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本刊特稿、理论经纬、学术时空、国际交流、实践研究、终身教育、技术应用等。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 国际刊号:1009-5195
  • 国内刊号:51-1580/G4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81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5.46
  • 综合影响因子:2.121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本刊特稿

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

摘要:信息技术表现为两种形态: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人们日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其理解有三种,一是指计算机技术;二是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组合;三是指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第三种理解显然是合理的。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是优化教育,其优化标准是最大效果和最短时间。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是优化学、教、管,而非代替学、教、管。互联网进入教育教学,不会取代其他媒体,不会取代教师,也不会让学校消失。未来的教育会有机地融合虚拟的网络学校和现实的传统学校。在信息时代,教师如何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精品课程。这里所说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中,而一定是伴随着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整合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能力培养,忽视知识传授;不能一味强调在线学习,轻视离线学习;不能一味强调探究学习,否定接受学习;不能一味强调学生主体,放弃教师主导。二是进行培训。世界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投入大量经费。高校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除一般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还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模式的学习。
3-6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选题范围

摘要:1.远程教育理论研究——远程教育质量观理论、经济理论、评价理论、远程教师培训理论2.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多媒体学习理论、网络环境下学习心理与方法论、教学理论研究、教学与课程设计3.教育信息化相关研究——政策研究、实践研究、混合式学习、信息化学习、泛在学习、智慧校园
6-6

网络教学发展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应用

摘要: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网络教学日益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教学传递模式。国家教育部2012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要求,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和继续教育的深度融合,关键是发展和采用有效的网络教学模式。从理论阐述上,笔者提出这一网络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其组成包括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学习课程、网络导学和支持、网络教学管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香港大学教师进修学院对这一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效果明显。学院于1999年开发了第一个网络教学平台,2012年又推出新的平台,称为SOUL2.0,其优势是功能模块化、整合Web2.0互动功能、整合学习功能、整合评价功能、降低开发成本。新平台为推进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以全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为例,在新平台上对课程介绍、课程教学设计、网络导学和支持、信息技术和互动学习融合及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经案例研究表明,我们通过采用系统的和有质量保证机制的网络教学发展模式,在继续教育领域中可以达到与面授相同而且更加灵活的教学和学习成效。
7-14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理论经纬

西方专业发展研究范式的转向与议题重构——从个体认知视角到基于实践的取向

摘要:"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和"研究什么"是专业发展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当前,西方专业发展研究范式呈现出从"个体认知视角"范式向"基于实践的取向"范式转向的趋势。这两种范式关于实践、知识和学习本质假设的"隐喻"发生了重大转变,即实践本质从"容器观"转向"关系观"、知识本质从"固存物"转向"流动物"、学习本质从"获取"转向"参与"。由于两种范式对于实践、知识和学习本质的假设不同,导致了它们关于专业发展"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立场的重大转变,即从关注"知识占有"向聚焦"知晓过程"的转变、从关注"知识迁移"向聚焦"发展实践"的转变,并进而导致了"研究什么"的重新设定。
15-23

教育技术学之传记研究方法

摘要:教育技术学是否有或者应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是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一直存在的一个争议问题。任何一个领域或者学科都没有必要强求专属于本领域或本学科的研究方法。选择恰当和合理的研究方法才是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多关注教育技术学学科本身,却忽视教育技术学发展过程中人的作用与价值。回顾教育技术学发展历史,关键人物是推动这一学科本土化发展的原动力。传记研究对于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人历史的作用以及个人与文化群体、个人与社会变迁的研究来说,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它的架构是历史的,背景是社会学的,目的是文化人类学的。它以生命经验为研究核心,重视个人主体性的表达和过程资料的提供,重视叙述性、脉络性和历史性等方面的价值,能够克服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的对立,避免理论探究与实证经验的分离,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了解个人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运用传记研究方法,可以将技术促进与改善教育作为联系的焦点,审视"人"通过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种种自我表演,为梳理教育技术基本思想和发展历程提供方法和途径。
24-32

知识嫁接学说: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教学理论

摘要:人类知识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其特有的教与学系统而实现的。以往各种教与学理论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阐述了教育教学的部分本质。知识嫁接学说试图综合各种教与学的理论成果,从更开阔更全面的视角来阐释教学的过程和本质。该学说认为,人类的个体知识就像一棵具有三级结构的"榕树",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对知识树实施"嫁接"的过程。在网络时代,知识嫁接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知识嫁接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知识之间的亲和力,掌握知识嫁接的时机,对不同种类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嫁接技术。在人类知识的传承过程中,复制与模仿是知识嫁接的重要方式之一,知识嫁接成功的标志就是知识由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今天的教育教学应该将自下而上的学习与自上而下的学习结合起来,以最终实现知识创新的目标。
33-39

