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处理杂志社
分享到:
《信号处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文与技术报告、算法研究、综述、应用、短文与研究通讯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
  • 国际刊号:1003-0530
  • 国内刊号:11-2406/TN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18-143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
  • 综合影响因子:0.54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信号处理 2012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信号处理杂志特约稿

基于值域空间中类零子空间分析的模式判别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值域空间中类零子空间分析(CNSA)的模式判别方法。CNSA方法首先获取全体训练样本的值域空间,然后在值域空间中定义了各个子类的类零子空间(CNS)及其正交补空间。类零子空间及其正交补空间上都含有有效判别信息。CNS上的类内距离为零,第i类的样本到其中心的相对距离远小于到其他类的中心的距离。在对值域空间和新的CNS的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造到各个类的特征空间的投影矩阵。通过计算待测样本到各特征子空间的距离,CNSA算法不但能够对属于已知模式的样本作分类判决,还能发现新模式类。在太赫兹时域光谱数据集和COIL100数据库上,将提出的CNSA算法与相关算法进行了实验比较,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CNSA算法的优越性。
1351-1360
信号处理杂志论文与技术报告

用于HFC上行信道的新型抗噪声调制解调器

摘要:HFC网络上行信道内部噪声复杂且难预测,限制了发展和应用。基于该信道的传输特性,针对上行传输系统噪声大且限制调制技术选择的缺陷,推导出噪声对调制技术的影响关系;采用多元位置相移键控(MPPSK)技术,完成了对其上行信道接入网电缆调制解调器的改进;分析了同轴电缆网络电气特性,推导出新型调制信号在网络传输中的变化规律,利用Matlab对改进后的上行信道同轴电缆传输体制进行数学建模,实现了MPPSK调制信号的传输测试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误码率改善了2~3个数量级,能量节约了3~4dB,降低了门限信噪比,压缩了信号带宽,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分析和实验表明了MPPSK调制解调技术在上行传输中抗噪声干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361-1369

区间数模糊c均值聚类中相对位置相异度的研究

摘要:区间数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中,区间数距离公式存在无法描述区间数之间相对位置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分析了该问题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对位置相异度公式,并将该相异度公式应用于区间数模糊c均值聚类中。理论分析说明相对位置相异度公式能定量描述区间数之间相异程度,还能描述区间数之间相对位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基于现有区间数距离公式的区间数模糊c均值聚类,基于相对位置相异度的区间数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具有更好的聚类效果。同时,给出了相对位置相异度公式中参数选择标准。
1370-1378

面向二元麦克风小阵列改进的广义旁瓣抵消器语音增强算法

摘要:二元麦克风小阵列在手机、助听器等受空间、成本以及运算能力限制的设备中被广泛研究用以提高目标语音质量。二元麦克风小阵列中语音增强算法主要包括波束形成方法以及相干滤波器方法。波束形成方法的思想是利用目标声源相对阵列的位置关系获取相应的时域和空域信息,可以保留目标声源方向的信号而抑制其他方向的干扰信号;相干滤波器方法则通过阵元间不同信号的相关性进行噪音抑制。考虑这两种类型方法的优点,本文提出一种面向二元麦克风小阵列改进的广义旁瓣抵消器语音增强算法,通过在广义旁瓣抵消器的固定波束形成支路上使用相干滤波器,提高固定波束形成输出信号的信噪比,然后在广义旁瓣抵消器自适应支路利用阵列的时域和空域信息对固定波束形成支路输出的信号中残余噪音进行估计,进而获得增强后目标输出信号。仿真和实际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小阵列波束形成算法和相干滤波器算法。
1379-1385

基于交互式图传递模型的Top-N推荐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式图传递模型的Top-N推荐方法。在‘用户-项目’评分信息空间中通过图模型交互传递用户关系和项目关系,实现用户关系和项目关系的有效融合。针对用户和项目描述空间的相似性度量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鲁棒的组合相似性度量方法,以平衡原始评分信息和经传递得到的预测分值信息间之间的不对称性。最后,通过融合从用户图与项目图视角得到的活跃用户对每个项目的预测分值,形成其对项目评价分值更加可靠的预测。在MovieLens和EachMovie两个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同基于用户图模型与项目图模型的协同滤波推荐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案取得了更好的推荐性能。
1386-1393

欺骗干扰对INSAR复图像配准的影响分析

摘要:干涉式合成孔径雷达(INSAR)利用SAR图像对获得观测区域的高程信息,其准确性与SAR图像对的相关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到干扰的SAR图像对间相关性会发生变化,这将直接影响INSAR的成像处理结果。该文首先阐述了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弹射式干扰的原理,分析了其对主辅天线回波信号相位的影响;接着计算机仿真了两种干扰条件下的复图像对配准情况;然后通过配准相关系数特性及干涉相位图质量分析了两种干扰方式对INSAR复图像对配准的影响,结论如下:间歇采样转发干扰能够破坏复图像对的相关性;弹射式干扰条件下,SAR图像对仍能保持较高的相干性,但SAR图像对配准后形成的干涉相位纹图所代表的地形与真实地形存在较大差异,即与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相比,弹射式干扰对InSAR具有更强的欺骗效果。
1394-1401
信号处理杂志算法研究

