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 23-1544/R 国内刊号
  • 1673-6273 国际刊号
  • 0.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剑桥科学文摘、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年第2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抗CD90单克隆抗体在治疗黑色素细胞瘤中的基础研究5401-5405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抗CD90单克隆抗体治疗黑色素细胞瘤的可行性及相关机制。方法:首先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探究抗CD90单克隆抗体是否能在体外诱导B16细胞凋亡。之后,通过向C57BL/6J小鼠皮下注射B16细胞建立小鼠黑色素瘤模型,并给予抗CD90单克隆抗体治疗,评价其抗肿瘤的治疗效果。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鼠成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分布情况,统计肿瘤中微血管密度进行比较。结果:抗CD90单克隆抗体在体外不能直接诱导B16细胞凋亡,但抗CD90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的原位生长(p=0.049);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肿瘤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发现经过抗体治疗的小鼠成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明显减少,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抗CD90单克隆抗体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影响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从而达到治疗黑色素瘤的效果。

l840MHz电磁辐射对雄性SD大鼠性激素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损伤作用研究5406-5411

摘要:目的:探讨1840MHz电磁辐射对雄性SD大鼠性激素分泌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损伤作用。方法:将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8组,即2组假辐照组和6组辐照组,辐照组给予频率为1840MHz,比吸收率(SAR)分别为0.2、0.5、1.5W/kg的电磁辐射,连续辐照l周或3周(5d/周,30min/d)。辐照后立即麻醉SD大鼠并进行心脏采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生长激素(G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的浓度。睾丸组织称重并给予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用显微镜观察睾丸组织形态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睾丸组织内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DNA氧化损伤的标志物8-OHdG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辐照组大鼠睾丸组织结构无显著损伤,但是经比吸收率为0.2W/Kg和0.5W/Kg的电磁辐射辐照3周(5d/周,30rain/d)后,辐照组FSH,GnRH,LH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睾丸组织中HSP70和8-OHdG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1840MHz电磁辐射对雄性sD大鼠睾丸的形态结构无明显影响,而睾丸的部分生殖内分泌功能改变,没有引起大鼠睾丸组织明显的氧化应激损伤。

白藜芦醇对缺氧诱导的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5412-5415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在常氧环境及缺氧环境下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析不同浓度(0、12.5、25、50、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在常氧环境及缺氧环境下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BEL-740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在常氧及缺氧环境中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均有明显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呈剂量·效应相关,其中50、100、200μmol/L白藜芦醇两种环境中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及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常氧环境中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8.70±2.15%、22.13±2.18%、31.47±2.26%,凋亡率分别为11.82±2.28%、19.80±2.64%、38.00±2.57%;缺氧环境中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7.87:t:1.76%、23.52±2.29%、29.87±1.51%,凋亡率分别为12.36±3.15%、19.71±2.78%、37.87±4.83%。结论:白藜芦醇在缺氧环境下能抑制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且其作用与常氧环境相似。

小鼠海马神经元冰冻切片和脑片培养方法的比较5416-5420

摘要:目的:通过冰冻切片和脑片培养方式比较获得更适合脑片实验研究的方法。方法:分别运用急性切片和脑片培养方法,结合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比较两种脑片处理方法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细胞膜封接难易程度、细胞电生理特性等的差异,获得更适合细胞研究的脑片获取方法。结果:冰冻切片方法切断部分神经纤维,脑片表层出现肿胀或坏死细胞,2.3层细胞可用于膜片钳记录,但不易封接破膜。脑片培养后可使纤维再生,整个脑片细胞形态清晰可见,容易封接破膜,电生理记录波形及基本特性与冰冻切片一致,但脑片培养方法的细胞突触后电流幅度更大、频率更高。结论:脑片培养可修复受损纤维和细胞膜柔韧性,且不改变膜特性,但脑片培养重建了一定数量的细胞间信号连接,使细胞反应性增强,脑片培养方法更适合脑片神经元研究。

