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
  • 国际刊号:1671-6981
  • 国内刊号:31-1582/B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17
  • 创刊时间:196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7
  • 综合影响因子:0.76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科学 2013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科学杂志基础、实验与工效

视觉信息分布调节信息整合策略:来自眼动的证据

摘要:以空白单元格定位为实验任务,操纵序列点阵的分布,考察视觉短时记忆与视知觉的信息整合机制。实验一发现任务正确率与点阵1的圆点数呈近似U形关系。实验二发现在拐点前后被试的眼动模式从偏向于注视圆点位置转为偏向于注视空格位置。因此,视觉信息的分布模式调节整合策略,当处于视觉短时记忆中的圆点数在其容量之内时,采用图像—知觉整合策略,反之,则采用转换—比较策略。
2-6

声旁与笔画省略方式对形声字识别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笔画省略方式和声旁对形声字识别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命名任务考察了声旁和三种笔画省略方式(省前、略后、不省)对左右结构形声字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笔画顺序效应和声旁位置效应,并发现略后的笔画中有声旁,笔画顺序效应会消失。这说明声旁的作用抵消了笔画顺序效应,体现了声旁在形声字识别中的重要作用。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采用上下结构的形声字,实验结果表现出了相同的趋势,且更加显著。
14-19

英语句法歧义消解过程中基于激发点的权变模型

摘要:采用自控速度的移动窗口技术,在3个实验中分别考察句法歧义消解的基本过程。阅读材料为不含有词汇歧义的英语句法歧义句。结果为:实验1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语料中不存在歧义激发点的情况下,被试不会启动歧义的消解过程;实验2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歧义激发点与解歧区重合时,人们会选用再分析机制来处理解歧区语料;实验3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歧义激发点与歧义区重合时,人们会选用竞争机制来处理歧义区语料。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基于激发点的权变模型关于句法歧义消解过程的相关设想。
20-25

双言舌尖现象的产生机制:来自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证据

摘要:舌尖现象(Tip-of-the-Tongue phenomenon,TOT)是言语产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国外研究发现,双语者和单语者的舌尖现象差异很大。双言和双语既相似,又存在差异。以粤语-普通话双言者为被试,比较了普通话熟练和不熟练的被试在使用不同语言命名时的TOT产生率。结果发现:(1)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TOT率受普通话熟练程度影响。普通话不熟练的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用普通话命名时产生更高的TOT率。(2)语言启动能够调节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普通话熟练程度与TOT产生的关系。在语言启动条件下,普通话熟练的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TOT率更高。(3)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TOT产生机制符合部分激活理论的预期
26-32

关于成立《心理科学》作者培训中心的启事

摘要: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心理科学事业,提升本土心理学工作者尤其是广大青年心理学工作者及研究生之专业素养,普及心理科学研究及论文写作规范,提高心理科学研究论文质量,经《心理科学》编辑委员会研究决定,成立”《心理科学》作者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挂靠苏州大学,特聘苏州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田晓明教授担任培训中心主任。
32-32

情绪语音调节面孔表情的识别:ERP证据

摘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了情绪语音影响面孔表情识别的时间进程。设置效价一致或不一致的“语音-面孔”对,要求被试判断情绪语音和面孔表情的效价是否一致。行为结果显示,被试对效价一致的“语音-面孔”对的反应更快。ERP结果显示,在70—130ms和220—450ms,不一致条件下的面孔表情比一致条件诱发了更负的波形;在450—750ms,不一致条件下的面孔表情比一致条件诱发更正的后正成分。说明情绪语音对面孔表情识别的多个阶段产生了跨通道影响。
33-37

Go/No—Go范式中非反应手状态对Simon效应性质的影响

摘要:采用go/no-go范式改进的Simon任务来考察非反应手的状态对Simon效应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一要求非反应手放在除了反应键盘和桌面之外的任何位置,不会产生Simon效应;实验二要求非反应手放在桌面的固定位置,产生的Simon效应随反应时增大而减小,即视觉运动Simon效应;实验三要求非反应手放在固定的非反应键上,产生的Simon效应却随反应时增大而增大,即认知Simon效应。这说明非反应手状态能影响Simon效应的性质。
38-43

线索提示对表征动量的影响

摘要:研究结合线索提示和表征动量范式,实验1、2均采用2有无线索(有线索,无线索)×4诱导期间时距(1250ms,1750ms,2250ms,2750ms)混合实验设计,探讨线索呈现的加工阶段和时距对表征动量的影响。实验1恒定保持间隔时距,在不同时距的诱导期间呈现线索,发现线索主效应不显著,但表征动量呈减小趋势;时距主效应不显著。实验2变化诱导时距,在恒定的保持间隔呈现线索,发生向后偏移现象,线索主效应显著;时距主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意的增加,表征动量效应减小;注意时距不显著影响表征动量,而注意阶段显著影响表征动量。研究结果为表征动量的双加工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
51-56

测谎中反馈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一项ERP研究

摘要:在一个模拟“杀人——侦探”游戏情境中,被试先完成模拟杀人任务,在随后的测谎阶段使用有反馈的ERP测谎范式,以反馈的形式告知被试测谎结果(“+0.5”或“-2”,分别代表“撒谎逃过检测”或“撒谎被发现”)时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反馈出现后的200—300ms时间段,表示“撒谎被抓住”比“撒谎逃过检测”的反馈信息诱发了一个更正性的ERP成分(P200-300),在300~400ms时间段,两种反馈诱发的ERP成分(P300)没有差异,而在450~500ms时间段,“撒谎逃过检测”比“撒谎被抓住”的反馈信息诱发了一个更负性的ERP成分(N500),负性反馈没有诱发FRN。这些结果表明:P200—300、P300和N500都是与加工测谎结果信息有关的ERP成分。P200—300可能对测谎结果的效价(正性或负性)敏感;P300可能反映被试对测谎结果主观意义大小的评价;而N500可能反映测谎结果所导致的大脑皮层兴奋程度。
61-66