Ad Hoc认知网络中基于梯度算法的协作压缩频谱感知方法

摘要:ad hoc认知网络(CRAHNs)比起传统ad hoc网络有很多优势,如分布式多跳结构及动态变化的网络拓扑等。频谱感知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基础,采用压缩感知方法以低于奈奎斯特采样率的速率来获得较好的重构信号,同时可减轻数字处理设备的压力。本文使用多跳模型,每个认知用户感知的频谱不仅包括主用户的主频谱,也包括认知用户自身收到其他认知用户干扰的更新频谱。由于具有动态特性的ad hoc网络缺少融合中心,本文将基于梯度的分布式协作感知算法应用于CRAHNs。该算法基于能量检测,具有可靠的感知性能和较少的能量消耗,并能快速收敛。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1402-1407

联合STFT-迭代变权拟合的LFM信号参数估计方法

摘要:针对现有线性调频(LFM)信号参数估计方法估计精度与估计速度难以兼得,以及对信号畸变敏感的难题,提出了一种联合Rife插值改进的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迭代变权最小二乘线性拟合(IRLSF)参数估计的方法。使用Rife插值改进的STFT较好地保持了LFM信号瞬时频率曲线的线性特征,迭代变权处理有效地抑制了估计得到的瞬时频率中出现异常值对参数估计精度的影响。该方法无需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参数搜索,实时性好。仿真分析表明,相对于常规最小二乘线性拟合(CLSF)方法信噪比下限降低了4dB。湖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1408-1415

基于分块压缩感知的图像全局重构模型

摘要:已有的基于分块压缩感知(Block Compressed Sensing,Block CS)的图像重构模型采用相同的测量矩阵以块×块的方式获取数据,解决了传统CS方法中测量矩阵所需存储量较大的问题,但由于采用分块重构,没有考虑到图像的全局稀疏度,出现了大量的块效应。本文分析了图像分块重构产生块效应的三个主要原因:块稀疏度不均匀、频谱泄漏和块尺寸受限,提出了一种基于Block CS的图像全局重构模型。该模型在编码端采用高斯随机矩阵逐块作非相关测量;在解码端,引入排序算子,重新构造测量矩阵,该测量矩阵既适合于进行全局重构,又适合于分块测量的CS观测值,并仍与图像的稀疏矩阵高度不相关,所以其可充分利用图像的全局稀疏度进行CS重构。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全局重构模型有效地消除了块效应现象,并且对块尺寸的变化有较强的鲁棒性。
1416-1422

MIMO系统中一种改进的迭代串行干扰消除算法

摘要: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串行干扰消除(SIC)算法复杂度相对较低,但干扰消除时存在差错传播问题。针对独立编码的垂直分层空时(V-BLAST)系统,提出一种联合译码的SIC算法,将译码完成的码字反馈给解调器,从接收信号中消除。引入一种码字排序准则,利用软信息对码字排序,优先对高可靠性码字译码。通过码字排序和联合译码提高检测符号的准确性,减少差错传播。仿真结果表明,与已存在的接收方法相比,该算法能有效地抑制差错传播,大幅提升误码率性能。
1423-1426

基于迭代原理的低复杂度均衡算法

摘要:研究了均衡和信道译码的联合迭代译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原理的低复杂度均衡算法。算法通过将指数运算近似为乘累加运算,然后在不同时机分别利用最小均方误差符号估计值或信道译码器反馈的先验信息来计算迭代均衡中的软信息,避免了在信号空间中的穷尽搜索计算,从而降低了复杂度。仿真和分析表明,在多径信道下,该算法以些微性能损失为代价有效的降低了均衡计算复杂度,尤其适用于高阶调制方式。当采用8PSK调制方式时,本文算法对于均衡过程中复杂度较高的ρn,i的计算次数仅为原来的1/4。
1427-1431
信号处理杂志应用

基于最小均值约束闭环树覆盖模型的一类分类器构造

摘要:传统的覆盖型一类分类器难以同时对数据主体和局部边缘结构进行准确描述。为此本文构造一种新的空间覆盖模型———闭环树结构。对数据主体流形,采用最小均衡树模型进行拟合,对局部边缘的多分枝结构以闭合环链模型链接包裹,形成平滑,明确的覆盖边缘。并通过最小均值约束原则实现两种模型的匹配对应,整合为一个整体。使数据流形的主干与边缘细节同时得到有效描述,多个数据库的实验也证明了该覆盖模型的合理性。
1439-1445

