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 23-1544/R 国内刊号
  • 1673-6273 国际刊号
  • 0.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剑桥科学文摘、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AFAP1在博来霉素诱导的A549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机制研究1801-1805

摘要:目的:研究AFAP1在博来霉素诱导的A549细胞衰老模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用50μg/m L的博来霉素处理A549细胞5天建立细胞衰老模型。用相同浓度的博来霉素处理细胞1-5天观察细胞从周期阻滞到衰老的过程,SA-β-Gal染色检测衰老细胞数目,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FAP1、p21、c-Src等蛋白表达。过表达AFAP1后,观察细胞衰老状态及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50μg/m L的博来霉素处理A549细胞5天后可以建立细胞衰老模型,表现为BLM组SA-β-Gal阳性细胞数升高(P〈0.01)且细胞体积显著增大(P〈0.01),p21表达水平升高。在衰老的A549细胞中,AFAP1和激活型(Src p Y416)表达水平变化一致,从BLM处理后出现升高第4天开始明显下降在第5天最低,c-Src和Src p Y527表达水平不变。过表达AFAP1后再用博来霉素诱导,SA-β-Gal阳性细胞数及细胞体积、Src p Y416和p21表达与空载对照比较未发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衰老的A549细胞中AFAP1表达下调,c-Src活性降低;过表达AFAP1不能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A549细胞衰老,也不能抑制衰老细胞中的c-Src的活性下降。

MiR-301b抑制转录因子Klf4影响肝癌细胞迁移1806-1811

摘要:目的:探讨mi R-301b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SK-Hep-1、HCC-LM3和人永生化肝细胞株L02,采用RT-PCR方法检测mi R-301b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及mi Randa预测mi R-301b的靶基因,筛选出转录因子Klf4基因为mi R-301b的下游靶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证明其调控作用。通过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探究mi R-301b靶向Klf4基因对肝癌细胞迁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i R-301b对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肝细胞相比,肝癌细胞株中mi R-301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瞬时转染mi R-301b mimic后,实验组mi R-301b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瞬时转染mi R-301b inhibitor后,实验组mi R-301b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 R-301b直接作用于Klf4基因的3'UTR区,并下调Klf4蛋白的表达,与软件预测结果相符合。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mi R-301b通过下调Klf4基因,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进一步实验显示:过表达mi R-301b显著下调E-cadherin的表达,而上调N-cadherin的表达。结论:mi R-301b在肝癌细胞SK-Hep-1、HCC-LM3中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靶基因Klf4的表达,促进肝癌的迁移,mi R-301b可能参与了肝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人脐带血中内皮克隆形成细胞的分离和培养1812-1815

摘要:目的:脐带血来源的内皮克隆形成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和血管生成的能力,是再生医学和母胎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有效的、可靠的人脐带血中内皮克隆形成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取抗凝脐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核细胞并进行贴壁培养,在细胞克隆形成但未融合成片时,进行单克隆的挑取再培养,最后对所得细胞进行表型和功能的鉴定。结果:所获细胞增殖能力强,形态单一,呈鹅卵石样,连续传代8次,未见细胞性状改变。接种到基质胶上,细胞可连接为管状、网状结构。能摄取培养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并结合荆豆凝集素,细胞免疫荧光显示其表达典型的内皮细胞标志性分子CD31、e NOS、VE-Cadherin、v WF。结论:通过本研究的方法,我们从脐带血中获得足够数量和高纯度的内皮克隆形成细胞,这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TGM2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1816-1822

摘要:目的:转谷氨酰胺酶-2(transglutaminase-2,TGM2)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在乳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和前列腺癌等肿瘤中高表达,而且和肿瘤的增殖和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索TGM2对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q RT-PCR、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组化检测TGM2在胃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慢病毒转染胃癌细胞BGC-823以干扰TGM2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蛋白质印迹检测TGM2表达干扰效果;CCK-8法检测TGM2下调对BGC-823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TGM2下调对BGC-823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影响;蛋白质印迹检测TGM2下调对转移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GM2在胃癌细胞和组织中均高表达,P〈0.01(q RT-PCR),P〈0.001(免疫组化);转染慢病毒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转染效率超过90%,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实验组sh TGM2-1的干扰效果最好,TGM2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CK-8结果表明TGM2下调后,从细胞铺板第2d开始,实验组(sh TGM2-1)的细胞增殖倍数明显下降,P〈0.05(2d),P〈0.01(3d),P〈0.001(4d),P〈0.01(5d);Transwell结果显示,TGM2下调后,BGC-823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01(迁移),P〈0.01(侵袭);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TGM2下调后,NF-κB和Bcl-2表达下调,而Bax表达上调,P〈0.05(NF-κB)、P〈0.001(Bcl-2)和P〈0.0001(Bax)。结论:TGM2下调能抑制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和NF-κB、Bcl-2的下调以及和Bax的表达水平上调有关,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TGF-β与IL-6介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EAE的双向调节作用研究1823-1827