多媒体学习的科学体系及其历史地位——兼谈教育技术学走向“循证科学”之关键问题

摘要:理查德·梅耶是国际公认的多媒体学习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领衔的多媒体学习研究也已形成了由基本假设、学习科学、教学科学和应用领域构成的严谨科学体系。多媒体学习融合了学习科学(认知理论)和教学科学(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使得学习与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了一种互惠关系。这正是多媒体学习研究称之为一门扎根于理论的循证科学的理论特质之体现。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在教育研究科学化的历史进程中,首先是学习科学破解了人类学习的理论难题,之后是学习科学向教学科学的转化实践。而多媒体学习研究中的"化归"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多媒体学习的理论具有了在学习实践中进行普遍应用的基础性价值。教育技术学要想走向科学化,应该走出追求实用主义的"寻证"之路,走向扎根于科学理论基础的"循证"之路,同时应该在方法学上寻求突破。
40-48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时空

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

摘要:移动学习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题综合的研究区域,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目前我国移动学习研究正处于反思发展阶段,以理论研究为主,整体趋于以研究领域内某一分支进行深入剖析和扩展的"树形拓展"研究模式。相较于国际范围内以实践研究为主、趋于"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环状循环"研究模式,我国移动学习应加强多领域合作,将研究重心从"技术"回归到"学习"上,通过应用研究、实践研究,落实移动学习效果。未来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发展将经历基础环境建设、知识体系化建设和学习服务建设三个迭代循环的阶段,应发挥移动学习在不同领域内的优势,开发有效促进移动学习的工具应用,拓宽理论视域,开展移动学习活动、策略及评价的研究。
49-55

全球成人教育政策的现实图景与实践走向

摘要:巴西贝伦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形成两项重要成果:《贝伦行动框架》和《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这次大会展现了当前国际成人教育政策的现实图景——洲际差异的区域现状,居于国家政策边缘地位,实现参与平等的现实挑战,走向善治的治理策略。近年来,英国、加拿大、丹麦、西班牙、瑞士等OECD成员国在成人教育政策发展上扮演着标杆角色,引领着成人教育政策的实践走向。在20世纪,成人教育政策更多地成为"社会控制的工具",忽视了个体发展的目标。而现在的成人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则需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包容。目前全球成人教育实践呈现多元化发展特征,这就需要成人教育政策必须是动态化的延续发展,如果偏离了这一状态,其政策就会出现片面性和短期性的失衡。成人教育政策的设计与执行,实际上是多方利益博弈的过程,许多国家缺少对成人教育政策的整体处理方式,因此制定相关政策特别应注重不同部门的整合性合作,提高资源与政策的运行效力。成人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评估主体,开始突破单一的官方评估模式,实现了官方与非官方共同评估的态势,实现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全球成人教育政策的实践走向,拓展了我国成人教育政策实践的空间。
56-62

港澳台地区远程开放教育发展历史探源

摘要:近些年学者对国内外远程开放教育发展史已有论述,但却较少涉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的远程开放教育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研究其远程开放教育发展始末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英国首创开放大学后,引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普遍关注并产生巨大影响。1979年澳门东亚大学筹备期间提出远程开放大学思路,又在1980年代初引进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成立了公开学院,英国开放大学高级职员康纳德·斯威夫特教授出任首任院长。1987年澳门政府通过澳门基金会收购东亚大学,转制为公立大学,1991年更名为澳门大学。1992年,经澳门政府批准,未被收购的东亚公开学院与葡萄牙公开大学联合组成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2011年更名为澳门城市大学。澳门东亚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特点主要有:一是办学起步早。该院是港澳台地区远程开放教育的先行者;从严格意义上说,该院是中国远程开放教育的探路者。二是办学起点高。虽然该院的远程高等教育早期只是初级形式的远程开放教育,东亚大学办学伊始就具有国际化的定位和特征,其课程得到国外大学的认可。三是直接采用英国开放大学办学模式,该院创办之初得到英国开放大学的管理经验、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支持。
63-68

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社会临场感的社会网络分析

摘要: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社会临场感有助于降低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提升学习满意度和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社会临场感与交互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往研究者主要借助内容分析方法或调查问卷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注重测量个体的意见和主观的感知,但无法反映社会临场感随时间发展变化的动态特征。社会网络分析(SNA)的中心度、密度、中心势、派系等参数能够较为合理地表征在线协作学习中师生的交互过程特征,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一门网络课程实施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阶段师生在线论坛中的交互过程与行为进行定量和可视化的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社会临场感存在显著差异,交互和社会临场感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个体的社会临场感会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社会网络分析有助于理解在线学习环境中社会临场感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升网络教学的质量。
69-77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实践研究

