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
  • 国际刊号:1671-6981
  • 国内刊号:31-1582/B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17
  • 创刊时间:196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7
  • 综合影响因子:0.76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科学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科学杂志基础、实验与工效

双向背景信息外部锚问题决策的眼动特征

摘要:采用眼动技术,考察锚值及背景信息对外部锚问题决策的影响。通过双向背景信息外部锚问题决策吏验,记录被试答题结果及其在重点兴趣区眼动轨迹。结果发现:高、低锚组锚定效应指数均在.76以上。回答锚值比较问题时,从锚值向反向信息眼跳次数和注视时间显著多于向正向信息眼跳次数和注视时间。回答估计值问题时,从估计值问题向锚值眼跳次数和注视时间显著多于向双向信息眼跳次数和注视时间。结果表明,问题决策出现较高程度锚定效应。决策中产生对反向背景信息的注意与加工偏向。支持了选择通达和信息加工负性偏向观点。
1026-1030

心理距离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

摘要:采用错误再认范式,考察了心理距离是否影响个体对他人行为的自发特质推理。实验1采用2(配对类型:图片一可推测的特质词、图片一不可推测的特质词)×2(空间距离:近、远)的混合设计,要求被试判断特质词是否在前面的行为旬中出现过,以探讨自发特质推理形成情况。结果表明,与近空间距离相比,被试对远空间心理距离的行为主体产生了更多的自发特质推理。实验2采用2(配对类型:图片一可推测的特质词、图片一不可推测的特质词)×2(时间距离:近、远)的混合设计,被试反应与实验1相同。结果发现,与近时间心理距离相比,被试对远时间心理距离的行为主体产生了更多的自发特质推理。实验结果提示远心理距离比近心理距离更利于自发特质推理,并在解释水平理论的框架内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1031-1036

汉字识别中字形畸变和语境的ERP效应

摘要:以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语义启动范式,采用同一字判断(靶字延迟反应)作业,考察字形畸变和语境对低频汉字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语义启动时,畸变靶字正确率低于清晰靶字;启动效应只体现在畸变时的正确率上。150-300ms窗口,畸变字比清晰字诱发峰值更负的N170;300-500ms时间窗口,不启动条件诱发平均波幅更负的N400,畸变字诱发更大N400。结论是,畸变字诱发的N170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字形加工;N400的语义启动效应和畸变效应,扩展了Holcomb的研究,并支持语义提取理论。
1037-1042

城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路径模型建构

摘要: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调查350名体育锻炼者以构建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动机路径模型。结果表明:自主型动机与自主性支持、基本心理需求、锻炼意向有正相关,外在调节与前述各变量均有负相关,而内摄调节与前述各变量无显著相关,可能受中国传统“文弱”审美观念及现代生活压力影响;结构方程拟合结果支持嵌套中介模型,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自主性支持可正向直接预测锻炼意向,亦可通过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型动机和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型动机三个中介变量正向间接预测锻炼意向。
1048-1053

短时距估计中的心理影响因素

摘要:使用单任务研究程序,预期式研究范式,以产生时距作为反应指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短时距估计中的间断位置、间断时距和提示线索效应,探讨产生时距与等待时距的关系问题,揭示注意和间断期望对短时距估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断实验中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提示线索效应,闯断位置(等待时距)效应显著,间断时距效应及间断位置与间断时距的交互效应不显著。由此得出:(1)注意是影响被试时间判断的主要因素,被试的产生时距随着等待时距的增加而延长。(2)被试对间断的期望显著地影响其时问估计行为,无间断实验条件下,间断期望有损于时间估计。
1054-1057

自我信息加工优势中的熟悉性问题

摘要:熟悉性对于自我信息加工优势的影响往往与自我相关性的作用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其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和难点。文章分别介绍了自我参照效应、自我面孔和人名识别研究中对该问题进行考察的主要思路与发现。现有证据湿示,熟悉性与自我特异性在自我信息的加工优势中是可分离的,从而表明自我信息所固有的高熟悉性可能并不足造成其具有加工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在展望部分将熟悉性进一步细分为材料的熟悉性与任务的熟悉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特别注意考察任务熟悉性可能存在的影响作用。
1058-1065