摘要:目的:探讨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治疗中TGF-β与IL-6介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双向调节作用与机制。方法:分离纯化BMSCs,并与EAE大鼠动物模型淋巴细胞共培养,应用抗TGF-β和IL-6单克隆抗体封闭TGF-β或IL-6通路,ELISA检测不同比例MSC与淋巴细胞共培养中对细胞因子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对Th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过继免疫临床评分检测BMSC治疗中的关键通路。结果:1:10比例BMSCs共培养组与对照组相比,IL-17分泌量下降(P〈0.05),Treg细胞显著增高(P〈0.05)而Th17细胞显著降低(P〈0.05),共培养后的淋巴细胞进行过继免疫回输后,1:10干细胞共培养组临床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1:100比例共培养组与上述结果相反,中和TGF-β和IL-6抗体可以调节此免疫作用。结论:BMSCs通过TGF-β和IL-6通路调节免疫系统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的细胞平衡,此过程与BMSCs剂量密切相关,本研究可为干细胞更好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PD-L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化疗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性研究1828-1832

摘要:目的:研究PD-L1/3'-UTR上单核苷酸多态性rs4143815与结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化疗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性。方法:首先,测定262例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rs4143815的基因型;然后,统计分析基因型与奥沙利铂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PD-L1/3'-UTR上单核苷酸多态性rs4143815与奥沙利铂治疗的疗效显著相关(P=0.028);与C/C型相比,C/G型患者的化疗疗效更好(OR=2.10),而G/G型患者的疗效却更差(OR=0.49)。然而,G/G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OR=0.46)。此外,PD-L1/3'-UTR上单核苷酸多态性rs4143815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显著相关,G/G型患者的肿瘤体积比C/C型患者更小(R=0.08)。结论:rs4143815与奥沙利铂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肿瘤大小显著相关,可能成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参考分子标志物。

海藻酸钠漂浮微囊的制备以及载药应用研究1833-1841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一种海藻酸钠漂浮微囊的制备方法用以实现胃部持续给药。方法:采用微胶囊发生器制备海藻酸钠漂浮微囊,壁材为海藻酸钠,芯材为食用油的漂浮微囊,衡量不同的制备参数对微囊的理化特性影响;采用克拉霉素作为模型脂溶性药物,测量漂浮药物递送系统的控制释放性质、以及微囊载药特性和小鼠体内漂浮验证。结果:成功制备出了具有漂浮特性的海藻酸钠微囊,其中泵送速度对微囊性质的影响最大。制备出的微囊具有低细胞毒性,可以实现90%的药物包埋率。此外,微囊可以在小鼠的胃中保存超过6小时,具有良好的漂浮特性。结论:海藻酸钠漂浮微囊是一种有效的胃部药物递送系统,可明显延长药物在胃部的滞留时间。

降香通过抗氧化应激改善后负荷增加型心衰小鼠的心脏功能1842-1848

摘要:目的:研究降香对后负荷增加引起的的心脏功能下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C57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假手术(sham)、主动脉弓结扎(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手术和主动脉弓结扎手术降香治疗(TAC+DO)处理。通过灌胃给药4周,随后超声检测心脏功能、四腔心切片观察心肌重构,RT-PCR检测左心室αMHC、βMHC的m RNA表达、相应试剂盒心肌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醇(MDA)含量。结果:同sham组相比,TAC组射血分数(EF),αMHC m RNA水平和TOAC均显著降低,且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左室质量(LV mass)、心肌质量/胫骨长度(HW/TL)及β及β度、MDA均显著增加。同TAC组相比,DO组射血分数(EF),αMHC m RNA水平和TOAC均显著增加,且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质量(LV mass)、心肌质量/胫骨长度(HW/TL)及βMHC、MDA均显著下降。在离体培养的心肌细胞,H2O2可显著增加细胞内ROS含量,给予降香或TEMPOL处理均可减轻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并增加心肌细胞存活率。结论:降香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抑制线粒体分裂并改善后负荷增加型心衰的心脏功能。

