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 23-1544/R 国内刊号
  • 1673-6273 国际刊号
  • 0.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剑桥科学文摘、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脑组织TMEM166的表达及其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2201-2204

摘要:目的:观察跨膜蛋白166(Transmembrane protein 166,TMEM166)基因在小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后的表达改变及其对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50只,体重22-28 g,采用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缺血后动物随机分为再灌注6、12、24、48 h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观察缺血侧大脑TMEM166、Caspase 3的阳性细胞数目,TUNEL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再灌注时间点TMEM166、Caspase 3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缺血侧TMEM166的表达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4 h达到高峰,48 h后逐渐下降;再灌注6 h后Caspase 3观察到有表达,同样随着再灌注时间而升高,24 h达到高峰。缺血侧细胞凋亡数量变化趋势与TMEM166基本一致,对侧大脑半球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小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伴有TMEM166的表达升高,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 3引起脑细胞凋亡。

TRPM3表达上调通过调控Beclin1的表达促进卵巢癌细胞自噬2205-2210

摘要: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3(TRPM3)和Beclin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和对卵巢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收集6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和20例卵巢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RPM3和Beclin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RPM3和Beclin1在正常卵巢上皮细胞Moody和卵巢癌细胞Hey、ES-2中的表达差异。用TRPM3-siRNA瞬时转染细胞Hey和ES-2,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RPM3基因沉默情况及Beclin1、p62和LC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TRPM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80.0%(P〈0.05),而Beclin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65.0%(P〉0.05)。与正常卵巢上皮细胞Moody相比,卵巢癌细胞Hey和ES-2中TRPM3、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较高(P〈0.05)。沉默TRPM3基因表达的卵巢癌细胞中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p62表达升高(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TRPM3蛋白呈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Beclin1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自噬。

西红花酸治疗DHT诱导的PCOS小鼠的机制研究2211-2217

摘要:目的:观察西红花酸对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小鼠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妊娠15-18天给予孕鼠皮下注射DHT诱导子代雌鼠PCOS模型。待子鼠8周龄后,随机选择一半数量的PCOS小鼠连续4周西红花酸灌胃,作为西红花酸给药组(n=18)。给药期间检测体重和动情周期,待小鼠16周龄左右,通过眼球取血后处死,取出下丘脑、卵巢。采用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的病理改变;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孕酮(Progesterone,P4)、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下丘脑的前腹侧视旁核(Anteroventral periventricular,AVPV)、弓状核(Arcuate,ARC)的kisspeptin以及视前区(Preoptic area,POA)里Gn RH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OS小鼠卵巢与体重的比值上升了22.56%±6.77%,动情周期延长,卵巢内出现大的空泡,闭锁卵泡数量增加了138.74%±33.22%,窦状卵泡、成熟窦状卵泡和黄体数量分别减少了38.80%±4.69%、56.35%±7.32%和63.77%±7.25%,血清中E2、P4和FSH水平分别降低了40.99%±2.69%、56.91%±5.25%、和38.80%±4.69%,而T、LH水平分别升高了43.23%±4.70%和148.46%±28.16%,下丘脑中AVPV中kisspeptin神经元表达减少,ARC中kisspeptin神经元表达增多,POA中Gn RH神经元减少,而以上情况能够被西红花酸改善。结论:西红花酸分别通过促进和抑制下丘脑AVPV核和ARC核团的kisspeptin表达改善PCOS的病理变化。

1950 MHz射频电磁场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2218-2223

摘要: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由于其体外增殖和定向分化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应用。本研究拟探讨1950MHz射频电磁场(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RF-EM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增殖和成骨方向分化的影响,以期为MSCs的体外增殖和定向分化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华通氏胶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选择鉴定后的第3至第6代(P3-P6)hUC-MSCs用于实验。将hUC-MSCs细胞暴露或假暴露于频率为1950 MHz,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分别为0.5,1.0和2.0 W/kg的RF-EMF中,每天暴露1 h(5 min开,10 min关),连续暴露7 d。暴露结束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67表达,连续6天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数。在成骨分化研究中,将P3代的hUC-MSCs随机分为假暴露(sham)组,射频辐射暴露(RF)组,成骨诱导培养基组(Induction medium,OM)和成骨诱导培养基联合射频辐射暴露(OM+RF)组,暴露SAR值为2.0 W/kg,其它参数不变。暴露结束后立即检测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具有MSC典型外观,且表达MSCs特异性表面抗原。与sham组相比,不同SAR值RF暴露后,hUC-MSCs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S期细胞比例及Ki67蛋白水平也无显著改变。此外,hUC-MSCs经SAR值为2.0W/kg的RF暴露7 d,与sham组相比其ALP活性无显著变化。与OM组相比,OM+RF组的ALP活性亦无显著改变。结论:华通氏胶组织块法能够培养出纯度较高的间充质干细胞,本实验条件下的1950 MHz射频电磁场对hUC-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均无显著影响。

