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省级期刊

Modern Medical Imagelogy

  • 61-1289/R 国内刊号
  • 1006-7035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医用影像学是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省肿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卫生厅主管的学术期刊。现代医用影像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摘要、综述、专题讨论、教学研究、经验介绍、技术交流、病例报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MRI肺动脉血流测量1484-1488

摘要:目的:研究MRI肺动脉血流测量。方法:选取30例健康青年自愿者,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7.21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使用Siemens Somaton Aera 1.5T磁共振机,Syngo Argus血流测量软件,作垂直于右肺动脉干中点的平面内及通过平面的相位对比MRI(PC-MRI)测量,比较两种测量方法差异。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通过Mann-Whitney检验其差异,以p〈0.05定义差异有显著性。统计通过平面的PC-MRI右肺动脉干的血流测量数据。结果:平面内和通过平面的PC-MRI对右肺动脉干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有显著性差异(p=0.000),而对血管面积的测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流测量应使用通过平面方法获得。右肺动脉干的峰值流速81.27±14.32cm/s,平均流速19.81±4.49cm/s,平均流量40.87±8.85ml/s,单位体表面积净向前流量19.73±3.77ml/m^2,最大血管面积2.30±0.65cm^2。按照Argiento公式计算,本组右肺动脉干平均压力为12.32mm Hg,最高压力15.01mm Hg。结论:右肺动脉干的PC-MRI血流测量应使用通过平面方法,本组血流测量数据对评定肺动脉高压的PC-MRI测量提供了正常参考标准。

1.5T MR下对足部软组织IVIM-DWI的多b值设计探讨1489-1492

摘要: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1.5T MR下对足部软组织IVIM-DWI成像的最适b值组合,继而为糖尿病患者足部微循环灌注评价提供客观、优质的图像。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我院健康志愿者及糖尿病患者各20例,4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甲、乙),每组各20例(糖尿病者及志愿者各10例),设计4组多b值A: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s/mm^2B:0,150,300,450,600,750,900,1050,1300,1450s/mm^2;C: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000s/mm^2;D:0,10,20,50,100,200,300,400,500,1000 s/mm^2)。甲组病例全部行A,B组b值扫描,乙组病例全部行C,D组b值扫描。结果:D组b值行足部软组织IVIM-DWI生成的图像质量总体评分高于其他三组b值,经处理所得的F,D,D*图像信噪比高,无明显信号缺失,色彩饱满,测量准确。结论:D组b值组合是最适行足部软组织IVIM-DWI成像,其生产图像质量稳定,信噪比高,符合足部微循环灌注评价要求。

多角度Broden位投照法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1493-1495

摘要:目的:探讨跟骨三种体位摄片不同组合方式、患者性别分布及年龄分布等因素对其骨折检出率的影响差异。方法:以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59足)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足均行跟骨侧位、轴位及Broden位摄片,比较跟骨三种体位摄片不同组合方式对其骨折检出率的影响差异,并统计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等因素对检出率的影响。结果:单独诊断检查时,Broden位检查的检出率为79.66%(47/59),明显高于侧位或轴位的66.10%(39/59)、67.80%(40/59);而组合诊断检查时,以侧位+轴位+Broden位的检出率最高,达96.61%(57/59),显著高于其他组合诊断方式,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等因素对检出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角度Broden位投照法应用于跟骨骨折诊断中,可显著提高其诊断检出率,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诊断方式,值得推广。

骶尾部藏毛窦的螺旋CT表现和临床应用价值1496-1498

摘要: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的螺旋CT表现和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12例经病理证实为骶尾部藏毛窦的术前CT资料(7例行螺旋CT平扫,5例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总结其CT影像诊断特点。结果:本组12例中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23.1±4.4岁。12例骶尾部藏毛窦呈卵圆形包块影,均位于骶5-尾1椎体水平正中臀间裂皮下浅表脂肪内,大小约1.1cm×1.2cm至3.5cm×3.9cm,平扫10例病灶与肌肉呈等或稍低于密度,2例病灶密度稍高于肌肉密度,5例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边界欠清楚,其中3例可见索条状低密度窦道影,长约1.1cm-2.7cm,窦道开口于皮肤并朝向头侧,所有病变未累及肌肉组织并且与骶尾椎椎管和肛管无沟通。结论:螺旋CT可以准确判断骶尾部藏毛窦的位置、范围和深度及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和临床手术治疗,可作为基层医院术前常规检查。

CT与MRI对脊柱外伤的临床诊断意义探析1499-1502

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对脊柱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CT、MRI资料,统计CT、MRI对椎体、椎弓骨折及骨碎片移位检出率,比较CT、MRI检出脊髓、神经根、前、后纵韧带及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率,探析CT、MRI在诊断脊柱外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40例脊柱外伤患者骨折椎体共51个,椎体碎骨片206个,椎体、附件压迫脊髓碎骨片分别为50个、38个,压迫神经跟骨碎片28个。CT、MRI对骨折椎体、椎体压迫脊髓碎骨片、附件压迫脊髓碎骨片、压迫神经根碎骨片数目检出率对比无差异(P〉0.05),CT检出椎体碎骨片数目多于MRI,MRI对脊髓损伤、韧带损伤检出率均高于CT(P〈0.05)。结论:MRI对脊柱外伤空间定位优势好,诊断更为全面,CT对椎弓根损伤、椎管容积改变显示优势好,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脊柱外伤诊断准确率。

