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研究、论著、护理研究、综述、经验交流、麻醉、临床护理、物理诊断、实验研究、临床检验、病例报告、药物研究等。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8-8849
  • 国内刊号:13-1283/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167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0.83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中西医结合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论著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 PS≤2 分晚期 NSCLC 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体力状况评分(Ps)≤2分且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51例PS≤2分的ⅢB/Ⅳ期病理组织学确诊且EGFR基因突变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挟正抗癌方汤剂1次/d联合吉非替尼250mg1次/d和单药吉非替尼250mg1次/d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PFS与O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均〈0.05),2组ORR及DCR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均出现I~Ⅱ度皮疹、腹泻或I:/腔溃疡,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PS≤2分且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NSCLC,可延长患者PFS及OS,且两药联合使用毒副反应有减少趋势,提示扶正抗癌方对吉非替尼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229-231

补肾活血法与益气补血法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及血清 IL -6 的影响

摘要:目的比较补肾活血法与益气补血法对环磷酰胺(CTX)所致骨髓抑制小鼠血清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及骨髓基质细胞(BMSC)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ICR小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肾活血组、益气补血组、补肾活血加益气补血(中药联合)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1d,给药第8天采用腹腔注射CTX100rag/(kg·d),连续3d,制成骨髓抑制小鼠模型。于造模后第3天、第7天检测血清中的IL-6,同时提取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别培养14d后进行观察。结果造模后第3天,模型组及各中药组小鼠血清中的IL-6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均〈0.01),但3个中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尤以中药联合组明显(P〈0.05或0.01),补肾活血组次之(P〈0.01)。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与中药组IL-6下降,但模型组与补肾活血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益气补血组和中药联合组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造模后第3天骨髓细胞经培养14d后,模型组贴壁细胞数量减少,梭形成纤维细胞比例降低,细胞融合差;而各中药组骨髓基质细胞较模型组生长良好,胞体较大,突起丰富,且能形成少量集落,以中药联合组最佳。造模后第7天骨髓细胞经培养14d后,各中药组贴壁细胞数量及成纤维细胞集落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补肾活血法与益气补血法对骨髓抑制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坏死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对血清IL-6分泌水平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使其水平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既有利于造血微环境的稳定,又可促进造血的恢复,且益气补血法优于补肾活血法,两法联合效果更优。
232-234

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 VEGF 与 VEGFR -2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5例直肠癌患者(化疗组)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VEGF与VEGFR-2的表达水平,并与45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化疗组新辅助化疗前血清VEGF、VEGFR-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新辅助化疗8周后,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组VEGF、VEGFR-2表达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降低程度明显高于稳定组(P均〈0.01);稳定组化疗后VEGFR、VEGF-2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进展组化疗后VEGF、VEGFR-2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化疗前VEGFR水平与VEGF-2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直肠癌患者血清中VEGFR、VEGF-2均高表达。测定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VEGFR、VEGF-2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化疗效果及肿瘤进程。
235-237

二根龙蛭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微循环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二根龙蛭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栓线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切开颈部皮肤后缝合。造模后治疗组采用二根龙蛭汤灌胃,对照组采用吡拉西坦片灌胃治疗。治疗后第7天进行水迷宫实验后处死大鼠,断头取脑,采用酶联免疫法观察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和对照组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均〈0.05),VEGF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二根龙蛭汤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脑组织内VEGF含量从而改善脑组织微循环来实现的。
238-239

经尿道 2 μm 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高龄表浅性膀胱肿瘤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评估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高龄表浅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9例高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术后规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定期复查膀胱镜。观察手术时间、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39倒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2.05±29.08)min。术中均无闭孔反射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留置导尿(6.79±2.53)d。术后随访3~18个月,1例出院1周后膀胱出血并血块形成,经膀胱镜下2μm激光止血后治愈。2例膀胱肿瘤复发,经再次2μm激光治疗治愈。余患者至今未见复发。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具有出血少、围手术期安全性高、并发疽少等优点,而且操作安全简便,易于掌握,尤其适用于高龄患者。
240-241

健脾化痰活血颗粒治疗瘀血阻络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化痰活血颗粒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瘀血阻络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化痰活血颗粒治疗,对照组45例予大黄座虫丸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变化,检测肝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7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肝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除肋下积块)改善显著优于时照组(P均〈0.05或0.01)。结论化痰活血颗粒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
242-244