HDGF的PWWP结构域改变对肿瘤细胞体外及体内增殖的影响2224-2227

摘要:目的:研究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HDGF)PWWP结构域(PWWP domain)改变对肿瘤细胞体外及体内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HDGF的PWWP结构域突变体P24A,利用慢病毒感染细胞筛选稳定细胞系。采用CCK-8法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移植瘤的形成情况。结果:在肝癌Hep G2和结直肠癌DLD1稳定细胞株中,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突变体P24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其OD值在24、48、72和96 h均明显低于HDGF稳定细胞株(均P〈0.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P24A组克隆数目明显小于HDGF组(P〈0.01)。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则证明P24A细胞株的瘤块生长速度(P〈0.001,P〈0.01,P〈0.01),瘤块大小及体积(P〈0.01)均明显低于HDGF细胞株。结论:PWWP结构域改变可能抑制HDGF发挥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小鼠急慢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及结肠上皮组织分离方法的探讨2228-2232

摘要:目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急慢性结肠炎模型,并探讨小鼠结肠上皮组织分离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将40只8周龄C57小鼠随机分为急性和慢性结肠炎模型DSS组和急慢和性结肠炎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给予C57小鼠3%DSS自由饮水7天,蒸馏水3天;慢性结肠炎模型:给予C57小鼠2.5%DSS水5天,换蒸馏水自由饮水7天,再给予2.5%DSS水5天后换蒸馏水水7天,重复3个循环,共36天,对照组蒸馏水自由饮水。期间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便隐血、大便性状并评分。造模完成后对结肠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有无组织学炎性损伤。小鼠肠上皮分离采用运用机械涡旋的方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小鼠体重减轻明显(P〈0.001)、便隐血阳性、大便性状发生改变,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1)。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小鼠体重随着DSS和蒸馏水的交替出现下降和上升的变化趋势,HE染色提示急性和慢性小鼠结肠炎模型结肠上皮发生急性和慢性的炎症伤;分离得到的肠上皮组织样本提取总蛋白证实蛋白未发生降解,Actin和GAPDH内参条带清晰。结论:小鼠急性和慢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成功,本实验采用的小鼠结肠上皮分离方法稳定可行。

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模型的镇痛效果及机制2233-2237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沙利度胺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chronic sciatic nerve constriction,CCI)的镇痛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S组、C组、L组、M组及H组,S组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四组建立CCI模型,术后分别用20 mg/kg、50mg/kg、100 mg/kg沙利度胺处理L组、M组、H组。于术后第1、2、3、4周测量和比较各组大鼠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分析沙利度胺浓度与TNFR mRNA相对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组术前术后的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均无明显改变(P〉0.05),其余四组术后痛阈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C组术后第4周时机械性痛阈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其他时间点的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无明显差异(P〉0.05);L组、M组、H组术后机械性痛阈、热痛阈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对比S组明显降低(P=0.000),亦显著低于L组(P=0.000);而不同剂量组机械性痛阈、热痛阈相比,H组高于M组(P=0.000),M组高于L组(P=0.000)。相对于C组,L组、M组、H组术后第4周TNFR1 mRNA及蛋白相对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中H组下降最为明显,M组次之。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沙利度胺浓度的增加与TNFR1表达水平的升高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497,P=0.036)。结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影响TNFR表达水平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发挥镇痛效应,其镇痛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加强,有望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辅助镇痛药物之一。

基于物理过滤与原位杂交技术的骨肉瘤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2238-2241

摘要:目的:探寻一种有效地从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富集并鉴定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利用基于物理过滤与原位杂交结合的技术对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分离并鉴定。采用直径8μm纳米滤膜截留外周血中体积较大的白细胞及肿瘤细胞,利用多重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D45、EpCAM、CK8、CK18、CK19、vimentin及twist基因表达,并根据结果对滤膜截留下的细胞进行鉴定并分型。结果:本研究所使用的基于物理过滤与原位杂交技术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可以高效地从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富集骨肉瘤循环肿瘤细胞,该方法富集细胞的效率超过90%。15例健康志愿者中1例志愿者检测结果阳性。20例纳入研究的骨肉瘤患者中19例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出CTC,CTC计数范围为0-20。肿瘤转移患者外周血CTC计数为11.33±5.88,肿瘤未转移患者外周血CTC计数为4.36±2.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2)。肿瘤转移患者外周血间质型CTC比例高于肿瘤未转移患者(P=0.0031)。结论:利用基于物理过滤与原位杂交结合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辅助判断肿瘤转移情况的辅助指标。

MiRNA-155通过调控β-catenin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2242-2247

