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心理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sychological Science

  • 31-1582/B 国内刊号
  • 1671-6981 国际刊号
  • 0.9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心理科学是中国心理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心理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

心理科学 2009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科学杂志研究报告与论文
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的关系1282-1286

摘要: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考察了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的关系。研究表明:(1)情绪调节策略对再认反应时和再认正确率有显著影响,认知重评组和控制组的再认反应时短于表达抑制组;认知重评组的再认正确率高于表达抑制组和控制组。(2)小学生表达抑制组的再认反应时长于认知重评组和控制组;初中生策略间再认反应时上无显著差异;高中生表达抑制组的再认反应时长于认知重评组和控制组。(3)高年级、高学业水平学生较低年级、低学业水平学生的再认反应时短;高学业水平学生的再认正确率高于低学业水平学生。

群体参照记忆效应的跨文化比较研究1287-1290

摘要:分别以中国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为被试,利用群体参照加工任务考察了文化背景差异对于群体参照记忆效应可能存在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中国被试参照自己人群体(中国人)进行记忆加工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美国人,表现出了记忆加工的认同群体参照效应;而美国被试参照自己人群体(美国人)加工的再认成绩与参照非认同群体(中国人)并没有显著差异,没有出现认同群体参照加工的记忆优势。与自我参照效应领域的跨文化研究发现一致,群体参照记忆效应的跨文化研究也证明文化背景会影响到与自我有关的记忆成绩。

语素意识在学前儿童言语技能发展中的作用1291-1294

摘要:以140名幼儿园儿童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语素意识的不同层面在儿童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技能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学前儿童已经不同程度地发展出词素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和形旁意识;(2)学前儿童的词素意识和同形语素意识在口语词汇获得中具有重要作用;(3)同形语素意识和形旁意识对于书面言语技能的发展具有独特的解释作用。

内隐品牌态度与外显品牌态度分离研究1298-1301

摘要:基于以往学者提出的双重态度模型,针对问题品牌和优质品牌,使用自陈量表对消费者进行外显品牌态度测量,利用GNAT方法测量消费者的内隐品牌态度。结果显示,被试对于问题品牌具有消极的内隐态度、对于优秀品牌具有积极的内隐态度。而且,无论对问题品牌还是对优秀品牌,其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之间相关均不显著,表明外显品牌态度与内隐品牌态度彼此独立。

中文双字词在心理词典中的通达表征1302-1305

摘要:本研究中,分别采用词汇判断作业和眼动分析法,考察在词单独呈现和呈现在句子语境条停下,词频、首字字频和尾字字频对中文双字词识别的作用以及作用的时间进程,以探索中文双字词在心理词典中的通达表征方式。研究结果支持中文双字词在心理词典中的混合表征模型。

因果关系对类别特征推理及典型性判断的影响1306-1309

摘要:本研究采用学习一测试二阶段实验范式探讨了因果关系对类别特征推理任务及典型性判断任务的影响。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因果关系组及控制组,因果关系组被试学习的类别的各典型特征间具有因果关系,而控制组被试学习的类别的各典型特征间无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因果关系确实会影响类别特征推理任务及典型性判断任务。因果关系之所以会影响这两类任务,根本原因在于因果关系的存在导致处于类别因果关系结构中不同位置的特征维度具有的地位不同。

移情能力与内隐助人倾向的相关研究1314-1317

摘要:随机抽取男女大学生各16人。使用表示助人行为和中性行为的图片为实验材料,依照加工分离程序(PDP)测量被试的内隐助人倾向;应用移情量表测量被试的移情能力。结果表明:个体的内隐助人倾向与移情能力显著相关。高移情个体具有内隐助人倾向,而低移情个体的内隐助人倾向不明显。

青少年内隐自尊稳定性的压力缓冲作用1321-1324

摘要:研究将自尊的意识性/无意识性与自尊的稳定性/不稳定性两种视角相结合,探讨了外显自尊水平、内隐自尊水平、外显自尊稳定性、内隐自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抑郁的压力缓冲作用。研究发现:外显自尊水平、内隐自尊稳定性、压力对抑郁的预测效应显著;内隐自尊水平与内隐自尊稳定性的交互作用能够预测抑郁;外显自尊水平与内隐自尊稳定性能够缓冲压力对个体抑郁的作用。研究还分析了内隐自尊稳定性研究对深化“内隐自尊”概念的启示作用,并探讨了内隐自尊稳定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工作记忆子成分在小学三年级儿童珠心算中的作用1325-1327

摘要:为考察工作记忆子成分在珠心算过程中的作用与普通心算中的作用是否一样,采用2×3×2的混合实验设计,对受过珠心算训练与未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儿童在控制条件、语音环路次任务、视空间展板次任务三种条件下的心算成绩(反应时和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视空间展板次任务对珠心算组的反应时和正确率都产生了干扰效应,说明珠心算过程中的存储成分更依赖于工作记忆中的视空间展板子系统。

