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视点、探索争鸣、学界声音、心理测评、眼动研究、实验技术、人因工程、太空心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 主办单位:开明出版社
  • 国际刊号:2095-5588
  • 国内刊号:10-1104/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0-715
  • 创刊时间:201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21
  • 综合影响因子:0.766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专家视点

培养合格的犯罪心理测试主试论要

摘要:社会需要培养合格的犯罪心理测试主试人才,教育培养单位需要针对犯罪心理测试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机制。
3-4

人因工程:冰冷工业世界向温暖人性的归途(下)——访清华大学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所所长饶培伦教授

摘要:人因工程(工效学)是一个研究人与系统其他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科学领域,是一个将理论、原则、数据、方法进行设计以提升人类福利并优化整体系统表现的专业,目前主要涉及生理人因学、认知人因学和组织人因学三大领域。清华大学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所(InstituteofHumanFactorsandErgonomics)旨在研究系统中人与工具、机器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以提升人机系统的总体效率,同时提高人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研究所始终致力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产学合作,曾获得英国工效学学会主席奖(ThePresidents’Medal)等国内外多项荣誉,并与多家国内外学术机构和重点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了一个集科研、教学、合作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在上期对清华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所所长饶培伦教授的采访中,饶培伦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人因工程学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对人因工程的定位差异、清华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所的定位以及目前所做的工作。本期将继续报道对饶培伦教授的专访。
5-7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学界声音

自我同情研究述评

摘要:当前,自我同情研究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自我同情概念的引入,为研究与自我相关的心理过程和情绪表现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研究心理健康提供了新途径。大量研究显示,自我同情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与心理健康的诸多方面都存在正相关。自我同情是指个体不回避自己遭受的痛苦或存在的缺陷,能客观评价自己,重视和他人的联系,以开放和宽容的态度认同自己,不过分关注自己的消极情绪,保持身心和谐。本文对有关自我同情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将来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启示。
8-11

反事实思维的影响因素及教育意义

摘要:反事实思维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论题。反事实思维既受事件本身与个体人格特征的影响,也影响着个体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根据反事实思维的理论,若要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个体的幸福感,需要有效地利用其准备功能和比较效应,方可取得预期的效果。
12-14

舌尖现象的研究进展

摘要:舌尖现象(tip-of-the-tonguestate,简称TOT)是指个体确定自己知道某个词语或信息但暂时回忆不起来的现象。自&Brown和McNeill(1966)首先提出舌尖现象后,对TOT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就铺展开来。TOT是伴随着提取失败或提取迟缓的体验,这会导致提取行为本身的变化,研究者借此可研究TOT的提取、表现及个体体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对侧重提取失败的直接一获取理论和侧重TOT体验的启发式一元认知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对TOT理论的未来研究和应用提出了一些看法。
15-18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实验技术

不公正厌恶的研究范式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不公正厌恶(inequityaversion)是指人们反对或抵制不公正结果的行为,包括不利不公正厌恶和有利不公正厌恶。发展心理学主要以博弈范式为主研究不公正厌恶,即最后通牒博弈、独裁者博弈、第三方博弈和迫选式博弈。本文主要介绍了不公正厌恶的研究范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19-22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人因工程

用户体验中的情感优势

摘要:在当下体验经济(ExperienceEconomy)时代,用户体验(UserExperience,UX)成为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HCI)关注的热点。针对ux范畴,情感体验(EmotionalExperiences)在UX概念界定、理论模型和产品研发三个层面上独具优势。未来仍需深入探讨UX的情感体验测量。生理心理测量技术因其客观性已成为ux测量的优势手段,它为UX客观研究整合了新视角。
23-26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企业EAP

EAP视域下企业考核末位“待岗”人员职业辅导探索

摘要:企业为适应竞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引入考核末位人员“待岗”制度。对待岗人员生产力的激活,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岗位再培训上,而应积极开展EAP服务,实行EAP视域下的职业辅导。本文探讨了EAP视域下待岗人员职业辅导的策略,尝试构建心理辅导、职业分析、环境认知、职业能力培训“四位一体”的职业辅导体系。
27-29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人力资源

心理学在保险业员工绩效与离职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员工教育水平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理念与追求也发生着本质性的变化,管理员工的方式必须脱离传统的物质刺激、技术管理的模式,应更注重社会心理系统,采用人本的观点,关注员工的心理感受,以人性化的方法管理员工,从而获得更好的管理效果。本文从心理学,特别是管理心理学角度出发,采集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案例,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其中失败与成功的原因,为改进管理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30-31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公捡法监

警察选拔与心理训练研究述评

摘要:本文回顾与反思近四十年来西方警察心理学在心理选拔、心理训练及心理干预领域研究的历史与成果,得出清晰的启示:警察任务与角色的特殊性使得警察选拔、训练面临着挑战,以心理测量、心理训练为代表的警察心理学知识与技术的介入是一种有效的帮助;警察应激严重影响警察的工作效能与心理健康,以危机事件倾诉、心理咨询为中心的心理干预是警察积极应对应激的有效策略;以“强烈的男子气概的精神”为中心特征的警察文化在警察品质形成与应激对策选择中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双面性,需要理性地探索与利用其意识与无意识的作用机制。,
32-35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教育聚焦

