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研究、论著、护理研究、综述、经验交流、麻醉、临床护理、物理诊断、实验研究、临床检验、病例报告、药物研究等。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8-8849
  • 国内刊号:13-1283/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167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0.83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中西医结合 2015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论著

EGFR基因19和21外显子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治疗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19和21外显子突变患者行一线化疗的效果。方法选择EGFR 19和21外显子突变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9例,其中19外显子突变组28例,21外显子突变组31例,均一线给予含培美曲塞联合铂类的化疗方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同时对2组患者PFS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19外显子突变组和21外显子突变组中位PFS分别为5.8个月和5.6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外显子突变组和21外显子突变组女性PFS分别为6.1个月和5.6个月,男性PFS分别为4.5个月和5.3个月,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9外显子突变组和21外显子突变组年龄〈60岁者PFS分别为5.1个月和5.6个月,≥60岁者PFS分别为7.4个月和5.5个月,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基因19和21外显子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后PFS相当,且与性别及年龄分布无关。
2623-2625

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垂体体积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垂体体积的改变。方法选择25例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患者组,25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应用1.5T磁共振成像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头颅结构磁共振扫描获得3D脑结构图像,采用MRIcro和MATLAB软件分别进行垂体体积和大脑体积测量。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分析患者的垂体体积与年龄、教育年限、发病年龄、病程、PANSS总分和各项因子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垂体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女性的垂体体积大于男性。偏相关分析显示,垂体体积与PANSS总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454,P=0.029),其余指标与垂体体积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首发未用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垂体体积有异常增大的改变,并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有关联,提示患者在发病早期阶段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腺体存在应激反应的易感性,这些异常改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有关。垂体体积可能存在性别效应。
2626-2629

米邦塔仙人掌果胶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小鼠绝望症状的改善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米邦塔仙人掌果胶(MCP)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小鼠绝望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MCP低剂量组(50 mg/kg)、MCP中剂量组(100 mg/kg)、MCP高剂量组(200 mg/kg)。除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应激处理外,其余组均进行CUMS,各MCP组均在进行CUMS期间每天灌胃相应剂量MCP。造模结束24 h后进行悬尾实验,48 h后进行强迫游泳实验。结果模型组悬尾实验潜伏期显著短于空白对照组(P〈0.01),累计不动时间显著长于空白对照组(P〈0.01);MCP高剂量组潜伏期显著长于模型组(P〈0.05),MCP中、高剂量组累计不动时间显著短于模型组(P均〈0.01)。模型组强迫游泳实验潜伏期显著短于空白对照组(P〈0.01),累计不动时间显著长于空白对照组(P〈0.01);MCP各给药组潜伏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MCP高剂量组累计不动时间显著短于模型组(P〈0.05)。结论 MCP能较好地缓解CMS小鼠的行为绝望症状。
2630-2631

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应用来氟米特的时间治疗学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不同给药时间对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和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取6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其余造模后第15天加强免疫后关节炎指数〉5的24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LEF7时组、LEF19时组,每组8只。LEF7时组于7:00、LEF19时组于19:00分别灌胃LEF 5 mg/(kg·d),模型组及空白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灌胃28 d。对比观察各组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炎症评分、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骨质破坏情况。结果给药后LEF7时组、LEF19时组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度均明显低于给药前及模型组(P均〈0.05),LEF19时组有高于LEF7时组趋势,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F7时组、LEF19时组外周血TNF-α、IL-6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LEF19时组TNF-α和IL-6水平有高于LEF7时组的趋势,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关节均出现明显的骨质破坏,且模型组骨质破坏更明显。结论 LEF不同时间给药对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及其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且可能延缓骨质破坏。
2632-263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眼底病变情况将136例(268眼)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不伴视网膜病变组(NDR组)48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R组)40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R组)48例,另选择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称的健康人69例(138眼)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入选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眼动脉(OA)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同时测定入选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值(Up/Ucr)。结果NDR组眼动脉频谱呈三峰双切迹;NPR组和PR组第一峰降低,波形低而圆钝呈半圆形;4组间CRA、OA的PSV、EDV和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RA、OA的PSV、EDV均与FBG、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Up/Ucr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均〈0.05),CRA、OA的RI与FBG、Hb A1c、IRI、Up/Uc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眼底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反映糖尿病眼部血管改变情况,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重要价值。
2635-2638

瑞舒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脉前降支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并且术后24 h存活的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心梗组、小剂量瑞舒伐他汀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组(大剂量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作为假手术组,开胸在相同位置挂线不结扎。小剂量组给予1 mg/(kg·d)瑞舒伐他汀、大剂量组给予10 mg/(kg·d)瑞舒伐他汀连续灌胃1周,假手术组和心梗组给予相同体积蒸馏水灌胃。1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心脏结构和功能,多导电生理仪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程序性刺激行在体电生理检测,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术前和术后血脂及BNP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的QTc间期明显延长,室颤阈值下降,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高,并且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BNP水平显著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心梗组相比,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QTc间期缩短,室颤阈值提高,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下降,同时改善急性期心功能,BNP也明显下降(P均〈0.05)。但各组间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大鼠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提高室颤阈值和改善心功能。
2639-2642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前后GST-π和Topo-Ⅱ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前后GST-π和Topo-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15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on二步法检测不同分型患者GST-π和Topo-Ⅱ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HER2过表达型及Basal-like型GST-π表达率高于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P均〈0.05)。HER2过表达型及Basal-like型Topo-Ⅱ表达率低于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分型患者GST-π表达情况与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分型患者Topo-Ⅱ表达情况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有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GST-π的表达情况与化疗药物作用无明显相关性,而Topo-Ⅱ表达量的高低与化疗药物作用成正相关性,Topo-Ⅱ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及为用药提供选择依据。
2643-2645

