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统计源期刊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13-1283/R 国内刊号
  • 1008-8849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是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中西医结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临床研究、论著、护理研究、综述、经验交流、麻醉、临床护理、物理诊断、实验研究、临床检验、病例报告、药物研究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 2016年第1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论著
消渴通痹颗粒对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肌组织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1825-1827

摘要:目的观察消渴通痹颗粒对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复合链脲佐菌素、股动脉结扎法建立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消渴通痹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及西医药组,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 L/(kg·d)灌胃,消渴通痹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消渴通痹颗粒1.875 g/(kg·d)、1.35 g/(kg·d)、0.625 g/(kg·d)灌胃,西药组给予西洛他唑45 mg/(kg·d)灌胃,连续灌胃6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血糖变化,取缺血侧肌肉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IF-1αmRNA和VEGFmRNA表达情况。结果消渴通痹颗粒大、中、小剂量组灌胃6周后大鼠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消渴通痹颗粒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高于消渴通痹颗粒大、小剂量组(P均〈0.05);消渴通痹颗粒中剂量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及其他给药组(P均〈0.05)。模型组HIF-1αmRNA和VEGF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各给药组HIF-1αmRNA和VEGF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消渴通痹颗粒中剂量组HIF-1αmRNA和VEGF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消渴通痹颗粒大剂量组(P均〈0.05)。结论消渴通痹颗粒可通过增加缺血部位肌肉组织中HIF-1αmRNA和VEGFmRNA表达而促进缺血组织新生血管形成,改善糖尿病肢体缺血状态。

围生期窒息对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酶和IGF-1水平的影响1828-1830

摘要:目的探讨围生期窒息对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酶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及23例正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排除引起血清酶活性变化的非围生期窒息因素。围生期窒息新生儿根据窒息程度分为重度窒息组27例(足月儿15例,早产儿12例)和轻度窒息组33例(足月儿18例,早产儿15例),23例正常新生儿(足月儿10例,早产儿13例)作为正常组。生后24 h内采集所有新生儿股静脉血,检测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结果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早产儿和足月儿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早产儿和足月儿(P均〈0.05),且重度窒息组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重度窒息组早产儿AST、LDH、α-HBDH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早产儿(P均〈0.05),而轻度窒息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足月儿AST、LDH、α-HBD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足月儿(P均〈0.05),且重度窒息组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均〈0.05)。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早产儿血清AST、LDH、α-HBD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足月儿(P均〈0.05)。结论新生儿血液中血清酶和IGF-1水平的监测有助于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围生期窒息对新生儿的影响具有胎龄差异性,血清酶的变化有助于了解窒息的程度。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端前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1831-1833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参芪强心胶囊,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及血浆NT-pro BNP、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DD、LVESD及血浆NT-pro BNP、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LVEF及6 min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血浆NT-pro BNP、hs-CRP水平,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好。

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心功能短期预后的影响1834-1836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PCI术中及术后冠脉及静脉内给予尼可地尔和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心功能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40例。联合组和替罗非班组均于PCI术中冠脉内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10μg/kg,随后予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至PCI术后48 h;联合组在应用替罗非班基础上PCI术中冠脉内给予尼可地尔负荷量0.06 mg/kg,随后予尼可地尔2 mg/h持续静点48 h。术后3组均予常规冠心病Ⅱ级预防药物治疗。统计3组PCI术后冠脉TIMI血流3级比率及校正的冠脉TIMI血流帧数,并在术后6,10,14,18,24和48 h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E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找出其中峰值浓度,术后24 h及4周后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联合组和替罗非班组术后冠脉TIMI血流3级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PCI术后冠脉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及48 h内CK、CK-MB峰值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联合组和替罗非班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8 h内联合组SOD峰值浓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ET和hs-CRP峰值浓度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3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和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周,联合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及LVESD、LVEDD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LVEF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而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

