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 23-1544/R 国内刊号
  • 1673-6273 国际刊号
  • 0.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剑桥科学文摘、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组蛋白H3K79同型半胱氨酸修饰位点在神经管畸形中的作用3401-3405

摘要:目的:探讨人类胚胎脑组织中是否存在H3K79同型半胱氨酸修饰(H3K79Hcy)及其在神经管畸形(NTDs)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质谱检测组蛋白H3K79是否存在同型半胱氨酸修饰位点。进一步合成包含组蛋白H3K79位点的同型半胱氨酸(Hcy)修饰的肽段,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后免疫兔子得到抗组蛋白H3K79Hcy多克隆抗体,并对抗体进行特异性检测;采用此抗H3K79Hcy抗体比较人类高Hcy NTDs样本和正常对照样本的H3K79Hcy水平。结果:(1)人胚胎组织组蛋白H3K79位点存在同型半胱氨酸修饰;(2)高Hcy水平NTDs脑组织中H3K79Hcy修饰水平高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人胚胎组织存在H3K79Hcy修饰,此修饰异常可能促进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对硝基苯硫酚分子内嵌的星形表面增强拉曼散射金"套娃"纳米颗粒用于肿瘤拉曼影像的初步研究3406-3411

摘要:目的:制备对硝基苯硫酚(4-Nitrobenzenethiol,4-NBT)分子内嵌的星形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金"套娃"纳米颗粒,测定其拉曼增强效果和应用于细胞以及活体肿瘤拉曼影像的可行性。方法:以种子介导法先后制备金纳米星及星形SERS金"套娃"纳米颗粒,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貌,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及Zeta电位,拉曼光谱仪测定其拉曼光谱,考察其对A549细胞的拉曼成像效果,建立A549皮下瘤模型,考察其对活体皮下瘤的成像效果。结果:制备并优化的金纳米星粒径较小,为60.5 nm,其针尖密度较高,以此为核心制备的星形SERS金"套娃"纳米颗粒形态规整,粒径约为66.7nm,Zeta电位约为-16.6 mV,拉曼增强效果提升至其前驱体金纳米星的5.3倍,能够实现对A549细胞及A549皮下瘤的拉曼成像。结论:所制备的星形SERS金"套娃"纳米颗粒形态规整均一,拉曼增强效果较好,能实现对细胞及活体肿瘤的拉曼影像。

miR-345靶向调控TGM1抑制膀胱癌的初步研究3412-3419

摘要:目的:探讨miR-345调控TGM1表达影响膀胱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首先,采用RT-qPCR检测T24和RT4细胞中miR-345、TGM1的表达;再采用miRNA-NC、miR-345 mimic、NC inhibitor、miR-345 inhibitor、control si RNA、si TGM1和pc-DNA3.1/TGM1等转染膀胱癌细胞;然后,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报告酶检测miR-345的靶基因;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M1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miR-345在T24和RT4细胞中表达低于正常细胞(P〈0.05)。miR-345过表达时,T24和RT4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上升;miR-345表达沉默时,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细胞凋亡率下降。双荧光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TGM1为miR-345的靶基因,miR-345过表达抑制TGM1的表达(P〈0.05);miR-345表达沉默时则表达上调(P〈0.05)。当TGM1表达沉默时,T24和RT4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上升;TGM1过表达时该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细胞凋亡率下降。结论:miR-345通过下调靶基因TGM1的表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氨基修饰的纳米纤维对人和大鼠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3420-3424

摘要:目的:探讨氨基修饰后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对大鼠和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Rat and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MSCs and h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纤维,用氨气等离子体处理其表面来接枝氨基;通过测量PLGA纳米纤维(NF)及氨基修饰后的纳米纤维(NF-NH2)接触角来证明修饰效果;将r MSCs和hMSCs分别接种于NF和NF-NH2,用CCK-8试剂盒检测接种后1, 3 (4), 7天的细胞增殖;接种后的21天,用茜素红S染色(ARS)法检测细胞成骨分化情况。结果:氨气等离子体处理后纳米纤维接触角从81.28±0.33降低至53.99±0.79,说明氨基修饰后的PLGA NF亲水性增加;CCK-8结果显示氨基修饰增加了r MSCs的黏附,接种24 h后r MSCs在NF和NF-NH2上的检测吸光值分别为0.096±0.011和0.175±0.014(P〈0.01);而对hMSCs黏附和增殖没有影响,接种24h后hMSCs在NF和NF-NH2上的检测吸光值分别为0.237±0.004和0.238±0.006(P〉0.05);ARS染色结果显示氨基修饰后r MSCs成骨分化增多(在NF和NF-NH2表面ARS染色区域比例分别13.147±3.223%和36.677±5.230%),而hMSCs在修饰前后的纳米纤维上均有表达(修饰前后ARS染色比例分别为50.283±2.942%和38.254±3.272%)。结论:氨基修饰的NF可以促进大鼠来源的MSCs黏附增殖以及成骨分化,而对人骨髓来源的MSCs没有显著影响,这提示我们MSCs的增殖分化行为可能具有种属依赖性。

