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省级期刊

Modern Medical Imagelogy

  • 61-1289/R 国内刊号
  • 1006-7035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医用影像学是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省肿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卫生厅主管的学术期刊。现代医用影像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摘要、综述、专题讨论、教学研究、经验介绍、技术交流、病例报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论著
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的应用与探究144-148

摘要: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有冠心病史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150例,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对扫描结果的图像质量,对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各节段的图像显示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图像质量,可评价图像质量较高,占成像的节段总数的95.37%;3各节段狭窄均有较好的敏感性,≤50%、51%-70%、〉70%的敏感率分别为81.56%、83.0%、84.55%。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是较好的诊断冠脉狭窄的方式。

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研究149-152

摘要: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对斑块性质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60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双源CCTA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统计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结果:1准确性评价:基于节段水平分析,敏感性93.9%,特异性96.5%,阳性预测值89.1%,阴性预测值96.5%,准确率91.9%。C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结果与CCA一致。2斑块性质:共检出斑块236个,其中脂质斑块67个,纤维斑块74个,钙化斑块95个,钙化斑块比例较高。结论:双源C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对斑块性质判断上有一定的优势,对冠心病的筛查有很好的帮助。

低管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可行性研究153-156

摘要:目的:探讨低管电压(100k V)联合低浓度碘对比剂(300mg I/m L)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择2014年1-7月我院拟诊冠心病行CTA检查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管电压120k V及70m L对比剂碘海醇(350mg I/m L),B组采用低管电压100k V及70m L对比剂碘海醇(300 mg I/m L),C组采用低管电压100k V及50m L对比剂碘海醇(300mg I/m L)。对CTA图像进行后处理,比较分析3组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3组间SNR值、CNR值、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节段的可诊断率分别为97.40%、96.61%和96.36%,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图像节段的优良率分别为93.23%、92.69%和92.47%,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辐射剂量分别为(3.87±0.58)、(2.89±0.54)、(2.33±0.48)m Sv,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用量分别为24.5、21.0、15.0g,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管电压(100k V)联合低浓度碘对比剂(300mg I/m L)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是可行的,同时显著的降低了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磁共振肩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的临床应用157-161

摘要:目的:探讨MRA检查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肩袖损伤MRA及MRI表现,与肩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27例肩袖损伤病例,MRI诊断肩袖完全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是79.25%、82.43%和81.10%;诊断部分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是73.33%、67.31%和70.87%;其一致性较好(Kappa=0.7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诊断Ⅰ型8例(6.30%)、Ⅱ型21例(16.54%)、Ⅳ型32例(25.20%),其敏感度分别为100%、95.24%、96.88%;特异度分别为100%、99.06%、98.95%;准确度分别为100%、98.43%、98.43%;明显高于常规MRI诊断;与关节镜结果对比,其一致性极佳(Kappa=0.9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Ⅲ型、Ⅴ型和Ⅵ型肩袖损伤,MRA均不能显示其损伤部位及程度,无法对其进行诊断。结论:MRA能准确判断Ⅰ型、Ⅱ型和Ⅳ型肩袖撕裂范围及程度,是MRI诊断肩袖损伤的有效补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能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多种CTA成像方式在头颈动脉偏心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162-165