DKK-1和MMP-14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5421-5424

摘要:目的:研究DKK-1蛋白和MMP-14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口腔鳞癌石蜡标本62例作为实验组,2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DKK-1和MMP-1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DKK-1的阳性表达率为40.32%,明显低于对照组中(68%),而MMP-14的阳性表达率(72.58%)明显高于对照组(24%)(P〈O.05)。DKK-1和MMP-14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P〈0.05)。口腔鳞癌组织中DKK-1和MMP-14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00,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KK-1的表达下调,MMP-14的表达上调,二者可能参与了OS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有望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情和预后评估。

Orexins在雌性大鼠条件性蔗糖摄取中的作用研究5425-5431

摘要:目的:探讨Orexins在雌性大鼠的摄取蔗糖的操作反应行为的作用,以及在线索诱导下恢复寻找蔗糖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限制进食组和自由进食组,以固定比率和累进比率训练大鼠自己摄取蔗糖颗粒。通过OxRl受体拮抗剂SB-334867预处理,观察SB-334867对大鼠按固定比率摄取蔗糖行为和在线索诱导下恢复寻找蔗糖行为的影响。结果:限制进食的大鼠表现出按压有效杠杆次数和获取蔗糖颗粒数显著增多(P〈0.05),按压无效杠杆次数稍微增多。SB-334867可显著减少限制进食大鼠按压有效杠杆次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SB-334867在消退期间可显著增加按压有效杠杆的次数(P〈0.05);在恢复期间,限制进食大鼠按压有效杠杆的次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Orexins系统在大鼠条件刺激诱导摄取蔗糖中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藏红花酸抗小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5432-5435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藏红花酸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6只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藏红花酸组、模型组、正常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小鼠给予3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首次注射5mL/Kg,以后每次3mL/Kg,每3日1次,连续12周。同时藏红花酸组给予藏红花酸5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12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状态。12周末处死小鼠,肝组织切片行HE、Masson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肝组织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过程中,模型组小鼠一般状态较差,体重增长缓慢;藏红花酸组小鼠一般状态尚可,体重较模型组增长明显(P〈0.05)。肝组织HE、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纤维化程度较重(造模成功),与其相比,藏红花酸组小鼠肝纤维化程度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藏红花酸组肝组织p38MAPK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藏红花酸能有效减轻小鼠肝损伤及纤肝维化程度,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下调p38MAPK蛋白的表达有关。

双向等位基因特异性PCR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型方法比较5436-5440

摘要:目的:比较双向等位基因特异性PCR(Bi-PASA)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Vr,P)法对EZH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887569基因分型结果有无差异,并用Bi-PASA法对EZH2基因rs17171119位点基因分型后分析与结直肠癌(CRC)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提取96名CRC患者与100名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DNA,分别用Bi.PAsA法与聚合PCR-RFLP法检测EZH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887569基因型,对两种分型结果进行比较;使用Bi—PASA法对EZH2基因rs17171119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后用病例一对照方法分析该SNPs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结果:Bi—PAsA与PCR-RFLP对EZH2基因rs887569位点基因分型的准确率分别为99.5%和100%;EZH2基因的rs17171119SNPs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P=0.938,OR=0.846,95%CI:0.586-1.221)。结论:Bi—PASA是一种简单有效检测SNPs的方法,分型结果较为可靠;rs17171119SNPs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无关,但本结论还有待更大样本量基因分型的验证。

人参皂苷单体Rh2对人鼻咽癌CNE-2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5441-5444