甲基莲心碱抗乳腺癌MCF-7细胞的研究3425-3430

摘要:目的:观察甲基莲心碱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乳腺癌细胞系MCF-7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甲基莲心碱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微板法)检测细胞上清液LDH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甲基莲心碱对MCF-7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LDH结果显示甲基莲心碱以时间、浓度依耐性的方式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及促进细胞毒性的增加;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不同甲基莲心碱作用下MCF-7的平均凋亡率分别为(15.44±0.52)、(18.81±2.24)、(24.26±2.84)、(36.90±3.15)、(59.27±5.86),且使其周期阻滞于G0/G1期;RT-PCR检测结果证明甲基莲心碱可上调乳腺癌细胞中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而下调抑制凋亡基因Bcl-2。结论:甲基莲心碱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细胞毒性增加,导致细胞周期于G0/G1阻滞并促进癌细胞凋亡。甲基莲心碱抗乳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是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

伊木萨克片对异常黏液质证候大鼠阴茎组织中Sprouty 2、ERK1/2表达的影响3431-3434

摘要:目的:研究伊木萨克片对异常黏液质证候大鼠模型阴茎组织中Sprouty 2 (Spry 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 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30只性功能正常的雄性SD大鼠,其中10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余20只为造模组,采用湿寒饲料+湿寒环境的干预条件建立异常黏液质证候大鼠模型(20 w),其中10只大鼠采用伊木萨克片干预2 w,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阴茎组织中Spry 2、ERK1/2的表达。结果:B1组大鼠阴茎组织中Spry 2表达低于N组(P〈0.05)。B3组大鼠阴茎组织中Spry2表达明显高于B1组(P〈0.05)。三组大鼠阴茎组织中总ERK1/2(t-ERK1/2)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大鼠阴茎组织中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高于N组(P〈0.05),B3组大鼠阴茎组织中p-ERK1/2表达明显低于B1组(P〈0.05)。结论:Spry 2表达下调和ERK1/2活化可能促进异常黏液质证候的发生发展,伊木萨克片可能通过上调Spry 2的表达和减少ERK1/2的活化对异常黏液质证候大鼠模型发挥治疗作用。

盐酸比哌立登与人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3435-3439

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比哌立登(BH)与人血清蛋白(HSA)的相互作用,为阐明其在体外的代谢过程、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及分子对接模拟等方法,在不同温度下,测定BH与HAS的紫外吸收光谱变化、结合常数、结合位点,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和分子模拟对接情况。结果:在25℃时,BH与HSA的结合常数KA为2.71×10^3 L/mol,结合位点数目是0.86;在37℃时,结合常数KA为1.58×10^3 L/mol,结合位点数目为0.82。BH使得HSA的荧光波长向短波长方向蓝移;BH可导致HSA的α-螺旋向无规卷曲的转变。结论:BH与HAS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导致HSA酪氨酸残基周围内环境被破坏,环境极性减弱,疏水性增加,同时还会导致HSA荧光静态猝灭。

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STAT3及VEGF表达的影响3440-3444

摘要: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录激活因子3(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5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安静组和糖尿病运动组。糖尿病运动组大鼠进行8周的有氧运动,其它两组不进行干预。检测血糖、24 h UA、BUN、Scr的变化;检测肾组织VEGF、STAT3和STAT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安静组大鼠血糖、24 h UA、BUN和Scr均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运动组大鼠血糖、24 h UA、BUN和Scr均较糖尿病安静组显著下降(P〈0.05)。糖尿病安静组大鼠肾组织VEGF、STAT3和STAT3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417±0.121)、(0.527±0.139)和(2.86±0.32),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糖尿病运动组大鼠肾组织VEGF、STAT3和STAT3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225±0.076)、(0.298±0.082)和(1.74±0.25),均较糖尿病安静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有氧运动对糖尿病所致肾损伤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STAT3 mRNA的表达,使STAT3和VEGF合成减少有关。

miR-181a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影响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3445-3449