自我姓名加工的相对独特性:来自RSVP的证据

摘要:研究采用注意瞬脱的双任务RSVP范式通过操纵T1任务知觉负载水平的高低及T1—T2间的延迟长短,检验不同负载和延迟条件被试对陌生姓名、明星姓名和自我姓名的识别正确率。研究发现,自我姓名加工具有明显的注意瞬脱对抗效应,体现出加工的独特性,但其独特性受负载及延迟条件的影响,且明星姓名在一定条件下也出现了与之相近注意瞬脱的对抗效应,证明自我姓名加工具有相对的独特性。
72-77
心理科学杂志发展与教育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6~15岁儿童平衡秤任务认知规则探索

摘要:本研究使用自编平衡秤测验测试468名6—15岁儿童,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对认知规则进行分类。结果发现,被试使用了重量规则、重量规则:重量距离规则、补偿规则、力矩规则、距离优势规则等六种规则;6~9岁儿童主要使用重量规则;10~13岁儿童主要使用补偿规则;14岁以上儿童主要使用力矩规则;13岁到14岁之间是掌握力矩规则的关键时期。与规则评估技术相比,潜在类别分析用于认知规则研究具有明显优势,最后对运用此方法的前提假设与局限进行了讨论。
86-91

6—9岁儿童工作记忆的发展研究

摘要:以Baddeley工作记忆模型为基础考察儿童语音环路、视觉空间模板、中央执行的发展及其与复杂广度的关系。225名6—9岁儿童完成9个任务,分别测量听力广度及工作记忆三个子系统功能。发现工作记忆各子成分在6—9岁期间发展速度不同;中央执行与语音环路和视觉空间模板的联系随年龄增长加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中央执行和语音环路对儿童听力广度都有显著影响,表明言语复杂广度任务既涉及中央执行功能也涉及语音环路的存贮功能。
92-97

书法练习对儿童情绪及其调节策略发展的促进作用

摘要: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对170名儿童(实验组:101人;对照组:69人)进行为期两学年的追踪,旨在探讨书法练习对儿童情绪状态及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以前测成绩为协变量,后测时实验组的积极情绪显著高于对照组;2)实验组在“积极重新关注”、“计划”两维度上的情绪调节策略得分增量(后测-前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书法练习对儿童情绪及其调节策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98-102

家庭因素中父母情感温暖、文化性与责任心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中介与中介调节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因素中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文化性家庭环境与责任心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与中介调节效应。方法:采用责任心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对大学四个年级1207名学生进行测量,运用SPSS12.0、AMO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父母情感温暖通过责任心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稳定而持久的间接作用。(2)文化性作为父母情感温暖的调节变量,其与父母情感温暖的交互作用对责任心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并通过责任心中介变量,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产生稳定而持久的间接作用。
103-108

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摘要: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加的方式,通过匿名方式埘北京市1552名流动儿童施测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内群体认同测验与群体地位感测验,探讨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内群体认同感和群体地位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与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内群体情感认同及群体地位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与内群体认知认同之间相关不显著。(2)个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存在直接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并通过降低流动儿童的群体地位感,进而间接地负向影响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3)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也存在直接显著的消极影响,并同时借助于群体地位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内群体情感认同和群体地位感的双重中介作用,间接地降低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
116-121

中学生的道德情绪内隐观研究

摘要:以974名14—18岁的中学生为被试,通过道德情绪的词汇评定和情境评定,考察中学生对典型道德情绪种类和道德情绪典型属性的认识。结果表明,中学生对典型道德情绪的认识涉及情境性、导向性、批评性、赞誉性等多种情绪类别,并在总体上更容易把正性情绪词汇认同为道德情绪。在判断与评价具体情境中的道德情绪过程中,中学生更倾向把无私和有私因素诱发的情绪显著地聚类区分,从而将无私诱因视为其认同道德情绪的典型标准,这种内隐观不受其学段、性别的影响和情绪效价效应的干扰。
122-127

内隐学习中东巴文促进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研究

摘要:采用任务分离范式考察了内隐学习中只学汉字、结合图画学习汉字、结合东巴文学习汉字对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影响。幼儿通过颜色判断任务进行学习。实验1采用再认任务考察学习方式对汉字字形外显记忆的影响。实验2采用偏好判断任务考察学习方式对汉字字形内隐记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伴随学习条件下,东巴文能够促进幼儿对汉字字形的外显记忆,东巴文可以成为幼儿汉字学习的工具。
145-149

感觉寻求对工读生使用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效应

摘要:以523名工读生为调查对象,考察工读生使用特点,并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探讨感觉寻求、压力性生活事件、结交不良同伴与工读生使用的关系。结果显示:(1)工读生的使用行为严重,超过三成的工读生曾使用过,以吸食新型为主。(2)工读生的感觉寻求影响使用。(3)压力性生活事件调节感觉寻求与使用之间的关系。(4)这种调节作用以结交不良同伴为中介变量。因此,压力性生活事件通过结交不良同伴调节了感觉寻求对工读生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使用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参考价值。
15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