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心理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sychological Science

  • 31-1582/B 国内刊号
  • 1671-6981 国际刊号
  • 0.9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心理科学是中国心理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心理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

心理科学 200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科学杂志研究报告与论文
工作绩效的结构及其与胜任特征的关系770-773

摘要:本研究旨在验证党政领导干部对下级工作绩效评定的结构,并探讨其与胜任特征之间的关系。两个省市的450名党政领导干部完成了对自己下级的工作绩效和胜任特征的评定。结果表明,评定下级干部工作绩效的两因素结构,即任务指向和个人素质,得到了验证;分别以工作绩效的两个二阶因素为因变量,以胜任特征的七个维度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胜任特征可以解释工作绩效的“才”和“德”成分54.5%和55.3%的变异。胜任特征和工作绩效中“德”和“才”的成分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既可以相互促进,也可以交互抑制。文中还对这一结果的含义及本土化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深入讨论。

幼儿反事实推理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774-777

摘要:本研究以北京某幼儿园94名幼儿为被试,采用图片故事法和口语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幼儿反事实堆理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4、5岁幼儿的表现明显好于3岁幼儿,但是4、5岁幼儿之间没有明显差异;(2)问题形式和因果链对反事实推理的影响上具有交互作用;(3)领域知识在各年龄阶段上对反事实推理的影响存在差异。

情绪Stroop效应:来自汉字的证据778-781

摘要:通过颜色命名和词汇阅读两种作业任务,采用情绪词、中性词两类刺激材料,探索情绪Stroop效应中Stroop加工的特点和机制。结果发现:(1)两种作业任务都发现明显的情绪Stroop效应;(2)两种作业任务中情绪Stroop效应不受情绪词的抽象性影响。它说明情绪stroop效应与经典的Stroop效应是两种独立的现象,前者的加工过程是由于情绪词所产生的情绪威胁而导致反应延迟,而不是经典Stroop效应的选择性注意机制。

自尊的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782-784

摘要:本实验研究证实了自尊的记忆效应的存在,即自尊水平与词性的交互作用对特质形容诃的回忆量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对于正向词的回忆量,高自尊组显著高于低自尊组。对于负向诃的回忆量,高自尊组与低自尊组无显著差异;而在高自尊组,正向词的回忆量显著高于负向诃的回忆量。在低自尊组,正向词的回忆量与负向诃的回忆量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支持自尊对记忆影响的忽视——不一致模型。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785-790

摘要:本研究以102名大学生为被试,从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出发,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Go/No-go联想任务(GNAT)和外部情绪性Simon任务(EAST)三种实验程序对内隐自尊及其特性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同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对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结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IAT、GNAT和EASI这三种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自尊测量方法是有效的,均能有效检测出内隐自尊效应,内隐自尊的特性表现为个体倾向于将自我与积极属性或事物相联,将他人与消极属性或事物相联;(2)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分离的结构,两者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自我评价系统,支持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两维结构说;(3)双重态度模型和信息加工双过程模型两种理论模型都可以解释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现象。

否定句理解中知觉仿真的动态过程791-795

摘要: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探讨否定句理解中被否定的情境和真实情境在头脑中的具体表征。实验材料包括否定句和图片,根据句子隐含形状与再认图片的匹配关系分为匹配和不匹配两个版本。实验1中句子呈现时间为700ms,结果发现匹配版本中图片再认时间明显短于不匹配版本,证实了否定句理解中被否定情境的知觉仿真。实验2中句子呈现时间延长到1000ms,结果两个版本图片再认时间没有差异,说明读者已经转为对否定句所表达的真实情境进行仿真。实验支持了知觉符号观并进一痔说明否常甸珈解中知带仿直和知慌符号瀚活是一个动杰的“两步击”的加工讨程。

