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省级期刊

Modern Medical Imagelogy

  • 61-1289/R 国内刊号
  • 1006-7035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医用影像学是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省肿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卫生厅主管的学术期刊。现代医用影像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摘要、综述、专题讨论、教学研究、经验介绍、技术交流、病例报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急性阑尾炎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分型的对比研究1-4

摘要:目的:了解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特征,并对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分型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接受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证实。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超声检查,对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术前经超声检查确诊68例,诊断符合率为89.47%。其中,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为82.61%,化脓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为93.10%,坏疽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为90.91%,阑尾周尾脓肿的诊断符合率为100%。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均有一定差异。结论:在急性阑尾炎的检查和诊断上,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不同病理类型的影像学图像有不同特点,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诊断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改良64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中青年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5-8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64层CT仿真内镜技术在中青年结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结肠癌中青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分别行改良与传统CT仿真内镜检查,同时80例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以电子结肠镜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改良与传统CT仿真内镜检查分别与电子结肠镜的病理结果进行比对,比对结果前者设定为研究组、后者为对照组,然后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改良CT仿真内镜技术对比传统技术在中青年结肠癌影像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有显著的提高,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方面有显著的下降;其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CT仿真内镜技术较传统方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中青年结肠癌的定性诊断的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64层螺旋CT对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诊断价值9-11

摘要: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在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7年4月医院诊治的阑尾黏液性囊腺瘤患者19例,采用64层螺旋CT诊断,将64层螺旋CT诊断与术后诊断结果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1)位置。19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发病位置多样,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回盲部位、右髂窝,分别占:57.9%及26.3%;(2)形态。11例形态不规则,多为长茄子形;8例呈现椭圆或球形。(3)大小。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短径(3.2±0.9)cm,长径(5.3±1.5)cm,长径/短径比值为(1.65±0.8)cm。(4)边界。9例边界不清楚,10例边界清楚;(5)囊壁。阑尾黏液性腺瘤囊壁厚度平均(3.1±0.3)mm。12例囊壁厚度均匀,7例内壁光滑。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诊断、定位效果理想,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形态与毗邻见的联系,具备一定特征性,利于患者术前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磁共振成像在肺结节的研究进展12-16

摘要:肺结节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变,一般多为X线、CT检查时偶然发现,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有优势,但随着影像新技术的发展,比如MSCT、LDCT、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CT灌注成像、PET-CT、能谱CT、增强CT扫描等检查技术的出现,临床对于肺结节的检出及随访不再局限,同时提高了肺结节的检出率以及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磁共振作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影像检查技术,因其多序列多参数成像、无辐射及较低的假阳性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本文就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比较研究17-19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到2017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6例。6例行MRI平扫及增强,6例行CT平扫,5例增强。结果:5例位于颅内脑外,1例位于髓外硬膜内;CT上,6例均为高密度肿块,2例伴坏死,1例伴钙化,增强后5例均明显强化,3例伴脑膜增厚强化。MRI上,4例(66.67%)呈与脑白质等信号的稍短T1信号,1例呈与灰质等信号的等T1信号,1例呈稍长T1信号;T2WI上,5例(83.3%)呈与灰质等信号的T2信号,1例呈稍长T2信号;增强后5例均明显强化,囊变坏死无强化,4例(66.67%)邻近硬脑膜或脊膜均增厚、强化,3例(50.0%)见典型"脑膜尾征";4例(66.67)颅内病灶伴水肿。2例伴骨质破坏。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性,最终诊断依靠病理。

非创伤性颅底失稳的MS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以及颈椎规范检查模式探讨20-25

摘要:目的:了解非创伤性颅底失稳的MSCT影像学表现,探讨诊断要点及颈椎规范检查模式。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符合颅底失稳的相关临床表现8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非颅底失稳成人80例进行对照研究;2组人群均采取仰卧中立位薄层容积扫描,评估寰枕关节排列情况、关节面骨质硬化、骨端形态、寰齿关节,应用多平面重组(MPR)软件测量齿状突偏移(dens offest,DO)、寰枕线与齿轴线的交角、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枕骨髁与前弓间隙距离(Occipital condyle and anterior arch interval,OAI)。结果:研究组80例患者中共25例诊断为颅底失稳,其中17例(68%)为寰枢关节失稳,2例(8%)为寰枕关节失稳,6例(24%)为同时伴有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失稳;MPR显示颅底失稳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齿状突偏移;偏移最小距离为0.6mm,最大距离为3.0mm;正中矢状位图线显示,ADI增宽〉2mm者6例(35.2%),ADI增宽〉3mm者1例(4.2mm),占比5.8%;枕寰关节失稳有6例(4例单侧、2例双侧)显示病变侧关节外侧缘骨皮质连线向健侧角折,同时健侧枕寰关节外缘骨皮质连线同向角折;VR重建显示10例颅底失稳患者无明确旋转,13例患者伴有明确的单侧或双侧寰枢关节向左或向右旋转。伴有寰枢关节旋转的颅底失稳患者ADI显著高于不伴有旋转有统计学差异,p〈0.05;角折的颅底失稳患者OAI显著高于不伴有角折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I诊断非创伤性颅底失稳的AUC面积最大为0.741(0.625-0.858),p=0.001,以ADI≥1.95mm作为诊断的敏感度为0.840,特异度为0.593,诊断效能较为理想。结论:寰枢关节发生旋转,ADI明显增加;角折可引发OAI增加;以ADI≥1.95mm作为诊断颅底失稳的敏感度为0.840,特异度为0.593,诊断效能较好,DO、CATA、OAI诊断效能较低。标准体位、容积扫描及多平面重组等规范的检查模式提