原发性及创伤后脑神经病变应用磁共振检查序列对比探究1503-1505

摘要:目的:对比原发性及创伤后脑神经病变应用磁共振检查序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50例可疑原发性或创伤后脑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脑干进行3D-TOF序列扫描和3D-CISS序列扫描,对两种序列及其联合图像对相应脑神经形态及毗邻血管关系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进而评价磁共振检查的准确率。结果:相对于3D-TOF序列或者3D-CISS序列,两种序列联合观察神经、血管的评分均要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中联合应用3D-TOF序列、3D-CISS序列扫描脑神经脑池段的成像效果、观察是否出现血管压迫现象的效果显著,优于单选序列,值得推广。

直肠水囊填塞法对高位肛瘘的诊断研究1506-1510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水囊填塞法MRI在高位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4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行水囊充填前后MRI扫描,分析记录瘘管数量、瘘管显示及位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支瘘管与脓腔的显示情况,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水囊充填前后对肛瘘内口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3%和94.8%;对肛管直肠环以上(包括环内)内口的诊断准确率分为75.6%和97.2%;肛瘘的分型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和95%。结论:水囊充填MRI检查在显示肛瘘内口及位置、瘘管与肛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等优于常规MRI。有助于避免二次手术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水囊充填前后MRI相结合,有利于发现肛直环上方隐匿性的的内口和隐藏的感染灶。

产后胎盘植入的MRI表现分析1511-1513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胎盘植入的MRI表现,探讨MRI对产后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产后胎盘植入患者的MRI资料11例,本组患者均因产后胎盘未完全娩出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产后胎盘植入的MRI信号特点并判断植入深度。结果:11例患者均表现子宫不同程度增大,胎盘信号不均匀,MRI表现为子宫肌层信号尚完整、子宫低信号结合带模糊、中断或不规则的2例,表现为低信号的子宫肌层内出现高信号的胎盘组织的8例,表现为子宫内外侧带低信号均消失、异常信号穿透子宫肌壁的1例。增强扫描11例均见胎盘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能显示深入子宫肌层的胎盘组织。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很好的显示产后胎盘植入及肌层受累情况,对产后胎盘植入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臭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局部炎症介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1514-1516

摘要:目的:探讨臭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细胞炎症因子渗出的影响。方法:从人体外周血获取腰椎间盘获取髓核细胞,取胎牛血清通入纯氧(对照组)和1.2mg/Kg的臭氧气体1分钟后,加入培养3种组织细胞之细胞板孔内孵育,测量炎症介质TNFα、IL-6、NO、TGF-β1、IL-10、PGE2含量。选SD雄大鼠2只,制作动物模型,臭氧浓度分别为80μg/ml,量约5ml。术后2周处死,取左侧腰5神经根及邻近肌肉组织标本行HE染色,并测量局部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纯氧组TNFα、IL-6、PGE2、IL-10、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髓核组织行不同预处理后,TNFα、IL-6、PGE2、IL-10、NO水平逐渐降低,而TGF-β1水平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处理后,四组动物治疗2周后腰椎软组织局部炎症因子TNFα、IL-6、PGE2、IL-10、NO水平逐渐降低,而TGF-β1水平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局部炎症介质渗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T2 mapping在膝关节退变伴局部骨坏死灶与骨髓水肿的影像学探讨1517-1519

摘要:目的:探讨T2 mapping技术对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伴局部骨坏死与骨髓水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30例患者行膝关节MRI检查,行常规MRI扫描及T2 mapping成像。根据关节骨坏死灶在T2mapping上色阶分布情况进行分组,描绘感兴趣区并测量其平均T2值,比较三组T2值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膝关节面下骨质坏死灶在常规MRI扫描呈结节或片状长T1长T2影,其内信号略欠均匀,内部结构信号未见明显分界。T2mapping上可见病灶骨近关节面为低色阶信号,其两侧及远离关节面骨质为高色阶二种相反信号影,边界清晰。进行勾边取感兴趣区分别测量平均T2值,并与正常骨质T2值进行比较,三组T2值统计结果 p〈0.00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低色阶区病灶行纵向测量,将病灶骨关节面起始部向远离关节面方向纵向平均分成三组,分别测量每组平均T2值,其三组T2值统计结果 p〈0.001,差异有明显显著性。。结论:本研究可以明确区分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伴局部骨质脂肪坏死崩解伴纤维肉芽组织与周围骨髓水肿的界限,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表现。