客体运动速度的视觉工作记忆容量796-801

摘要:自Luck等人的研究以来,诸多研究者对客体信息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表征与存储问题进行了探讨。现有研究主要采用呈现于静态场景的客体作为刺激材料,而不涉及对客体运动特征信息的短时存储。本研究结合多客体追踪范式和视觉工作记忆的变化觉察范式,通过比较检测项全部呈现方式与单检测项呈现方式条件下,客体运动速度的视觉工作记忆绩效,探讨了多个客体的运动速度信息在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方式和容量问题。结果表明,在工作记忆中能够存储约3仑独立客体的运动速度信息。

宁夏青少年个性发展研究802-806

摘要: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分量表》对宁夏回族自治区2880名学生进行测查。经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和方差分析(ANOVA)。结果表明:(1)个性分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个性各维度信度较低。但总的个性分量表信度较高;(2)不同民族在坚持、自制、内外倾、开放和耐挫折五个个性维度方面差异显著,而在乐观悲观、责任、冒险、独立四个个性维度差异不明疆,个性特征在不同民族青少年之闽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3)对于不同的个性维度和不同的性别,民族对个性发展过程的影响是不同的。

语篇理解中语境对代词理解的影响807-809

摘要:该研究考察了语篇理解中整体语境和局部语境对代词理解的影响。向被试呈现语篇,其中包括带有语义偏向的整体语境和局部语境以及代词。要求被试判断代词的所指。结果发现,当代词和整体语境出现时,被试并不立刻判断,等局部语境也出现以后,才判断代词的先行词。这一结果支持“首先建立句子袭征,再把句子表征与语篇表征相整合”的分阶段加工观点。

亲子间家庭功能的知觉差异及其与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810-813

摘要: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FAI),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对北京和两安的1325名初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在家庭功能问卷的所有维度,亲子间知觉差异显著,青少年的知觉更消极;(2)在家庭功能的所有维度,男孩与父母的知觉差异均大于女孩与父母的差异;沟通维度父子间的差异大于母予差异,冲突与和谐维度母女间的差异大于父女间的差异;(3)不同知觉差异纽青少年的孤独感差异显著,知觉差异水平与孤独感间呈线性关系;亲子阃在冲突与和谐及父母关注维度的知觉差异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的孤独感。

误导信息干扰引发的错误记忆研究814-819

摘要:本研究借鉴GSS的测验程序,以学习材料视觉呈现、团体实验的形式,在人工条件下模拟了目击者记忆过程.通过操纵材料呈现时间(20秒、40秒)与测验次数(初测、重测)两个变量,考察了该情境下错误记忆的内在机制及其动态变化特点。并进一步研究该情境下受暗示性与社会期望、自尊、心理控制源以及视觉想象生动性的关系。实验发现,40秒比20秒条件下,真实记忆效果更好,错误记忆效果更少;重测比初测时错误记忆更多。可见,真实记忆量的差异是影响错误记忆的主要因素:错误记忆较为顽固,产生后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还发现,受暗示性的各种指标(yiddl、yidd2、yidd3和shift)与社会期望、自尊、心理控制源、视觉想象生动性等因素均无显著相关.与桔试的自由回忆成绩成显著负相关。

材料呈现方式、维度数量对小学生分类活动影响的眼动研究820-823

摘要:使用ASL-504型眼动仪,采用2×2的被试问设计,对46名智力、视力均正常的小学生在两种材料呈现方式下.对维度不同的2套图片材料的分类结果和分类过程中的主要跟动指标加以考察。结果表明:(1)材料呈现方式和维度交互影响着小学生的分类结果;(2)小学生分类结果是否存在显著的材料呈现方式与维度差异.与他们在分类过程中的兴趣区数、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等跟动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2~3岁儿童对视频信息的理解824-829