化浊抗纤保肝汤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1837-1841

摘要:目的探讨化浊抗纤保肝汤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膈下逐瘀汤组及化浊抗纤Ⅰ组、Ⅱ组、Ⅲ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诱发肝纤维化同时,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至第9周,膈下逐瘀汤组和化浊抗纤Ⅰ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至第9周,化浊抗纤Ⅱ组自造模的第3周、化浊抗纤Ⅲ组自造模的第6周给予化浊抗纤保肝汤灌胃至第9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ST、ALT、HA、LN和PCⅢ水平;取肝组织行HE和Mallory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Northern blot杂交技术检测肝组织中TGF-β1、TIMP-1和MMP-1表达情况。结果各造模组大鼠血清ALT、AST、HA、LN、PCⅢ水平及肝组织中TGF-β1、TIMP-1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各给药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各造模组大鼠肝组织中MMP-1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各给药组大鼠肝组织中MMP-1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膈下逐瘀汤组与化浊抗纤Ⅰ组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浊抗纤Ⅰ组与化浊抗纤Ⅱ组、化浊抗纤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浊抗纤Ⅱ组与化浊抗纤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化浊抗纤保肝汤能明显减轻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损伤和肝纤维化程度,其可能通过下调大鼠TGF-β1的表达而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降低大鼠TIMP-1的水平而减轻对MMP-1的抑制作用进而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

补肾益气养血方对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1842-1844

摘要: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促血管生成素(Ang)-2水平变化以及补肾益气养血方对二者影响。方法选取复发性流产患者108例,行清宫后,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67例和西药组41例。西药组自然妊娠后给予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保胎治疗,直至超过前次孕周2周以上;中西医结合组给予补肾益气养血方治疗3个月,自然妊娠后治疗同西药组。选取同期相同孕周正常早孕妇女30例作为正常组。分别测定3组就诊时血清PLGF、Ang-2水平,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达前次相同孕周时再次采血测定PLGF、Ang-2水平;统计2治疗组妊娠成功率和流产率。结果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PLGF、Ang-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早孕妇女(P均〈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血清PLGF、Ang-2水平均较前次妊娠明显升高(P均〈0.05),且中西医结合组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中西医结合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PLGF、Ang-2水平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有关,补肾益气养血方联合黄体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保胎治疗能够提高患者血清PLGF、Ang-2水平,且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匹多莫德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1845-1847

摘要: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氯雷他定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统计2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4周后血清IL-4、IL-5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IL-12、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鼻痒、流涕、鼻塞、打喷嚏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能进一步改善过敏性鼻炎患儿的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并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伴随症状消失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益骨汤含药血清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成骨性的影响1848-1850

摘要:目的探讨益骨汤含药血清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其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益骨汤高剂量组、益骨汤中剂量组、益骨汤低剂量组、a-D3胶丸组、空白组,先制备各组相应含药血清,然后采用酶消化法获得新生大鼠的成骨细胞,每组给予相应含药血清培养成骨细胞,分别检测各组成骨细胞增殖情况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盐沉积量、骨钙素分泌量。结果益骨汤高、中、低剂量组和a-D3胶丸组成骨细胞增殖情况均明显优于空白组(P均〈0.05),益骨汤高、中、低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骨细胞ALP活性、钙盐沉积量、骨钙素分泌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而与a-D3胶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益骨汤中剂量组ALP活性、钙盐沉积量、钙素分泌量均明显高于益骨汤低剂量组。结论益骨汤含药血清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

解毒化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炎性反应及高凝状态的影响1851-1854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解毒化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反应、高凝状态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解毒化瘀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及8周的炎性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ax);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肠镜下黏膜积分及结肠组织病理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4周及8周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及8周PAGmax、D-D、FIB、Plt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MPV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肠镜下黏膜积分、症状积分及结肠组织病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结论自拟解毒化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显著抑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综合临床疗效较好。

自拟杞菊地黄汤辅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观察1855-1858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杞菊地黄汤辅治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杞菊地黄汤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记录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尿微量清蛋白(MA)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C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记录治疗前后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数值。结果 2组治疗后SBP、DBP、MAP、MA及β2-MG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BUN和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均有所降低,ET-1水平升高,且观察组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ET-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高于对照组,而肾功能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自拟杞菊地黄汤能够显著调节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血压水平,扩张肾动脉血管,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较单纯的西医治疗具有一定肾保护功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研究
乳益煎对晚期乳腺癌侵袭转移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1859-1861

