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统计源期刊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13-1283/R 国内刊号
  • 1008-8849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是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中西医结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临床研究、论著、护理研究、综述、经验交流、麻醉、临床护理、物理诊断、实验研究、临床检验、病例报告、药物研究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 2018年第3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论著
清下活血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小肠黏膜IL-6mRNA、IL-10mRNA及MUC2表达的影响3763-3767

摘要:目的 观察清下活血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小肠黏膜中IL-6mRNA、IL- 10mRNA及黏蛋白MUC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清下活血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24只.模型组和中药组大鼠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方法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建模后2 h中药组给予清下活血方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每12 h 1次,灌胃3次.分别于灌胃后24,48,72 h取血检测3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观察小肠黏膜病理改变,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IL-6mRNA、IL-10mRNA和MUC2表达水平. 结果 模型组、中药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水平和小肠黏膜组织中IL-6mRNA、IL- 10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均〈0.05);中药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水平和小肠黏膜组织中IL-6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 均〈0.05),而IL-10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 P 均〈0.05);中药组各时间点小肠黏膜损伤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 均〈0.05);模型组各时间点小肠黏膜组织中MUC2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P 均〈0.05),而中药组各时间点MUC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 P 均〈0.05). 结论 清下活血方通过重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增加MUC2分泌量,减轻肠道组织损伤而起到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疗效观察3768-3771

摘要: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8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认知训练治疗,2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洛文斯顿认知评价箱(LOTCA)评估2组患者认知功能.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LOTCA各项评分和总分及对照组治疗后知觉、思维及注意力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 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定向、知觉、思维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均〈0.05).治疗组治疗后MoCA各项评分和总分及对照组治疗后执行、注意、抽象、记忆、定向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 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抽象、记忆、定向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均〈0.05). 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可提高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英黄汤加减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观察3772-3774

摘要:目的 观察英黄汤加减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脓毒症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英黄汤加减,2组共治疗14 d为1个疗程,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0%( P 〈0.05).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血浆胃泌素(GAS)、 血浆胃动素(MTL)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均〈0.05). 结论 英黄汤加减能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炎症指标,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胃肠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便携式心电监测仪在心房颤动高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3775-3777

摘要:目的 探讨便携式心电监测仪在心房颤动(房颤)高危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72例有房颤高危因素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84例采用便携式心电监测仪进行12个月心电数据采集(每天至少记录Ⅰ导联心电图30 s),对照组188例采用12导联心电图进行心电数据采集(每月最少记录1次),以临床确诊房颤作为标准,计算2组房颤检出率. 2组确诊房颤的患者均根据CHA2DS2-VASC评分给予抗栓治疗,并对2组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记录2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 结果 研究组房颤检出率为1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 P 〈0.05);随访过程中,研究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8%( P 〈0.05). 结论 便携式心电监测仪可以提高高危患者房颤的检出率,通过早期诊断作出相应的抗栓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红桃消肿合剂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血栓前状态、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3778-3781

摘要:目的 观察红桃消肿合剂对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血流动力学、血栓前状态指标、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进行手术治疗的15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安慰剂,观察组患者服用红桃消肿合剂,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细胞免疫功能以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IL-6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第3天,2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毛细管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 P 均〈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术前延长( P 均〈0.05),D-二聚体含量较术前降低( P 均〈0.05),免疫功能受到抑制,TNF-α和IL-2水平明显升高( P 均〈0.05).术后14 d,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毛细管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vWF均明显低于术后3 d和对照组( P 均〈0.05),且PT、APTT和CD4 +、CD8 +、CD4 +/CD8 +均明显改善,与术后3 d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TNF-α和IL-2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3 d( P 均〈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21例(28.0%)和7例(9.33%)患者出现DVT,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红桃消肿合剂可以改善下肢手术患者术后血液高凝、高黏状态,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具有显著的抗炎消肿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六味痛风饮联合苯溴马隆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RF1、TRF2的影响3782-3785

摘要:目的 探讨苯溴马隆联合六味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TRF)1和TRF2的影响. 方法 将7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苯溴马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六味痛风饮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清炎症因子及外周血TRF1、TRF2水平的变化. 结果 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的血尿酸,血清IL-6、IL-10、IL-1β、TNF-α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TRF1、 TRF2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 P 均〈0.05),TGF- β 1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 P 均〈0.05),IL-4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治疗及随访过程中,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六味痛风饮联合苯溴马隆可有效降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调控TRF1和TRF2的高表达来降低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考虑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附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严重胸部创伤致急性肺损伤疗效观察3786-3789

摘要: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严重胸部创伤致急性肺损伤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机体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方法 将86例严重胸部创伤致急性肺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及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静滴,2组均治疗1周.统计2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观察2组治疗前后肺损伤评分(LIS)、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氧分压[p(O2)]、氧合指数[ p(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肺顺应性(CL)及血清-氧化氮、内皮素(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 均〈0.05).2组治疗后LIS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 p (CO 2)、PIP、Raw及血清ET-1、NO、VEGF、vWF、MDA水平均显著降低( P 均〈0.05), p (O 2)、 p (O 2)/FiO 2、CL及血清SOD、 GSH-Px、T-AOC水平均显著升高( P 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均〈 0.05). 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严重胸部创伤致急性肺损伤能够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3790-3793

摘要:目的 研究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CRF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和电解质水平.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H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均〈0.05),血清SCr和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均〈0.05),K、Cl及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均〈0.05),C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P 〉0.05). 结论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疗法可明显提高CRF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纠正机体水电解质紊乱,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芳香开窍药嗅吸对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研究3794-3798

摘要:目的 观察芳香开窍中药雾化嗅吸对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 方法 将36例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芳香开窍中药嗅吸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使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治疗后使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患者额叶、丘脑及脑干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含胆碱化合物(Cho)及NAA/Cr、Cho/Cr值的变化;治疗前后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进行促醒作用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MCA及BA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 P 均〈0.05);治疗组额叶、丘脑和脑干处NAA/Cr数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 P 均〈0.05),Cho/Cr数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均〈0.05);治疗组BAEP的5个波(Ⅰ波、Ⅱ波、Ⅲ波、Ⅰ~Ⅲ波、Ⅲ~Ⅴ波)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 均〈0.05); 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芳香开窍药嗅吸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改善脑内代谢,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更早地促进患者苏醒.