摘要:选取2岁、2.5岁和3岁儿童72名,比较儿童通过窗口、视频和模型三种条件观看藏玩具过程,然后正确找到玩具的表现,考察了2~3岁儿童对视频信息的理解特点。结果表明:(1)与通过直接经验获得信息相比,2岁与2.5岁儿童从视频获得表征信息存有一定困难;3岁儿童能够顺利地从视频获得并运用表征信息。(2)2~3岁儿童在视频条件下获取表征信息的能力要强于模型条件。研究认为3岁前儿童完成将视频图像视为真实物向视为表征信息的转换,双重表征并非儿童将视频图像作为表征信息加以理解的先决条件。

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编码加工特点:基于PASS理论的研究830-833

摘要:同时加工和继时加工是PASS模型中的两类编码加工,二者在数学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基于PASS理论的认知评估系统(DN:CAS)单纯型数学困难、混合型数学困难和正常小学生进行两类编码加工的测评,比较研究发现,两类困难学生的两类编码加工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两类困难学生间的同时加工差异不显著,而混合型困难学生的继时加工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型困难学生。较低的同时加工水平似乎是两类数学困难的共同特征,继时加工水平的差异则似可作为单纯型与混合型困难的区分指标之一。

汉词和图画再认的ERP效应及脑机制834-838

摘要:目的:比较汉词与图画材料再认过程中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表现并探讨其脑机制。方法:使用经典“学习一再认”实验模式对21名大学生进行测验,同时记录EEG,离线处理后对汉词及图画再认诱发的ERP波形主要成分及新旧效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材料的再认均诱发出了明显的新旧效应。顶区新旧效应头皮分布基本一致,但图画再认该效应波幅大于汉词再认;两种材料诱发的额区新旧效应有所不同,图画再认该效应为正走向,而汉词再认此效应表现为负走向趋势。结论:汉词与图画再认既存在某种共同的神经加工机制,叉分别涉及一些特异性的神经活动模式。

6~9岁儿童特质观与其人格特质的关系839-843

摘要:为考察特质观与稳定的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情境故事法和问卷法分别对180名6~9岁儿童进行了特质稳定性理解的个别测查和人格特质的教师评定。结果发现,持三种不同特质观(实体论、中间论、渐变论)的6~9岁儿童开始在认真有恒、自制稳重、聪慧性、开朗活泼和同情利他五种人格特质行为上表现出显著差异;6~9岁儿童的特质观能够预测以上五种人格特质,丽儿童“开朗插泼”和“聪慧性”特质行为的线性组合是预测儿童特质观的最佳指标。这些研究结论有助于说明关于特质的认知在调解和制约个体稳定的行为理解和反应中的重要作用,验证了人格认知流派的观点;支持了认知与人格之间交互作用的理论假设;对于解释年幼儿童发展中的不适应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抑制对内隐刻板印象的影响研究844-846

摘要:通过抑制组和控制组之间性别刻板印象的IAT的结果对比进行实验。研究表明:抑制策略的干预效果相当的明显,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在明显地减弱;在性别刻板印象上存在内隐效应,而且没有性别差异;内隐刻板印象是根深蒂固的,在内隐的和无意识的水平上抑制无法完全消除刻板印象;我们设计的性别刻板印象的IAT是可行的;要彻底消除刻板印象,改变社会本身、改变文化环境也许是一个最艰苦和最好的办法。

空间注意能够促进知觉表征进入工作记忆:来自注意瞬脱的证据847-852

摘要:本研究目的一是探讨外周空间线索能否促进知觉表征进入工作记忆,二是观察线索的信息性对该促进作用时间进程的影响。实验采用注意瞬脱和空间线索结合的实验范式,考察不同信息性线索对目标识别的促进效应在注意瞬脱期间内外的变化。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了非信息性和信息性线索。结果显示:外周线索的促进效应在瞬脱期间内显著大于瞬脱期间外;非信息性线索和信息性线索分别在较短和较长的线索-目标间隔下起促进效应。因此,外周线索能促进知觉表征进入工作记忆,而不同信息性线索可能引发不同的注意机制.从而具有不同人促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