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Research

  • 51-1580/G4 国内刊号
  • 1009-5195 国际刊号
  • 5.4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是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刊特稿、理论经纬、学术时空、国际交流、实践研究、终身教育、技术应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本刊特稿
深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解读3-9

摘要:2016年6月7日,《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正式颁布,这是继2012年3月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后,教育部再次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的规划部署。规划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促进教育公平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深刻影响,体现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出现的几个重要转变:一是从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初步形成"到"战略地位得以确立"的转变;二是教育信息化从基础建设和整合应用向完善建设和融合应用的转变;三是教育信息化从服务于教育自身向服务于中央和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整体布局的转变;四是教育信息化从独自探索向国际引领协作的转变。这份《规划》重在深化应用,深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不仅具有前瞻指引、聚焦落实、面向全局、关注差异的特点,"四个提升"和"四个拓展"的主要任务,也为未来五年教育信息化在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针对性高、执行性强的实施蓝图。

信息技术的作用发生了吗——用学习分析技术刻画学习行为印记10-19

摘要:信息技术不断融入教育的进程中,关于"技术是否促进学习"的争论始终困扰着人们。研究者试图刻画学习者的学习画像,给予学习者一个客观的评价。然而早期受限于技术条件,只能从最终的节点处窥探学习者学习的结果,并不能完整地呈现学习的全貌。而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取认知的过程,认知的转变涉及的要素远远不是一个固化的分数所能解释的。因而人们开始寻求更为全面的证据来解释学习者的学习。学习行为印记是能够反映学习者学习过程、具备内在关联和逻辑的数据集。相较于零碎的节点数据,利用信息技术捕获相应的学习行为印记,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习,更客观而长远地回答"信息技术的作用发生了吗"这样的诘问。"微视频"的两个教学试验也证明,学习分析技术可以多维度地捕获与量化学习过程数据,刻画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印记,促进学习者概念转变以及学业成就提升。同时,探究学习行为印记与学业表现之间的逻辑关联,有助于客观地评估信息技术作用于教学的效果。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理论经纬
为什么与怎么做:一种可能的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构建20-28

摘要:现象学无论是作为一种哲学思潮,还是作为一种哲学方法,都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由此形成教育现象学的专门研究领域。通观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国外研究多重视具体研究和应用研究,而国内研究多注重探讨其哲学基础和理论体系。由于目前主流的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多重视解释学倾向,对研究者的现象学基础和经验要求较高,因而在客观上提高了研究的准入门槛。胡塞尔现象学关于意识的研究及其意向性分析的价值,对于构建一种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这一理论视角指导下,教育现象学研究在准确把握"实事"之所谓的基础上,可以按照现象学访谈、沉浸阅读、意义单元拆解、意向性改写、主题意群聚合、意义结构揭示等六个步骤展开研究,这六个步骤之间环环相扣,有利于揭示教育生活世界中人的体验感受及其意义结构,从而为教育现象学研究寻找一种不"绝对地"依赖于解释学的可能路径。

局内人行动研究:一种统合研究者与实践者的新方法论29-38

摘要:行动研究通常是由组织的局外人进行研究,研究者为组织提供专业的知识和系统的评价,并从组织行动中获得知识。但研究者与实践者分野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一方面它提供的知识不太贴近实际,另一方面它没有充分利用来自实践的大量经验知识。局内人行动研究是从组织内部实践者的视角出发,统合研究者与实践者两者角色,以此改进行动和生成知识。局外人行动研究的局限性和充分利用实践经验的需求催生了局内人行动研究的产生。因此,区分局内人研究概念、明晰与行动研究的关系,以及认清局内人的"完全成员"角色等,都有助于对局内人行动研究概念的理解。元循环、核心行动研究循环和论文行动研究循环共同构成了局内人行动研究的动力模型,在组织中开展研究项目需要在个体、群体、群际和组织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局内人行动研究特有的核心要素和存在的伦理问题都是需要面对的挑战。局内人行动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开发,但这一新方法论将拓宽知识创造在实践者和学术界之间转换的渠道,为我国行动研究范式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时空
网络学习环境的给养分析与具体化描述39-49

摘要:给养从生态学的角度描述了学习者和网络学习环境之间的自然相关、交互决定、动态适应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理解和设计网络学习环境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给养是指学习环境中的实体所具备的支持学习者特定类型的感知和行为可能性的属性,这些属性内在地与学习者的行为相关联,并且外在地提供信息以使它们能够被学习者感知到,而学习者能感知到多少还与其自身的效能密切相关。从设计意义上来说,网络学习给养是可被设计的,可以从物理给养、功能给养、认知给养、感觉给养、结构化给养五个方面进行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而且,只有清晰地描述与表达网络学习环境的给养,才能够为设计提供最为直接的依据与支持。给养的描述模型是为了写出或者描述不同类型的给养、它们组合的结构以及支持要素,使得我们的视角从概念层面的分析转向具体的设计原则。依据给养的描述模型,给养可以被细化描述出来,具体给养的示例往往是从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应当具备的可能性的角度提出的,有时甚至可以作为设计原则加以参考。

我国学习文化研究二十年:成就与展望50-60

摘要:学习文化作为人类整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学习取向的特定文化,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与凝结成的为群体所普遍认同的稳定的存在与发展方式。学习文化研究拓展了学习研究的视野,近二十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具体而言,学习文化研究丰富了学习文化的定义、要素和特征,关注了学习文化创新课程观念、唤醒主体意识和优化人性的功能,探讨了文化融合理论、文化哲学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等理论基础,发展了地区学习文化、课堂学习文化以及教师学习文化等具体学习文化,分析了学习文化所遭遇的功利主义挑战、社会环境局限和团队学习阻碍等发展困境,提出了关注和开发技术对学习文化的支持作用以及重视和优化大学学习文化的创新方向。展望未来,我国学习文化研究需要重视视角交叉、启动多切入点的综合分析,重视从微观层面深化研究内容并加强对学习文化的反思批判、前沿展望、综述总结和实证研究。

