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统计源期刊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13-1283/R 国内刊号
  • 1008-8849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是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中西医结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临床研究、论著、护理研究、综述、经验交流、麻醉、临床护理、物理诊断、实验研究、临床检验、病例报告、药物研究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七情病因与辩证研究
新加坡、成都及乐山中医门诊七情背景及事件的比较研究1-2

摘要:笔者对新加坡、成都及乐山三地的中医内科患者作了七情情绪的发病背景及七情刺激的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加坡患者在七情发病背景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负性情绪。而在七情刺激生活事件方面,成都及乐山患者较多遭遇“怒”、“忧”的负性刺激,新加坡患者则多表现为“恐”。这种引起跨地区文化上的心理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但用七情问卷调查无疑是情志病因、病机和辨证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分子中医学研究
《续名医类案》关于双胞胎孕产辨证论治的探讨3-4

摘要:通过对《续名医类案》关于双胞胎孕产疾病部分记载的归纳整理,笔者发现了7例双胞胎医案,其中有瘀血的误治2例(1例是误用活血得一对双胞胎;另1例是误用活血,宜健脾除湿得双胎),同时辨证确切,效若桴鼓,双生子得产;以及脉象诊断双胞胎和双胞胎孕产特殊现象观察的描述。并结合遗传学、现代医学对双胞胎孕产进行分析研究,为进行双胞胎研究提供了广阔思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专题研讨
中药治疗异位妊娠200例临床观察5-5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中药治疗异位妊娠200例。结果 全部患者血HCG均下降至正常,包块全部消失。随访1a,70例再次宫内妊娠,占35%;3例再次异位妊娠,占1.5%。结论 中药治疗异位妊娠可促进血HCG的下降及包块的吸收,并且可以消除盆腔炎症,有利于保持输卵管畅通,提高下次正常妊娠的成功率,降低异位妊娠复发率。它可以作为西药保守治疗后常规的后续治疗,也可以作为轻型异位妊娠首选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

腹腔镜早期诊治异位妊娠100例临床分析6-6

摘要:目的 评估可疑异位妊娠(EP)患者腹腔镜(LSC)早期诊断和急诊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经LSC手术治疗的可疑EP患者100例,均在入院24h内接受了急诊LSC手术。结果 98例手术经腹腔镜完成,2例中转开腹,术中诊断EP91例(经病理证实),术前诊断符合率91%;其余病例依次为卵巢囊肿5例(5%),宫内妊娠黄体破裂4例(4%)。25例合并不孕患者中盆腔粘连17例,输卵管病变8例,均行相应处理。8例少见异位妊娠(包括5例卵巢妊娠,2例间质部妊娠,1例腹腔妊娠),23例休克型异位妊娠,经腹腔镜手术亦获满意治疗效果。结论 急诊LSC手术不仅可早期诊断可疑EP,且为手术赢得时间,而且还同时为不孕症患者进行诊治。急诊LSC手术治疗休克型及少见型异位妊娠亦是安全可行的。

异位妊娠3种治疗方法对比分析7-8

摘要: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目前发病患者趋向年轻化,许多患者首次妊娠即为异位妊娠。传统的异位妊娠治疗方法是开腹手术,这种方法逐渐不被患者特别是年轻未育患者所接受,她们需要相对无创或少创的治疗方法。笔者2002年11月-2003年11月在苏州市第一医院进修期间收集了119例异位妊娠病例资料,其中97例实施非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即腹腔镜手术、放射介入和肌注保守3种方法。在此对3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50例8-8

摘要:由于异位妊娠早期确诊率不断提高,许多未破裂的异位妊娠用药物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本院妇产科对确诊异位妊娠,无内出血征象,包块直径〈5cm,β-HCG〈2000 IU/L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保守杀胚治疗5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论著
氟伐他汀对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9-10

摘要: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影响。方法 对49例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和41例女性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hs-CRP及其他生化指标,将ACS组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25例,常规治疗组24例。分别在用药治疗4周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ACS组治疗前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氟伐他汀组治疗4周后较常规治疗组hs-CRP降低(P〈0.05)。结论 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起一定作用,hs-CRP可能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氟伐他汀能降低血清hs-CRP浓度,有抗炎作用,能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ACS的危险。这同样适用女性患者。

蒺藜总皂苷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NF-κB核移位及其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11-13

