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研究、论著、护理研究、综述、经验交流、麻醉、临床护理、物理诊断、实验研究、临床检验、病例报告、药物研究等。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8-8849
  • 国内刊号:13-1283/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167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0.83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中西医结合 2013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论著

右旋美托咪啶-丙泊酚静脉麻醉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在甲状腺切除术中作为临床麻醉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甲状腺择期手术全麻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各20例。D组诱导前给予右旋美托咪啶1μg/kg缓慢静注(10 min以上),继以0.4~1μg/(kg.h)静脉输注维持麻醉;R组诱导前给予雷米芬太尼1μg/kg缓慢静注(10 min以上),继以0.05~1μg(kg.min)静脉输注维持麻醉。2组均同时静脉输注5~10 mg/(kg.h)丙泊酚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0~50。记录给药前后、插管前后患者心率(HR)、动脉血压(SBP、DBP、MAP)、OAA/S镇静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术中每15 min记录患者HR、SBP、DBP、MAP;观察停止麻醉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初醒(呼之睁眼)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在术后恢复室停留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随访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计算丙泊酚的输注量。结果 D组患者在静注右旋美托咪啶后MAP无明显变化(P均〉0.05),HR明显降低(P〈0.01),OAA/S及Ramesay镇静评分降低(P均〈0.05),插管后MAP升高(P〈0.05);R组患者在静注雷米芬太尼前后HR无明显变化(P〉0.05),OAA/S及Ramesay镇静评分无明显变化(P均〉0.05),插管后MAP升高(P〈0.05);麻醉维持期间,D组MAP高于R组(P〈0.05),HR低于R组(P〈0.05);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D组初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长于R组(P均〈0.05);2组间恶心呕吐、寒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均〉0.05),术后随访均未发现术中知晓情况的发生;D组患者丙泊酚的需要量明显低于R组(P〈0.01),术后早期R组患者即需要额外镇痛药。结论右旋美托咪啶-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均适用于择期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2种方式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右旋美托咪啶-丙泊酚的方式虽术后认知�
1939-1941

病毒性肝炎疫情异常对六淫响应研究

摘要:目的揭示我国病毒性肝炎疫情异常的变化规律。方法采集全国1975—2010年36 a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等实测资料,采用CCA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其规律。结果①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由东南向西北因燥邪加重而递增,在同湿度带上风速越小发病率越高;②风速越小、寒邪越重,则肝炎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越高,燥邪愈盛发病率愈高,湿邪愈盛死亡率、病死率愈高;③发病率对秋季燥邪累计响应最突出,对当年春季风邪响应最敏感及时,死亡率、病死率对当年寒邪最突出。结论①病毒性肝炎疫情对六淫响应显著,其响应特征与《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等相关中医经典病理一致;②病毒性肝炎应提出异地及气候防治的理念。
1942-1944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病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病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25例在此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评价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Fugl-Meyer、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Barthel指数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的FMA、NBD及B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NBD及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提高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945-1946

丙肝冲剂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丙肝冲剂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HCV RNA阴转率和下降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丙肝冲剂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丙肝冲剂原方药量的1/10)治疗。治疗12,24,48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血HCV RNA阴转率和下降率、肝功能变化及2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HCV RNA阴转率和下降率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丙肝冲剂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提高疗效。
1947-1949

CD4~+CD25~+调节性T细胞特异标志物FOXP3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及其与TGF-β_1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特异标志物FOXP3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的作用及其与TGF-β1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CHB患者均进行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检查,以炎症活动度分级进行分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炎症活动度分级患者肝组织中FOXP3及TGF-β1的表达变化及定位特点。结果不同病理分级CHB肝组织中FOXP3与TGF-β1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G0组)(P均〈0.05),随着炎症活动度的逐渐增加,FOXP3与TGF-β1评分逐渐增强,均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r=0.866,P〈0.05;r=0.841,P〈0.05)。肝组织中FOXP3表达与ALT、HBV DNA定量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肝脏炎症的存在是促进FOXP3分泌表达的必要条件。FOXP3可作为判断乙型肝炎的病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FOXP3与TGF-β1/Smads信号传导可能在肝组织损伤及纤维化进展过程中共同发挥了作用。
1950-195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实验研究

黄芩汤加减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血清IL-4和IL-5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黄芩汤加减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血清IL-4和IL-5的影响。方法用卵白蛋白(OVA)造成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滴鼻剂高、中、低频率组6组,连续给药4周后处死,抽取腹主动脉血,离心后测量血清中IL-4和IL-5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与黄芩汤滴鼻剂高、中、低频率组血清中IL-4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01),IL-5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黄芩汤滴鼻剂能极显著降低变应性鼻炎血清中IL-4和IL-5水平,从而对变应性鼻炎起到治疗作用。
1953-1956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研究

前路颈椎间盘切吸联合臭氧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前路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PCD)联合臭氧(O3)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在C臂机透视下54例颈椎病患者取仰卧位,经前方入路引入直径4.0 mm工作套管,切吸髓核,直至无明显髓核钳夹出,后于盘内注入5~10 mL,浓度60 mg/L的O3。结果 54例患者穿刺及技术操作成功率100%,随访3个月以上,显效30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 PCD与O3注射术联合应用治疗颈椎病,应严格筛选病例,把握手术适应证,切除适量的椎间盘,选择合适的臭氧浓度和量,才能明显提高疗效。
1960-1961