聚苹果酸合成新方法及其聚苹果酸苄基酯用作药物载体的研究1849-1853

摘要:目的:优化β-聚苹果酸(PMLA)的合成路线,制备部分氢化的聚苹果酸苄基酯(PMLABz),为构建载药纳米胶束提供两亲性聚合物载体。方法:分别以L-天冬氨酸和L-苹果酸为原料,合成单体β-苄氧羰基-β-丙内酯,再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PMLABz,最终氢化制备PMLA。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表征,L929成纤维细胞测定聚合物的细胞毒性,透析法制备部分氢化的聚苹果酸苄基酯空白胶束。结果: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以L-苹果酸为原料合成关键中间体β-苄氧羰基-β-丙内酯的终产率为31.5%,对比文献报道的L-天冬氨酸合成路线,产率提高近7倍。X-RD结果表明以L-苹果酸为原料制备的PMLABz有明显的衍射峰,结晶度高,熔点随之升高,MTT实验证实PMLABz无毒性。部分氢化的PMLABz可在水中自组装成一定粒径的胶束,氢化77%的PMLABz可得到粒径均匀、形态良好的纳米胶束。结论:分别以L-天冬氨酸和L-苹果酸为原料合成聚苹果酸,优化合成路线,提高终产率,得到了新晶型PMLABz,并通过部分氢化PMLABz制备两亲性聚合物进而得到纳米胶束,为后期纳米释药体系研究提供优良载体。

HDAC2 sumo-E3连接酶活性在DLD1细胞迁移和增殖中的作用1854-1859

摘要:目的:探讨HDAC2 sumo-E3连接酶对DLD1细胞迁移与增殖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全基因合成HDAC2 sumo-E3连接酶突变体HDAC2(325-488),并构建其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DLD1hdac2-/-细胞(无内源性HDAC2表达),筛选稳定表HDAC2(325-488)的细胞克隆DLD1h325-488;RTCA实时细胞分析仪、Trans-well等检测DLD1h325-488稳定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免疫印迹、q RT-PCR检测DLD1h325-488稳定细胞增殖和迁移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构建了稳定表达HDAC2 sumo-E3连接酶突变体HDAC2(325-488)的细胞株DLD1h325-488,并获得稳定表达HDAC2 sumo-E3连接酶突变体HDAC2(325-488)的DLD1h325-488细胞。与对照组细胞相比,DLD1h325-488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变化,但是细胞的迁移能力和迁移相关蛋白MMP14的表达显著上升。结论:HDAC2 sumo-E3连接酶可能通过上调mmp14的表达而促进DLD1细胞的迁移。

GPC3对肝癌细胞糖酵解的调控作用研究1860-1864

摘要:目的:探讨GPC3(glypican 3)在肝癌细胞糖酵解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si 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干扰肝癌细胞中GPC3的表达后,采用q PCR(quantitative PCR)与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肿瘤糖酵解关键调控分子Glut1(glucose transporter-1)、HK2(hexokinase 2)与LDH-A(Lactate Dehydrogenase A)的表达,通过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减少量分析GPC3对细胞葡萄糖摄取情况,通过检测培养液中乳酸含量与PH值分析GPC3对细胞乳酸产生的影响,通过检测细胞的氧耗速率,分析GPC3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影响。结果:干扰肝癌细胞中GPC3的表达可抑制糖酵解关键调控分子Glut1、HK2与LDH-A表达,降低肝癌细胞葡萄糖摄取速率和细胞氧耗速率,且细胞培养液PH升高,乳酸产生减少。结论:肝癌细胞中GPC3高表达通过上调糖酵解关键调控分子Glut1、HK2与LDH-A表达而促进肝癌细胞糖酵解效应,同时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性。这些结果进一步提示糖代谢重编程可能是GPC3促进肝癌增殖与转移的重要机制。