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脂、内脂素与Syndecan-4水平的影响3799-3802

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脂、血清内脂素与Syndecan-4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190例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即确诊后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给予40 mg/d维持1个月,1个月后改为20 mg/d长期口服;对照组9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非序贯治疗,即确诊后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术后给予20 mg/d长期口服.检测2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内脂素、Syndecan-4、血脂及肝功能指标水平;随访1年,记录2组不良反应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1个月,2组血清内脂素及Syndecan-4水平均明显降低( P 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均〈0.05);2组血清ALT、AST、HDL-C水平均明显升高( P 均〈0.05),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 P 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内脂素与Syndecan-4表达呈正相关( r =0.613, P 〈0.05);2组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肌痛及横纹肌溶解事件,且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可以减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减少MACE,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名医经验
陈秀华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探析3803-3807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种生理心理联合作用下的复杂性疾病,具有潜在的癌变风险,随着现代胃镜及病理检验水平的提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现率不断上升.目前在诊断方面,西医仍存在标准不明确的争议,在治疗上,则有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甚至手术等方法,但具有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严重缺陷.而中医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各治法优势,取长补短联合应用,通过调整体质及内环境,可显著改善症状,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的极大优势.“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陈秀华老师结合前人经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处方精当,治法灵活,注重主次搭配,并强调在治疗过程中的“守神”“治神”,为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大可教授治疗癃闭病经验浅析3807-3810

摘要:总结李大可教授对癃闭病(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经验见解,浅析李大可教授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经验.李大可教授提出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属于中医“癃闭病”范畴,总属本虚标实,以肾阳不足为本,血虚血瘀、经络受阻为标,病位在肾与膀胱,治以温阳利水,活血养血,通经活络.方选补肾活血利水方,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疗效显著.李大可教授运用传统中医中药辨证施治,遣方用药极具特色,临床疗效显著,并重视平素对本病的防御与调护,防治结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淑玲教授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总结3810-3812

摘要:王淑玲认为海绵状血管瘤的病因病机是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痰瘀风动,治疗上重在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平肝潜阳等,多选取知柏地黄丸、八珍汤、天麻钩藤饮等方剂治疗,值得学习和推广应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研究
益气补肾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s-CRP、FIB、CysC的影响3813-3816

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补肾方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的影响. 方法 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补肾方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24hUAE)、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酐(SCr)、hs-CRP、FIB、CysC水平变化情况,评估2组治疗效果. 结果 2组治疗前FPG、HbA1c、24hUAE、hs-CRP、FIB、CysC、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治疗后2组FPG、HbA1c无明显变化,24hUAE、hs-CRP、FIB、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均〈0.05),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 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益气补肾方可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降低hs-CRP、FIB、CysC水平,减轻体内微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异常.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3816-3818

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内服(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80例下肢ASO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比较2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评价2组临床疗效. 结果 2组治疗后ABI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A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中药内服(血府逐瘀汤加减)加介入的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下肢ASO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ABI,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大黄红藤消炎汤配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的研究3819-3823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大黄红藤消炎汤配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急性胰腺炎(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的疗效及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平衡的影响. 方法 将77例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2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PCD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自拟大黄红藤消炎汤鼻饲或口服2周.记录2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观察治疗期间生化指标、腹内压和腹腔积液、引流液细菌培养变化情况,检测治疗前后SIRS/CARS相关指标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排便排气恢复时间、腹内积液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 均〈0.05);2组治疗后WBC、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和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 P 均〈0.05),血钙、IL-4、TGF-β水平均明显升高( P 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均〈0.05);2组治疗第3,5,7天的腹内压和腹腔积液高度均明显降低( P 均〈0.05),观察组以上时间点的腹内压和腹腔积液高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均〈0.05);2组治疗7 d后的细菌检出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均〈0.05),且观察组细菌转阴和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 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PCD治疗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基础上,加用自拟大黄红藤消炎汤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胰腺周围坏死组织的吸收,抑制感染,缩短抗生素应用时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SIRS/ CIRS平衡有关.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脾亢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3824-3827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继发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ST)的危险因素,为防治PVST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的门脉高压继发脾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PVST分为PVST组( n =29)和无PVST组( n =43),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并发PVST的危险因素. 结果 PVST组术后D-二聚体水平、术前门静脉直径以及手术前后门静脉流速差值均明显高于无PVST组( P 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门静脉直径以及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差值为门脉高压继发脾亢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并发PVST的危险因素( 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差值、D-二聚体水平、门静脉直径分别为4.06 cm/s、12.96 mg/L和12.89 mm时对PVST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结论 D-二聚体水平、门静脉直径以及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差值为门脉高压继发脾亢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并发PVST的危险因素.

浮针疗法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疗效观察3827-3829

摘要:目的 观察浮针疗法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4例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电针组,每组32例,浮针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及浮针治疗,电针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及针灸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指数(ODI)评分,并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点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 均〈0.05),且浮针组治疗后各个时点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电针组( P 均〈0.05).术后2组患者均未发现晕针、断针、术口感染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 浮针疗法可以有效提高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治疗效果,且安全,为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