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研究、论著、护理研究、综述、经验交流、麻醉、临床护理、物理诊断、实验研究、临床检验、病例报告、药物研究等。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8-8849
  • 国内刊号:13-1283/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167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0.83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中西医结合 2015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论著

白芍总苷联用甲氨蝶呤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白芍总苷(TGP)联用甲氨蝶呤(MTX)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VIP数据库1989年9月—2014年9月有关TGP联用MTX治疗JI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RCT,采用Rev Man 5.0版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4个RCT,合计23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20例,对照组11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12周后,TGP联用MTX治疗与单用MTX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75,95%CI(0.63,22.36),P=0.15];而治疗24周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03,95%CI(1.04,9.11),P=0.04]。结论 TGP联用MTX治疗JIA较单用MTX治疗能够提高总有效率,一定程度上减轻主要不良反应,从而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1711-1713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的季节分布规律分析

摘要:目的归纳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中医证型的季节分布规律。方法按发病季节统计、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441例14~87岁AUC住院患者的资料,归纳出各中医证型的季节分布规律。结果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和肝郁脾虚证在不同季节出现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大肠湿热证以夏季所占比例最高(35.89%),脾胃气虚证以秋季所占比例最高(35.85%),肝郁脾虚证以夏季所占比例最高(58.82%);而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的出现与季节无明显相关性,但脾肾阳虚证以秋季所占比例最高(36.11%),阴血亏虚证以夏季所占比例为最高(39.13%),气滞血瘀证以冬、春季节所占比例最高(各占30.00%)。各季节AUC的发病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UC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有明显的季节相关性,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主要分布于夏季,脾胃气虚证与脾肾阳虚证主要分布于秋季,气滞血瘀证主要分布于冬、春季节。
1714-1716

阳极阻滞电刺激骶神经根对兔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阳极阻滞电刺激术刺激骶神经根对恢复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价值及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清洁级白兔54只,均经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无异常。随机选择18只作为对照组(假手术),其余36只采用脊髓完全夹闭法造成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白兔按是否植入电极分成电刺激组18只与神经源性膀胱组18只。电刺激组予以长期电刺激,刺激时间为30 min/次,6次/d,刺激4周。检查3组尿动力学情况,评估膀胱功能。结果对照组术前术后未见逼尿肌收缩现象,尿动力参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膀胱充盈期压力曲线较为平滑,无排尿期反射;神经源性膀胱组术后膀胱逼尿肌漏尿点压、静息压升高,逼尿肌活动亢进且收缩多为无效,在排尿过程中出现逼尿肌-括约肌失调,残余尿量增多且排尿量减少,膀胱体积明显减少,排尿效率与膀胱顺应性均下降;电刺激组膀胱静息压有所上升,膀胱充盈中逼尿肌收缩较佳,漏尿点压有所降低,且括约肌在排尿中肌电图十分稳定,排尿量有所增加,残余尿量相应减少,排尿效率以及膀胱顺应性均增高。结论阳极阻滞电刺激法可以明显减少残余尿量,增大膀胱体积,有助于排尿率的提升,可降低逼尿肌压、漏尿点压以及膀胱静息压,对恢复膀胱功能及重建有重要意义。
1717-1720

aCL和PAPP-A联合检测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 CL)和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APP-A)联合检测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价值。方法检测126例行MHD患者的a CL和PAPP-A,记录随访期间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情况,分析a CL和PAPP-A检测结果与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关系。结果 126例MHD患者中,血清a CL阳性43例(34.12%),血清PAPP-A阳性28例(22.22%),两者均阳性16例(12.69%),两者均阴性7例,a CL阳性PAPP-A阴性27例,a CL阴性PAPP-A阳性12例。随访(21.08±15.67)个月,随访期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52例(41.26%),死亡23例(18.25%)。血清a CL阳性者和PAPP-A阳性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a CL阴性者和PAPP-A阴性者(P均〈0.05)。两者均阳性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两者均阴性及两者其一阳性者(P均〈0.05)。生存分析显示两者单独阳性和联合阳性都对患者的生存有显著影响(P均〈0.05)。结论血清a CL及PAPPA可能成为判断MHD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及生存预后的重要联合检测指标。
1721-1723

