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研究、论著、护理研究、综述、经验交流、麻醉、临床护理、物理诊断、实验研究、临床检验、病例报告、药物研究等。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8-8849
  • 国内刊号:13-1283/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167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0.83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中西医结合 2014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论著

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的影响。方法9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每组30例。对照Ⅰ组予单纯西医治疗,对照Ⅱ组在对照Ⅰ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Ⅰ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百会穴治疗,3组疗程均为30d.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Ⅰ)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较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结论艾灸百会穴能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致残率。
1369-1371

热休克蛋白70与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1h、5h、10h,分别收集胰腺组织和血清;采用RealTime—PCR方法分别测定胰腺组织中HSP70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碘一淀粉比色法测定血清中淀粉酶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在模型复制成功后1h、5h、10h,胰腺组织HSP70mRNA的表达呈明显下降趋势,大鼠血清中淀粉酶和TNF-α呈明显升高的趋势。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过程中,胰腺组织HSP70表达逐渐下降,而胰腺组织的损伤程度逐渐加重,HSPTO的低表达可能促使胰腺炎病情更加严重,
1372-1374

加味知柏地黄汤联合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知柏地黄汤联合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维格列汀口服,治疗组予维格列汀及加味知柏地黄汤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LU)、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p细胞功能指数(HOMA—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BG、2hPG、HbAlC、AUC。。均有下降(P均〈0.05),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后HOMA—IR、HOMA—B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治疗后BMI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均〈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知柏地黄汤联合维格列汀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及HbAIC,且还可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中医证候积分。
1375-1377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红细胞流变行为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红细胞流变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诊断的糖调节受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A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B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联合罗格列酮4mg/d口服,疗程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12个月测体质量、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A组及B组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FBG、2hPG、HbAlC、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B组体质量、FINS和HOMA—IR显著降低;6个月及12个月时,B组体质量、FBG、2hPG、HbAlC、FINS、HOMA—IR、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A组(P均〈0.05),12个月时B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同组6个月时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糖调节受损患者坚持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至少6个月),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可通过多种途径改善红细胞流变行为,可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1378-1380

头针结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时间窗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头针配合康复介入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时间。方法将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针康组及对照组,各组再按发病时间分为6h、12h、24h、48h、72h亚组,所有病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头穴丛刺及康复治疗,经治疗14d及30d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采用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分),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相同时间窗内针康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针康组48h及72h亚组较6h、12h及24h亚组评分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超早期介入针灸及康复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最佳介入时间为12h以内。
1381-1383

颈椎前路术后椎间隙撑开高度与轴性症状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术后椎间隙撑开高度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11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12个月时根据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将患者为3组:A组36例,椎间高度恢复〈2mm;B组48例,椎间高度恢复2~4mm;C组29例,椎间高度恢复〉4mm。对3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轴性症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脊髓损伤及神经症状加重等情况发生。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各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P均〈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3组患者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7%,8%和17%,B组明显低于A组和C组(P均〈0.05)。结论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中,椎间隙撑开不足及过度撑开均易导致术后轴性症状产生,最适撑开高度应控制在2~4mm。
1384-1385

血必净联合喜炎平治疗重症胸腹损伤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喜炎平干预对重症胸腹损伤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重症胸腹损伤患者129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重症胸腹损伤常规处理与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和喜炎平静脉滴注,2组在就诊及入院时分别检查血小板计数(Pit)、血浆D-二聚体(D-D)、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磷脂酶A2(PLA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观察2组上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Pit升高,D—D、APTT、PT、TT降低,TNF-α、LPS、IL-6、PLA2、PAF下降,与干预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喜炎平可改善重症胸腹损伤急性凝血功能障碍,对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1386-1388

延迟亚低温治疗对大鼠脑出血后出血灶周围水肿形成的影响

摘要:目的评估延迟脑低温(BH)(35℃)对脑出血(ICH)48h后脑水肿形成的影响。方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亚低温组(HT组)及常温组(NT组),将100灿L大鼠自体血注入基底节诱导ICH。HT组ICH发生后3,6,12,24h分别进行亚低温处理,分别作为HT3、HT6、HT12、HT24组。检测比较各组ICH后48h脑组织含水量。比较NT组(37℃,n=7)及HT6纽血脑屏障通透性、DNA氧化损伤及行为学缺损评分的差异。结果单侧基底节区脑组织水含量各亚低温组均明显少于NT组(P均〈0.01)。与NT组相比,HT6组单侧基底节血脑屏障破坏明显减少(P〈0.05)。在接受BH处理的大鼠中,提取出血侧半球DNA的8-OHdG水平明显低于NT组(P〈0.05)。此外,ICH后48h,HT6组大鼠前肢放置试验评分明显优于NT组(P〈0.05)。结论延迟BH治疗能够显著减轻ICH后的脑水肿。BH主要通过减轻血脑屏障功能损害、减轻炎性反应、减轻DNA的氧化应激损伤实现其神经保护功能。
1389-1391