摘要: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单体Rh2对人鼻咽癌CNE一2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生长在对数期的人鼻咽癌CNE.2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培养,阴性对照组采用含有DMSO的培养液培养,实验组在对照组细胞的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人参皂苷单体Rh2处理。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PI单染流式细胞术分析各时期细胞所占百分比.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浓度下的Rh2对CNE-2S细胞均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且随着Rh2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增强的趋势,其中浓度为12.5mg·L^-1Rh2增值抑制率最低,浓度为100mg·L^-1Rh2增值抑制率最高。不同浓度人参皂苷单体Rh2G0/G1期细胞分布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1),且G2/M、S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随着人参皂苷单体Rh2浓度的增加作用呈现增强的趋势(P〈0.05);不同浓度的Rh2单体作用24h,CNE-2S细胞早期、晚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并且在Rh2单体浓度为100mg·L^-1时,凋亡率最高。结论:人参皂苷单体Rh2对人鼻咽癌CNE-2S细胞增殖及凋亡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可能对单体Rh2的浓度存在依懒性。

tBHQ和SFN在创伤性脑损伤小鼠中的疗效比较性分析5445-5448

摘要:目的:探讨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莱菔硫烷(SFN)在患有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疗效差异性。方法:80只健康成年的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常规损伤组、tBHQ治疗组和SFN治疗组,使用电子颅脑损伤仪(eCCI)制备TBI模型。其中tBHQ治疗组在伤前24h大鼠腹腔注射三次tBHQ(50mg/kg),每8h一次;SFN治疗组在伤后15min给予腹腔注射SFN(5mg/kg)。给药24h后,采用mNSS方法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利用干湿称量法计算脑含水量,Westernblot和ELISA方法分别测定大鼠脑组织的NOX2和Nrf2的表达水平。结果:损伤发生后第24h,tBHQ治疗组和SFN治疗组在mNSS评分((4.5±0.71)VS(9.2士0.79),(6.0±0.82)VS(9.2±0.79))、脑水肿(79.4%VS85.6%,80.3%VS85.6%)、NOX2和Nrf2(0.93nedmLVS0.81ng/mL,0.87ng/mLVS0.81ng/mL)表达上与常规损伤组差异明显,而tBHQ治疗组和SFN治疗组间在mNSS评分((4.5±0.71)VS(6.0±0.82))、NOX2和Nrf2(0.93ng/mLVS0.87ng/mL)表达上差异显著。结论:在大鼠TBI模型中,tBHQ和SFN均可以有效的降低机体自身的氧化应激作用,并改善神经功能,但tBHQ的疗效要好于SFN。

影响复杂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5449-5452

摘要:目的:探讨复杂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急诊收治入院的98例复杂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对可能影响复杂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的15项临床病理因素:患者年龄、性别、治疗方式、发病至就诊时间、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就诊时收缩压、入院时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既往结缔组织病、主动脉扩张、急性肾损伤、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肌灌注、肠系膜动脉灌注、下肢灌注,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就诊时收缩压、治疗方式、急性肾损伤、心肌灌注不良、心包积液、主动脉扩张、下肢灌注不良与院内死亡有关(P〈0.1)。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EVAR治疗(HR=8.437CI1.048.67.925P=0.045),心包积液(HR=4.010CI1.675—9.598P=0.002),下肢灌注不良啡3.133CI1.083.9.064P=0.035)与院内死亡有关(P〈0.05)。结论:心包积液及下肢灌注不良可使复杂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率增加,而TEVAR可有效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不同剂量甲强龙对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5453-5456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甲强龙对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II~III级,性别不限,年龄65~8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甲强龙高剂量组(M组)和甲强龙低剂量组(C组)。在麻醉诱导前30min,M组静脉注射甲强龙1mg·kg^-1,C组静脉注射甲强龙0.5mg·kg^-1。于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4h(T2)抽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与TO时比较,M组T1和T2时CD3^+水平显著降低(P〈0.05),CD4^+水平、CD4^+/CD8^+比值有所降低,CD8’水平有所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和T2时CD3^+、CD4^+、CD8^+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M组T1和T2时CD3^+水平降低,T2时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注射1mg·kg^-1的甲强龙对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而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注射0.5mg·kg^-1的甲强龙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乳腺X线摄影与超声在早期老年乳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5457-5461