摘要:目的:探讨micro RNA-155(miR-155)对结肠癌细胞SW480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结肠癌组织与邻近正常结肠组织中miR-155的表达。将miR-155 mimic和β-catenin特异性的siRNA(β-catenin si RNA)分别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入结肠癌SW480细胞,应用RT-PCR检测细胞中miR-155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155 mimic及β-catenin si RNA对SW480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结肠癌组织中的miR-155的表达较邻近正常结肠组织明显升高(P〈0.05);miR-155 mimic可使β-catenin的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同时可显著增强SW480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而转染miR-155 mimic和β-catenin si RNA的SW480细胞侵袭能力较仅转染miR-155 mimic的SW480细胞显著减弱(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上调,可能通过激活B-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远处侵袭转移。

Ghrelin对大鼠摄食的影响及orexins信号通路的调控2248-2252

摘要:目的:探究Ghrelin对大鼠摄食的影响及orexins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Ghrelin免疫阳性神经元轴突末梢与orexin神经元的突触联系以及下丘脑外侧区(LHA)内c-fos的表达。侧脑室注射抗-orexin-A IgG和抗-orexin-B IgG混合液、抗-黑色素浓集激素(MCH)IgG、NPY-1受体拮抗剂后测量大鼠摄食量,观察其对ghrelin诱导摄食的影响。结果:Ghrelin免疫阳性神经元轴突末梢与orexin神经元的突触相接触。侧脑室注射ghrelin可诱导orexin神经元内c-fos表达,但是没有引起MCH神经元内c-fos的表达。预先注射抗-NPY IgG抗体,ghrelin仍然可诱导orexin神经元内c-fos表达。侧脑室预先注射抗-orexin-A IgG和抗-orexin-B IgG抗体可减弱ghrelin促摄食作用,但是预先注射抗-MCH IgG抗体对ghrelin诱导的摄食作用没有明显影响。注射NPY受体拮抗剂可进一步加强抗-orexin-A IgG抗体和抗-orexin-B IgG抗体对ghrelin诱导摄食的抑制效应。结论:ghrelin可能与orexin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参与摄食和能量平衡的调控。

MicroRNA-49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2253-2256

摘要:目的:探讨MicroRNA-495(miR49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VECs,将HUVECs铺至6孔板中,待细胞融合至80%时,将miR495模拟物(miR495 mimics)、miR495抑制剂(miR495 inhibitor)及其相应的对照negative control(NC)、inhibitor NC分别转染到6孔板的HUVECs中,于转染后不同时间点(12 h、24 h和48 h)收集细胞进行RNA及蛋白提取。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UVECs中miR495及ICAM-1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HUVECs中ICAM-1蛋白表达。结果:(1)与NC相比较,miR495 mimics组中miR495水平显著升高;与inhibitor NC组比较,miR495 inhibitor组中miR495表达明显下降。(2)与NC组比,miR495 mimics组明显降低HUVECs中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inhibitor NC组比,而miR495 inhibitor组能显著增加HUVECs中ICAM-1的m RNA及蛋白表达。结论:MiR495能降低HUVECs中ICAM-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

IFITM3在脓毒症模型及胆碱能抗炎模型中的表达2257-2260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转运蛋白3(IFITM3)在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系的脓毒症模型中的表达以及胆碱能抗炎模型中的表达。方法:用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24、48、72 h后,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IFITM3蛋白表达水平。用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给予50μM胆碱能受体激动剂GTS-21以及同时给予100 n M胆碱能受体拮抗剂α-BGT刺激细胞24 h后,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IFITM3蛋白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IL-1β的方法验证脓毒症模型和胆碱能抗炎模型的建立。结果:(1)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IFITM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2)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再给予50μM GTS-21,IFITM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而给予100 nMα-BGT后,IFITM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结论: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IFITM3蛋白表达降低。给予胆碱能激动剂GTS-21后能够逆转LPS诱导的IFITM3表达的降低,给予胆碱能受体拮抗剂α-BGT则能阻断这种现象。IFITM3有可能在脓毒症中发挥保护作用,并且参与了胆碱能抗炎通路抗炎过程的调节。

应用便携式数字化温控烫伤仪建立标准化大鼠皮肤烫伤模型2261-2267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新型便携式数字化温控烫伤仪,通过自制数字化烫伤仪对大鼠进行烫伤实验,建立标准化大鼠皮肤烫伤模型,从而验证数字化烫伤仪的有效及实用性。方法:选取1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3只,不烫伤);实验组(15只),再将实验组大鼠随机分配为A组(6只)、B组(6只)、C组(3只),选取大鼠背部作为烫伤实验部位:1、时间设定为20 s和30 s,烫伤仪温度分别设定为70℃、80℃、90℃、100℃、120℃,对A组和B组大鼠进行烫伤处理。2、温度设定为100℃,烫伤仪加热时间分别设定为10 s、15 s、25 s,对C组大鼠进行烫伤处理。烫伤后48 h切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背部皮肤,进行大体及显微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70℃20s烫伤点为I°烫伤;70℃30 s、80℃20 s、100℃10 s烫伤点为浅Ⅱ°烫伤;80℃30 s和100℃15 s烫伤点为深Ⅱ°烫伤;90℃20 s、90℃30 s、100℃20 s烫伤点为Ⅲ°烫伤;100℃25 s、100℃30 s、120℃20 s、120℃30 s烫伤点为IV°烫伤。结论:新型便携式数字化温控烫伤仪,可以可靠的建立标准化大鼠皮肤烫伤模型。

