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Research

  • 51-1580/G4 国内刊号
  • 1009-5195 国际刊号
  • 5.4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是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刊特稿、理论经纬、学术时空、国际交流、实践研究、终身教育、技术应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从微观课堂教学设计到学校整体变革-2016年深度访谈美国瑞格鲁斯教授3-10

摘要:查尔斯·瑞格鲁斯教授是国际教学设计领域的著名学者,精细加工理论为其代表思想.三十多年来,他先后出版了四版《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涵盖和彰显了各个时期有关教学设计的典型观点与方法.瑞格鲁斯认为,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是规定性的,能够鉴别出教学方法以及使用这些方法的时机与情境.教学设计理论能否应用于实践,取决于对其的描述是否足够详细而不是其他.他还认为,不同时代,教育和培训有不同的范式.从20世纪90年代起,教学设计就在向信息时展.教学设计正逐步走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范式,即建立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用标准参照模式评定学生、根据学生个性定制化的教学、做中学和自我调整的学习.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理论和实践都在变革,而且需要整个教育体系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变革.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与教学管理、评定,甚至和课程的不同范式等要素综合,开展系统设计.而学校要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范式,最重要的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都要转变他们对教育的心智模式或观念.

教育媒体研究未来趋势:促进学习者中心设计-第14届教育媒体国际大会(ICoME2016)综述11-17

摘要:第14届教育媒体国际大会(ICoME 2016)于2016年8月在日本京都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发展共同体”,彰显出新媒体与新技术对促进学习者中心设计的核心价值.概览会议所收录的153篇论文发现,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信息化评价、学生能力发展、教学设计、资源开发、系统应用、教师专业化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这些研究本质上都是围绕“促进学习者中心设计”来开展的,是“学习者中心设计”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延伸和拓展.在典型案例研究方面,社会性学习技术、合成式学习环境、基于脑科学的教学技术和基于AI的深度学习开始进入实证研究现场.此次会议还折射出教育媒体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教育研究正在走向“学习者中心”;教育技术的研究正从关注“技术”与“模式”转向关注“策略”、“有效性”和“人的发展”;教育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跨学科的合作研究趋势开始凸显,已经成为推动学习技术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

设计思维的概念内涵与培养策略18-25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变革的重要目的.然而我国当下教育实践却凸显出并不乐观的教育生态:新旧范式简单并存、教师对评价认知简单、对“双主”模式理解简单、对学习者提供答案判断简单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习者的思维扩展宽度和深度,不利于教育的实质变革.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路径契合了当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教育变革提供了新的路向.设计思维具有丰富的概念内涵,是人的知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设计与思维相依的双螺旋关系,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双重属性,并关注学习制品的生成.针对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设计思维这一核心问题,应该重点处理好培养目的、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关注设计思维的培养目的是否指向现实世界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创新人才的能力需求;培养过程是否建立有清晰的评判指标,尤其有助于学习者组织概念形成自洽的逻辑关系;培养结果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能力迁移和持续创新.

创客学习:一种创造有意义学习经历的学习范式26-38

摘要:创客学习在理念层面是一种基于设计的学习,在实践层面是一种跨学科学习,在本质层面是一种基于创造的学习,其核心特征是知、行、思、创的统一.这种新型的学习范式旨在通过自主选题、调查研究、创意构思、知识建构、设计优化、原型制作、测试迭代和评价分享的过程模型,为创客创造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从这一视角来审视,创客学习有利于破解我国当前工程教育在“工程性”和“创新性”方面存在的困境,进而为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变革途径.以“天工创客空间”中创客的发明创造经历为实践案例,可以发现,创造有意义创客学习经历需要满足目标明确、自主建构、主动实践、真实情境、交流协作、心流体验等基本条件,可以通过实施大学生创客自主研发计划、建立大学生创客空间联盟与大学生创客导师联盟等途径为创客提供平台环境和智力支持,进而优化创客有意义学习的经历,为教育变革提供有益参考.

我国老年教育供给与中高龄人群学习需求匹配状况调查-基于部分省市抽样数据39-46

摘要: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全球普遍现象,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提出了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自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政府重视发展老年教育,且将其作为“十三五”期间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以老年大学为标志的有组织的机构式老年教育在我国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如今1946-1964年出生的战后婴儿潮世代逐渐成为老年大学的潜在服务对象.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这些新时代中高龄人口,由于其在受教育机会、身体健康水平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其学习需求也被认为是有别于以往时代的同龄人.为提升现有老年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更多高龄人群从中受益,课题组对我国东、中、西部七省市45岁以上人群开展了学习需求抽样问卷调查,并在这些省市抽样14所老年大学或类似教育机构,对其2013-2015年间课程表或招生简章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将两项调查结果对照后发现,受试机构的课程供给不仅在结构上不符合受试人群的实际需求,而且在课程类别和内容上与受试人群实际需求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对老年教育课程规划进行完善.

新型职业农民心理资本与自我导向学习的关系47-55

摘要:自我导向学习作为成人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开发,帮助他们步入职业化道路.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能够为自我导向学习的发生机理提供一个有效的概念框架,有利于丰富自我导向学习的理论视阈.目前,国内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还有所缺失.结合“心理资本”与“自我导向学习”的理论框架,可以有效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基于心理资本问卷和自我导向学习倾向量表的数据收集,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的运用,论证了三点结论:第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心理资本与自我导向学习之间高度相关,其中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系数最高;第二、新型职业农民的心理资本与自我导向学习之间为线性关系,心理资本能够对新型职业农民自我导向学习做出一定的预测;第三、新型职业农民心理资本四个子维度对自我导向学习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自我效能感、乐观、韧性、希望.

