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研究、论著、护理研究、综述、经验交流、麻醉、临床护理、物理诊断、实验研究、临床检验、病例报告、药物研究等。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8-8849
  • 国内刊号:13-1283/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167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0.83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中西医结合 2010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论著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将63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丹红组)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丹参多酚酸盐组),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丹红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组心绞痛症状、缺血心电图均明显改善(P均〈0.05),2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丹红组治疗后血清IL-1、IL-6和TNF-α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丹参多酚酸盐组的上述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TNF-α下降程度优于丹红组(P〈0.05)。结论IL-1、IL-6和TNF-α可能不同程度参与老年UAP的病理生理进程。丹红注射液和丹参多酚酸盐均能缓解老年UAP患者的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所用治疗剂量安全有效;且能显著降低IL-1I、L-6和TNF-α水平,而且丹参多酚酸盐的降低TNF-α作用较丹红注射液显著,此可能是两者的免疫药理学机制及其差别之一。
1561-1563

运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中医治疗偏瘫步态的疗效

摘要:目的运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中医治疗偏瘫步态的疗效。方法对64例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中医治疗(以“醒脑开窍”针刺为主,配合药物推拿),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1个月后(T1)和3个月后(T2),运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对患者进行步态测试后作步态分析。结果踝关节力矩范围值T0与T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髋关节能量范围值T0与T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踝关节能量范围值在T0与T1、T0与T2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髋关节能量最大值、踝关节能量最大值及能量最小值T0与T1、T0与T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前后剪力、垂直重力范围值变化T0与T1、T0与T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内外剪力范围值T0与T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向前、向内剪力和垂直重力峰值T0与T1、T0与T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中医尤其是针灸能明显改善偏瘫步态,增加步行时的稳定性和对称性,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减少能量消耗。
1564-1566

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程度,硝酸甘油用量,心肌耗氧量和血脂、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肌耗氧量及血脂、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1567-1568

负压胶圈套扎术治疗轻中度内痔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负压胶圈套扎术治疗轻中度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Ⅰ~Ⅲ度内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套扎组采用负压胶圈套扎术治疗,注射组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随访2~6个月,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有效率、满意度、治疗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如肛门坠胀感等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恢复工作时间以及术后尿潴留、出血及肛缘水肿、肛管直肠狭窄的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负压胶圈套扎术治疗轻中度痔疮操作简便、痛苦小、并发症少,与消痔灵注射术可以相互补充。
1569-1570

急诊晕厥直立倾斜试验153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UPS患者153例,比较HUTT阳性与阴性UPS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HUTT阳性患者的临床类型与年龄间的关系。结果153例UPS患者中HUTT阳性者94例(61.4%),其中血管抑制型42例(44.5%),心脏抑制型24例(25.5%),混合型28例(30.0%)。年龄〈55岁组血管抑制型显著高于年龄≥55岁组(P〈0.05),而混合型显著低于年龄≥55岁组,心脏抑制型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UTT阳性者心电图阳性变化显著高于HUTT阴性者。结论HUTT对UPS患者诊断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571-1572

中西医结合改善颈椎病血流动力学障碍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改善颈椎病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32例具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西药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自拟舒颈通络汤治疗,通过TCD及检验指标的检测,了解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不但症状缓解时间短,而且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自拟舒颈通络汤可明显改善颈椎病血流动力学障碍。
1573-157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实验研究

猴头菌多糖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考察猴头菌多糖(HEPS)在体内、体外对小鼠中性粒细胞(NG)的吞噬和杀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HEPS+氢化可的松(HC)组、HEPS组、HC组、正常对照组,并给予相应药物。采用NG吞噬指数测定的方法考察HEPS对NG吞噬功能的影响;通过定量NBT还原实验检测HEPS对NG"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结果体内体外实验结果均表明HEPS对正常小鼠NG的吞噬功能及NG还原NBT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能减弱HC的抑制作用,部分恢复NG的吞噬功能及其被抑制的还原能力。结论HEPS能增强正常机体NG的杀菌能力,并能部分恢复因免疫抑制导致的NG杀菌能力的降低,对于因过多使用免疫抑制剂而导致的NG功能的下降,HEPS可能是一种较好的免疫调节剂。
1575-1576

