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本刊特稿、理论经纬、学术时空、国际交流、实践研究、终身教育、技术应用等。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 国际刊号:1009-5195
  • 国内刊号:51-1580/G4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81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5.46
  • 综合影响因子:2.121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理论经纬

教育学的坏理论研究之二:教育学的话题体系

摘要:任何理论都有其独立的命题网络。但教育学并不拥有自己的命题网络,倒是充满了各种争论性的话题。这些话题中,有些是其他学科"观照"教育的结果,本不属于教育学,也不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关切,包括教育的起源、发展史、教育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所谓的教育规律和教育原理、各种教育的影响因素等等;有些话题无所谓结论,话题的争论本身似乎比结论更有吸引力,包括教育教学的本质、各种对象的构成要素和功能、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是否具有相对独立性等等;有些话题只具有抽象的形而上学意义,比如教育的终极目的、各种教育主张以及相应的批判;有些话题只是职业行动规范及其解释,却被描述成了理论的样子。教育学拥有如此庞大的话题体系却让人体验到一种理论上的虚弱感。从性质上看,这些话题无法衍生出理论命题,这使得这个话题体系已经由曾经的学术成就转变为教育学难以摆脱的学术包袱。
3-10

教学研究的技术转向及对教育技术学的启示

摘要:教学研究的技术转向不仅指教学研究中技术问题的显性化,更是指教学研究中技术思维的意识形态化,最终将会引起教学研究的范式变迁。长期以来,由于理论传统对技术的排斥、技术本身的自我隐蔽,以及人们对物质技术的偏爱,使得技术主题在教育理论中一直处于历史性缺席状态。现代教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变革了传统教育理论赖以成立的基础,为教学研究的技术转向提供了实践基础。而学习科学凭借其跨学科与综合研究、以设计研究为研究方法论的优势迅速崛起,为技术走进教学研究指明了可行之路。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科中最具活力的学科,将成为教育学研究技术问题最为可靠的倚重者。教育技术学应在培育技术时代的教育哲学与建设教育的临床学两个方面做出建树,因为技术时代的教育哲学将为教育变革提供理论的指引,而教育临床学又为技术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入口。教育技术学可以借此逐步提升自己在教育学中的学科地位。
11-19

论技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兼论教育领域的技术观

摘要:长久以来,学界一直以“技术应用于教育”的逻辑来阐释技术对于教育的意义,但这种技术观显然不能诠释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教育存在方式的深刻变革。究其原因,将技术置于“人之外”的技术界定方式是此逻辑产生的根源。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可以重新正确认识技术与教育及人的发展的关系。从人类学视野关注人类体内进化、社会人进化以及后人类进化的过程和结果来看,技术发展是推动人类进化的主因,这种认识从本体论上超越了技术“人之外”的界定方式;而教育哲学关于教育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的论述,为阐释教育如何“使人成为人”的深刻内涵提供了认识论上的营养。以此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基础,我们可以正确解读“人的技术化”与“社会的技术化”的内涵,以及合理澄清两者遭遇诟病的症结。由此我们认为,人与社会的“技术化”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技术是教育的存在方式,从来就没有外在于教育。以此技术观为出发点,反思我国教育技术的实践,可以梳理出“修旧如旧”和“以旧换新”两种实践形式。“修旧如旧”是落后技术观在实践中的反映,只有“以旧换新”才能逐步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20-26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时空

国外终身教育立法启示——基于美、日、韩法规文本的分析

摘要:与国外发达国家终身教育法制化的现状相比,我国仍然处在滞后状态。即使有个别的地方性法规。也存在法律效应的局限性。因此。我国终身教育缺乏实质性的措施。研究和梳理国外终身教育立法经验,对我国国家层面终身教育立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终身学习法》没有刻意构建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而是将“终身教育”的推动放置于某一个接近的范畴,以避免法规“空泛”的弊端,但此举削弱了终身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本《终身学习振兴法》被置于产业振兴的层面,但国家与政府为民众提供公益性的学习机会等涉及终身教育本质理念的内容,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韩国《终身教育法》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完整的法规,但对于国民在终身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不足。我国终身教育立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保护公民的终身学习权,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架构终身教育“立交桥”,建设学分银行,设置终身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管理人员,将终身教育经费列入国家教育经费预算。
27-32

微观视角下远程教学目标的差异化设计流程

摘要:我国远程教育生源复杂,若不考虑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与需求,势必会降低远程教育的质量,因此如何为远程学习者提供差异化教学,是当前远程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向作用,与学习活动及学习支持的设计息息相关,差异化教学目标设计是远程教育差异化教学的基础工作。在微观视角下,远程教学目标的差异化设计应以学习过程三阶段(即信息接收、信息组织与分化、问题解决)假设为基点,使用言语信息和智慧技能来解释行为目标,用问题解决来解释生成性目标。由于行为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其各自的差异化设计要素,以及远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学习偏好,因此将教学目标的差异化设计要素与学习者的学习偏好相匹配,即可形成微观视角下远程教学目标的差异化设计流程。这一设计流程为如何设计差异化教学目标以及开发测量学习者特征差异的实践工具提供了理论框架。
33-41

