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心理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sychological Science

  • 31-1582/B 国内刊号
  • 1671-6981 国际刊号
  • 0.9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心理科学是中国心理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心理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

心理科学 200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科学杂志研究报告与论文
文本阅读过程中跨文本背景信息激活与整合研究2-5

摘要:研究文本阅读过程中跨文本背景信息激活与整合模式.实验1探讨被试在阅读分为两个故事的每篇材料时,后面故事的信息能否通过共振激活前面故事的信息;实验2进一步验证读者是否将分为两个故事的材料作为一个文本来阅读.结果表明,被试是将分为两个故事的材料作为两个文本来阅读,并且阅读后一个故事时可以跨文本激活前一个故事的信息.本研究证实了跨文本的共振激活,深化了O'brien等人的研究.

顿悟与源事件中启发信息的激活6-9

摘要:采用先学习源事件、后进行顿悟问题解决的两阶段实验范型,探讨了大学生解决九点四划问题的成功顿悟与源事件中所包含的启发信息提取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在顿悟问题解决阶段,只有激活学习阶段所获得的源事件中所包含的启发信息,才能成功解决顿悟问题.但并非所有激活源事件的被试都能成功解决九点四划问题,这取决于从源事件中所提取的启发信息的质量.研究结果还表明,内隐学习组与外显学习组正确解决九点问题的人数百分比差异并不显著,证明源事件中所包含的启发信息的激活,可能主要是自动加工的结果.

聋人唇读的大脑机制研究10-12

摘要:特定区域整合模型与信息传输接替模型提供了聋人唇读不同的大脑机制,前者认为聋人唇读是由特定大脑皮层(如STS,后扣带回等)加工的结果,听觉皮层并未参与视觉语言认知加工;后者认为聋人唇读的大脑机制与正常人无声唇读的大脑机制基本相似,是通过皮层下的连接区域(如屏状核)激活了视觉皮层、听觉皮层等.但更多的证据支持信息传输接替模型.聋人的听觉皮层具有可塑性,早期的语言经验对言语加工神经通路的建立具有很大的影响.

Cue-dependency and Frequency Effects: Evidence from Chinese13-18

摘要:The present study disclosed that a) prime stimuli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object in implicit tests, but not in the explicit condition, and b) greater priming occurred when the study and test fonts coincided than whey they differeds, Moreover,the performance in implicit memory tests was more impaired by a shift from official to printed fonts than by a shift 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low frequency materials produced more priming than did high frequency materials in implicit memory tests, but less effect of this variable on priming in explicit memory tests could be obtained with the same target characters. The above results implied that a transfer appropriate processing approach suggested by Roediger, Weldon and Challis (1989) is more acceptable to interpret the dissociation between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The authors also critically commented on the implicit memory tests of Chinese widely used by researchers.

大学生颜色词分类的研究19-22

摘要:运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法,对279名大学生进行了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将11种基本颜色词分成三类:(1)非彩色,包括黑、白、灰,也包括色彩暗淡的棕色;(2)暖色,包括红、橙、黄和粉红色;(3)冷色,包括绿、蓝和紫.基本颜色词的语义空间有两个纬度:(1)彩色/非彩色;(2)冷色/暖色.不同专业大学生对颜色词分类基本一致,但也具有专业特点.

3~9岁儿童自尊结构研究23-27

摘要:根据对教师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构建了3~9岁儿童自尊结构的理论模型,编制了3~9岁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问卷;通过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编制的3~9岁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适用性;(2)3~9岁儿童自尊结构由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和外表感构成.

中学教师成就动机、离职意向与倦怠的关系28-31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成就动机、离职意向和倦怠之间的关系.针对已有研究发现的关于成就动机与倦怠的矛盾关系,将成就动机分为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进行相关分析和结构回归方程分析.发现追求成功动机与倦怠负相关,而避免失败动机与倦怠正相关.倦怠是成就动机与离职意向关系的中介变量,经倦怠变量的调节,成就动机对离职意向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相互抵消.

