷、社会适应性因素量表、社交自卑感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对84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采用中介模型的潜变量路径分析、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多样本恒等性检验等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人际关系能力能够预测青少年的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2)社会适应性在人际关系能力与社交自卑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适应性在人际关系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重视人际关系能力这种基本人格特质对青少年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充分考虑到社会适应性在这种关系机制中的中介作用。
109-115

人际自立特质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作用的纵向研究

摘要:虽然不少学者认为人格会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但是目前尚缺乏人格与认知重评、表达抑制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关系的纵向研究。根据人际自立与情绪关系的系列研究,假设人际自立特质会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采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和情绪调节问卷对374名大学生进行了间隔6个月的两次调查。结果发现,人际主动、人际灵活显著预测6个月后的认知重评。这提示某些人格特质可以影响特定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
116-122

生命意义感对大学新生日常烦心事和心理适应的影响

摘要:为验证日常烦心事对个体心理适应的作用过程,并探讨生命意义感是否在烦心事知觉与心理适应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采用纵向追踪方式对153名大学新生进行新近生活经历问卷、压力知觉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心理适应的测量。结果显示压力知觉在日常烦心事与心理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拥有意义在烦心事知觉与心理适应之间起调节作用,但追求意义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这说明日常烦心事会通过压力知觉影响个体l〉理适应,拥有意义对个体心理适应具有调节作用。
1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