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研究61-67

摘要: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阵地,其信息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分布式领导理论,领导者角色应动态分布于学校各组织成员中。中层管理团队是学校高效管理与有序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愿景建设、组织实施、过程监督、管理评估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领导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学校的信息化事业发展。在比较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课题组基于领导力五力模型,构建了包含信息化建设规划能力、信息化教与学的指导能力、信息化环境与资源建设执行能力、信息化沟通协调能力、信息化管理与评估能力以及个人信息技术素养6个维度的评价标准,并基于前后两次调查,确定了指标的权重。此评价体系有助于引导和评价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进而助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实践研究
促进研究生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施68-78

摘要:深度学习作为学习科学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密切关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便利,也为深度学习研究创造了新的探索空间。深度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以理解为导向、以理解深度为表征的学习,旨在追求对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作为互联网时代特有的创新教学形式——翻转课堂,旨在让学生由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由初级理解向深度理解发展。深度学习的本质与翻转课堂的旨趣相契合,因而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硕士研究生群体为调查对象,促进研究生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分别是课前自我理解、课上分享理解、课后反思理解和课终迁移应用。依此设计模式开展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促进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设计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认知结构层级水平,促进师生之间的多元互动,显著增强深层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深化深度学习策略的应用。

高校MOOCs运行机制的现状问题与改进建议79-88

摘要:MOOCs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MOOCs的运行机制可看作是MOOCs建设与应用系统内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协调方式及其调节原理。良好的运行机制对MOOCs的建设质量和长效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MOOCs建设主体主要包括: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拥有平台的企业、教师个体等。按照运行主体的不同,MOOCs运行机制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平台运营商主导、高校主导、教师主导、校企联盟、校校联盟和多方合作联动7种。针对我国50所高校(包括985高校、211高校、一本大学、二本大学、高职类院校、开放大学和军事大学)的调研发现:目前各高校主要采用了政府主导、高校主导、校企联盟、校校联盟以及多方合作联动等5种运行机制,但总体上还处于粗线条状态,动力机制不明,各运行主体任务分工不清。为有效提高MOOCs的建设质量,保障MOOCs项目的顺利实施,各高校应提高MOOCs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和领导能力,制定统一的MOOCs设计开发规范以及平台技术标准,在提升对MOOCs教师的支持与服务基础上,加强MOOCs过程性的质量监控与管理。

开放大学师资队伍状态与教师成长实现路径89-95

摘要:我国开放大学正处在全面建设、整体推进阶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开放大学发展的重点任务。我国开放大学师资队伍整体状况是总量庞大但结构失衡,实践经验丰富但质量不高,外在政策重视但内在制度缺乏。因此,新型开放大学内涵建设应超越"电大定式、电大模式、电大路径",探索开放大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突破。在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关注教师成长过程,从教师主体需要出发,探索开放大学教师成长的组织路径,才能真正提升开放大学师资队伍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来说,关键是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开放大学需要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师成长机制,目前重点工作是,优化成长环境,建立多渠道培养机制,构建多元化评价激励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培养重点教师,发挥兼职教师优势。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技术应用
国外移动设备的典型教学应用及实施策略——兼论其对我国电子书包深入应用的启示96-104

摘要:移动设备及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正成为各国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外移动设备教学应用的典型项目包含资源支持、教学设计与活动组织、教师培训计划、学生21世纪技能培养、效果评估等共同要素,实施过程中注重进行多领域多学科的应用实践、开展多样化的教与学活动及模式、关注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重视应用效果检验与评估、强调教师的作用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策略。我国教育领域大规模开展移动设备教学应用的探索是以电子书包这一形式展开的。虽然这一项目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当前发展还面临资源建设较滞后、应用环境不理想等问题。我国应积极对待并理性实施电子书包及移动设备教学应用项目,借鉴国外移动设备教学应用的经验,在实践中逐步拓展其应用范围,重视电子教材、电子书等学习资源的深度开发,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应用环境,建立各方利益主体协同机制,开展电子书包教学应用的效果检验与评估研究。

新型混合学习模式下微信公众平台学习资源设计105-112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系统化学习与依托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移动学习正相互融合,逐渐顺应了新形势下混合学习的发展趋势,形成了新型混合学习模式。两类平台融合的关键在于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各类资源优势互补,以适应成人学习者学习方式的革新,进而促进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成效。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历经多年发展已相对成熟,能基本满足成人学习者的远程学习需求,在新型混合学习模式下仍占主导地位。随着微信公众平台教育功能的发掘应用而成为移动学习平台的后起之秀,平台契合了成人学习者泛在性的学习环境和碎片化的学习特点,逐渐成为成人学生进行远程教育的必要补充。然而,与发展相对成熟的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学习资源相比,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资源存在重复建设、表现形式单一、缺乏教学设计支持和交互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在整合两类平台的资源时,应遵循差异性原则、统一管理原则、贯通使用原则、理论与实践并重原则,通过对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学习资源结构和内容的解析,建立课程学习资源库,进而甄选出适合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资源,选择适合微信公众平台的资源呈现方式,按课程需求设计相应模块,从而达到两类平台资源的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