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本刊特稿、理论经纬、学术时空、国际交流、实践研究、终身教育、技术应用等。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 国际刊号:1009-5195
  • 国内刊号:51-1580/G4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81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5.46
  • 综合影响因子:2.121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本刊特稿

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研究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数字素养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国家战略竞争力。数字素养是指在工作、就业、学习、休闲以及社会参与中,自信、批判和创新性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欧盟十分重视公民的数字素养,将之确定为欧盟8项核心素养之一。为促进公民数字素养发展,欧盟于2011年实施“数字素养项目”,这一项目建立了数字素养框架,框架包括信息域、交流域、内容创建域、安全意识域和问题解决域五个“素养领域”,呈现一种多维立体结构,具有多元适用性。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研究基于证据的教育政策研制与科学决策方法论,高质量完成这一系统工程;欧盟数字素养框架在内容上体现了将素养理解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跨学科领域复合体素养观;欧盟坚持数字素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进,既保持持续跟踪研究的连贯性,又体现研究的宏观系统性。欧盟数字素养及框架研究的方法和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3-12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期刊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摘要:本刊讯经国家教育部社科司批准,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于2014年6-7月对全国高校社科期刊开展第五届评优工作,评选优秀期刊采取统一评分、专家讨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期刊由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提升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期刊常务副主编田党瑞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主编”。
12-12

获取教育大数据:基于xAPI规范对学习经历数据的获取与共享

摘要:教育大数据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对教育大数据应用的实现首先依赖于对来源广泛的教育数据的获取。在这些有待获取的海量的教育数据中,学习经历数据作为一种承载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学习活动、学习进程和与之交互的学习环境等教育信息的数据,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分析价值。随着相关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学习经历的跟踪在技术层面已经得以实现,但学习经历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数据劣构性等特点阻碍了对其广泛的应用。由美国“高级分布式学习”组织的Experience API(xAPI)规范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途径。xAPI规范利用“活动流”来描述学习经历,通过Statement来记录学习经历,并通过语义定义将其转化为良构且易于扩展的数据,为大数据背景下学习经历数据的获取提供了指导性的框架,同时通过实现了接口规范的学习记录仓储(LRS)来共享学习经历数据,由此实现对教育大数据尤其是学习经历数据的获取和共享。
13-23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理论经纬

教育学何以成为坏理论

摘要:教育学堪称形而上学,算不上独创的学问,也不是学科理论。如果勉强称教育学是一种理论,它也是一种坏理论。造成教育学自我封闭腐朽有一定历史和学理上的原因:第一,教育实践的乱象引发的是改良之心而非探究规律之理论动机,因此所催生的是行动规范以及这些规范背后的哲学原理和心理学规律,而不是科学研究。第二,下意识地将教育看作是从教者的行动而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教育实践的其他成分被边缘化甚至剔除,因此教育学很难摆脱价值立场的束缚而对“教育”进行实然的描述。第三,错误地将实践中的基于情境的“如何做”问题提升为与情境无关的理论问题。这类问题天然与真伪无关。被这些理论所引导,教育学自然与学科理论无缘。第四,二元对立的本质主义思维成为习惯。这种思维的排他性引导下的话语自然是独断论风格。第五,提出太多理想化假设。假设过于理想化的条件下,论断自然难以在真实情境下进行检验。第六,误解了科学,将科学简化为正确论断或孤立的实验方法,这使得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无缘。第七,将无法客观化的、无法重现的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无法形成可检验的教育学命题,难以通过自我否定实现理论的进化。
24-33

拓展性学习中的概念形成--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

摘要:拓展性学习的概念与理论是由芬兰学者恩格斯托姆最早提出的,是“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作为一种具有变革意义的学习范式,拓展性学习对传统学习模式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从学习的目的、主体、内容、过程以及结果等方面颠覆了对学习的传统理解与认知,并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将一个简单的观念拓展成为一个复杂的活动目标或者形成一种新的实践形式”。拓展性学习的本质与内涵揭示了概念形成及演化与拓展性学习活动及实践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拓展性学习的过程中,即拓展性学是要经历从“质疑→分析→建模→检验→实施→反思→固化”的循环。作为拓展性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从行动与反思两个维度,拓展性学习中的概念转化可以划分为直觉感知、解释说明、归纳整合、制度化四个阶段。这对于我们深入认识拓展性学习理论和丰富现代学习理论具有一定的启示。
34-45