新兴信息技术在优化残障人士博物馆参观体验中创新应用的趋势56-64

摘要:残障人士数量庞大加之教育民主化趋势日渐强盛,完善残障人士教育成为必然趋势.博物馆作为主要的非正式学习场所,是残障人士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不同类型身体缺陷在其参观过程面临行动障碍、获取展品信息障碍、掌握位置信息障碍、感知展品障碍及沟通交流障碍等,使残障人士场馆学习无法顺利进行.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在提升正常人士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加为消除残障人士生活障碍提供新契机.安全导航技术、眼控技术、室内定位技术、力触觉反馈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凭借各自功能优势极大提升了人类生活水平,并且不同技术对于消除残障人士不同生活障碍提供强大动力.因此,为实现残障人士博物馆参观无障碍,应分析不同残障人士的参观障碍,从残障人士角度出发将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于博物馆中,结合新兴信息技术各自功能特点,发挥各自功能优势,针对性地消除残障人士参观障碍,最终使残障人士参观体验实现全方位优化.

从高校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透视课堂教学创新性变革65-73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频现“低头族”和“逃课族”现象,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高校课堂教学变革的呼声不断.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是辨识教学质量的重要向度之一,由此可以管窥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寻求恰当的破解途径.通过对不同性别、年级、学科的572名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高校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影响高校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四个关键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态度;不同性别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但年级和学科差异都对课堂教学满意度有所影响.未来高校课堂教学可以尝试如下变革途径:从政策层面,鼓励和重视教学,构建合理的职称评聘体系;从理念层面,理性考察教学满意度的内涵,善用影响高校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关键要素;从实践层面,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针对不同性别、年级和学科的学生进行精准化教学.

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74-81

摘要:知识共享是一个以知识提供者与接收者互动实现知识转化的过程.发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知识共享,可以促进学习者个体知识的更新与优化,实现网络学习资源的再生性积累.学习者作为知识共享的主体,借由网络学习空间的技术网络平台和社交网络平台,在个体及群体间,通过信息获取、知识生成、知识内化、信息外化的内部循环建构,以及知识编码、知识转移、知识寻求、知识应用的外部循环途径,完成网络学习空间的知识共享行为,达成知识的交换与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中的知识共享活动是参与者分享信息、交流互动、知识创新的开放性学习行为,受到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对知识共享的结果预期以及网络学习空间中激励机制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学习者知识共享影响因素,采用AMOS结构方程建立出影响因素路径分析图,由此分析得出,可通过优化学习者知识共享的个人学习体验和外部生态环境,提高其知识共享的积极性,优化其知识共享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举行建系30周年庆典81-81

摘要:2016年10月15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30周年系庆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党支部书记梅剑教授主持本次庆典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常务副书记任友群研究员进行了远程致辞;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现场致辞,高度肯定了教育信息技术学系30年来取得的系列成就。

慕课开发的问题、成因及改进路径-基于开设慕课的高校教师调查82-92

摘要:慕课正逐步纳入高校发展战略之中,理性认识慕课开发现状是承接慕课实践历程与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是慕课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首要实践者.教师在实践慕课课程中的体验是反映慕课发展现状的重要证据.以开设慕课的高校教师为对象进行的调查发现:当前慕课开发存在课程设计结构化、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学习评价单维度、缺乏差异性、过度注重结果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与传统网络课程文化的束缚、课堂教学方式惯性的制约、“关系”断裂的影响、外部支持框架的不足等有关.改进慕课实践中的问题需要教师能够从“课程”视角出发,确立慕课文化的新观念,构筑组织课程的新方式,践行慕课“关系”的意义.政府管理部门、高校、平台运营商、教学团队等外部支持也是促进慕课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基于可视化方法的教育信息化评估元研究93-102

摘要:文献计量法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定量地分析知识载体,有助于对研究对象本身以及关于其对象的研究进行反思,发现研究问题,预测发展趋势.利用Bicom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Ucinet社会网分析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三种文献计量工具,对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内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化评估的实践、评估模型与方法,以及指标体系构建三方面.其中,评估指标体系在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实践研究处于边缘地位.另外,在研究领域方面,研究者比较关注高等教育领域信息化评估,而对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的评估较为忽视.通过网络文献和新闻报道相印证发现,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已经逐渐开展教育信息化的评估研究和实施工作,且卓有成效.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未来应注重均衡评估涉及的领域,关注实践,关注新思路、新方法、新工具的应用,发展和完善各类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工具.

智能导学系统人机互动的跨学科研究与设计103-111

摘要:智能导学系统(ITS)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扮演专家指导者向不同特征学习者传授知识、提供学习指导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它有着不同于传统导学系统的基本结构与运行机制,学生模型建构与适应性指导是其两大核心特征.学生模型建构过程是ITS导学过程中通过追踪学生学习过程逐步形成特定学生知识学习模型.按照建构方式不同,常见的学生模型有四种,分别是期望与错误概念调整适应的学生模型、贝叶斯网络的学生模型、学习追踪的学生模型以及基于限制的学生模型,它们采用不同的学习行为指标.有效的人机互动不仅要以学生模型为基础,教学模型、课程脚本数据库还需要储存丰富的言语指导行为策略.ITS人机互动教育心理学研究,以及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探索性设计研究进展启示:我国要推动ITS发展应联合不同领域研究者在已有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研究与设计;多研究专家教师的言语指导行为,形成科学系统的互动结构、脚本与策略;重视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建构集认知与情感为一体的学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