气质特征和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独特效应和交互效应检验

摘要:考察气质特征和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PIU)的独特效应,以及气质特征间对青少年PIu的交互效应及气质与教养方式对青少年PIU的交互效应。采用气质特征问卷、教养方式问卷和青少年PIU问卷,调查了1312名青少年。结果显示:(1)意志控制、感觉寻求、专制教养对青少年PIU有独特效应,权威教养、纵容教养对青少年PIU无独特效应;(2)气质特征间交互影响青少年PIU,意志控制特征缓冲了感觉寻求的风险效应。(3)教养方式调节了部分气质与青少年PIU的关系,具体为权威教养缓冲了感觉寻求的风险效应,纵容教养增强了感觉寻求的风险效应。
1066-1072

语境位置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歧义句歧义消解的影响

摘要:采用意义适合性判断任务,考察了语境位置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歧义句理解过程中抑制内部干扰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固定速度的阅读范式,以反应时为指标,实验二采用自控速的阅读范式,分析被试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指标,结果表明,对歧义句不适当意义的抑制作用方面,前语境优于后语境;在歧义句理解的初始阶段,场独立个体能够更好的利用前语境信息抑制内部无关信息的干扰,而场依存个体要到句子加工的后期花费更多时间才能完成对内部干扰的抑制。
1073-1077

音乐与语言的关系:来自句法、语义与音调节奏感知的神经活动证据

摘要:音乐和语言加工神经基础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研究主张音乐的句法加工和语言的句法加工具有较大程度的神经资源的共享。语言句法违例引发的ELAN与音乐句法违例引发的ERAN极为相似,其区别仅在于分布不同——ERAN就像是一个两半球对称的ELAN。而且ERAN的引发不受是否接受过音乐训练这一因素的影响,虽然音乐人被试引发的ERAN波幅更大。一些研究发现音乐语义加工的神经基础为N400和N500。前者可以由音乐和语言两种刺激引发,后者只能由音乐意义的加工引发。然而,音乐的音调感知和语言的音调感知是否共享了神经资源,目前尚无定论。
1078-1084

不同情绪状态下自动表达抑制对情绪及表情知觉敏感性的影响

摘要:预备实验、正式实验的分别以81位、103位大学生为被试。在正性、负性两种情绪状态下,用句子整理任务引发抑制情绪或表达情绪两种情绪调节方式,采用信号检测论的方法测量正、负性表情的表情知觉敏感性。结果表明:(1)在负性情绪状态下,表情知觉敏感性存在情绪一致性效应,即被试对负性表情更敏感;在正性情绪状态下,表情知觉敏感性不存在情绪一致性效应,即被试对正、负性表情的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2)在正性(快乐)情绪状态下,三组表达方式的被试对正负表情的知觉敏感性均无显著差异。在负性(悲伤)情绪状态下,表达组、控制组的被试对负性表情的知觉敏感性高于正性表情,而抑制组对正负表情的知觉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
1085-1092

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的情绪启动效应

摘要:本研究采用情绪启动范式考察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刺激解释偏差。研究以正性和打碎的面孔为启动项,正性或负性非社交词为目标项,要求高社交焦虑组被试和控制组被试判断目标项的情感色彩,并记录其反应时与准确率。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具有不同的情绪启动模式:高焦虑组被试未表现出显著地相容性效应;他们在正性一正性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慢于控制组被试。研究结果提示高社交焦虑个体具有对正性社交刺激的解释偏差,他们不能充分理解正性社交刺激的积极含义。
1106-1109

不同环境照度下手机屏幕亮度最优参数研究——以三星某手机为例

摘要:已有研究表明:环境照度、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亮度和对比度会影响用户的任务操作绩效。本研究采用视觉搜索任务,从行为绩效、主观评价以及眼睛疲劳度指标来考察环境照度、手机屏幕亮度对视觉搜索绩效的影响,并提出在不同的环境照度下手机屏幕亮度的最优值设置参数。结果表明:(1)当手机屏幕亮度保持不变时,不同环境亮度下的搜索绩效差异显著。(2)当环境照度为Olx时,手机屏幕亮度的最优值在11cd/m。左右;环境照度为1001x时,手机屏幕亮度的最优值是68cd/m。左右,环境照度为5001x时,手机屏幕亮度最优值是257cd/m0左右。
1110-1116