Cx26和Cx4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摘要:目的研究连接蛋白26(Connexin26,Cx26)和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Cx26和Cx4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MT的关系。结果Cx26和Cx43在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1%(22/70)和47%(33/70),与乳腺纤维腺瘤中相比,Cx26和Cx43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Cx26和Cx43的表达与EMT状态呈负相关(r=-0.26,r=-0.24)。结论Cx26和Cx43与EMT状态呈负相关,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MT发生的有价值的标记物。
1577-1579

苦参碱诱导淋巴细胞白血病L1210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苦参碱对L1210细胞的损伤效应,探讨苦参碱的作用机制,期待为临床白血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取对数期生长的L1210细胞,在细胞培养板每孔接种1×105/孔,培养24 h后,加入终浓度为0.5 g/L、1.0 g/L、2.0 g/L的苦参碱,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培养液。收集24 h、48 h和72 h的L1210细胞标本,台盼蓝染色观察直接损伤的作用,TUNNEL法观察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苦参碱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L1210细胞台盼蓝拒染率越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高浓度的苦参碱(〉0.5 g/L)对L1210细胞细胞凋亡才会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较高浓度的苦参碱也会显著影响L1210细胞的凋亡。结论苦参碱有杀伤白血病L1210细胞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和直接损伤细胞膜。
1580-1581

水蛭的抗凝血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水蛭的抗凝血作用。方法观察水蛭提取物对小鼠凝血、出血时间和家兔离体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测定提取物中游离氨基酸的量。结果水蛭提取物能延长小鼠凝血、出血时间和家兔离体血浆复钙时间。游离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结论水蛭提取物所含的游离氨基酸可能是其抗凝血作用的有效成分。
1582-1583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研究

按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按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予以按摩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按摩治疗便秘型IBS疗效显著,能改善IBS临床症状,是治疗IBS的有效方法。
1584-1585

罗格列酮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方法将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罗格列酮口服,对照组予罗格列酮+银杏叶片口服,均连服6个月,观察2组患者腰围(W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WC、HbA1c、FPG、2hPG均有下降(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WC、HbAlc、FPG、2 hPG、SBP、DBP、LDL-C、TG均有下降(P均〈0.05),HDL-C上升(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达标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增高。结论罗格列酮+银杏叶片能对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控制及血管病变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1585-1586

针刀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针刀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针刀加手法治疗,B组采用封闭加手法治疗,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4 d后,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各项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1587-1588

“以灶为腧”取穴针刺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寻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最佳取穴治疗方法。方法将64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以灶为腧”的取穴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取穴方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为81%,优于对照组的69%(P〈0.05)。结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采用“以灶为腧”的取穴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1588-1589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DN)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汤内服,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对照组总有效率5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显著下降,对照组相应指标治疗后变化不明显。结论六味地黄汤能有效降低DN蛋白尿,阻断或延缓DN的进一步发展。
1590-1591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中医证型关系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冠心病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7例,术前通过对其临床症状、体征分析归纳,判断其证型,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实证(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患者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重于虚证(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患者(P均〈0.01);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在中医证型上存在明显差异,实证重于虚证(P〈0.01)。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与中医证型有关。
1591-1592

微创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7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脱水、止血治疗,有手术指征者行开颅减压、脑室引流及血肿清除术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2次/d,连用14 d。观察2组患者的清醒人数、觉醒时间、GCS评分的变化,并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清醒人数所占比例及治疗后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微创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疗效好。
1592-1593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通畅气道、低流量吸氧、抗感染、祛痰止咳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疏血通4-6 mL+5%葡萄糖液250 mL静滴,1次/d;低分子肝素钠5 000 IU腹部皮下注射,1次/12 h。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7%,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和低分子肝素可减轻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症状,改善心功能,纠正缺氧,对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无出血、变态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594-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