摘要:目的:探讨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卵巢癌细胞中抗波形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81a对抗波形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情况的调控;划痕愈合实验检测miR-181a对卵巢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181a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增加miR-181a的表达后,EMT过程中的相关蛋白激活水平下调,miR-181a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EMT过程;过表达miR-181a后可以明显影响Vimentin[D1(4.58±0.85)vs(0.29±0.02),P0.05;D5(2.19±0.18) vs.(4.56±0.38),P〈0.05]蛋白的表达;COC1细胞的迁移能力随miR-181a的表达的增高而降低[(19.24±4.31)%vs.(25.95±6.02)%,P〈0.05;(51.25±8.75)%vs.(73.49±12.54)%,P〈0.05];过表达miR-181a后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弱卵巢癌COC1细胞的侵袭能力[(74.64±8.21)vs(231.98±21.72),P〈0.05]。结论:miR-181a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影响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行为。

应用3D适形打印制备网状复合体对兔颅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安全性研究3450-3452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3D适形打印技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网状复合体在兔颅骨缺损中的修复作用及安全性。方法:以24只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以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为材料,采用3D适形打印技术制备网状复合体,于兔颅骨顶部制成两个颅骨全层缺损,分别为孔A(左)和孔B(右),孔A(阳性对照组)以自体颅骨为修复材料,孔B(实验组)以复合体为修复材料,观察缺损修复区域的形态学、影像学(X线及CT扫描)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植入后24周时,形态学显示:阳性对照组可见致密的骨组织修复,与缺损边缘界限不清,实验组中支架孔隙内纤维组织由新生骨质取代,且新生骨成熟度较提高,材料表面有部分吸收。CT扫描观察显示:冠状面上,阳性对照组缺损修复区域与周围正常骨组织融合为一体,实验组修复材料与缺损边缘融合紧密,与周围正常骨组织结合良好,部分边缘结合不连贯。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材料部分降解,材料间隔可见新生骨小梁。研究中无实验动物死亡,皮肤切口处缝合良好,无皮下积液,无移植物脱出、红肿感染等情况出现。结论:以3D适形打印技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体对兔颅骨缺损有较好的修复作用,能促进缺损区域新骨的形成和生长,且安全性较高。

基于多尺度快速样本熵与随机森林的心电图分析3453-3458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尺度快速样本熵与随机森林的心电图分析方法对常见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自动诊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利用不同心律失常疾病的心电信号存在复杂性差异的特点,通过多尺度熵计算心电信号在不同尺度下的样本熵值以组成特征向量;利用kd树提高多尺度熵的计算效率,增强算法的实时性。利用训练样本的特征向量构建随机森林分类器,再根据众多决策树的分类结果结合投票原则确定测试样本心律失常疾病的类型。结果:本文提出的心电图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正常心律、房性早搏(APB)及室性早搏(VPB),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1.60%。结论:本文提出的心电图分析方法对常见心律失常(APB,VPB)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及临床实用价值。

帕立骨化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3459-3462

摘要:目的:探讨帕立骨化醇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科长期维持血液透析伴有SHPT的4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一组为帕立骨化醇组(起始剂量0.04μg/kg);一组为骨化三醇组(起始剂量0.01μg/kg),每周三次给药;一组为西那卡塞+小剂量活性维生素D(西那卡塞起始剂量为25 mg/天),根据血清甲状旁腺素(PTH)下降幅度调整药物剂量,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12周PTH较基线水平下降〉50%;次要疗效指标包括:PTH降至正常范围(150-300 pg/mL),血钙、血磷变化。每4周调整一次药物剂量,以PTH浓度降低至少50%为目标,如果连续2周PTH水平降低至低于100 pg/mL,或钙磷乘积≧75,或血清总钙≧10 mg/dl均应减少剂量,通过调整剂量标准达到维持剂量。结果:与骨化三醇、西那卡塞相比,帕立骨化醇基线PTH分别为(847.35±381.09,1228.03±265.49,1204.87±407.7)和3个月PTH分别为(622.71±417.66,787.46±289.61,817.81±403.67),基线血钙水平(2.08±0.19,2.17±0.17,2.52±0.13),血钙平均升高为20%,基线血磷水平(2.2±0.55,1.89±0.42,2.31±0.49),血磷平均升高25.7%,三组PTH达标率分别为(80%,55.5%,4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帕立骨化醇用于长期维持血液透析伴有SHPT的患者在降低PTH方面更安全,效果更优于骨化三醇及西那卡塞,剂量较高时仍有并发高钙、高磷血症的风险而需调整剂量或暂时停药,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剂量以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3463-3466

