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研究、论著、护理研究、综述、经验交流、麻醉、临床护理、物理诊断、实验研究、临床检验、病例报告、药物研究等。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8-8849
  • 国内刊号:13-1283/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167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0.83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中西医结合 2014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论著

温运合剂对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功能及肠道菌群的保护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温运合剂对脾虚泄泻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黄水煎液制作小鼠脾虚泄泻模型,给予温运合剂进行治疗,观察小鼠的体质量、腹泻指数、肠道病理学检查变化情况,并测定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温运合剂有明显止泻作用,可显著改善脾虚泄泻所致的体质量减少,减轻肠黏膜损伤,还可以显著提高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结论温运合剂可修复肠道黏膜,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进而发挥其止泻作用。
1711-1714

广西地区慢性肾炎中医证型演变规律以及与尿蛋白、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广西地区慢性肾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尿蛋白、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40例慢性肾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期、中医主证和标证型进行统计描述,检测患者的尿蛋白、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并分析中医证型与这些实验检查指标的关系。结果 140例慢性肾炎患者本证中,中医证型分布和CKD分期有相关性(P〈0.001),Ⅰ期和Ⅱ期与脾肾气虚证相关;Ⅲ期与肝肾阴虚型相关,Ⅳ期与脾肾阳虚证相关。标证中,从Ⅰ期进展至Ⅳ期,外感证、湿浊证和瘀血证均逐渐增多,但湿热证则有减少的趋势。肝肾阴虚证和脾肾气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气虚证相比较,脾肾阳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广西地区慢性肾炎证型演变规律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证和湿浊是最主要的指标。尿蛋白、BUN、SCr水平与脾肾阳虚证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上可能作为辨证论治的客观指标。
1715-1717

社区中医疗法参与预防0级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中医药茶与足部穴位按摩相结合的干预方案治疗社区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血糖控制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药茶与足部穴位按摩相结合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足部感觉及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足部疼痛、麻木、冷感以及足部皮肤干燥等方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在其他方面,治疗组的效果与对照组相似。结论中医药茶配合足部按摩对0级糖尿病足的二级预防具有一定的疗效。
1718-1720

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S100-β蛋白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疗法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改进的Feeney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设假手术组大鼠6只(A组),造模成功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穴位注药组(B组)、穴位注水组(C组)、腹腔给药组(D组)和腹腔注水组(E组)各6只。造模后1 h,B、C、D、E组分别单次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胞二磷胆碱或生理盐水处理。造模后24 h检测各组大鼠血清NSE和S100-β含量。结果 B、C、D、E各造模组与A组比较,S-100β和NES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在造模各组中,B组S-100β和NES含量明显低于C、D、E组(P均〈0.05)。结论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疗法可减少创伤性脑损伤大鼠S-100β和NES的产生,对创伤性脑损伤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1721-1722

腰大池置管引流结合镇肝泻热活血中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结合镇肝泻热活血中药内服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经脑CT检查确定为Fisher分级Ⅱ级以上的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0例,2组均常规给予脱水降颅压、能量支持、调控血压、胃黏膜保护、神经营养、缓解血管痉挛、营养支持等治疗,均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第2天予床边行腰椎穿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处理。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镇肝泻热活血中药内服,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内服。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改善情况、临床恢复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结合镇肝泻热活血中药内服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好,能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1723-1725

突触素在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壁的表达

摘要:目的研究突触素(SY)在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肠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肠道造影提示有结肠痉挛并经手术证实STC者20例,取其乙状结肠(痉挛段)及横结肠(近端非痉挛段)肠壁标本为实验组;无结肠痉挛的STC患者20例,取其乙状结肠及横结肠肠壁标本为对照组。2组标本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突触素在STC患者结肠壁的表达情况。结果突触素在2组便秘患者结肠壁肌层的表达均比黏膜下层表达增高(P〈0.05),实验组的横结肠黏膜下层突触素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组间突触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C患者横结肠与乙状结肠结肠壁肌层突触素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黏膜下层的表达,与其生理功能相一致。乙状结肠痉挛的发生与突触素的表达水平无相关。突触素在结肠痉挛区近端横结肠黏膜下层的表达减少,可能与其远端乙状结肠肠管持续痉挛导致其近端横结肠发生进行性退变引起代偿性、继发性肠管扩大肥厚造成的肠管扩张和蠕动减弱相关。
1726-1729

自发性脑出血225例预后分析及其预测模型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ICH)3个月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并对预测模型进行考察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ICH患者资料,采用mRS评分对患者3个月时预后情况进行评价。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与预后良好(mRS≤2分)或预后不良(mRS≥3分)相关的因素;其次以3个月预后良好与否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根据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可靠性考察。结果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有无ICH后早期血肿扩大及既往有无脑出血史为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建立ICH预后预测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总的正确率分别为66.7%,82.7%,76.1%。结论高龄、入院时NIHSS评分高、发生ICH后早期血肿扩大、既往有脑出血史为ICH 3个月预后不良的早期预测指标。
1730-1732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sP-selectin及hs-CRP浓度,并应用颈动脉超声对斑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不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不同颈动脉斑块性质、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时,sP-selectin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越厚,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越差,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重,sP-selectin水平越高,而hs-CRP差异不显著。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sP-selectin水平随着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而升高,sPselectin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且较hs-CRP更好地反映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1736-1737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研究