摘要:目的 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模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核因子-κB(NF-κB)核移位及其调控下游基因TNF-α、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GSTT大、小剂量组。放免法检测TNF-α、IL-1β,免疫组化定性观察NF-κB p65核移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GSTT大、小剂量组TNF-α、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0.05),NF-κB p65核移位明显。结论 GSTT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可减轻炎症损伤,其机制与上游调控枢纽核转录因子NF-κB激活有关。

胰岛素泵联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14-15

摘要:目的 比较采用胰岛素泵(美国MinMed 508型)连续皮下注入胰岛素(CSII)联合中药与单纯采用CSII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入胰岛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型后加入相应中药予以对症治疗。结果 2种方法均可使血糖达标,但治疗组血糖达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胰岛素泵联合中药能更好地控制高血糖,治疗效果更好。

老年哮喘患者发作期免疫功能状况研究16-17

摘要:目的 为揭示老年哮喘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急性发作期老年哮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健康老年人为对照,以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T细胞亚群CD3^+和CD4^+、CD8^+及其比值为指标,观察老年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老年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IgG、IgE、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结论 老年哮喘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具体表现为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亢进。

病毒抑制效果显著 乙肝治疗新药替比夫定将上市17-17

摘要:在日前举办的第56届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年会上,科学家了GLOBE研究结果:使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a后,通过使用所有可评估的病毒学指标衡量,患者的应答程度优于使用拉米夫定。据Idenix制药公司合作开发替比夫定的诺华制药公司的全球开发总裁James Shannon博士透露,该药将于明年上市。

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防治研究18-19

摘要:目的 探讨可调钠透析(PHD)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防治。方法 选择30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按常规模式(CHD)和可调钠透析模式(PHD)分为Ⅰ、Ⅱ2组,观察2组透析前后体质量、SCr、BUN、超滤量、平均动脉压,比较2组的差异。结果 Ⅰ组平均体质量、BUN、SCr值略高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的比较,Ⅱ组明显低于Ⅰ组,在平均超滤量方面,Ⅱ组明显高于I组(P〈0.01),而平均动脉压Ⅱ组高于Ⅰ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期可调钠透析可稳定血液透析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防治低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源性休克的研究20-21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源性休克的方法。方法 对不能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胆源性休克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照组为常规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滴,另以通腑泄热汤低压灌肠。结果 观察组33例,治疗后休克缓解25例;对照组28例,治疗后休克缓解13例;2组疗效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源性休克有明显疗效,能降低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后病死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经验交流
健脾运湿汤联合脐部敷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5例21-21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反复发作,以腹泻型为常见。笔者2002年4月-2004年6月用健脾运湿汤联合脐部敷贴治疗腹泻型IBS患者35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名医经验
奚九一治疗周围血管病经验拾粹22-23

摘要:周围血管病是指原发或继发性四肢血管损害,以循环障碍为主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多分为淤血性与缺血性2类。这类疾病多数属疑难病症,目前国内临床治疗效果不一,且该病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巨大,甚至导致残废或致命。发病率也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逐年增加。著名脉管病专家奚九一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疑难病症已近50a,勤求古训,博采众长,首创了“因邪致瘀、祛邪为先”的周围血管病的新的诊疗体系。运用该法治疗周围血管病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大大减少了患者的致残和致死率。笔者有幸随奚教授学习,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奚教授治疗周围血管病的一些理论、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仁参考,诚望同道指正。

沈洪教授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23-24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大肠(直肠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炎症性病变。临床上本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与腹痛等为主要症状,迁延数月、数年乃至数十年。少数病例可呈暴发性发病,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西医采用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中医文献无溃疡性结肠炎之病名,但从其临床证候特点来看,属于中医学“泄泻”、“肠辟”、“休息痢”等范畴。综合既往的报道,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多从肝脾肾人手,或予清化湿热、活血化瘀等治疗。沈洪教授从事临床、科研20^+a,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其独特之处,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张晓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经验25-25

摘要:慢性前列腺炎(CP)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外科张晓军副主任医师对前列腺炎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经验丰富,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笔者在进修期间有幸跟随,获益匪浅,现整理如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研究
黄芪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26-27

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高血压肾损害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予基础降压治疗及能量合剂静滴,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黄芪针6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3~4周。观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NAG、24h尿蛋白定量、血Cr、BUN、血浆ET-1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尿NAG、24h尿蛋白定量、血浆ET-1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黄芪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黄芪降低血浆内皮素的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