瑞舒伐他丁钙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丁钙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钙组和阿司匹林组各63例。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75 mg口服1次/d,瑞舒伐他汀钙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75 mg口服1次/d及瑞舒伐他汀钙10 mg口服1次/d。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给予低脂饮食,并注意身体适当运动。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瑞舒伐他汀钙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颈动脉斑块积分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酯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他汀钙可以有效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甚至使斑块消退,并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1962-1964

三联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后的中西医结合补救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庆大霉素+克拉霉素或质子泵抑制剂+甲硝唑+克拉霉素等)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方案。方法将98例H.pylori感染且三联疗法根除H.pylori治疗失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予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与B组(予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畅中胶囊治疗),在治疗结束时和结束后4周,评价耐受性并检测H.pylori。结果在H.pylori根除率和耐受性,B组优于A组。结论新三联加中药方案是有效的补救方案,优于单纯新三联方案。
1964-1965

表面肌电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评测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患者表面肌电值来探讨能或不能完成坐-站位体位转换的患者的股四头肌肌肉功能是否有区别。方法选择病程12周以内、患侧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本体感觉正常、布氏分期为5期的患者60例,按能否独立完成坐-站立位转换分为B组和A组,测定2组患者做等张收缩、最大等长收缩时及进行坐-站体位转换时股直肌、股内侧肌表面肌电值。结果 2组患者做等张收缩、最大等长收缩时及进行坐-站体位转换时股直肌、股内侧肌表面肌电值均有显著性差异,能够完成坐-站位体位转换的患者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值明显高于不能够完成坐-站位体位转换的患者。结论能够完成坐-站位体位转换的患者股四头肌肌肉功能强于不能完成坐-站位体位转换的患者。
1966-1968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6例DSA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指导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介入治疗(大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二级预防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住院的4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S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脑CT检查,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同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检查,经过颈部超声、TCD、头颈部CTA筛查有异常者进一步行DSA检查。根据DSA检查结果,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数量,符合适应证患者予以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 DSA检查结果提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94.6%的患者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狭窄或闭塞部位分布情况:单纯颅内动脉36.5%,单纯颅外动脉25.6%,颅内外均狭窄37.9%;狭窄或闭塞程度分布情况:无狭窄或闭塞占5.4%,轻度狭窄(狭窄率〈49%)24.5%,中度狭窄(狭窄率50%~69%)45.8%,重度狭窄或闭塞(狭窄率≥70%,24.3%;治疗情况:保守治疗82.7%,介入治疗16.7%,手术治疗0.7%。结论 DSA检查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筛查、发病机制探讨、责任血管诊断、二级预防策略均能提供重要临床依据。
1968-1970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56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2组,SOX组56例予奥沙利铂130 mg/(m2.d)第1天,替吉奥80 mg/(m2.d)2次/d,第1—14天,3周为1个周期。COX组50例予奥沙利铂130 mg/(m2.d)第1天,卡培他滨2 000 mg/(m2.d)2次/d,第1—14天,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性。结果 10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SOX组和COX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3%和36%,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2%和84%,2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毒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腹泻等,以Ⅰ~Ⅱ级为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1971-1972

当飞利肝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_1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予当飞利肝宁加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分别予当飞利肝宁胶囊1.0 g/次,3次/d口服,加阿德福韦酯10 mg/次,1次/d口服;对照组予阿德福韦酯10 mg/次,1次/d口服。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24个月收集患者血清,观察2组患者ALT及其复常率、TGF-β1水平、HBV DNA载量的改变,评估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在治疗12个月时试验组的ALT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24个月时2组ALT值及ALT复常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TGF-β1在治疗12,24个月后均明显下降(P均〈0.05),而且试验组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HBV DNA载量都明显下降,试验组病毒载量要低于对照组,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可以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1973-1974

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成人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不同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成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4组,A组25例采用六味地黄丸辨证加减治疗;B组25例在A组基础上采用云南白药以棉签沾取涂抹患处;C组在A组基础上同时配合维生素B2、维生素C、甘露聚糖肽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期间进行实验室检查,比较患者整个治疗中的菌群变化。结果①A组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有效率与A组、B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B、C 3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各组治疗和随访期间均未发现相关不良反应。②实验室数据显示革兰阴性球菌、韦荣菌和链球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应根据致病根源辅以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同时兼顾免疫系统因素给予西药治疗,调节口腔内部菌群微生态平衡,降低复发几率。
1975-1976

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治疗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05年7月—2012年6月7 a间本院收治的12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的处理经验。结果 12例患者均治愈,其中5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LC),7例为开腹胆囊切除(OC)。5例予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后自愈,另7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4例加行鼻胆管引流(ENBD)后治愈,3例再次剖腹手术后治愈。结论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无法绝对避免,及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是治疗的关键。
1977-1978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难治性RA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2个疗程后IgG、IgA、IgM水平及ESR、CRP、BASDAI评分、BASM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同期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RA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1979-1980

自拟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口服头痛胶囊,对照组32例予口服尼莫地平,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用药后2组疗效、头痛评分、头痛强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方面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头痛强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头痛强度、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发作次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
1981-1982

经肛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中应用经肛肠梗阻导管的效果。方法选择77例因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行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2组方法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梗阻缓解率为72%,Ⅰ期手术率为77%,术中肠道清洁率为4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时应用经肛肠梗阻导管可以有效缓解梗阻,提高Ⅰ期手术率,同时提高术中肠道清洁率,进而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1982-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