教育过程复杂性及对技术变革教育的制约

摘要:复杂过程系统具有初始条件敏感、过程开放、目标多元三个基本特性。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系统,因为它实际上正是一个初始条件敏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流的,目标多元的开放系统。初始条件的多样与变异是构成教育过程复杂性的基本条件,过程中不确定变量的扰动导致教育过程的不断震荡,目标的多元与游离牵引着教育过程走向难以预测。这三者构成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技术难以对教育过程给予预设的控制,也很难通过精确分析来设计和开发解决教育问题的通用方案,因而制约着技术化方式解决教育问题的可能与成效。不能过分夸大技术对教育变革的作用,运用技术变革教育需要依赖对教育过程复杂性的正确认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应是提出、认识和思考教育问题,制定解决教育问题策略方案的基本依据之一。利用技术为学习者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以及柔性教育方案乃是技术变革教育的可能途径。
46-52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时空

何去何从:当教育技术学遇到“MOOC”

摘要:2012年以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在商业炒作和网络媒体的助推之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但这种热度与关注却缺乏深度的学术审视。事实上,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并不是新鲜事物,它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发展的新阶段,是开放教育与在线教育整合在一起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一种新教育形态。MOOC作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之一,从学科的层面来看,要使其从“公共话题”转向“学术问题”,首先必须要摆脱“预设立场”的枷锁,摒弃对技术的盲目乐观,在对实践的反思中推动学科不断走向深入;其次在研究上要卸下背负的沉重包袱,理性地确定有限的学科目标,杜绝好高骛远之念,踏踏实实耕好教育技术的田地。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走向成熟理性之路。
53-61

第13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将在无锡召开

摘要:本刊讯第13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IFET)将于2014年10月在江南大学召开。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目前已成为国际华人教育技术领域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国际性会议之一,是海内外教育技术专家学者进行思想碰撞、学术研讨、实践切磋和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此次论坛的主题包括: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技术学科与专业发展研究,教育信息化新技术、新媒体、新理论研究,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模式研究,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数字教育电视与教育信息传播研究,数字化学习技术与环境研究,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61-61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政策编码与分析

摘要: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以来,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保障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政策成为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和重要动力,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然而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却一直备受社会质疑,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运用政策编码研究方法,从政策制订本身来探寻问题是一个新的视角。通过“亚洲地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证模式、标准和关键绩效指标”项目研究得出的现代远程教育质量要素,对1999年到2011年间的80条核心政策进行编码,分析已有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和疏忽的地方:已有政策较多地关注信息与宣传、机构政策与监管、课程设计与开发等机构层面的要素;对与学生学习环节息息相关的学生支持、教与学环节提及不多;教师支持和对社会的贡献较少被提及;教与学、研究、结果与成果在2000年和2001年受到较多关注,然后关注度持续下降;对评估与评价的关注度一直不高。基于编码结果分析,对今后的现代远程教育政策制订需要有较大的调整。
62-70

未来课堂教学设计特性:具身认知视角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课堂逐渐趋向于一个充满技术和更加人本化的泛在学习空间,未来课堂概念应运而生。目前对于未来课堂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未来课堂的空间设计、技术应用、特点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还缺乏与未来课堂特性相应的教与学方式及教学模式的系统研究。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未来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推动未来课堂实践。教学设计中隐含着关于认知和学习的理论。虽然传统认知观对教师主导的,以传授客观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课堂教学设计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作为面向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实现意义理解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再是充分的。当代认知理论研究已完成了由离身到具身的范式转型。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及认知、身体与环境交互的重要性。基于具身认知的视角,未来课堂的教学设计不再仅仅是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步骤,而是为在教学中产生更多的可能性而做好准备,其具有学习内容的情境性、学习环境的无意识性、教学目标的生成性、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以及学习活动的体验性等特性。
71-78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实践研究