颅脑超声对比MRI/CT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1520-1522

摘要:目的:总结颅脑超声对比MRI/CT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4年10月-2017年5月临床可疑颅内出血新生儿94例,对所有可疑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均行超声检查;同时行MRI或者CT检查,以MRI检查为主,并将颅脑超声和MRI/CT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评价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内出血敏感性优于MRI/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CT在其它类型脑出血的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具有极为肯定的临床价值,超声能够早期筛查高危患儿的颅内出血情况,以及便捷的病情随访观察,超声检查与MRI或CT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可以相互补充。

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应用价值1523-1525

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9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14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A组73例,B组75例。A组采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测诊断,B组采用DSA血管造影检测诊断。对比两组的冠脉狭窄程度检出率与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检测后,冠脉中重度狭窄的检出率较为相近,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确诊率为82.19%,误诊率为12.33%,漏诊率为5.48%;B组的确诊率为76.00%,误诊率为14.67%,漏诊率为9.33%,对比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可以大幅提高冠脉狭窄程度的检出率,而且确诊率较高,可为心血管疾病的科学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应在临床中普遍应用。

高频超声诊断早期类RA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1526-1528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接受高频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早期类RA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时间为2016年2月23日-2017年2月20日,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这2组受检查均接受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对比其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类RA患者的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活动期类RA患者的高频超声表现主要包括关节积液、周围炎症渗出、滑膜增生、血管翳、骨质侵蚀,其中关节积液、滑膜增超声生表现与其他超声表现相比,发生率较高(P〈0.05);其RI水平随着类RA患者血流分级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其PI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早期类RA患者接受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可以对患者病理改变具体程度进行反映,评价患者的疾病活动程度,对患者接受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婴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与骨骼X线早期诊断1529-1531

摘要:目的:探讨骨骼X线片在婴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并怀疑的先天性梅毒患儿行四肢长骨正侧位X线检查,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先天性梅毒19例年龄2天-3月婴儿的患儿临床资料及长骨X线表现,男12例,女7例,其中早产儿13例。结果:19婴儿早期先天性梅毒患儿中18例出现异常临床症状,其临床特征表现依次为:皮肤黏膜损害14例,肝、脾肿大10例,肝功能损害8例,贫血1例,发热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神经性梅毒1例;骨和关节损害17例:干骺端炎6例,骨膜炎15例,骨干或骨髓炎1例。结论: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如果父母有性病史,母亲有自然流产史,婴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四肢、面颊部及躯干出现斑丘疹、脓疱疹,脱皮、脱屑、肝、脾肿大,黄疸;应行四肢长骨正侧位X线检查,当长骨X线检查出现骨骼干骺端炎、骨膜炎、骨髓炎或骨干炎中1-2项表现时,应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X线、CT与MRI)及误诊分析1532-1534

摘要: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25例行CT检查,10例行MR检查。结果:X线平片:20例可见瘤巢,边缘可见不同程度的硬化,8例瘤巢内可见钙化,10例仅表现为骨质硬化。CT:25可见瘤巢及明显骨质硬化,20例瘤巢内可见钙化,MRI:10例均显示瘤巢,骨质硬化均表现为低信号,伴骨髓水肿,周围软组织肿胀。结论: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骨样骨瘤仅做X线检查很难确诊。CT对瘤巢、瘤巢内钙化显示明显优于X线。MRI对骨髓水肿及软组织肿胀的显示更有优势。

双源CT低剂量Flash心脏扫描技术用于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分析1535-1537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双源CT低剂量Flash心脏扫描技术用于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低心率患者60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4年4月23日-2016年4月23日期间。使用抽签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的例数为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实验组患者实施双源CT低剂量Flash心脏扫描技术。对比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评估[心脏扫描容积CT剂量指数(CTD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冠脉检查的有效剂量(ED)]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CTDvol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的DLP对比差异显著,实验组DLP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ED对比差异较大,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控制患者入选标准的情况下,采用双源CT低剂量Flash心脏扫描技术可保证图像质量,并减少辐射剂量,值得推广应用。

MSCT扫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价值1538-1541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Helical CT,MSCT)的骨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诊治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三维重建,并与X线平片进行对比。结果:5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按Schatzker分型法Ⅰ型12例;Ⅱ型16例;Ⅲ型8例;Ⅳ型5例;Ⅴ型10例;Ⅵ型7例。平片漏诊6例,其骨折准确率89.6%,MSCT准确率为100%,通过MSCT检查后改正分型10例;骨三维重建MPR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要高于CPR、VR、SSD、MIP。结论:采用MSCT检查胫骨平台骨折,可准确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提供更准确、清晰的影像信息,对明确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对比研究1542-1544

摘要:目的:通过对肺部结节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评价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对肺部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螺旋CT检查及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获得的图像质量、肺结节检出情况及肺结节形态学之间的差异。结果:低剂量扫描获得图像质量为甲者70例(89.8%)、乙6例(7.6%)、丙2例(2.6%),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共发现结节数目103个,其中伴毛刺征32例(31.0%)、分叶征21例(20.4%)、胸膜凹陷征19例(18.4%)、血管聚集征6例(5.8%),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图像噪声略高,但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无明显差异,适合肺部结节的筛查及初步诊断,而且合理范围内的低剂量扫描又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受到的辐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