摘要:目的:探讨多种CTA成像方式在头颈动脉偏心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临床拟诊脑动脉硬化患者的CTA及DSA影像资料,将狭窄动脉分为向心性狭窄组与偏心性狭窄组,再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分为〈50%狭窄组及≥50%狭窄组,应用VR、MIP、MPR多种后处理技术分析狭窄部位分布,评价CTA诊断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7.4%、阳性预测值为73.1%、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多种CTA后处理方式联合应用并多角度观察可准确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提高其与DSA的符合率。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研究166-169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对53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所有小肝癌患者均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检查。结果:通过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共诊断出其中43例伴有肝硬化,检出小肝癌病灶70个;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患者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三期扫描诊断率分别为97.1%(68/70)、82.9%(58/70)、87.1%(61/70)。对比手术病理诊断,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与之对比,三期综合检出率增高至100%。临床中,运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其小肝癌的三期扫描表现以及特点为,在动脉期呈现为高密度灶,在门脉期则为低密度灶,延迟期呈低密度,分别占91.4%(64/70)、74.3%(52/70)、87.1%(61/70)。结论:在临床小肝癌诊断中,运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还可以清晰反映小肝癌的血供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小肝癌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在小肝癌早期诊断、治疗以及病情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硬膜囊与椎管的面积之比的CT测量指标在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研究170-173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囊与椎管的面积之比的CT测量指标在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0例,进行CT测量,包括L4/L5和L5/S1椎体的矢状径、椎管的面积、硬膜囊的横截面积,对患者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同时对将观察组的患者测量结果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明确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比值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出其单侧的90%可信区间,作为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标准;应用该标准对纳入研究的8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CT片的回顾分析,评价测量结果与该标准的符合率。结果:L4-L5和L5/S1椎体的矢状径、椎管的面积、硬膜囊的横截面积与椎管狭窄的诊断符合率为73%、88%、79%和74%、87%、78%;该项指标与JOA评分相关性较强,90%的可信区间为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L4/L5〉0.85,L5/S1〉0.86;回顾测量结果显示80例患者通过术前的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的CT测量,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符合率达95.6%(76/80)。结果: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的CT值与JOA评分较高的相关性,其单侧的90%可信区间可以为腰椎管狭窄症的CT测量提供依据。

经口服超声造影剂联合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174-177

摘要:目的:研究口服超声造影剂联合经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3年至2015年经临床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口服超声造影剂进行检查,观察组给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检查。测评这两种方法在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与此同时测评观察组患者经过手术和放化疗后的胃壁在超声下显现的峰值强度(PI)和基础强度(BI)的变化。结果:在单一口服超声造影剂对于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为72.00%,采用经口服和联合静脉注射造影剂对于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前对观察组患者胃肿瘤区胃壁的基础强度BI显示为(27.33±1.98)d B和峰值强度PI显示为(19.41±2.53)d B,手术后经过放化疗后胃肿瘤区胃壁的基础强度(BI)显示为(21.94±2.23)d B和峰值强度PI显示为(14.02±2.25)d B。两组数据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服联合经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方法对于胃癌的术前影像诊断和治疗后的效果评估具有重大意义,适合临床推广。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在肝癌患者腹部扫描中的应用分析178-181

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在肝癌患者腹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02月~2015年0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观察组给予多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扫描,对比两组患者扫描结果。结果:观察组放射剂量为(3.32±0.68)m Sv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2±2.74)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平扫、静脉期以及动脉期噪声值分别为(4.83±0.84)分、(10.67±0.34)、(12.03±1.33)、(12.76±1.46),与对照组的(4.86±0.83)分、(10.53±0.55)、(11.46±1.36)、(12.64±0.2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腹部扫描中应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通过轴位扫描及自动毫安技术,有利于降低CT扫描的辐射剂量,确保较高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实时三维超声结合高频超声在尿道疾病的影像学研究182-187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结合高频超声在尿道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尿道病变患者男性300例、女性300例,男性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前尿道(海绵体部尿道)、用实时三维分别经会阴部及腹部检查后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的尿道),女性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尿道及外阴、用实时三维分别经会阴部及腹部检查尿道,观察病变的情况,结合三维和高频超声结果,以及病史、临床试验和检验结果,作出定性诊断、定位观察、定量测定,以临床最终诊断、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或CT、MRI检查结果为标准作对照分析。结果:尿道全程显示率:男性组为96.34%(289/300),女性组100%(300/300),其中11例男性在尿道耻骨前弯和下弯的位置显示模糊。准确率:男性组(定性98.67%,定位69.33%,定量66%);女性组(定性99%,定位77.33%,定量74%)。结论:应用实时三维超声结合高频超声检查尿道,能完整显示女性尿道和大部分男性尿道的全程,对尿道疾病分类(分为先天性、异物性、缺失性、肿块性、狭窄性、炎症性、功能性的尿道疾病),通过超声表现,结合病史及临床试验和检验结果,可以对尿道疾病在定性、定位、定量作出判断,能够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和新思路。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188-191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表现,以提高其C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和CT表现,并收集同期卵巢其它囊性病变作对比。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单侧发病131例,双侧46例,共224个囊肿,平均最长径6.2±2.0cm;单房囊肿74个,多房囊肿150个,其中姐妹囊9个,外子囊(卫星囊)的91个,内子囊6个,混合型46个;圆形或卵圆形163个,不规则形61个;囊液密度2~68Hu,平均24.3±7.9Hu,11内见高密度出血灶;厚壁11个,薄壁或未显示17个,厚薄不均196个,钙化4个;外缘毛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202个,清楚22个。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大部分能做出明确的CT诊断。