不同控制水平下的汉字语义加工

摘要:字词语义的加工是否受其它加工过程或操纵手段的控制一直是自动化研究的热点,以往针对英文字词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本研究以在该类研究中比英文单词更具优越性的汉字为材料,采用部件搜索任务,通过操纵控制水平的强弱探讨汉字的语必加工是否受控制这一问题。实验-考察汉字的语义是否受浅水平加工和无意识操纵的控制(低控制水平);实验二探讨增强了的控制水平是否能够控制语义的加工。结果在实验一中发现了语义负启动效应;实验二出现了正启动和负启动效应。该结果表明,控制机制并不能阻止汉字语义加工本身的发生,仅能对已经产生激活的语义进行调控,提示汉字的语义加工是不可控的。
1117-1122

人工语法范式下的无意识知识探析

摘要:人工语法范式不仅是内隐学习领域广泛运用的范式,同时也是研究无意识知识的主要方法。文章通过对人工语法范式组成材料中的刺激频率、组块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不仅使人们对无意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也有利于对内隐学习获得规则知识的假设提出更确定的回答;并通过对无意识知识的神经机制研究以及考察镜射规则学习过程的脑神经激活状况,获得了规则学习对应更为准确的脑神经活动,推动了人工语法范式下无意识知识的深入研究。
1123-1127

相似性判断和差异性判断不对称性的机制探索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相似性判断和差异性判断不对称性的行为研究及理论解释。其次,根据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的结果,阐述了图-词信息的双编码模型对相似性判断的影响。接着分析和介绍了相似性判断的双编码过程及其时问进程。最后,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1)差异性策略在分类和推理中的应用;(2)相似性双编码过程的实证研究及应用;(3)从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不对称的认知神经机制。
1128-1132
心理科学杂志发展与教育

儿童网络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人格的调节效应

摘要:对637名3—6年级小学生施测网络行为调查问卷、伢利诺斯孤独问卷、艾森克儿童人格问卷和家庭富足量表,以探讨网络行为与儿童孤独感的关系及人格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从事信息获取和休闲娱乐类网络活动较多,参与社会交往类网络活动较少。2)网上信息获取活动显著预测儿童孤独感的降低。3)在网上社会交往及休闲娱乐活动对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中,人格特征起到了调节作用。
1140-1145

母亲-胎儿关系:概念、测量和影响因素

摘要:亲子关系并不仅仅始于出生之后,在怀孕期间孕妇就开始建立与胎儿的关系。母亲一胎儿关系是孕妇所产生的一种包含对胎儿的认知表征、情感投入以及行为互动的关系。目前用于测量母亲一胎儿关系水平的主要工具为母亲一胎儿依恋量表,母亲孕期依恋量表以及胚胎依恋量表。多种因素会对母亲一胎儿关系产生影响,主要包括孕妇年龄、生产经历等人口学因素,孕周、孕期检查等怀孕相关因素,以及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等心理社会因素。未来研究需要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母亲一胎儿关系的规律,更多关注父亲一胎儿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尝试探索干预措施来提高这种亲子关系的质量。
1146-1152

童年中后期儿童同伴接纳知觉准确性与偏差及其对社交退缩的影响

摘要:以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探讨同伴接纳知觉准确性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同时考察同伴接纳知觉准确性及偏差对社交退缩行为的预测作用。儿童完成同伴评定、知觉评定、社交自我知觉和班级戏剧量表。结果表明:(1)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的同伴接纳知觉越来越准确;儿童的同性同伴接纳知觉准确性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四年级男生的异性同伴接纳知觉准确性显著低于女生;(3)同伴接纳知觉准确性显著正向预测安静退缩和活跃退缩;同伴接纳知觉偏差显著负向预测安静退缩,但对活跃退缩不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1153-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