具有窄带干扰抑制能力的新型修正非线性chirp超宽带脉冲研究

摘要:超宽带(UWB)信号极宽的带宽使超宽带系统不可避免地与其频带内已有的窄带系统产生干扰。本文针对超宽带系统提出了两种新型的具有窄带干扰(NBI)抑制能力的修正非线性chirp超宽带波形。这两种波形基于窄脉冲超宽带的通信方式设计,其能量可以在时间上均匀分布,从而避免了高峰值功率的问题。此外这两种设计方法对有用信号没有损失,只需要对波形进行时域处理即可改变相应的频域特性。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显示,基于这两种超宽带波形的直接序列扩频二进制相移键控超宽带(DS-BPSK UWB)系统,在抑制窄带干扰方面极大优于采用传统线性chirp波形的超宽带系统。
1446-1452

基于子载波消噪和小波变换的频谱池信道估计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子载波消噪和小波阈值去噪的多天线频谱池信道估计方法。多天线接收信号携带的噪声同时分布在禁用子载波和可用子载波上,为了降低噪声对信道估计带来的影响,需要分步消除这两部分噪声。禁用子载波携带的噪声可在频域消除,可用子载波上的信号可通过小波变换做降噪处理。在低信噪比和没有信道统计特性的条件下,将信号转换到频域对禁用子载波做消噪处理,采用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方法在时域进行信道估计,并对各支路信道估计进行小波阈值去噪处理,进一步降低可用子载波噪声对信道估计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最大比合并(Maximal Ratio Combining,MRC)的方法得到合并信号的最小二乘信道估计。仿真分析表明,采用子载波消噪和小波阈值去噪的信道估计方法可有效提高多天线频谱池系统性能。
1453-1458

电子鼻鼻腔结构对嗅觉能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摘要:为了研究电子鼻鼻腔结构和传感器阵列的布置对电子鼻工作性能的影响,利用ANSYS Workbench中Fluent模块,对电子鼻不同鼻腔结构气体传输过程中的流体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鼻腔结构和传感器阵列的位置对传感器敏感元件处的气味浓度分布情况,讨论了如何提高传感器敏感元件处气味浓度,以便提高电子鼻的嗅觉能力。结果表明:电子鼻鼻腔结构和传感器位置对电子鼻嗅觉能力均有影响;利用ANSYS对电子鼻鼻腔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1459-1464

高低轨双星定位中的时变时频差参数估计

摘要:针对卫星干扰源高低轨组合双星定位中,同步和低轨卫星相对干扰源的径向速度差值大、变化快,引起的时频差定位参数时变的问题,分析出同步、低轨卫星到干扰源的径向距离之差随时间的变化近似满足匀加加速运动模型,据此建立了两卫星平台接收信号的表达式,解析了径向速度、加速度和加加速度差各自对信号包络和载频部分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互模糊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补偿的时变时频差参数估计方法,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消除运动参数的影响,准确地估计出时频差定位参数,并能逼近时差、频差估计精度的理论下界。
1465-1474
信号处理杂志短文与研究通讯

网络编码双向机会协作系统无线传输方案频谱效率比较分析

摘要:文章对放大转发双向机会协作通信系统(OR-TW-AFNC)的频谱效率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运用适当的数学证明和近似分析获得了OR-TW-AFNC系统两时隙、三时隙和四时隙传输方案平均"和速率"的近似封闭解析解。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对于OR-TW-AFNC系统的三种不同传输方案,依不同的信道实现和信噪比范围,这三种系统的频谱效率是不同的;特别是在低信噪比区域,由于三时隙方案有效地利用了直径传播信号,其相应的频谱效率要高于两时隙方案。与此同时,比较分析结果也表明文章所得近似封闭解析解是正确的、可靠的。
1475-1482

基于特征函数和矩阵代数的卷积直扩信号分离

摘要:针对多个直接序列扩频信号在多径信道传输后的卷积盲分离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特征函数和矩阵代数的卷积盲分离方法。首先利用多传感器的条件,构建生成信号模型,且证明此模型符合独立子空间分析的基本条件;接着通过引入独立子空间分析的定义,证明直扩信号源的特征函数的Hessian矩阵满足块对角化性质;然后利用矩阵代数中矩阵分解的方法,将多个矩阵的联合块对角化问题转化为求取某个矩阵代数的可交换代数的一般性矩阵问题。当这个一般性矩阵被对角化时,卷积盲分离问题求解简化为求取一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个随机解。理论分析还表明,当噪声信号为高斯白噪声且具有相同的能量时,算法对于噪声具有非常强的鲁棒性。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和与现有算法的比较,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且具有更好的分离性能和相对更少的约束条件。新算法的不足之处是所需传感器数目较多,但在大规模传感器条件下能满足要求。
1483-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