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省级期刊

Modern Medical Imagelogy

  • 61-1289/R 国内刊号
  • 1006-7035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医用影像学是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省肿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卫生厅主管的学术期刊。现代医用影像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摘要、综述、专题讨论、教学研究、经验介绍、技术交流、病例报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病例报告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附20例报告)3-3

摘要:CT对高密度、低密度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极为迅速可靠,而对等密度硬膜下血肿则不易显示,容易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本文将我院近4年经手术或MRI证实的20例硬膜下血肿进行总结。

软读片在细微骨折诊断中的应用4-6

摘要:目的:探讨软读片在急诊外伤患者细微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在本院PACS服务器上随机调取2005年2月~2006年5月1256例急诊外伤病人的X线图像。直接在显示屏上读片,并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调节图像,初步筛选出可供分析的细微骨折病例73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可供分析的细微骨折病例73例中,经过随访确诊的细微骨折28例,1例排除细微骨折。其中读片医师漏诊18例,占总病例的62.07%。所有病例的诊断中,核片医师认为放大或调节对比度起了作用的26例(89.66%),未起作用的3例(10.34%),经过X^2检验,P〈0.05。结论:应用显示屏软读片,可提高阳性X线征象的显示率,特别是对细微骨折的显示更为重要。尤其是肋骨细微骨折,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血管病变3D DCE SCTA和3D DCE MRA与DSA对照研究7-12

摘要:目的:对照分析3D DCE SCTA(I)、3D DCE MRA(Ⅱ)和DSA(Ⅲ)三种影像学检查在全身血管病变诊断中优势和不足,指导临床医师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最佳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对46例经手术证实的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Ⅰ、Ⅱ两种检查,传输到GE AW4.1工作站,利用VR、SSD、MIP、MPR等后处理技术,获得血管病变的3D图像,并将检查结果与Ⅲ的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46例患者中:I检查的准确率95.6%,11检查的准确率91.3%,Ⅲ检查的准确率97.8%。其中:①脑血管病变:Ⅰ检查的准确率95.9%,11检查的准确率为92.3%,Ⅲ检查的准确率97.5%。②肺动脉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Ⅰ、Ⅱ两种检查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度可达100%。③主动脉夹层:I和Ⅱ的诊断符合率达100%。④上腔静脉阻塞:Ⅰ和Ⅱ与Ⅲ的符合率为100%。⑤肝癌门静脉癌栓:Ⅰ和Ⅱ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特异性89.2%,敏感性94.3%。⑥肾动脉瘤:Ⅰ诊断的敏感性94.1%;11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结论:3D DCE SCTA、3D DCE MRA与DSA检查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三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够提高血管病变的诊断率及患者的生存率。

Arnold-Chiari畸形Ⅰ型的MR诊断价值13-14

摘要:目的:探讨MR对Arnold-Chiari畸形Ⅰ型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9例ACMⅠ型均经MPd诊断,手术及临床证实,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18—59岁,平均36岁。结果:12例小脑扁桃体疝入枕大孔平面下5mm-28mm,5例2mm-4mm,11例颅颈部各种畸形,18例扁桃体下极变尖与扁桃体前池变形,11例颈扁桃体痈池消失和/或延髓扭曲成角,12例伴有脊髓空洞,6例脑积水,1例后颅凹脑膜瘤。结论:MR成像技术是Arnold-ChiariⅠ型畸形诊断的首选检查诊断方法;Arnold-ChiariⅠ型畸形的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颅颈部MPI测量对Arnold-ChiariⅠ型畸形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浆膜下子宫肌瘤的CT诊断15-18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浆膜下子宫肌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与盆腔、中下腹肿瘤的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膜下子宫肌瘤1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CT特征、误诊原因、鉴别诊断。结果:浆膜下子宫肌瘤的CT表现有如下特点:盆腔或中下腹部肿块,边界多清晰,与子宫紧贴或以蒂相连,呈圆形、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平扫密度等同于子宫肌层,密度较均匀,偶有钙化,较大的肌瘤常有囊变、坏死的低密度影。结论:浆膜下子宫肌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需要与骨盆及中下腹部的其他性质的病变,肿瘤相鉴别。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19-21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其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结果:10例患者中,1例为15岁男性,其余多为年轻女性,无黄疸。CT多表现为胰腺巨大的囊实性肿块,其中2例肿块内可见钙化;增强后,肿块实性成分均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在术前作出诊断

胆总管下段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22-24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胆总管下段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胆总管下段病变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8.4%。结论:超声在诊断胆总管下段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矽肺的常规CT诊断(附10例报告)24-24

摘要: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矽肺的CT发现日益增多。由于平时肺高分辨率CT的应用经常受到各种情况的限制,故本文着重讨论总结一组矽肺的常规CT表现,以期提高对矽肺常规螺旋CT影像表现的认识。

