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研究、论著、护理研究、综述、经验交流、麻醉、临床护理、物理诊断、实验研究、临床检验、病例报告、药物研究等。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8-8849
  • 国内刊号:13-1283/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167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0.83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中西医结合 2015年第29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论著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miRNA-21及Th17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中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1、RORc、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蛋白及胎盘中微小RNA(micro-ribonucleic acid,miRNA)-21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孕33~37周行剖宫产分娩的子痫前期产妇20例作为子痫前期组,选择孕38周以上自愿要求行剖宫产产妇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胎盘组织中IL-17、IL-21、RORc、HLA-G蛋白以及miRNA-21的表达量。结果子痫前期组胎盘中IL-17、IL-21及miRNA-21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RORc和HLA-G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胎盘组织中IL-17、IL-21及miRNA-21表达均呈正相关,RORc和HLA-G表达均呈负相关。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miRNA-21表达升高,促使Th17细胞激活,导致IL-17和IL-21分泌增加;同时miRNA-21表达升高,使得RORc mRNA和HLA-G mRNA的稳定性降低,产生基因沉默影响转录,导致RORc和HLA-G表达减少。IL-17、IL-21、RORc、HLA-G蛋白以及miRNA-21可能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
3193-3195

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卵巢囊肿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囊肿患者应用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卵巢囊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60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疗法,中医组加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2组血清CA125、E2、P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CA125、E2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中医组CA125、E2值显著低于西医组(P均〈0.05)。治疗后2组卵巢囊肿三径之和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小,且中医组减小较西医组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中医组降低较西医组更加显著(P〈0.05)。中医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卵巢囊肿患者应用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能够显著缩小囊肿体积、改善中医证候、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
3196-3198

红三叶联合环磷酰胺对小鼠宫颈癌U14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红三叶联合环磷酰胺对小鼠宫颈癌细胞系U14的作用。方法将U14瘤液接种在小鼠右前肢腋下,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组、红三叶低剂量组、红三叶中剂量组、红三叶高剂量组、红三叶低剂量+环磷酰胺组、红三叶中剂量+环磷酰胺组,对照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其余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及腹腔注射给药。给药6 d,每天观察各组小鼠饮食、精神、活动情况及瘤体生长情况,第10天称取小鼠体质量,脱椎处死,取瘤块称质量,计算抑瘤率及两药相互作用系数(CDI和Q值),光镜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小鼠肿瘤结节最明显,生长速度也最快。红三叶高剂量组、红三叶低剂量+环磷酰胺组、红三叶中剂量+环磷酰胺组对U14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均达到了有效标准,同时单用红三叶的药物剂量不能小于400 mg/kg。红三叶促宫颈癌U14细胞的凋亡作用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明显,红三叶中剂量+环磷酰胺组促凋亡作用优于环磷酰胺组,两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结论红三叶对U14荷瘤小鼠有抑瘤作用,以红三叶与环磷酰胺联用效果最明显,提示红三叶与环磷酰胺联用作为临床治疗宫颈癌的辅助药物值得关注。
3199-3202

黄芪多糖、丹参酮联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CHF模型大鼠MIF、TNF-α、IL-6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黄芪多糖、丹参酮联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大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丹参酮组、螺内酯组、黄芪多糖+丹参酮+螺内酯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复制CHF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在造模及灌胃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及体征,灌胃结束后测空腹体质量,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数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精神萎靡、活动量少、食欲下降等CHF症状;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明显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明显下降;LVWI和血清MIF、TNF-α和IL-6水平明显上升。各给药组大鼠CHF症状明显改善,LVEDD、LVESD和LVWI明显下降,LVFS和LVEF明显增加,血清MIF、TNF-α和IL-6水平明显下降,其中黄芪多糖+丹参酮+螺内酯组各指标改善更明显。结论黄芪多糖、丹参酮联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下调CHF模型大鼠血清MIF、TNF-α、IL-6的水平,逆转心肌重构,改善CHF的心功能。
3203-3206

复元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及对IL-6、TNF-α和NO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复元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复元醒脑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IL-6、TNF-α和NO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IHSS、IMT及血清IL-6、TNF-α和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降低或者升高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复元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能够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炎症递质的释放有关。
3207-3209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RRTI组,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个亚组;另选5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RRTI组CD3+T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CD4+/CD8+、Ig G、Ig A、Ig M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CD8+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CD3+T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CD4+/CD8+、Ig G、Ig A、Ig M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CD8+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CD3+T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CD4+/CD8+、Ig G、Ig A、Ig 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治疗RRTI患者能够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保护患者的呼吸道健康,可以应用于临床推广。
3210-3212

序贯性优化治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序贯性优化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不同时间段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序贯净化治疗。2组均以住院期间临床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所有入选者在入院后6 h、24 h、72 h内抽取静脉血3m L,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IL-10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治疗组各炎性因子水平、服毒剂量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后6 h血清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后24 h血清各炎性因子水平高于6 h(P均〈0.05),入院后72 h高于6 h、24 h(P均〈0.05),对照组入院后24 h、72 h血清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P均〈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死亡组24 h、72 h血清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均〈0.05)。治疗组血清TNF-α、IL-1、IL-6、IL-10水平与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尽早实施序贯性优化治疗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可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IL-6、IL-10、CRP水平,减轻脏器损伤,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3213-3215