利奈唑胺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50S核糖体蛋白突变位点分析

摘要:目的阐明体外诱导利奈唑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核糖体蛋白位点变异特征。方法收集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ATCC29213和ATCC25923、1株乳汁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株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编号分别为S2、S3、S5和S7菌株,均为甲氧西林和利奈唑胺敏感株),通过体外浓度倍增法诱导利奈唑胺耐药;挑取单克隆,经E-test条测定MIC值,获得各菌株的耐药浓度梯度;提取耐药菌株基因组DNA,PCR扩增核糖体蛋白L3和L4(对应rpl C和rpl D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与野生株比较,获得核糖体蛋白对应氨基酸的突变位点。结果经体外多步法诱导利奈唑胺耐药的不同MIC值金黄色葡萄球菌共24株。PCR测序分析4株母株均无变异位点,各菌株L3对应的氨基酸位点不尽相同,S2组菌株L4未见统一的氨基酸位点,余S3、S5、S7各组菌株普遍存在Ala56Asp氨基酸位点变异。结论体外多步法可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利奈唑胺耐药,耐药机制与核糖体蛋白位点突变密切相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突变位点与耐药的关系。
1724-1726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液中SOD、MDA、NO、ET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干预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氧自由基损害和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及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氧化应激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只Wistar-Kyoto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32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3.125 mg/(kg·d)组(T1组)、瑞舒伐他汀6.25 mg/(kg·d)组(T2组)、瑞舒伐他汀12.5 mg/(kg·d)组(T3组)和SHR组,每组8只。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瑞舒伐他汀加蒸馏水1 m L灌胃,SHR组及WKY组给予相同容积的蒸馏水,共喂药4周。喂药前后测量各组大鼠血压。4周后,麻醉后抽取血液,检测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结果 SHR组血液SOD活力、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1组、T2组、T3组明显高于SHR组。SHR组血液MDA含量、ET-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1组、T2组、T3组明显低于SHR组。结论SHR大鼠存在着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强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瑞舒伐他汀可以改善内皮功能。
1727-1730

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中医证候的因子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常见的中医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法对300例急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因子并测量症状载荷,明确因子对应的证候。结果因子分析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四诊信息中提出21个因子,其中4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分别是寒湿痹阻、湿热痹阻、寒热错杂、肝肾亏虚4个证候,同时对各个症状在4个证候中的权重进行量化,得出每个证候的主症和次症。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常见的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1731-1733

Caspase-8、Caspase-9在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Caspase-8、Caspase-9在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在百草枯中毒肾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1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对照组70只、染毒组70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染毒组给予50 mg/kg百草枯灌胃染毒。2组分别于灌胃后1,3,7,14,21,28,35d取肾组织标本行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Caspase-8、Caspase-9的表达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染毒组大鼠肾组织中Caspase-8从第1天就明显表达,第3天达到高峰,第35天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而Caspase-9的表达第1天明显增加,第14天达到高峰,第35天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染毒组第3天凋亡指数增加,第21天达到高峰,第35天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Caspase-8、Caspase-9在百草枯中毒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发生改变,细胞凋亡是百草枯导致肾损伤的机制之一。
1734-1737

中药灌肠联合血液净化对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患者160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炎性指标与SCr之间的关系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8%和8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IL-8、TNF-α、SCr、BUN水平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IL-6、IL-8、TNF-α水平与SCr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连续血液净化可明显降低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738-174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研究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溶血磷脂酸、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与溶血磷脂酸(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是否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将T2DM患者87例分为单纯T2DM组38例和T2DM并发组49例,另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颈动脉内膜厚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LPA、hs-CRP差异,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组病程、颈动脉内膜厚度、SBP、LDL-C、HDL-C、TC、TG、FBG、Hb A1c、LPA、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SBP、LDL-C、HDL-C、TG、FBG、Hb A1c、LPA、hs-CRP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具有相关性(P均〈0.05)。对单因素分析中的显著性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 A1c、LPA、hs-CRP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82,4.178,2.013;P=0.001,0.000,0.024)。结论 LPA、hs-CRP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1741-1743