缺血性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及危险因素的研究25-27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102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43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同时检测血压、血脂、血糖等项目。结果:(1)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为81.21%,对照组为22.96%,(P〈0.01)。斑块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最多,尤其是颈总动脉分叉部。(2)年龄、高血压、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的升高是缺血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对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控制有重要临床意义。利用高频超声可实时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对脑梗死的预防及预后有很大指导作用。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技术交流
F51—5C程控X线机X线管灯丝加热电路故障检修2例27-27

摘要:F51—5C系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程控50KWX线纲,是国内比较成熟的工频程控X线机,前几年占主导地位,现报导该型X线机X线管灯丝加热电路故障检修2例,供有同类X线机的用户参考。

乳腺脂肪瘤的X线诊断28-29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脂肪瘤的X线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脂肪瘤的X线表现。结果:不均匀低密度块影13例,均匀低密度块影9例,稍高密度影8例。单发乳腺脂肪瘤29例,多发乳腺脂肪瘤1例。结论:X线对乳腺脂肪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经导管溶栓治疗血栓闭塞性动脉炎30-33

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血栓闭塞性动脉炎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经健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端孔直头导管紧靠阻塞近端,15分钟内注射25万单位尿激酶,再一小时内加压滴注25万单位尿激酶。在超滑导丝的作用下,将多侧孔灌注导管头及侧孔埋入血栓内,4小时加压滴注25万单位尿激酶。超滑导丝在血栓阻塞段来回缓慢拉动,保留导管或患肢动脉直接注入尿激酶。结果:9例患者经介入溶栓治疗后,8例血管再通,痊愈出院,1例合并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保留导管治疗后,阻塞端下移。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血栓闭塞性动脉炎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特别适用于急性血栓形成。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评价33-35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对有围产期窒息史,且有临床症状的5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病例进行CT扫描,将其CT表现特征进行归纳,并作临床分度和CT分度。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了低密度灶(18Hu),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CT分度与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性。结论:CT是HIE的最佳检查方法,及时检查对明确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论著摘要
脊膜瘤中场MR诊断与鉴别诊断36-38

摘要:目的:总结脊膜瘤中场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膜瘤17例。使用MR为美国GE0.5T-Signe contour扫描仪,行常规矢状位,轴位,增强加冠状位扫描,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信号、椎间孔的改变及增强表现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MR定位正确率100%,颈段4例,胸段13例,肿瘤大多呈椭圆形,或圆形,平均直径为1.86cm。2例信号欠均匀,15例呈均匀等T1、等T2信号。17例增强扫描15例均匀,2例强化不均匀,呈宽基底附着于硬膜。6例出现“脑膜尾症”。1例出现裂隙症。结论:脊膜瘤中场MRI表现与高场MRI表现基本一样。具有诸多特征性表现。在观察和分析时应注意椎管内、硬膜内和硬膜外其它肿瘤进行鉴别,最后做出比较正确的诊断。

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椎体植骨内固定的临床体会39-40

摘要:目的:评价椎体植骨骨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材料与方法:2001—2006年应用椎体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体结核患者41例。结果:随访时间1—5年,4例术前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压迫症状患者中,2例恢复正常,1例B绿恢复至E级,1例C级恢复至D级。结论:椎体植骨内固定能使胸腰椎结核术后植骨的成活率和脊柱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并使椎管有效减压,促进神经功能的有效恢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关系的研究41-41

摘要: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明显特征。它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我们采用彩色超声对100例经CT确诊为脑梗塞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发生关系的探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斑块大小、形态、性质,回声强度进行观测。测量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管腔宽度,是否狭窄及其程度,运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整个管腔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综述
骨肉瘤的超声诊断42-44

摘要: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临床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期,恶性程度高,发展快,多早期发生肺转移。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一直是肌肉骨骼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超声用于诊断骨肿瘤国外学者Cerino于1965年首先报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见有报到。超声已和X线、CT、MRI、DSA、核素扫描等一起成为骨肿瘤影像学检查的常用手段^[1,2],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超声诊断
希阿里氏网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45-46

摘要:目的:探讨希阿里区网(CN)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将门诊889例连续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06例,女性383例;年龄15天~82岁。应用Philips SONOS 4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3.5MHz。患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检查,发现右心房内异常条索状光带飘动,以四腔、剑下两腔及大血管短轴等多切面扫查,了解条索状光带的位置、附着点及与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入口的关系。结果:超声检测889例患者,共检出CN31例,显示率3.5%。大多数位于下腔静脉入口周缘,止于三尖瓣环上方冠状窦入口周缘或右房侧壁。未见影响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CN一般无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在心脏介入诊断或治疗中偶见意外发生。超声对洲的诊断准确简便,检出后应及时提示临床医师,避免发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