学习工具发展的“风向标”——基于对2012年TOP100学习工具变化趋势分析

摘要:学习与绩效技术中心(C4LPT)是由英国社会性学习与协作领域的资深专家简·哈特创办,专注于新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该中心自2007年发起了学习工具排名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对2000多种学习工具的效用进行前100位动态排名,这可以看做是学习工具最新发展的“风向标”。无论是传统的学习工具,还是不断涌现的满足各种个性化需求的应用工具,通常都是功能鲜明,操作规范简捷,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支持个人知识建构和社会性协作建构。总体而言,学习工具注重支持社会性学习和群体学习,更关注对个体学习的需要和过程的支持;注重网络中个人学习过程的知识管理及社会性知识共享;学习工具的功能更精、更专。对TOP100学习工具类型分布、排名变化和新入选工具的分析,有利于让国内教育界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深入了解当前国际上广泛应用、各有专长、效用认同度高的学习工具,拓展对学习工具的理解,促进对新技术的教与学应用。
42-48

《终身教育法》修正后韩国终身教育振兴政策的动向及特征

摘要:近10年来,从终身教育的立法到各项政策的推广实施,韩国终身教育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2007年修正的韩国《终身教育法》的公布不仅明确了终身教育的范围,而且也使中央与地方的职责与权限更加明确,并通过重组力图建构更加完善且有效率的终身教育行政与财政支援体制。为了振兴终身教育,韩国大力开展了相应的支援计划:终身学习城市支援计划;终身学习账户制度;终身学习中心大学培育计划;终身教育专业人员的培养及其能力提升计划等。呈现的特点:一是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引导是推进终身教育的根本动力.足够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支撑是必要条件。二是注重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特别是在建立多样的终身教育机构和设施等平台的同时,也注重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三是实施面向全员并开展全程的终身教育,特别注重增加弱势群体的教育机会。这次修正不仅促进了各自治团体终身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了社区网络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建立了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地方的循环体系,促进了国民对终身教育的理解及参与,推动了韩国社会的协调发展。
49-54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电子课本

电子课本的创新应用:来自国际项目的经验

摘要:电子课本是泛在技术时代所涌现的技术丰富教学环境的一种新的体现,其创新应用不仅仅体现在电子课本本身的教学性设计上,还与电子课本支持下的创新学习设计密切相关。国际“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等技术丰富教学环境应用项目的经验表明,优质教学资源和工具与教学实践的整合是“一对一”项目教学实践创新的基础。电子课本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创新应用模式,综合考虑“一对一”项目实践的环境构成、学生学习模式、教师教学实践三个要素,引入学习活动,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探究、交流、表达、知识管理、练习与测验等基于资源的学习活动设计,以体现数字学习的特性。同时,数字化资源、工具和服务也是电子课本适应性、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基础。
55-61

电子课本国际标准的发展与追踪调研

摘要:电子课本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阵热潮。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对数字化学习行业特性缺乏充分认识,当前的电子课本存在着从数字化阅读到数字化学习的鸿沟,尚不能有效满足教育领域的专业需求。因此.研发相应的电子课本标准以保障行业体系良性发展势在必行。2012年5月,电子课本国际标准成功立项。随后,起草者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一项“电子课本:范围和需求”调研,分中文、英文、韩语、日语、法语五个版本,主要从基础技术需求、关键需求、数字版权需求、用例征集四个方面,广泛听取国际声音以确保电子课本国际标准与各利益相关团体的需求相符。调研发现,欧洲电子课本项目eTernity、韩国KERIS数字课本项目以及中国信标委组织的电子课本标准项目是研究电子课本标准的三股核心力量;教育特定元数据、注释、重组和重序、交互性和学习支持等关键需求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可,但是注释、重组和重序也有部分人表示不重要,尤其是重组和版权的平衡,是目前电子课本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国虽然对电子课本有不同的观点和应用实践,但是努力方向一致。电子课本国际标准需要从国际化的视野考虑,在找出各国电子课本应用的共性与特性、以及在把握电子课本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基础上,尽可能提供一种通用性规范,同时又允许各个国家根据其现状进行自定义的拓展。
62-71

电子课本数字版权管理方案设计与技术验证

摘要:作为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工具和产品,电子课本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如何兼顾与平衡相关各方的利益,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版权管理的核心就在于促进合理使用和利益平衡。基于电子课本内容包装规范的数字版权管理(DRM)加载方案,将电子课本内容保护的粒度分为课本整体和内容对象两个级别,使得电子课本的内容保护具有更大的弹性和使用度,可以对整本课本进行保护,也可以对具体的内容对象进行保护。方案并不干涉或限定电子课本出版商如何实施内容保护的具体技术,而是从标准的角度,提供一套加载于电子课本内容包上的技术方案,并抽象出DRM的核心元素与实现机制,用以支持电子课本数字版权保护的灵活性和可用性。经过技术验证,该方案并未对电子课本客户端造成额外计算量和负担,能够满足电子课本对数字版权保护的轻量级、可用性、易实施需求。
72-78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实践研究