痰热清对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干预作用及对 IL -1 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痰热清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对IL-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放疗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完成常规放疗;治疗组于放疗同时应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直至放疗结束。2组均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IL-1水平,比较2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放射治疗后2组血浆IL-1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急性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严重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发生放射性肺损伤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能抑制放射治疗后血浆IL-1的过度表达,有效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值得在肺癌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推广应用。
245-247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停药后复发与血清 HBV DNA 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HB)抗病毒治疗停药后复发与血清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0例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的HB患者,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清HBVDNA水平。结果HBeAg(+)时,治疗前HBVDNA水平〉10±7copyies/mL复发率是56%,10±6~10±7copies/mL复发率是36%,〈10。copies/mL复发率是10%,HBVDNA水平〉10^7copies/mL停药复发率最高,〈10^6copies/mL最低。治疗4周后,HBVDNA水平〈10±3copies/mL复发率是18%,较基线下降幅度≥3lgcopies/mL者复发率是20%,较基线下降幅度2lgcopies/mL者复发率是21%,较基线下降幅度1lgcopies/mL者复发率是37%,HBVDNA水平〈10±3copies/mL复发率最低,较基线下降幅度1lgcopies/mL者复发率最高。HBeAg(-)时,治疗前HBVDNA水平〉10^7copies/mL复发率是27%,10^6~10^7copies/mL复发率是11%,〈10^6copies/mL复发率是7%,HBVDNA水平〉10。copies/mL停药复发率最高。治疗4周后,HBVDNA水平〈10^3copies/mL复发率是6%,较基线下降幅度≥3lgcopies/mL者复发率是10%,较基线下降幅度2lgcopies/mL者复发率是11%,较基线下降幅度llgcopies/mL者复发率是63%,HBVDNA水平〈10^3copies/mL复发率最低。较基线下降幅度1lgcopies/mL者复发率最高。结论HB患者抗病毒治疗停药后复发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HBVDNA水平、治疗早期HBVDNA水平及血清HBVDNA水平降幅存在相关性。
248-250

Cyclin E / CDK2 及 p27 在胃癌细胞周期 G1/ S 调控中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yclinE/CDK2和p27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与胃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E/CDK2及p27蛋白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壁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40.62±5.07)%和(24.99±3.1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FCM检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细胞中CyclinE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分别为(482.67±19.45)A.U.和(442.46±20.49)A.U.,CDK2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分别为(469.04±21.62)A.u.和(436.64±11.24)A.U.,p27蛋白表达A.u分别为(449.10±19.98)A.u.和(502.17±18.78)A.U.,二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叭)。结论胃癌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CyclinE、CDK2及p27蛋白的异常表达引起了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引起早期胃癌的发生。联合检测CyclinE、CDK2及p27蛋白的表达可为临床上胃癌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对于提高临床上胃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51-253

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血压兔冠状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血压兔冠状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去甲肾上腺素(NE)灌流离体高血压兔冠状动脉环,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NE致离体高血压免冠状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结果复方丹参滴丸能抑制NE引起的离体高血压免冠状动脉收缩,10^-4mol/L和10^-3mol/L复方丹参滴丸可使NE引起的内源性钙收缩张力分别下降至(0.31±0.06)g和(0.68±0.08)g,其降低百分率分别为(17.21±6.31)%和(28.53±6.94)%,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抑制NE对高血压免冠状动脉收缩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和受体操纵钙通道介导的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的作用有关。
254-255

大黄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大黄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将114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7例,治疗组彻底洗胃、口服白陶土后,口服或鼻饲用大黄粉20g入80℃温水200mL浸泡20min液体,每2h1次,至大便检测不到百草枯成分停止,以后每日用大黄粉15g加温水浸泡后口服,保持大便2次/d,连用14d。对照组在彻底洗胃、口服白陶土后,给予甘露醇常规导泻,在大便检测不到百草枯成分停止用药。2组均给予常规血液灌流、激素治疗、抗自由基、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6,12及24h大便百草枯成分转阴率及出现大便隐血率,及治疗24,72,168h肌钙蛋白I、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平均水平,观察治疗14d、90d时肺间质纤维及低氧血症发生率,统计治疗后90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第6,12,24h大便百草枯成分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患者第6,12,24h大便隐血率,第24,72,168h肌钙蛋白I、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平均水平,第14,90天肺间质纤维化及低氧血症发生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中药大黄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能更快排出消化道毒物,减少吸收,具有保护胃肠道黏膜的作用,能减少降低肺间质纤维化发生率,减轻肺、心脏、肝脏、肾脏功能损伤程度,有效降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256-25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钙片与蒲参胶囊降脂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钙片与蒲参胶囊的降脂效果。方法106例高血脂症患者且随机分为2组,甲组53例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10mg/次,1次/d;乙组53例用蒲参胶囊治疗,4粒/次,3次/d。治疗60d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血脂均有明显改善,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下降(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P〈0.05);且甲组TC、LDL—C变化优于乙组,乙组的TG变化优于甲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HDL—C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高血脂症患者时,瑞舒伐他汀钙片与蒲参胶囊各有优势,联合应用可能效果更佳。
259-261