高职生压力源及应付方式特点研究1328-1332

摘要:为探究高职生压力源及应付方式的特点,本研究从上海地区调查了1005名大一至大三的高职生。结果发现:1.高职生最大的压力来源于就业与前途压力和生活适应压力,自我期望压力和学业压力较小;雎力无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和年级差异显著,大二学生的压力最大。2.高职生最常用的应付方式是解决问题,最少采用的是自责;应付方式年级差异显著。3.压力与应付方式相关显著,成熟的应付方式与压力水平呈负相关。自责、幻想、逃避和合理化对压力水平有显著影响。

3—6岁儿童对于图画作者意图的理解1333-1337

摘要:以3—6岁儿童为对象,研究借助思维泡泡实验考察儿童何时意识到图画能够反映作者的意图;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图实验和寓意图实验考察儿童何时开始意识到不同欣赏者对同一图画作者意图的认识可能不同。结果表明:3岁儿童已能意识到图画是带有意图的;当作者的意图通过图画内容直接表达时,4岁儿童能够意识到不同欣赏者对同一图画作者意图的认识可能不同;但当作者的意图体现在图画寓意上时,大部分儿童到6岁后才具备这一能力,该能力与儿童解释性心理理论的获得有关。

弈棋风格与认知风格的关系1338-1341

摘要:弈棋风格是指弈者在围棋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致的、稳定的方式和行棋特点。通过考察弈棋风格和思维风格的关系,结果发现,严谨稳健和被动执行型思维风格可以相互预测;机敏轻灵和自由开放型思维风格可以相互预测;犹豫忍址和多头并进型思维风格可以相互预测。

试题难度多项指标的认知任务分析1342-1344

摘要:本研究在邵志芳等设计的对试题难度进行事前评定的框架和实施程序的基础上,将试题的事前难度细分为基准难度和解决难度,并由此演化出难度指数来描述试题及斌题问的相对难度。采用上述指标对上海市2007年和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理科卷)进行了认知任务分析,结果显示:(1)各评定者之间呈极其显著一致性;(2)试题的解决难度与基准难度之差能够很好地预测试题的实际难度;(3)难度指数能够作为对试题(或试卷)之间难度进行比较的良好指标;(4)2008年上海市高考数学试题(理科卷)较2007年试题难度有所降低。

编码阶段分散注意对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影响1345-1347

摘要:本研究通过运用数学运算作为次级任务来探讨编码阶段的分散注意对DRM范式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编码阶段的分散注意极大地降低了对学过项目的正确再认及对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进一步的R/K判断分析表明,编码阶段的分散注意极大地降低了对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R判断,却对K判断没有产生影响;而且编码阶段的分散注意降低了听觉学习条件下错误再认R反应却没有影响视觉学习条件下错误再认R反应,这可能与汉语的语言特性有关。

电脑游戏诱发下自主神经活动的比较1348-1351

摘要:让47名大学生被试完成一个电脑游戏任务,探讨同种任务不同时间阶段里,自主神经活动的变化特点以及影响因素。记录皮电、皮温、心率、心率变异性的频域成分高频(HF)、低频(LF)等指标在基线、预期和应对三个阶段的变化。结果:(1)在预期阶段,LF、HF显著高于其他阶段,在应对阶段皮电、心率显著地高于其他阶段,皮温显著低于另外两个阶段。(2)不同阶段的自主神经反应都包含多种模式,以共同激活模式和副交感神经单独抑制模式为主。结论:(1)从时间维度证明了存在不同的自主神经反应模式.为Berntson的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2)任务的不同心理成分和个体差异因素共同影响自主神经活动的变化。

内隐和外显不一致自尊与自尊不稳定性的关系1352-1354

摘要:从高自尊异质性角度出发,采用问卷法及内隐联想测验探讨内隐与外显不一致高自尊与自尊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外硅自尊个体中,内隐与外显自尊不一致的高自尊者比一致的高自尊者的自尊不稳定性水平高,且差算显著。(2)低外显自尊个体中,内隐自尊没有影响个体的自尊不稳定性。

7~11岁儿童分享行为动机分析1355-1358

摘要: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考察小学~、三、五年级共128名7—11岁儿童四种分享行为的内部动机。结果发现:(1)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分享行为的优势动机是个人功利的动机;三年级儿童中持有尊重他人道德动机的人数明显上升,但五年级儿童中持有这种动机的人数又下降。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遵守规则的道德动机呈缓慢发展的趋势;(2)一至五年级儿童同好朋友的分享行为大多出自个人功利的动机,同不是好朋友的分享行为大多出自遵守规则的动机;(3)从总体上看,小学儿童考虑个人利益的分享动机显著高于非个人利益的分享动机。

6~12岁儿童自立发展特点的研究1359-1362

摘要:本研究选取1271名1—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采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结合访谈法考察了小学生自立发展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寄宿与非寄宿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等。结果表明:6~12岁儿童自立发展的年龄差异显著,各分量表分均表现出随年龄而递增的趋势,但发展并不是匀速和直线式的;自立总分和学业自立、道德自立、自我行动、自我负责分量表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其它分量表分无显著性别差异;农村儿童在所有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城市儿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自立行为发展未见显著差异;非寄宿儿童自立程度高于寄宿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