青蒿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PDGF—B表达上调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青蒿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表达上调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非治疗组(B组)及糖尿病青蒿素治疗组(C组),B、C组采用腹腔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c组给予青蒿素300g/(kg·d)腹腔注射。于实验第3周、第6周各组分别宰杀6只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肾皮质PDGF—B的蛋白表达。并检测肌酐清除率(Ccr)、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肾质量/体质量。肾组织制备电子显微镜切片以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C组大鼠肾质量/体质量、Ccr、UAER均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B组大鼠肾组织PDGF—B表达显著上调(P〈0.01),C组表达明显下调(P〈0.01)。电镜示B组大鼠肾脏病变广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增宽,基底膜增厚,脏层细胞肥大。c组大鼠肾脏超微结构异常显著减轻。结论青蒿素能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主要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PDGF—B表达来实现。
1392-1393

丹参多酚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西药治疗)及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临床改善情况、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血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心绞痛临床症状、心电图均改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IL-6、TNF-α、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H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LDL—C、IL一6、TNF-α、hs—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且有降脂、抑制炎症因子作用。
1394-1396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研究

补肾益骨方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益骨方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均予钙尔奇D600mg+骨化三醇胶囊0.5μg口服,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补肾益骨方1剂/d,续服6个月。6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并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半年测定腰椎L2、L3、L4及左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区各点的骨密度(BMD)、骨钙素(BGP)及尿脱氧吡啶啉(DPD)值与尿肌酐(cr)比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6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均〈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2组治疗后BMD、BGP及DPD/Cr均明显改善(P〈0.05或O.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补肾益骨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较好。
1397-1398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PCI术后血小板反应不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PCI术后血小板反应不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血小板反应不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常规行PCI,对照组给予低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配合治疗,治疗组给予高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配合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2组用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均〈0.05),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组内与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30d,2组均无死亡者,但治疗组的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出血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氯吡格雷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预后,更适合于对血小板反应不全的ACS患者。
1399-1400

中药熏蒸配合奇正消痛贴治疗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奇正消痛贴膏治疗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行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后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伤口愈合后拆线后2周配合外用奇正消痛贴膏,1&/d。对照组在伤13'愈合拆线后2周给予中药熏蒸,1&/d。在治疗第1周后、第2周后、第3周后观察2组患者轴性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周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3周后治疗组优良率(88%)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1)。结论中药熏蒸配合奇正消痛贴膏治疗颈椎术后轴性症状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401-1402

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腺体尾部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脾与切脾联合胰腺体尾部切除术(以下简称为胰尾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例实施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腺体尾部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13例行腹腔镜下脾胰腺体尾联合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结果、术中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且恢复良好。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未出现胰漏、脾梗死、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相对于切脾手术,对胰体尾部肿瘤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能更好地保留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减少患者的生理改变,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1403-1404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各41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有效率、转复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治疗后的转复有效率略高于普罗帕酮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罗帕酮组患者转复所用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P〈0.05);2组患者的HR、SBP、DBP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获得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胺碘酮的治疗效果较普罗帕酮略高,但转复时间稍慢。2种药物皆可作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药物推广应用。
1405-1407

颅脑手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早期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脊液切口漏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总结14例脑脊液切口漏患者的资料,早期处理漏口并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或脑室外引流术。结果14例患者脑脊液漏切口均愈合满意。结论早期处理脑脊液漏口并行脑脊液外引流术能有效治疗切口脑脊液漏。
1407-1409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3级以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mg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1次/d口服。服药1周后血压未达标者(≥140/90mmHg,1mmHg=0.133kPa)予以调整药物剂量,所有患者血压稳定后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1a,观察患者血压、颈动脉IMT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颈动脉IMT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压及颈动脉IMT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具有稳定的降压效果,并可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1410-1412

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IL-6及TNF-α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15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入院后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d、PCI术后48h测定2组患者血脂及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3d、PCI后48hTG、TC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3d后观察组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PCI后48h2组患者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但观察组增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心肌梗死、左室功能不全、院内死亡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稳定斑块、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1412-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