CSE1L在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滑膜细胞中的作用探究1865-1869

摘要:目的:探讨CSE1L在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滑膜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RT-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的实验方法检测和比较CSE1L在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和创伤截肢患者关节滑膜细胞中的表达,不同浓度TNF-α或TNF-α抗体处理的关节炎滑膜细胞中CSE1L的表达;采用si RNA干预其骨关节炎滑膜细胞中CSE1L的表达后,通过RT-PCR、ELISA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其TNF-α的表达和分泌情况。结果:RT-PCR以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提示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滑膜细胞中CSE1L的表达较创伤截肢患者关节滑膜细胞显著增高(P〈0.01,P〈0.001)。对CSE1L进行si RNA干预降低其表达水平后,CSE1L表现出与TNF-α浓度呈正相关的变化趋势;此外,在对CSE1L进行敲减以降低其表达水平后,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滑膜细胞中TNF-α的表达水平变化提示其受到CSE1L调节。结论:CSE1L可能通过调节TNF-α的表达促进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的发展。

Sonic Hedgehog过表达下调后脑五羟色胺能神经元数量1870-1874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探索高浓度的Shh对后脑5-HT神经元数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手段检测Shh在脑干的表达情况。离体培养5-HT神经元,用不同浓度Shh蛋白处理,观察5-HT神经元的数量变化以及对轴突的影响。通过胚胎宫内电转,检测Shh过表达后脑5-HT神经元的数量变化。结果:Shh在脑干5-HT神经元分布区域内表达。离体培养的5-HT神经元,250 ng/m L的Shh蛋白处理后神经元数量为41.25±0.52(n=4,P=0.0218),与对照组35±1.21(n=4)相比,神经元数量上调。相反,1250 ng/m L的Shh蛋白处理后神经元数量为7.5±0.43(n=4,P〈0.0001),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元数量极显著下降。250 ng/m L的Shh蛋白处理后5-HT神经元轴突长度为1.08±0.05(n=4,P=0.7555),与对照组1±0.01(n=4)相比,轴突长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然而1250 ng/m L的Shh蛋白处理后5-HT神经元轴突长度为0.44±0.03(n=4,P=0.0014),与对照组相比,轴突长度极显著缩短。胚胎宫内电转p IRES-Shh-EGFP和p IRES-EGFP,观察到Shh过表达缝核上行5-HT神经元数量为147±54.2(n=4,P=0.0053),相较于对照组459±49.0(n=4),神经元数量极显著下降。同样地,Shh过表达缝核下行5-HT神经元数量为187±18.4(n=4,P=0.0001),相较于对照组411±17.3(n=4),神经元数量也发生了极显著下降。结论:Shh过表达对5-HT神经元的发育有负向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起后脑缝核5-HT神经元数量减少。

Jmjd3和Ezh2拮抗调节小鼠骨折愈合1875-1881

摘要:目的:探讨Jmjd3和Ezh2在小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软骨细胞条件性基因敲除8-10周龄小鼠为研究对象,按基因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其中实验组基因型为Jmjd3^fl/fl/Col2a1-Cre^ERT2,Ezh2^fl/fl/Col2a1-Cre^ERT2或Jmjd^3fl/fl/Ezh2^fl/fl/Col2a1-Cre ^ERT2;对照组基因型为Jmjd3^fl/fl,Ezh2^fl/fl或Jmjd3^fl/fl/Ezh2^fl/fl。建立骨髓腔中插入固定针的稳定性胫骨骨折模型,于骨折术后3天、5天和7天腹腔注射Tamoxifen 3 mg/次/天。各组于术后3W处死,并于骨折部位取材行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结果:通过连续的X线影像学及HE组织切片观察,骨折术后3周是判断小鼠骨折愈合情况的最佳时间点。X线片发现骨折术后3W时软骨细胞内Jmjd3被敲除小鼠的骨折线较对照组明显且骨化骨痂大小和密度均较低,HE切片显示骨化骨痂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软骨骨痂面积高于对照组;相反,X线片发现Ezh2被敲除小鼠的骨痂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密度高于对照组,HE组织切片显示Ezh2被敲除的小鼠的骨化骨痂的钙化程度更高,骨小梁更粗更密集。最后,X线片和HE切片均没有发现软骨细胞Jmjd3和Ezh2同时被敲除的小鼠与对照小鼠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以软骨细胞特异基因敲除小鼠为基础,我们首次发现Jmjd3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而Ezh2具有抑制骨折愈合的作用;并且发现Jmjd3和Ezh2对抗调节小鼠的骨折愈合过程,这些发现为骨折愈合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实验基础。