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RA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44/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26%(36/4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RA患者效果优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降低IgG、IgA、IgM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Survivin、bFGF、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3467-3470

摘要:目的:研究存活素(Surviv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5例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70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炎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采集三组患者的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组织标本中的Survivin、bFGF、VEGF的阳性率、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Survivin、bFGF、VEGF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各指标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的Survivin、bFGF、VEGF的阳性表达率、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宫颈癌组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P〈0.05),Survivin、bFGF、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宫颈癌肿瘤的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urvivin、bFGF、VEGF三者间的表达水平两两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bFGF、VEGF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并且三种指标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可能对于宫颈癌肿瘤组织的浸润、转移、分期发挥协同作用。

解毒通络生津颗粒联合羟基氯喹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IgG、IgA、CRP水平的影响3471-3475

摘要:目的:探讨解毒通络生津颗粒联合羟基氯喹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pS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硫酸羟基氯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解毒通络生津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IgG、IgA和CRP水平,同时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全血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gG、IgA和CRP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A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3%,低于观察组的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通络生津颗粒和硫酸羟基氯喹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pSS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学指标,增强患者免疫力,且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及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的影响3476-3479

摘要: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PR)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微量白蛋白(UAE)、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IL-6、TNF-α、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TC、TG、UAE、Scr、BUN、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有效调节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肾功能,减少白蛋白漏出。

CEA、CA125、CA-50、β2-MG对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价值分析3480-3484

摘要:目的:探讨CEA、CA125、CA-50、β2-MG对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30例为恶性肿瘤组及同期收治的良性腮腺肿瘤患者30例为良性肿瘤组,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清、混合唾液、健侧/患侧腮腺液中CEA、CA125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混合唾液、健侧/患侧腮腺液中CA-50、β2-MG水平。比较各组腮腺液、唾液、血清中CEA、CA125、CA-50、β2-MG水平;分别对健侧及患侧腮腺液、混合唾液、血清中的CA-50、β2-MG水平与CEA、CA125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组腮腺液、唾液、血清CE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恶性肿瘤组患侧腮腺液、血清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肿瘤组患侧腮腺液、混合唾液中CA12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恶性肿瘤组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P〈0.01)。肿瘤组各检测标本中CA-50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β2-MG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恶性肿瘤组高于良性肿瘤组(P〈0.01)。健侧腮腺液及血清中CA-50水平与CE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β2-MG水平与CE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患侧腮腺液及混合唾液中CA-50水平与CEA、CA12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β2-MG水平与CEA、CA12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患侧腮腺液、混合唾液中CEA、CA125、CA-50、β2-MG水平检测对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门诊震颤患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分析3485-3489

摘要:目的:总结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门诊震颤患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以提高门诊震颤患者的诊断率,降低误诊率,为门诊震颤诊断提供临床经验。方法:连续收集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门诊自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震颤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00例震颤患者,男性173例(43.3%),女性227例(56.8%),男女之比1:1.3,平均发病年龄54.0岁。40岁以下特发性震颤(ET)最多,41-60岁为帕金森病(PD),60岁以上帕金森病最多。震颤按临床表现形式分为静止性震颤85例(21.3%),动作性震颤137例(34.3%),混合性震颤178例(44.5%)。震颤按病因分类,占比例前三位的分别是:帕金森病(46.3%),特发性震颤(28.5%),心因性震颤(5.8%)。心因性震颤急性起病率及合并焦虑抑郁率最高,而PT画螺旋圈及书写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病因组。结论:门诊震颤患者混合性震颤形式较多见,最常见病因为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及心因性震颤;心因性震颤较其他病因所致震颤相比,急性起病率、合并焦虑抑郁率高,而画螺旋圈及书写阳性率低。震颤诊断应先明确震颤的临床特点,然后分析病因以确定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