跨文化电子邮件交流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摘要:电子邮件的核心价值在于用户利用互联网达到快速便捷地传递信息和沟通的目的。电子邮件在教学中传递作业、分享资讯、同侪讨论、合作学习、便于师生与家长沟通等功能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这为大学英语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兰州交通大学非外语专业的大一新生英语写作教学为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跨文化电子邮件交流和传统纸笔写作教学方式实施对比教学研究,结果显示:跨文化电子邮件交流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尤其是写作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教师在跨文化电子邮件交流之前应进行精心策划,交流过程持续的时间不宜太短,应及时发现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
78-84

教育游戏中心流体验与学习成效的关系

摘要:近年来教育游戏产业得以蓬勃发展。教育游戏由于其角色扮演、情境性、互动性等特征成为当前变革教学的重要方式。角色扮演类教育游戏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而且在游戏化学习社区构建、课程设计、学科应用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却鲜有从教育游戏中的玩家状态尤其是个体心流体验的角度对教育游戏的学习成效进行研究。立足于这一研究目的,选用一款适合于学生使用的、以安全急救知识为题材的教育游戏,通过构建心流体验与学习效果之间的模型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心流体验与学习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游戏频率、游戏经验与心流体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别、游戏偏好与心流体验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85-89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技术应用

平板电脑在远程教育应用中的制约因素及发展策略

摘要:新媒体联盟《2012年地平线报告》指出,平板计算是未来五年可能影响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六项技术之一。平板电脑由于克服了传统PC在时间、地点等方面的客观限制,一经问世,即抢占电脑市场,成为颇具前景的电子产品。它颠覆了以往PC已经成熟的Web模式,其多媒体特性、移动性、便捷的操作性以及资源分发模式,可能会对目前在线学习模式进行迭代和补充,促进远程教育教学发展,因此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目前,平板电脑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涉及数字阅读、视频公开课、电子教材、电子书包等多方面,但由于普及率、资源开发成本、交互屏障、消费意愿等综合因素,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还没有形成整体的成熟方案和模式,还需要远程教育机构、教学设计者、软件开发者及决策部门实践创新破局,构建符合各类学员特点,更方便易用、大众化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远程教育模式。
90-94

微群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摘要:社会性建构理论倡导和支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脉络之中实现知识的流动、生产和创生,如何利用社会化网络建构学习共同体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微群是随着Web2.0而兴起的一类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社群,具有内容的微型化与简明性、操作方式的多样化与便捷性、交流的时效性与临场感等特征,可以多渠道地使隐性知识显性化、便捷地将海量碎片信息重组并提供良好的应用程序接口,实现软件功能移植。河南师范大学以"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课程内容为主题,通过13周、三轮行动研究法,进行基于微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实践,发现利用微群进行学习,能发挥教师主导和学习者主体作用,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个人协作学习、自我管理、问题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95-100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非正式学习成为个体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非正式学习效果是当前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及个体交互程度是影响网络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因素。结合互动深度量表、学习共同体基本特征、互动知识建构和虚拟学习社区三角形理论模型建构的大学生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近2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参与频率最高的网络社区依次是QQ空间、SNS社区、微博、各种贴吧及论坛等非专业性社区;在参与网络社区的过程中,大学生形成了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并总体上呈现出积极的互动趋势。活动形式的丰富程度、资源的共享性、活动主题的新颖性、专业性、活动内容的发散性、以及知识检索与管理功能等知识性维度因素;友好的用户界面与体验、开放的作品上传功能等技术性维度因素;成员间的平等性与归属感、互动的规范要求、奖励机制等社会性维度因素,对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具有显著性影响。
101-107

基于复杂网络动力学的远程教育网站生命力特征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信息化发展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国内许多高校及广播电视大学都希望将各自的远程教育网站打造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资源中心"。但是当前我国远程教育网站存在使用不便、更新慢、不稳定、利用率与易访问率低等情况,用户满意度不高。复杂网络动力学研究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网络上的性质及其与网络的静态统计性质之间的联系。以复杂网络动力学视角考察远程教育网站的生命力特征,是衡量网站是否具有源动力、是否具有维持网站正常运作活动能力及生存发展能力的一种方法。从网站架构、管理及内容三个角度分析国内外远程教育网站的生命力特征发现:目前远程教育网站存在泊松分布和幂律分布两种架构;泊松分布的远程教育网站网页链接比较随意、均匀,具有较差的抗攻击能力,适合随机免疫的防病毒机制;幂律分布的远程教育网站网页联系紧密合理,对随机攻击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但对蓄意攻击和病毒的防护力较差,适合熟识者免疫的防病毒机制。以社团架构的形式梳理和安排网站内容与链接,有助于提升网站自身的生命力。
108-112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题词

F0002-F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