MRI在鉴别诊断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中的价值26-28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MRI影像表现,总结其MRI影像特点,提高对二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或室管膜瘤患儿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髓母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8例。结果: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者5例,位于四脑室内者8例,位于小脑蚓部者7例。MRI所示肿瘤的生长部位与手术完全相符,MRI准确诊断髓母细胞瘤11例,误诊1例,准确诊断室管膜瘤8例,误诊0例。结论:MRI能准确显示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能准确显示肿瘤内部在MRI各个序列的信号,对鉴别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具有重要价值。

3D-Vibe序列对肠道肿瘤临床研究与炎症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29-33

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肠道检查在肠道病变中的表现,评估3T磁共振超快速高分辨率VIBE序列在肠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7年9月经临床诊断为肠道病变的患者37例,行常规MR的T1WI、T2WI、DWI和3D Vibe冠状位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所获得的图像资料主要分析病灶所在部位、病变强化特点、肠壁厚度、肠管内径及周围组织、脏器受累情况。结果: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现并发症,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结/直肠癌12例,转移癌伴肠梗阻3例,肠道间质瘤3例,小肠淋巴瘤2例,十二指肠癌及小肠黑色素瘤各1例,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5例,回盲部感染及慢性肉芽肿性炎各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2例,肠系膜扭转2例,所有病例磁共振检查均能发现病变,磁共振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诊断符合率达89%。结论:3D Vibe冠状位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肠道病变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肠道磁共振成像中非常重要的检查序列。

高频超声联合胸部CT对胸壁结核诊断的价值分析34-36

摘要: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胸部CT对胸壁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147例胸壁结核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行高频超声检查、胸部CT及高频超声联合胸部CT检查,分析其符合率。结果:高频超声联合胸部CT检查方法符合率为91.16%,均明显高于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80.27%)、胸部CT诊断率(76.87%),相对比,P〈0.05。结论:采用高频超声联合胸部CT检查可提高胸壁结核的检出率,值得借鉴。

妇科急腹症的超声诊断价值探讨37-39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妇科急腹症采用超声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超声诊断,同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对超声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确诊为95例,符合率为95%。其中,超声检查诊断流产7例,无漏诊,符合率达100%;卵巢囊肿破裂8例,无漏诊,符合率100%;卵巢肿瘤蒂扭转15例,漏诊1例,符合率达93.3%;急性盆腔炎24例,漏诊1例,符合率达93.3%;异位妊娠42例,漏诊3例,符合率达95.6%。结论:超声诊断技术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创伤小的特点,在妇科急腹症检查中能够发挥及时、准确判断疾病类型的作用,对控制病情、治疗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CT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腮腺肿瘤良恶性诊断价值40-43

摘要:目的:探讨CT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腮腺肿瘤良恶性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科室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60例腮腺肿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同时实施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技术检测和联合检测对腮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效能。结果:CT术前检出恶性肿瘤17例,良性肿瘤43例,漏诊8例,误诊12例,诊断敏感性为38.5%,特异性为74.5%,准确性为66.7%。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恶性肿瘤26例,良性肿瘤34例,漏诊3例,误诊16例,诊断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66.0%,准确性为68.3%。两者技术联合检出恶性肿瘤14例,良性肿瘤46例,漏诊2例,误诊3例,诊断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93.6%,准确性为91.7%。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联合检查诊断腮腺肿瘤的敏感性较CT检查显著提升;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联合检查诊断腮腺肿瘤的特异性、准确性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检查显著提升(P〈0.05)。结论:实施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技术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均优于单独CT或超声检查技术。