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及如何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5岁以上接受腹腔镜手术的72例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结果 69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3例因广泛粘连中转开腹行部分小肠切除。手术时间26-120 min,平均58 min;术中出血量30-110 mL,平均65mL;术后排气时间1-6 d,平均2 d。术后住院时间3-10 d,平均5.1 d。术后出现肺部感染3例,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中转开腹手术切口液化1例。无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腹腔残余脓肿及肠瘘等并发症发生,无术后死亡病例。术后随访7个月-4 a,无复发者。结论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1740-1742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CT动态观察及血肿形态与活动性脑出血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CT表现及血肿特点与活动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对95例HICH患者进行CT动态观察,根据发生活动性出血与否分组,按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脑干、小脑)、血肿形态(规则形、不规则形)、出血量(〈30 mL、30-60 mL、〉60 mL)等进行早期活动性出血的相关研究。结果继出血组患者出血部位的分布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继出血组患者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或外侧裂的比例、不规则形血肿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继出血组与对照组的脑出血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或外侧裂、血肿形态(不规则形)及脑出血量(〉30 mL)与早期活动性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密切关注HICH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进行脑CT复查,对早期发现活动性出血,予以积极处理尤为重要。
1742-1744

穿刺放血减压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穿刺放血减压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放血减压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评分(VAS)、血清尿酸(UA)和血沉(ESR)变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血清UA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穿刺放血减压疗法与单纯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基本相当,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1745-1746

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100 mg口服,1次/d。2组患者均以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进展时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CT、PT、APTT均明显延长,但未超过正常值的2倍,Fib及INRS水平无明显变化;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出血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状态,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1747-1749

参麦注射液佐治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2组均给予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吸氧等西医规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50 mL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5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6 min步行距离、NYHA分级、超声心动图、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4.1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NYHA分级、每搏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左室舒张早晚期最大血流速比值、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心钠素、脑钠素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指标,降低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水平,是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药物。
1749-175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24 h尿微量蛋白量不同分为对照组(〈30 mg/24 h)、研究1组(30-300 mg/24 h)和研究2组(〉300 mg/24 h),每组40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患者血糖变异性情况进行检测评估,同时测定相关生化指标,探讨组间血糖变异性差异。结果 3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研究2组CGMS各项指标(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24 h血糖值标准差(SDBG)、48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曲线下面积(AUC)、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血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研究1组(P均〈0.05),同时研究1组CGMS各项指标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及程度有密切相关性,其可作为临床评估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使用。
1752-175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远期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1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31例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死亡28例(17.9%)。去骨瓣减压术后的远期并发症:硬膜下积液69例(44.2%),脑膨出42例(26.9%),脑积水27例(17.3%),癫痫22例(14.1%)。和颅骨修补术相关的并发症:移植骨瓣吸收10例(9.8%),因感染需要去除骨瓣5例(4.9%),严重脑肿胀导致猝死1例(0.9%)。除外去骨瓣减压术后简单的并发症,如颅骨缺损区硬膜下积液和脑膨出以及由于严重颅脑损伤或颅外损伤导致的直接死亡,85例(54.5%)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至少发生1种并发症,与住院或康复治疗时间延长显著相关(P=0.01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多种远期并发症临床并不少见,往往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措施。去骨瓣减压术应严格掌握指征并尽可能减少医源性并发症。
1754-1757

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自行设计椎体内植骨器通过伤椎椎弓根将医用磷酸钙人工骨植骨于伤椎椎体内治疗23例新鲜胸腰椎骨折。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术后3-6个月有部分骨替代,7-8个月骨缺损处出现骨硬化带及部分骨组织,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由术前30%-60%上升到术后88%-95%,末次随访时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现象。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防止椎体高度丢失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757-1759

加味六味地黄汤结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六味地黄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疗效。方法将120例CGN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加味六味地黄汤,B组加用雷公藤多苷片,C组联合给予加味六味地黄汤、雷公藤多苷片,比较3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hUprV)、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及尿素氮(BUN)的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 A组、B组、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68%和92%,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A组、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24hUprV、SCr、BUN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Ccr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C组各指标改善较A组、B组更明显(P均〈0.05);A组、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CGN能健脾益肾活络,标本兼顾,疗效显著,值得研究应用。
1760-1762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开始进行跟踪随访并分别常规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心室率及收缩压;ELISA试剂盒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室跳动频率以及CRP水平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心力衰竭发生率、不良反应率、病死率、AF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效果显著。
1762-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