香港高校基于成效为本的课程改革与启示

摘要: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为本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必须通过大胆的变革和创新来谋求新的发展。香港高校以成效为本的教育范式作为教育革新的手段,把课程作为引导学生发展的“跑道”,取得了成功。成效为本的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成果为证据。香港高校基于成效为本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出四点特征:一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为目标,分层级实现目标;二是以权变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获得全面均衡的学习经历;三是通过指向能力发展的、细化的课程学习目标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估;四是为确保课程达到育人目标而赋予院校颁授的学术资格。这些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开放大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设置、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估与质量保证具有借鉴意义。
79-84

移动技术支撑的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构建与管理模式

摘要:移动学习作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正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转型。移动学习在学习形式上的可移动性、学习内容上的定制性、学习设备上的便携性和学习情境上的相关性,契合了远程教育时空分离的本质特征和以促进学习者发展及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价值理念。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程中,面临两大瓶颈问题——构建怎样的网络教学平台与如何有效实施教学管理,这直接关系到开放大学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更好地因应时代挑战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基于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络和移动网络的“三网一体”学习平台的整合,打破了原来单一网络平台之间的樊篱,确保了学习者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灵活学习。包括课程教学精品化、教学设计流程化、管理订单化、服务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教师教学高水平化和教学评价社会化的“七化同步”的教学管理模式,革新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了开放大学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规范化水平。
85-88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技术应用

学习元平台的语义技术架构及其应用

摘要:语义Web强调对网络资源附加可供机器理解和处理的语义信息,使人与电脑之间更好地协同工作,同时也使资源的大规模重用和自动化处理成为可能。近年来,随着语Y,.Web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e—Learning平台(适应性学习系统、智能导师系统、语义化知识社区等)纷纷尝试引入语义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学习服务。学习元平台(LCS)基于语义化组织的学习资源,应用语义Web体系框架中的本体技术和推理技术,构建了包含OntologyAPI层、语义层、标注层和推理层的语义技术框架。依托该框架,LCS分别在学习资源的有序进化控制、学习资源的动态语义关联、学习资源的动态语义聚合、学习资源的适应性推荐、学习资源的语义化检索以及社会认知网络的动态构建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实现从资源的语义化组织到具有更强智能性和个性化的高级应用服务。这些应用实践表明,将语义技术在e-Learning系统中推广应用,需要积极引入外部开放、成熟的本体和更多高级应用服务,集成具有较强针对性和运行效率的推理机,在人工标注和自动标注相结合的基础上,关注资源和用户的语义化表征,重视情境模型的设计和情境本体的构建。
89-99

电子徽章规范:MozillaOpenBadgs解读

摘要:电子徽章是近两年伴随开放资源运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型学习资源和学习模式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评估认证方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满足各类学习方式的需要,有助于弥补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但是在电子徽章应用的初期,各种组织都在开发和应用自己的徽章体系,由此造成了徽章种类繁多、形状不确定以及采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得电子徽章的可信度和可用度降低,推广和应用变得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开源软件组织Mozilla基金会启动了OpenBadge项目.以提供一个规范化的电子徽章创建、和认证技术架构(OBI)。OBI架构分为徽章获得者、人、展示者三类角色,主要包括元数据规范、APIs、认证框架和徽章背包等模块。利用OBI,任何学习者都可以从多个来源收集徽章,并统一保存和管理;徽章发行者和展示者也可以通过标准化的API、元数据规范以及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制作和展示徽章。虽然OBI的开放标准取得了电子徽章方面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可信度、可靠性v'A及可验证性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完善。未来的OBI将会在徽章展示、权限、接1:2等方面进行优化,使其更贴近实际应用。
100-106

媒介生态下教育电视新媒体互动研究

摘要:新媒体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具有数字化、交互性、以受众为中心等典型特征。教育电视媒体作为新媒介生态下一种新的媒体形式,亦由传统电视发展为网络电视、互联网协议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形态。教育电视新媒体体现出来的突出特点是以受众为中心,强调受众参与创造信息,因此,互动成为教育电视新媒体研究的核心问题。教育电视新媒体包括基于受众需求的选择式互动、基于受众行为模型的信息推送式互动、基于受众参与的角色扮演式互动三种形式。目前支持电视媒体交互的常用技术有IPQAM和IPTv两种,但两者支持交互的传输机制有所不同。前者将音视频信息和互动回传信息通过不同的通道进行传输,后者均使用IP信道进行传输。为了提高教育电视媒体互动的质量,我们应采取积极的互动策略,如促进各种信息渠道融合,加强互动过程监控,精心设计互动内容,吸引受众长期注意等。
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