MRI联合彩超检查对胎盘植入的临床诊断作用分析44-4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MRI联合彩超检查胎盘植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按相应研究标准选取90例疑似胎盘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接受MRI、彩超,及两者联合的检查方式。按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依次称为:MIR组、彩超组、联合组,最后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三种不同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相应检查显示,彩超组:误诊2例、漏诊6例、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5.8%、阳性预测值94.7%;MIR组:误诊2例、漏诊5例、敏感性为88.1%、特异性为95.8%、阳性预测值94.9%;联合组:误诊1例、漏诊2例、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97.9%、阳性预测值97.6%。结论:MRI联合彩超检查胎盘植入漏误诊低、灵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MRI扫描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价值47-49

摘要:目的:探讨MRI扫描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18例卵泡膜细胞瘤病例的MRI表现及与病理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的关系。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1.3±7.29岁,18位患者,21个肿瘤灶,其中单侧15例,双侧3例,9例病灶合并囊变,16例盆腔积液,14例Ca125≥35U/ml,肿瘤平均大小6.54±2.58cm。MRI扫描T1WI呈等、略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囊变部分呈高信号,DWI序列b800呈显著高信号,相应ADC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因卵泡膜细胞含量不同,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卵泡膜细胞瘤(OT)在MRI上有其特征性的表现和强化方式,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在术前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64层CT血管成像技术与DSA对照研究50-5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层CT血管成像技术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80例腹部血管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检查扫描方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DSA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组采用64层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以DSA诊断为标准,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0%以上。结论:两种诊断技术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64层CT血管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性、扫描速度快、身体副作用小、后处理技术突出等优势,对于介入治疗有指导价值,进而值得临床推广。

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离断的诊断价值53-55

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对主动脉缩窄(COA)及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心外科手术证实的28例COA及IAA患儿的超声资料,并与心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和胸骨旁降主动脉长轴切面显示主动脉缩窄及离断段,于缩窄或离断处录及窄束高速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中断,或于降主动脉穿膈处录及典型的狭窄下游血流频谱,是超声诊断COA及IAA的有力证据。本组病例中,经超声心动图诊断COA24例,其中局限性缩窄11例,管状缩窄12例,腹主动脉缩窄1例;诊断IAA4例,其中A型IAA2例,B型IAA1例,C型IAA1例。26例病例经手术及心血管造影证实,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8%(26/28),误诊1例,1例IAA超声诊断为重度COA,漏诊1例,腹主动脉缩窄超声未检出。结论:超声心动图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对COA及IAA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评价COA的狭窄程度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探讨绒毛膜隆起征在早孕超声诊断中的价值56-58

摘要:目的:以早孕超声诊断为途径,讨论早期妊娠胚胎表面绒毛膜隆起征与胚胎发育、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以评估绒毛膜隆起征在早孕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行阴道超声检测为标准,随机抽取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10000例早孕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访至14周后妊娠情况为依据,将患者分成胚胎存活组(8550例)和胚胎停育组(1450例),以两组中患绒毛膜隆起征孕妇的绒毛膜隆起大小、数量比较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胚胎存活组中绒毛膜隆起孕妇隆起大小与胚胎停育组绒毛膜隆起孕妇隆起大小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胚胎存活组中绒毛膜隆起孕妇绒毛膜隆起数量明显少于胚胎停育组绒毛膜隆起孕妇,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绒毛膜隆起大小与妊娠结局无明显关系,而与数量有相关性。

螺旋CT在胸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59-61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螺旋CT在胸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将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60例胸部结节病确诊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螺旋CT低剂量扫描,分别作为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比较两种扫描剂量螺旋CT检查对胸部结节病的检出情况、定性诊断结果以及图像质量。结果: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胸部结节病患者的结节检出个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种扫描剂量螺旋CT检查对各结节CT征象的检出率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定性诊断结果中,两种扫描剂量螺旋CT检查对肺癌、肺转移瘤、炎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的定性不明比例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图像质量方面,低剂量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0.00%,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则为93.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结节病诊断中,采用螺旋CT检查可对结节予以有效检出,对结节良恶性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尤其是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可在减少扫描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颅内皮样囊肿破裂脂滴分布及MRI&CT诊断62-64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破裂脂滴分布的规律及MRI&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皮样囊肿破裂患者的CT及MRI扫描资料。结果:皮样囊肿发生于鞍区者2例,鞍旁者3例,皮样囊肿破裂脂滴主要分布于环池,外侧裂池,大脑纵裂池和侧脑室内,CT表现为脂肪性低密度影,MRI显示为T1WI高信号,T2WI不均匀稍高信号。结论:皮样囊肿破裂具有典型的CT、MRI表现,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