rh-GH在促进大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1882-1886

摘要:目的:通过在大鼠背部创面周围局部注射rh-GH(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来调控创面局部GH(生长激素,Growth Factor)水平,观察GH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方法:在SD大鼠背部制作创面,创周定期注射不同浓度rh-GH,观察并分析创面愈合速度差异;选取rh-GH的最适浓度进行创周注射并定期取材,以Western-Blot检测创周组织中GH蛋白水平,并以RT-PCR检测创周组织中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表达变化。结果:三个注射不同剂量rh-Gh的实验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由快至慢依次为16.5±1.5天、17.1±2.9天、18.5±1.5天,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21.7±2.3天相比均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缘组织中GH的Western-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GH水平在创面形成初期升高,但伤后4天开始GH表达水平即逐渐下降,而rh-GH注射组的GH水平在创面形成后逐渐升高,并维持GH在高表达水平。检测创周组织中EGF、FGF、VEGF的RNA转录水平,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各生长因子的基因转录水平在伤后2天起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创伤初期创面周围组织中GH表达水平呈现一过性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的过程;2.创面周围注射rh-GH可以提高组织中GH水平,并减少创面愈合时间;3.GH可以提高皮肤组织中EGF、FGF、VEGF水平,间接促进创面上皮化,加快创面愈合。

聚合物脂质纳米球的制备优化1887-1891

摘要:目的:制备粒径均一且稳定、载药率和包埋率较高的聚合物脂质纳米球。方法:将HSPC(氢化大豆卵磷脂)与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两种材料结合,利用超声复乳法制备聚合物脂质纳米球,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最佳制备工艺;以HSPC(氢化大豆卵磷脂)与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比例、PVA浓度、超声功率为条件优化制备参数,以粒径为响应值。结果: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HSPC与PLGA的比例为1:10,PVA浓度为0.66%,超声功率为51.34%(205.36 W)。结论:按最优工艺制备出的聚合物脂质纳米粒的粒径为230 nm左右,多分散系数(PDI)值为0.057,与预测值偏差较小,且粒径分布均一,可作为蛋白及多肽类药物的递送载体。

慢性肾脏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892-1896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尤其是非肥胖CKD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纳排标准,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就诊的CKD患者共573例,其中非肥胖CKD患者510例,检测患者的身高、体重、空腹胰岛素、血肌酐、血尿素氮等临床指标,计算患者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以BMI≥28 kg/m^2定义为肥胖,按照e GFR水平将CKD分期,建立HOMA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价IR情况,对CKD患者及非肥胖CKD患者各期IR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应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HOMA-IR指数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随着CKD患者肾脏功能的逐渐恶化,IR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各期CKD患者及非肥胖CKD患者IR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00)。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KD患者的HOMA-IR指数与BMI、血尿素氮、甘油三酯、甲状旁腺激素、CKD分期呈正相关,与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e GFR呈负相关。非肥胖CKD患者的HOMA-IR指数与年龄、尿素氮、甘油三酯、甲状旁腺激素、CKD分期呈正相关,与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e GFR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KD患者的BMI、血尿素氮、甘油三酯、CKD分期进入最终回归方程,HOMA-IR与BMI、血尿素氮、甘油三酯、CKD分期呈正相关(P〈0.05)。非肥胖CKD患者的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CKD分期进入最终回归方程,HOMA-IR与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CKD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IR的发生率随CKD的进展逐渐升高,肥胖、血尿素氮升高、甘油三酯升高、肾功能降低是CKD患者发生IR的相关危险因素,血尿素氮升高、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肾功能降低是非肥胖CKD患者IR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MMP-7、VEGF及E-ca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1897-19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浸润性导管癌(ID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钙黏附素E(E-ca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8月期间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乳甲外科的DCIS石蜡包埋标本(DCIS组)59例,IDC石蜡包埋标本(IDC组)32例,另选取同时期正常乳腺组织标本2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MMP-7、VEGF及E-cad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MP-7、VEGF及E-cad的阳性表达率与DCIS、ID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MP-7、VEGF与E-ca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IS组、IDC组的MMP-7、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E-cad的强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DCIS组与IDC组之间的MMP-7、VEGF、E-cad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7、VEGF及E-cad的阳性表达率均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临床分期为Ⅱ-Ⅲ期、中/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MP-7、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临床分期为Ⅰ期、高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中/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cad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MP-7与VEGF存在正相关关系(r=0.362,P=0.038),MMP-7、VEGF均与E-cad无显著相关性(r=0.071、0.024,P=0.057、0.089)。结论:DCIS和IDC中MMP-7、VEGF表达较高,E-cad表达较低,且与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查MMP-7、VEGF、E-cad的表达来评估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