共情技能在新课程下班主任谈话中的应用

摘要:班主任必须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职责的新要求,也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内涵。共情技能被国内外心理学家公认为最关键的心理咨询技巧。班主任突出重点的共情,不但能较快了解学生,与学生产生同样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是在就重避轻地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自我了解。共情应服从于谈话的目标,从而进行准确的其情,使班主任谈话形成良性循环.
36-37

成功的学习需要良好的自我调节——朱老师谈6S学习策略之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摘要:一、自我调节学习学习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指个体获得经验的学习,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它是指人们学到的新知识和新经验,以及如何通过主体主动建构和理解,获得新知识的结构和意义;另一种学习是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是元认知理论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自我调节学习就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评估、反馈,并加以调控管理和修正,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获得好成绩。
38-40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SFBT

范式转移的代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咨询哲学

摘要:一、前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兴起随着后现代时代(post-modern)的来临,咨询(counseling)的学派也有所变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brieftherapy。SFBT)的晤谈过程不同于传统的问题焦点(problem-focused)取向,转以建构解决之道(solution-building)为焦点,让当事人来谈问题的“解决之道”(solution),可以从咨询晤谈互动中被厘清、“概念化”(conceplua㈦ng),并逐步“建构”之。SFBT归属短期治疗(short-termtherapy)之一支,也被称为后现代及社会建构论(socialconstructivism)取向,是心理治疗范式(paradigm)转移的代表之一(Kim,2006o
41-44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积极心理

天堂的对话——仪式性心理治疗技术

摘要:对于个体在心理成长过程中的“未完成事件”造成的心理创伤,临床上通常借助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本土文化心理治疗的一项技术对个案进行治疗,这项技术被称为仪式性心理治疗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亲人的离世,我们也可以运用这项积极心理干预技术去创造一个机会,用仪式化的过程从内心真正告别那些曾经在生命中存在的重要他人,从而获得他们给予的力量,更好地继续有意义的生活。
45-46

认知加工治疗用于PTSD患者的心理康复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具体咨询案例探讨了认知加工治疗对PTSD,~者的有效性。个案因性创伤经历而引发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采用认知治疗、暴露治疗,同时综合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经过认知治疗阶段、间接暴露阶段、直接暴露阶段等咨询阶段,来访者的PTsD症状得到缓解,心理创伤逐渐痊愈。
47-49

察觉和处理来访者情绪的方法

摘要:“我看过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对心理咨询也有一定的了解,你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收集我的基本资料,我这次来只想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最近特别烦,怎么解决我的烦躁情绪。”一位四十多岁的来访者一进入咨询室,没容我开口就用先发制人的口吻说。“听得出来,你很反感咨询工作开始于机械地收集基本资料。”我边请他坐下边说。“是呀,我以前也咨询过,除了讲童年、挖三代,咨询师也提不出什么新东西,照样解决不了我的问题。”“我希望今天通过你我的努力能帮助到你。”或许是我和蔼的态度,或许是我微笑的表情,或许是我的某些话语打动了他,他顺从地点了下头坐下了。
50-51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诊疗故事

鞭打的伤痕:为什么要伤害自己?

摘要:有些伤痕在身上,可以看得见,只需等待时间慢慢愈合。但是如果伤痕是来自所爱的人,而且是在心里造成的,那心里的影响就很难用理性去理解了,被伤的人只能安安静静地找到意义去度过。伤害别人或是伤害自己,成为鞭打童年的另一段成年人生。伤害别人将鞭打投向世界,伤害自己则将鞭打投向自己,两种人都在等待救赎……
52-55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心理与生活

人为什么喜欢自拍——自拍行为的宜家效应

摘要:自拍行为是当前普遍流行于年轻人中的一种“时尚”行为,它随着科技的进步应运而生,且在近几年迅速发展成为网络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拍fself-timer)在1984年首次出现时是指照相机的一种功能,即自行设定拍照时间。这个功能主要是给用户在单独使用相机,又想拍摄自己的影像时使用,因此,早期的自拍是指人{fj~lJ用相机自拍功能将自己拍摄下来。当前年轻人中普遍流行的“自拍”行为已经成为了数码时代的一种“民间艺术”。一般而言,普通大众很少有机会让大家把目光在自己身上,然而,人人都有被他人注意、肯定与欣赏的渴望,在网络的出现及数字相机普及的情况下,这种受人注目的渴望变得更加容易实现。同时,数码相片可以轻易修改,网络的匿名性又可以给人安全感,因此自拍在网络世界变成一种风潮。作为一种流行现象,“人为什么喜欢自拍”成为了心理学者们思考的问题。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人们的自拍行为?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