姜黄素联合索拉菲尼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及自噬的影响2268-2272

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联合索拉菲尼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及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用不同浓度姜黄素(0、10、20、30、40、50 mmol/L)、不同浓度索拉菲尼(0、5、10、15、20μmol/L)及两药联合处理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24 h后,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用姜黄素30 mmol/L、索拉菲尼10μmol/L及两药联合处理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24 h后,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关键蛋白AKT、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姜黄素、索拉菲尼及两药联合对HepG-2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与姜黄素或索拉菲尼单药组相比,姜黄素联合索拉菲尼组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增殖(P〈0.001);能显著抑制AKT、mTOR的mRNA表达而增加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mRNA的表达(P〈0.001)。结论:姜黄素联合索拉菲尼组抑制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作用较单药组明显增强,两药联合协同诱导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产生自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2273-2278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到2017年6月于我院行EUS检查并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获取诊断的293例有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分析病变的超声特点,对比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在293例患者中,270例超声诊断与最终诊断相符,EUS诊断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2.3%。在多种隆起性病变中,以平滑肌瘤(30.7%)及间质瘤(32.4%)最多见,超声对平滑肌瘤及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7.8%、95.8%。结论:EU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一种有效的、准确的初步诊断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hs-CRP及IL-6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2279-2282

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Hcy水平的不同分为Ⅰ组80例、Ⅱ组61例、Ⅲ组39例。根据hs-CRP水平的不同分为A组71例、B组68例、C组41例。根据IL-6水平的不同分为D组80例、E组61例、F组39例。对比不同Hcy、hs-CRP以及IL-6水平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及空腹血糖情况,分析Hcy、hs-CRP及IL-6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Hcy水平患者中Ⅱ组、Ⅲ组的24h SSD、24h DSD水平高于Ⅰ组,且Ⅲ组高于Ⅱ组(P〈0.05)。不同hs-CRP水平患者中B组、C组的24h SSD、24h DSD水平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不同IL-6水平患者中E组、F组的24h SSD、24h DSD水平高于D组,且F组高于E组(P〈0.05)。不同Hcy、hs-CRP以及IL-6水平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hs-CRP及IL-6水平与24h SSD、24h DSD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hs-CRP及IL-6水平与血压变异性存在明显正相关,对空腹血糖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三维MRI用于高度近视眼球形态定量测量和后巩膜葡萄肿分型2283-2288

摘要:目的:研究运用三维磁共振成像(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 MRI)技术对高度近视的眼球形态进行定量测量以及后巩膜葡萄肿分型的可行性。方法:纳入我院129例共246个高度近视眼球(屈光度≥-600,眼轴长度≥26.0 mm)和50个正视眼(屈光度-100~100,正视眼组)。采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采集成像序列(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3D-FIESTA)扫描,扫描整个眼眶后获得的三维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重建。评估眼球形态、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态和范围、与视神经的关系;测量眼球前后(AP)、左右(RL)、上下(SI)径线和RL/AP、SI/AP比值;根据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态和范围进行宽型和窄型分型。结果:246个高度近视眼球中,共100个眼球只表现为眼轴增长(眼轴增长组),146个表现为后巩膜葡萄肿(后巩膜葡萄肿组)。正视眼组、后巩膜葡萄肿组和眼轴增长组在AP径线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反映眼球形变的比值RL/AP和SI/AP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组间的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46个后巩膜葡萄肿中宽型葡萄肿111个和窄型葡萄肿35个。结论:3D MRI可定量测量评估高度近视眼球的形态,诊断后巩膜葡萄肿并对其进行分型。

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法检测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的临床价值2289-2293

摘要:目的:探讨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法在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检测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考虑中枢感染的4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所有患儿标本同时进行培养,并行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法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并统计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脑脊液培养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脑脊液培养和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脑脊液培养的灵敏度为21.7%,特异度为100.0%;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的灵敏度为69.6%,特异度为95.0%;两者的灵敏度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可检出脑脊液培养阴性的病原体。结论: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出脑脊液培养阴性的病原体,且受抗菌药物影响小,可为临床早期提供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学依据,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