成瘾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32-35

摘要:成瘾的易感因素和维持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因果网络系统,有三种研究取向.生物学取向综述了成瘾的脑机制和遗传基因观.心理学模式主要介绍成瘾人格的研究现状,以及成瘾的强化观.社会因素则阐述了创伤性事件、父母及同伴压力对成瘾的影响.本文支持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成瘾行为的发生,以期从成瘾易感和维持因素的探析上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型(BPS)提供依据.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36-41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考察了全国各地2007名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预测能力,内部一致性和测量稳定性理想;(2)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总体上以心理调节机制为主,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机制使用较少;(3)在压力的应对方式上,大一学生以外部求助、压抑、幻想和调整情绪方式为主,大二、大三学生以自我防御方式和总结经验为主,大四学生则较多采用心理调节机制的方式;(4)女生的应对方式比男生更积极,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倾向于压抑自己和总结经验,城市来源的学生更喜欢宣泄压力,独生子女的应对方式以消极防御机制居多.

刻板解释偏差测量42-44

摘要:刻板解释偏差(Stereotypic Explanatory Bias, SEB)是测量内隐态度的一种指标,它反映了个体对某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发生的作用.比较SEB与其他内隐态度测量方法后,发现SEB具有结合情境、自然反映内隐态度、预测性良好等特点.

关于健康观认知构造的中日比较研究45-48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大学生关于健康观的认知构造,并对中日大学生健康观的认知构造进行比较.通过对收集到的日常生活的健康观数据进行处理,制成了一个包含50个项目的问卷,然后对收集到的118名日本大学生和81名中国大学生的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到了健康观认知构造的五个因子,即"自律性"(因子Ⅰ)、"主观自我"(因子Ⅱ)、"身体因素"(因子Ⅲ)、"心理因素"(因子Ⅳ)、"健康习惯"(因子Ⅴ).中日学生的健康观认知结构在Ⅰ、Ⅲ、Ⅳ因子上存在差异.

大学生上网行为、态度和人格特征的研究49-51

摘要:本研究使用自编大学生上网成瘾诊断问卷、自编上网行为和态度问卷以及三个人格量表,对上海市6所高校370名大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上网成瘾的大学生在上网的行为和态度上明显不同于非成瘾的大学生,他们表现出高开放性、社交性、胜任能力和匿名性,并且更认可网络交流的便利性.(2)上网成瘾的大学生比非成瘾的大学生明显表现出孤独、抑郁和焦虑的人格特质.(3)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社交性"、"交流便利"、"焦虑量表分数"、"开放性"、"胜任能力"对大学生陷入网络的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效果的追踪研究52-55

摘要:研究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13年前为初中生进行的成就动机训练效果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这些受训者在任务选择、行为强度和坚持性方面均表现出较高水平;成功期望较强烈;对成功或成就倾向于作能力、努力归因.这一结果表明,归因训练能够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动机的改善具有长期效果.

数字加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及其皮层定位56-60

摘要:数字加工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功能之一.当前的脑功能成像研究有助于对数字加工与皮层之间的联系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基于对上世纪80年代来有关数字加工脑功能成像研究的主要成果的回顾,尤其是一些重要区域,如双侧顶叶与前额叶等在数字加工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不同脑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一个广泛运用的数字加工神经机制模型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加工的皮层定位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早期儿童关于图画与其所指物间关系的理解——利用两可图进行的考察61-65

摘要:先前的研究表明,在3岁或更早儿童的观念中,二维图画与其所指物之间的关系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本实验采用两可图对这一推断进行了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推断.实验还表明,儿童对二维图画的多重解释能力并不意味着一般意义上的心理理论的获得.数据显示,总体而言儿童对两可图的多重解释能力的形成时间稍早于完成错误信念任务能力的形成时间,但是尚不能确定两者之间是否有承继关系.

幼儿人际领域能力自我知觉特点的研究66-68

摘要:运用结构性会谈,了解幼儿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增进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手段的知觉,并采用提名法了解幼儿的实际人际地位作为与其主观知觉相对照的客观指标.结果显示:1)幼儿对自己的人际能力表现出非常积极的知觉倾向;2)幼儿对人际喜恶原因的认识与其采用什么手段增进他人喜欢的反应相对一致,且体现了个体的内在需要和成人的教育影响.

组织中的进谏行为69-71

摘要:进谏行为是指以改善环境为目的,以变化为导向,富有建设性的人际间的交流行为.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进谏行为的概念,进谏行为对组织的作用以及影响进谏行为的因素.

角色目标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72-75

摘要: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探讨文本阅读中角色目标在情境模型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中的作用.实验一结果表明,阅读中,如果文本叙述中的角色在一个目标指引下展开活动,那么可以促进相应空间设置内的物体的更新.实验二考察了不同性质的角色目标在空间信息加工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相对于已经达成的目标,未达成的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