地佐辛穴位注射超前镇痛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三阴交穴注射超前镇痛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于月经来潮前2 d开始给予地佐辛三阴交穴注射,每天1次,连续注射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月经来潮前2 d开始给予氨芬羟考酮口服,每次1片,每天2次,连续服用5 d为1个疗程,共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6个月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地佐辛三阴交穴注射超前镇痛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确切,近、远期有效率均高于药物治疗。
3216-321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研究

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通窍活血利水法治疗小儿脑积水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脑室-腹腔分流术(VPS)联合通窍活血利水法治疗小儿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脑积水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1周加用自拟活血通络方治疗,手术当日停药,待术后可流质饮食后继续服用直至术后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2组除头围愈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语言发育、运动发育、惊厥、恶心、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症状愈显率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发生腹腔感染1例、分流管阻塞1例,对照组发生腹腔感染2例、分流管阻塞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低颅压综合征、脏器穿孔等发生。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通窍活血利水法治疗小儿脑积水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219-3221

早期排便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人工促排便法对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将足月出生的新生儿1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2组均行常规护理和按需母乳喂养。观察组行早期排便干预,即出生3 h后给予腹部按摩,采用温水加开塞露灌肠通便;对照组不予排便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及胎便早排、迟排和胎便早变黄、迟变黄等例数,并测定出生后1~5 d经皮黄疸指数。结果观察组首次排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1~5 d经皮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人工促排便可促进新生儿肠蠕动,加快肠道内胆红素的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道重吸收,从而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避免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3222-3223

针刺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针刺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康复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联合组在前2组基础上给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用Fugl-Meyer、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的FMA、NBD及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治疗4周后,发现3组FMA、NBD及BI评分较治疗前改变明显(P均〈0.05),且联合组上述评分改善更为明显,3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给予针刺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运动功能障碍。
3224-3226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及与CXCL16的关系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与血清CXC趋化因子16(CXCL16)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所有患者行头颅MRI检查,采用Fazekas评分分别对脑室旁和深部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评价,按病变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0,Ⅰ)、中度(Ⅱ)、重度(Ⅲ),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CXCL16、hs-CRP及其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组CXCL16及hs-CRP水平高于无脑白质病变组;脑梗死患者重度脑白质病变组CXCL16及hs-CRP水平高于轻、中度脑白质病变组。结论 CXCL16、hs-CRP可预测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及程度。
3227-3229

氧驱动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止咳、平喘、祛痰、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α-糜蛋白酶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喘憋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儿治疗后的FEV1、PEF、FVC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上述3项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的临床效果好,各项临床指标改善快,且有利于改善患儿肺功能,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3229-3231

更昔洛韦联合喜炎平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喜炎平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喜炎平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更昔洛韦治疗。比较2组治疗的有效率、症状体征的消退时间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发热、咽喉痛以及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实验组转氨酶高于正常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喜炎平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较单用更昔洛韦更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快,有利于加速实验室指标恢复,无明显不良反应。
3232-3234

丹栀逍遥散合并四妙散治疗气郁化热型闭经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丹栀逍遥丸散合并四妙散治疗气郁化热型闭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符合气郁化热型闭经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各34例,中药组给予丹栀逍遥散和四妙散口服治疗,西药组予以戊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口服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变化。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中药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状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均〈0.05);2组治疗后T、LH、F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且中药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栀逍遥丸散合并四妙散治疗气郁化热型闭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234-3236

双黄连注射剂联合法罗培南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双黄连注射剂联合法罗培南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83例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61例。双黄连组给予双黄连静脉滴注治疗,法罗培南组给予法罗培南钠片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双黄连静脉滴注治疗联合法罗培南钠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3组临床疗效、细菌性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双黄连组、法罗培南组(P均〈0.05),双黄连组的总有效率与法罗培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痊愈率与法罗培南组相比却显著性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双黄连组、法罗培南组(P均〈0.05),双黄连组的细菌清除率与法罗培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双黄连、法罗培南组(P均〈0.05),双黄连组与法罗培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联合法罗培南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安全性良好、有效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237-3238

苏黄止咳胶囊与孟鲁司特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及孟鲁司特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的作用。方法收集支原体感染患儿150例,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A组,50例),阿奇霉素+苏黄止咳胶囊组(B组,50例),阿奇霉素+孟鲁司特组(C组,50例)。治疗2周后观察咳嗽缓解情况、气道高反应性恢复情况及随访3个月咳嗽复发情况。结果 B、C组较A组咳嗽症状评分、临床有效情况、气道高反应性及3个月内咳嗽复发率均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和孟鲁司特均能够有效缓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症状,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咳嗽复发。
3239-3241

康复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儿童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儿童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美洛西林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实验组以37℃生理盐水7.5 m L加康复新液7.5 m L对病变部位进行分段灌洗;对照组以37℃生理盐水15 m L对病变部位行分段灌洗。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炎患儿效果好,恢复时间短。
3241-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