GSK-3β、DKK-1、β-catenin在近端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GSK-3β、DKK-1、β-catenin在近端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79例患者近端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的GSK-3β、DKK-1、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GSK-3β在近端胃癌组织的表达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量明显降低(P均〈0.05),GSK-3β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DKK-1在近端胃癌的表达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DKK-1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程度显著相关(P均〈0.05)。β-catenin在近端胃癌中细胞质及细胞核的异常表达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的异常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5)。GSK-3β的表达与DKK-1的表达及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GSK-3β、DKK-1、β-catenin在近端胃癌的发展、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近端胃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2646-264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研究

活血化瘀方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胸水中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9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按治疗意愿不同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8),对照组采用抗结核药物化疗联合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方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胸水FIB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胸水FIB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胸水FIB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咳嗽、咯血、咳痰等证候积分明显改善(P均〈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用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显著降低患者胸水中FIB水平,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2649-2651

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纤维化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合并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慢乙肝合并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接受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对照组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1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AST、ALP、GG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B、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HA、LN、PCⅢ、Ⅳ-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乙肝合并肝纤维化的疗效确切,既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
2652-2654

胎球蛋白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胎球蛋白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NAFLD患者85例作为NAFLD组,另选同期非NAFLD患者200例,其中100例肥胖者纳入肥胖非NAFLD组(对照组Ⅰ),100例非肥胖患者纳入非肥胖非NAFLD组(对照组Ⅱ)。比较3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胎球蛋白A水平,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胎球蛋白A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对3组患者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比较糖耐量水平的差异。结果 NAFLD组及对照组Ⅰ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Ⅱ(P均〈0.01),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Ⅱ(P〈0.05或P〈0.01);NAFLD组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Ⅰ(P〈0.01)。NAFLD组FINS、HOMA-IR和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胎球蛋白A与FINS、HOMA-IR、TG均呈正相关。NAFLD组和对照组Ⅰ糖耐量正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Ⅱ,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降低和糖尿病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Ⅱ(P〈0.05或P〈0.01);NAFLD组糖耐量正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Ⅰ(P〈0.01),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Ⅰ(P均〈0.05)。结论胎球蛋白A在NAFLD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可能与其参与了胰岛素抵抗过程,导致糖耐量受损相关。
2654-2656

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照组给予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1~3年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3年,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临床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657-2658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死亡原因与抗病毒治疗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和死亡原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死亡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患者41例(拉米夫定14例,阿德福韦8例,恩替卡韦17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2例)作为抗病毒组,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59例作为未抗病毒组。结果 2组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中毒性休克、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抗病毒组的急性及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抗病毒组(P〈0.05);抗病毒组肝硬化生存时间为6~192(45.7±37.5)个月,未抗病毒组为2~180(19.42±21.12)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能够延长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2659-2661

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脑水肿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传统方法治疗急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急性脑水肿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应用传统方法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方法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体内电解质水平与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Glasgow昏迷评分均改善,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内电解质与生化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单纯传统方法治疗,传统方法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显著,对于减轻药物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效果显著。
2661-2663

乙型肝炎病毒和血吸虫感染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血吸虫感染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根据检测结果将87例肝纤维化患者分为乙肝阴性组、阳性组,血吸虫虫卵阴性组、阳性组,通过比较组间的临床特征、肝纤维化程度以及各常规实验室指标来分析HBV和血吸虫感染对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单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与单纯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腹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阴性组与阳性组血清胶原蛋白(HA)和血小板转化生长因子BB(PDGF-B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吸虫虫卵阴性组、阳性组肝纤维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乙肝阳性组S4级患者比例显著多于乙肝阴性组(P〈0.05)。结论肝组织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与HBV感染存在密切关系,而与血吸虫感染关联不大;对肝纤维化患者,应先确定其纤维化的致病因,以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2663-2665

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在脓毒症治疗指南的指导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用时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与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早期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ICU的监护时间与机械通气用时,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666-2668

低能量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结合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低能量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结合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突发性耳聋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患者采用川芎嗪治疗,观察组57例患者采用低能量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结合川芎嗪治疗,比较2组病症消失情况、听力改善情况、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听力均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全血高切、全浆黏度、纤维蛋白原、RBC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听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耳鸣消失率、眩晕消失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结合川芎嗪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668-2670

面动脉蒂折叠穿支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面动脉蒂折叠穿支皮瓣一次性修复鼻翼缺损达到形态相对完美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例鼻翼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组,分为鼻唇沟任意皮瓣组(A组)和面动脉蒂折叠穿支皮瓣组(B组)各10例,对2组皮瓣存活、皮瓣外观、皮瓣修复后感觉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B组病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4个月~2年,瘢痕不明显,修复鼻翼无变形,外观形态满意,无臃肿,部分保留神经皮支患者,修复即刻鼻翼感觉已良好,未保留皮神经者皮瓣感觉在半年后逐渐恢复,患者对手术效果较为满意。A组8例皮瓣存活,2例皮瓣末端稍有坏死。4例部分存活,未存活上皮清除后通过自身上皮化修复创面。A组2例病例因术后修复鼻翼臃肿行再次修复,3例鼻翼稍臃肿但未再修复。所有病例修复鼻翼即刻均无感觉,半年后感觉逐渐恢复,创口瘢痕不明显。结论鼻唇沟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蒂长转移范围大、修复区域广,皮瓣厚薄适宜,外在皮肤衬里同时修复,修复后鼻翼形态满意,避免了术后皮瓣臃肿二次修复的问题,同时保留了外鼻的感觉功能。面动脉蒂折叠穿支皮瓣是修复鼻翼全层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2670-2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