网络论坛中信息资源再生的统计分析与归因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快速发展,网络论坛中信息资源的再生问题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信息资源再生是Web2.0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一种变革,是指网络用户在利用信息的同时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修复和补充的过程。网络论坛可以视为信息资源再生的一个典型代表,可以从再生资源数量、再生资源质量和用户行为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网易、新浪和猫扑三大网站的四个版块(财经、教育、数码和旅游)中的550个帖子为分析对象,对其信息资源再生情况的分析表明:不同论坛、不同版块的帖子在浏览次数、回帖次数、每百次浏览回帖数、回帖内容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用户在参与帖子数、发帖数、发帖者自顶帖比例等方面存在差异;高价值组和低价值组用户在参与帖子的个数上也存在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可以归结为网站和版块规则差异、用户行为差异、论坛主题差异等。总体而言,网络论坛中用户的交互程度较低,对论坛中的内容缺乏深入思考。
79-85

韩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的启示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都在通过教育信息化来推进教育现代化及其变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其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韩国在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体现在重视组织机构体系设置、注重顶层设计与宏观规划、强调资金投入与可持续保障等方面。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发展不均衡、“重建设、轻应用”、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性难以保障等诸多问题,应借鉴韩国经验,在运行机制方面,建立贯通国家、省、市、县、学校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国家战略工程形式整体推进建设进程;在资金保障方面,除了应设立国家专项基金,还应鼓励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应加强资金监管以保障其可持续发展;在建设应用方面,应建立教育云服务模式,推进多种资源共享和教学应用模式。
86-94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技术应用

未成年人不同阅读介质的眼动行为比较

摘要:随着数字化阅读的迅猛增长,传统纸质媒体与数字化媒体已经成为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的两种重要介质。电子课本作为数字化阅读与学习范式变革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应用的产物,其应用效果受到人们的期待。电子课本如何促进学习?它对人的影响与纸质课本有何不同?基于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以电子课本和纸质课本两种阅读介质为例,对未成年人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行为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未成年人阅读纸质课本和电子课本的注意力分配有差异;电子课本阅读促进了更积极的交互,其测验成绩显著高于纸质课本,正文的观察时间和注视次数与测验成绩显著相关,但同时也增加了外在认知负荷。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电子课本时应该兼顾学习者注意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各种多媒体学习内容的优势互补;家长和教师应该了解数字化阅读特点,适当引导未成年人的电子课本使用。
95-103

学术博客

摘要:关于MOOC的十个经验教训著名自由撰稿人Keith Button近日在教育网站Higher Education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关于MOOC的十个经验教训》的评论文章。Keith Button提出的10条经验教训分别为:一是资源可重复利用,二是有经验的学生是极好的资源,三是课程时长不应超过四周,四是不要简单复制传统课程,五是需要额外努力才能吸引贫穷学生,六是在线课程尤其适合职业教育,七是学生观看数据很有价值,八是MOOC迟早要收费,九是付费身份认证可以提高MOOC通过率,十是MOOC是传统课程的很好补充。这10条经验教训为正在探路的在线教育者们提供了借鉴。
103-103

基于生物信号的远程学习过程监控系统研究

摘要:学习过程监控是远程教育的关键环节。学习者在不同学习状态下,脑电波、脉搏、血压、皮温等生物信号会有所不同。基于生物信号采集的远程学习过程监控系统,利用生物传感器采集学习者在线学习时的生物信号,一方面将不同学习者呈现出的生物信号特征分类,建立生物信号分类数据库;另一方面,将动态采集的学习者生物信号通过蓝牙等无线传输方式输入学习终端,再通过Internet输入到远程学习管理中心,通过系统分析软件将采集到的生物信号与学习者生物信号分类数据库进行对比,以获得学习者的实时学习状态,为教师干预和学习者学习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基于眼动信号监控学习者疲劳状态的实验证明,利用生物信号采集技术对远程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有助于管理者掌握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并据此提供个性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支持服务。
104-112

2014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暨全国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研讨会在京召开

摘要:本刊讯2014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暨全国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研讨会于2014年8月底在北京召开。大会以“中国教育变革:市场、体制与理想的融合”为主题,主要探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MOOC、微课设计与共享,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法与教育变革等问题。会议邀请了多领域的演讲嘉宾,包括国务院参事汤敏、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全国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严继昌,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等高校的管理者与研究者,知金教育、超级课程表等企业界CEO,全国电教系统、教育局负责人,职业院校、网络教育、继续教育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学科教师等。会议以展示、推广优秀微课作品与产品为目的,分享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在认识MOOC与微课,应用微课与翻转教学法方面的经验。
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