摘要:目的探讨乳益煎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作用机制,为乳益煎的进一步研发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给予全身化疗,治疗组在全身化疗基础上联合乳益煎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肿瘤转移与侵袭相关因子VEGF、MMP-2、MMP-9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卡氏生活质量评分(KPS)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VEGF、MMP-2和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乳益煎联合化疗能明显下调MMP-2、MMP-9、VEGF表达水平,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可能通过干预细胞黏附能力和抑制新生血管途径治疗晚期乳腺癌。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S100-β、VEGF及神经功能影响1861-1863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100-β蛋白(S100-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神经功能影响。方法将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S100-β、VEGF水平,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1周、2周血清hs-CRP、S100-β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1周、2周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S100-β水平,提高VEGF水平,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P-AKT和MMP-9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1864-1866

摘要: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P-AK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卵巢恶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旨在为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卵巢组织、32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48例卵巢恶性癌组织中P-AKT、MMP-9的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各指标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互间的关系。结果 P-AKT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卵巢恶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0.63%,87.5%,在卵巢癌组织中临床分期较晚和伴随淋巴结转移时明显增高(P〈0.05);MMP-9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卵巢恶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4.00%,75.00%,在卵巢癌组织中临床分期较晚、组织学分级较差和伴随淋巴结转移时明显增高(P〈0.05);MVD值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AKT和MMP-9在卵巢恶性癌组织中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P-AKT、MMP-9是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指标之一,检测淋巴结转移者中的MVD值对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判断有帮助。

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1866-1867

摘要:目的研究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从而分析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别分析,并对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中,阳虚质26例(31.0%),血瘀质23例(27.4%)、气虚质12例(14.3%)、气郁质8例(9.5%)、痰湿质8例(9.5%)和阴虚质7例(8.3%)。气郁质与和血瘀质与气滞血瘀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阳虚质与气滞血瘀型呈正相关(P〈0.05);痰湿质与痰湿凝聚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气虚质与痰湿凝聚型呈正相关(P〈0.05);阳虚质和气虚质与气血亏虚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多为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和阳虚质与气滞血瘀型呈正相关,痰湿质和气虚质与痰湿凝聚型呈正相关,阳虚质和气虚质与气血亏虚型呈正相关。

当归芍药汤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1868-1871

摘要: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将85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试验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汤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皮损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皮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SOD、MDA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汤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子宫瘢痕憩室的B超形态学改变与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性研究1871-1872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憩室(PCSD)的B超形态学改变与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妇科就诊或随访的剖宫产术后半年以上的妇女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据子宫出血性值将其分为正常子宫出血组及异常子宫出血组,B超下观察2组PCSD宽度、高度、长度的差异,分析各指标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结果异常子宫出血组B超下PCSD宽度、高度、长度均显著大于正常子宫出血组(P均〈0.05)。回归分析显示PCSD宽度是异常子宫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 PCSD的宽度、高度、长度与剖宫产后异常子宫出血有关,其中PCSD宽度是异常子宫出血的高危因素。

安宫牛黄丸对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1873-1875

摘要: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对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7,14天血清NO、ADMA水平变化情况,记录2组上述时间点的脑水肿、中线移位恢复情况以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第3,7,14天血清NO显著上升(P均〈0.05),而ADMA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第3,7,14天脑水肿、中线移位恢复情况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第3,7,14天GCS评分显著提高(P均〈0.05),而NIHSS评分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第14天的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安宫牛黄丸能够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觉醒,减轻患者脑水肿,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清ADMA生成、促进NO生成有关。

麻杏石甘汤联合抗生素治疗伴心肌损害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1876-1879

摘要: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抗生素治疗伴心肌损害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伴心肌损害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5天、7天的心肌酶谱如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第3天、5天、7天血浆CK-MB、CK、LDH及AST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第5天、7天上述心肌酶指标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第3天、5天、7天血浆MD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而SOD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第5天、7天MDA、SOD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不良药物反应。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抗生素治疗伴心肌损害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能够显著降低患儿氧化应激状态,清除氧自由基,可起到一定的心肌保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