不典型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192-194

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3例不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本组23例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周围炎7例,阑尾周围脓肿5例,疑诊急性阑尾炎1例;22例CT诊断结果和手术所见一致,符合率为95.6%。结论: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特异性,能够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磁共振波谱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195-197

摘要: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颈部淋巴结患者的1H-MRS资料,其中包括恶性淋巴结病变26例,良性淋巴结病变7例。常规检查后,用背景抑制技术显示目标淋巴结并编号,对其行磁共振波谱检测,采用后处理软件包进行波谱图处理分析,观察在3.2 ppm处有无胆碱(Cho)峰,并记录病变的Cho峰信噪比(SNR)值。将已编号淋巴结手术切除后,常规包埋、无间隔连续切片。将波谱分析与病理结果的良、恶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6个颈部恶性淋巴结中20个有Cho峰,6个无Cho峰,其平均SNR值为5.1154±5.7442;7个颈部良性淋巴结3个有Cho峰,4个无Cho峰,其平均SNR值为0.9157±1.0842。经统计学处理,良性与恶性淋巴结之间有无Cho峰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817〉0.05);良性与恶性淋巴结之间Cho峰的SNR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5034,P〈0.05)。结论:颈部恶性淋巴结Cho峰的SNR值较良性者高,对鉴别颈部良恶性淋巴结有一定价值,而不能以有无Cho峰判断颈部良、恶性淋巴结。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疗效中的评估价值198-20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应用于宫颈癌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诊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资料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7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对比两组灌注参数(ME、WIR、WOR、TTP),同时对比中、高、低分化宫颈癌灌注参数以及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灌注参数。结果:研究组ME、WIR、WOR、TTP与对照组比较(P〈0.05);研究组17例高分化宫颈癌ME、WIR、WOR、TTP高于中、低分化患者(P〈0.05),且中分化患者ME、WIR、WOR显著高于低分化患者(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评估价值。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特征分析201-204

摘要: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及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符合率。材料与方法:收集并分析22例经手术证实,经纤支镜活检证实的已确诊病例,各病例资料齐全,均作CT检查,部分作CT增强扫描,按其影像特征进行分类。结果:单发结节型7例,多发结节型5例,实变型10例。单发结节型表现为单一病灶,主要征象有磨玻璃征、含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多发结节型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粟粒状及结节状病灶,其大小不均,分布不均;实变型主要表现为叶、段性片状实变,同时伴有多发结节影。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CT可清晰显示各类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特征,把握其影像特征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205-207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于2012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部疝患者共36例。采用螺旋CT诊断,观察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诊断正确率为100.0%;依据腹部疝具体位置,有16例为腹股沟区疝,有4例为脐疝,有5例为腹腔内疝,有2例为闭孔疝,有5例为外伤性腹壁疝,有4例为腹壁切口疝;患者腹部疝的内容物均为小肠;CT图像表现为肠梗阻共36例。结论:采用螺旋CT诊断腹部疝,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且操作简便、安全,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意见。

CT与超声对甲状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208-210

摘要:目的:比较CT与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0例同一时期行CT与超声检查的甲状腺癌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甲状腺癌,共58个癌灶,影像学表现为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回声不均、病灶微钙化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CT与超声无统计学差异(P〉0.05)。CT显示16个瘤周“半岛状”瘤结节,11个瘤周“残圈”征。结论:超声应作为甲状腺癌的首选和重要检查方法,CT在评价甲状腺癌的原发灶、颈部转移淋巴结方面有一定特征性,两者结合起来,可提高甲状腺癌术前评估和诊断的准确性。

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低剂量CT在结直肠病变检测中的应用211-214

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低剂量CT对结直肠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6例患者分别进行低剂量CT(n=46)及常规剂量CT成像(n=40)。低剂量CT组管电流采用预设噪声指数为10的自动管电流;常规剂量CT扫描管电流为400 m A。对比二组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结直肠病变的检测效果。结果: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稍高于低剂量组,但二组评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CT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组(P〈0.001)。低剂量CT组与常规剂量CT组诊断结直肠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8%、85.7%与96.7%、90%,二组对于结直肠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低剂量CT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获得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对于结直肠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