抗 SPAG9 自身抗体在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抗精子相关抗原-9自身抗体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更好地作为临床指导加以应用。方法80例癌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员均空腹后进行血液采集,每人采集血液3~5mL,静置一段时间后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置于-80℃冰箱保存。SPAG9的检测采用APAG9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建立ELISA,对SPAG9对肿瘤患者引起的体液免疫反应进行分析,以健康组作为对照。对所得数据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SPAG9免疫反应的总体阳性率为30%,29例肝癌患者的阳性率为40%,32例肺癌患者的阳性率20%,其他19例癌症患者的阳性率为43%;健康对照组的阳性率仅为6%,与癌症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癌组和其他癌症组的OD值均比较分散,出现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患者;相反,肺癌组患者的OD值显示较为集中且无强免疫反应患者出现。结论患者外周血中抗精子相关抗原-9自身抗体的表达情况依所患疾病而有所不同,但均能够较好地作为癌症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标准。
261-262

首发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病因诊断及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以首发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并最终明确病因诊断的疾病,寻找疾病诊断的线索,为病因诊断提供帮助。方法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住院患者为初步入选者,并经组织病理检查或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查明确诊断者,部分患者最终经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测、遗传学等检查方明确诊断并资料完整的病例为最终入选病例。结果符合要求者150例,自发病起至明确诊断的时间数日至10余年,1个月(含1个月,以下同)内明确诊断者89例,6个月内明确诊断者32例,6个月~1a内明确诊断者14例,1~3a内明确诊断者8例,3a以上方明确诊断者7例;病因较为复杂,良性肿大51例占34%,恶性肿大83例占55%,介于良恶性之间者16例占11%。结论淋巴结肿大病因复杂,明确诊断至关重要。临床表现、一般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B超、CT、MRI等)检查可提供诊断线索并具有一定特征性;组织病理检查十免疫组化联合分子生物学检查、基因检测、遗传学检查等可明确诊断,并对预后判断、制定治疗措施、疗效观察具有较大帮助。
263-264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120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进路联合中鼻道手术治疗,对照组60例行鼻内镜联合柯一陆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24个月,观察组治愈58例(97%),复发2例(3%);对照组治愈59例(98%),复发1例(2%);2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进路联合中鼻道手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265-266

结构脂肪乳深静脉输注对中晚期癌症患者肝功能、血脂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结构脂肪乳(STG)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对中晚期癌症患者肝功能、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中晚期癌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20%STG250mL,对照组给予20%MCT/LCT250mL,采用三升袋形式配成“全合一”营养液经深静脉输注,10d为1个疗程,观察脂肪乳剂对患者肝功能、血脂的影响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10d对照组三酰甘油、胆固醇较实验组均有明显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肝功能指标均有轻度上升,但上升幅度小,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2.482,P〈0.05),所有患者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2组均未出现严重肝功能异常。结论两种脂肪乳剂在中晚期癌症患者的肠内营养中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但对于本身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的患者,使用MCT/LCT后易导致血脂升高,故这部分患者选择STG更合适。
267-269

662 例昏迷患者内科急诊抢救回顾性研究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预后影响因素及早期诊断处理方法。方法对急诊内科接诊并实施抢救的662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2例昏迷患者在经过内科急诊抢救后病情好转137例,稳定422例,恶化85例,死亡22例,其中有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病死率最高,达到13.56%。内科急诊昏迷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合并急性器官衰竭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中毒),中、重度昏迷及入院时间≥1h,有显著性差异(x。=28.50,4.81、3.99,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结论昏迷患者中各类中毒及颅脑疾病占大多数,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尽可能地减少途中时间,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病后康复情况。
269-270

急性心力衰竭入院时收缩压与短期预后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收缩压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急诊入院时收缩压数值将患者分为2组:A组〈110mmHg(1mmHg=0.133kPa),B组≥110mmHg,观察2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院内病死率、院外6个月病死率、6个月内再住院率及6个月生存患者6min步行试验距离。结果A组的cTnI阳性率71%、院内病死率14%、院外6个月病死率6%、6个月再住院率27%,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随访6个月时A组生存组的6min步行试验,其中〈300m的比例为56%,与B组生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收缩压较低的风险性较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对患者短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