电针联合温针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温针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住院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该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温针疗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对2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评价,比较2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2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55%,实验组为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温针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1744-1746

益气逐瘀利水组方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特发性水肿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逐瘀利水组方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特发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特发性水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氢氯噻嗪25 mg口服,2次/d,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益气逐瘀利水组方汤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6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6个月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益气逐瘀利水组方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特发性水肿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1746-1748

中药鼻饲联合保留灌肠辅助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鼻饲联合保留灌肠辅助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控制感染及应用生长抑素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自拟通肠排气汤鼻饲联合中药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比较2组临床疗效、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自主排便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再次手术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促炎性因子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自主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或P〈0.05),再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及TNF-α、IL-6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药鼻饲联合保留灌肠辅助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好,能够有效控制炎症,缩短病程,促进病情恢复。
1748-1750

低分子肝素钙与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钙(LMWH)与利伐沙班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及对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2组。LMWH组40例术后6 h开始皮下注射LMWH 4 100 IU 2次/d,利伐沙班组40例术后6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 mg/d,比较2组下肢DVT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总引流量、失血量、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等情况。结果 2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期间及出院后2周均未发生严重出血。2组术后各时点凝血指标及2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LMWH或利伐沙班均可有效预防下肢DVT,二者均安全。
1751-175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和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4例;全髋关节置换20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10例;骨水泥型假体12例,其中加长柄5例;生物型假体18例,其中加长柄8例。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采用QOL量表。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有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余29例患者随访10~34个月,平均随访19个月。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30~52(44.53±6.26)分。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4~94(87.85±10.03)分,其中优11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3%。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评分(t=2.394,P〈0.05)。术前生活质量QOL评分为20~40(28.37±10.29)分,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QOL评分39~57(47.36±9.24)分,其中优12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86%。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QOL评分明显优于术前(t=2.772,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关节置换方式和假体类型。
1753-1755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生理指标分析及阿托伐他汀钙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主要生理指标的特征,以及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50例作为冠心病合并T2DM组,单纯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冠心病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间主要生理指标的差异。再将冠心病合并T2DM组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25例,大剂量组予阿托伐他汀钙40 mg/d口服,小剂量组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后脂质、血糖、胰岛素代谢、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合并T2DM组和冠心病组体质量指数(BMI)、SBP、TC、空腹胰岛素(FINS)、hs-CRP、内脂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HDL-C和脂联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冠心病合并T2DM组和冠心病组除TG和LDL-C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大剂量组治疗后TC、TG、LDL-C、HDL-C、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s-CRP、内脂素和脂联素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小剂量组(P〈0.05或P〈0.01)。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脂质、血糖和胰岛素代谢以及hs-CRP、内脂素、脂联素水平的异常程度均显著大于单纯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群,40 mg/d的阿托伐他汀钙干预对这些指标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20 mg/d,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治疗潜力较大。
1756-1758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观察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45例和DHS组35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2组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DHS组总有效率为80%,PFNA组为98%,PFNA组的疗效优于DHS组(P〈0.05)。FP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或者短于DHS组(P均〈0.01),2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髋关节功能、畸形、运动范围和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PFNA组的功能评分和运动范围评分明显高于DHS组(P均〈0.01),而畸形评分明显低于DHS组(P〈0.01),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术式。
1759-1761

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进一步寻找进展性脑卒中发病后进展的因素。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分为进展组32例和非进展组32例,检测并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出现率、积分、斑块的性质及血清hs-CRP水平,同时选取22例与实验对象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进展组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均高于非进展组(P均〈0.05),动脉硬化斑块以软斑及混合斑最多,其比例高于硬斑(P〈0.05),进展组斑块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比例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非进展组(P〈0.01);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与血清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升高及颈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及早进行血清hs-CRP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识别易损斑块和高危患者。
1761-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