摘要:目的:比较乳腺X线摄影与超声在早期老年乳腺癌诊断中区别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比较乳腺X线摄影检查结果与乳腺超声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的辅助诊断中的诊断确诊率,分析其区别与价值。结果:①乳腺X线摄影比超声对钙化更敏感,而超声比乳腺X线摄影对肿物检出率更高。②对于直径在0.5—2.0cm之间的小肿瘤,超声检出率比乳腺X线摄影高;而对于肉眼及查体可扪及的乳腺大肿物(直径〉2.0cm),二者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③乳腺X线摄影与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率无明显差异,乳腺X线摄影+超声对乳腺癌的准确率高于乳腺X线摄影。结论:两种方法在老年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检查中各有优缺点,二者联合应用可达到增加诊断准确率之目的。

替硝唑合剂对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5462-5465

摘要:目的:探讨替硝唑合剂(以替硝唑为主药,辅以地塞米松、头孢噻啶)对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9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替硝唑合剂联合甲醛甲酚暂封一周并于一周后进行永久填充治疗,对照组患者用甲醛甲酚暂封一周并于一周后进行永久填充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暂封一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97.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2.4%)(P〈0.05)。观察组6个月内的病症复发率为2.2%,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3-3%,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77.8%)(P〈0.05)。结论:替硝唑合剂治疗牙体牙髓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能有效控制病情复发。

ING4和HIF—1α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5466-5470

摘要:目的:探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生长抑制因子4(ING4)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口腔鳞癌患者共计65例,均经过手术治疗,术前未行放化疗,切除标本经过石蜡包埋切片,同时选取20例正常口腔黏膜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人口腔鳞状细胞癌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ING4和HIF-1α的表达,并分析其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G4和HIF-1α表达的相关性。结果:OSCC组织中ING4的阳性表达率为41.5%(27/65),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OSCC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为64.6%(42/65),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ING4和HIF-1α的表达与OSCC的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OSCC组织中,ING4的表达与HIF-1α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G4的表达下调,HIF—1α的表达上调,二者可能通过负向调控作用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退行性腰椎滑脱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和关节突关节角度相关研究5471-5475

摘要: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DLs)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和关节突关节角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DLS患者作为DLS组,另外选取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CT进行关节突关节角和腰椎滑脱度的测量,使用MRI的T2像对椎间盘进行Pfirrmann退变分级。结果:DLS组的各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DLS组不同滑脱程度的L2/3、L3/4、L5/S1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S组L2/3、L3/4、L5/S1节段不同椎间盘退变等级间的滑脱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L2/3和L3/4节段不同椎间盘退变程度间关节突关节角度差无显著性差异(P〉0.05),L5/S1节段不同椎间盘退变程度间关节突关节角度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临近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明显小于正常人,且临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并未随着腰椎滑脱程度的加重而改变,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滑脱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与关节突关节的矢状化程度无关,但L5/S1关节突关节角度不对称性会影响到同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

不同剂量易善复治疗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5476-5479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对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70例单纯肝炎后肝硬化(VC)和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35例。小剂量组予易善复1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大剂量组予易善复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指标、腹腔彩超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大剂量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治疗肝硬化的总有效率为88.6%,显著高于小剂量组的(68.6%,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与小剂量易善复相比,大剂量易善复更能改善单纯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不增加药物副反应,安全性高。

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缝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5480-5483

摘要:目的:比较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缝合与传统缝合方式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效果,并分析其用于PD术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行PD的60例病人临床资料,按照吻合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贯穿组和传统组,各30例。贯穿组患者均采用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缝合,传统组患者均采取传统缝合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指标(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如胰痿、淋巴漏、胃排空障碍、肺部感染、吻合口出血、腹腔脓肿)等情况,并比较两组再手术率和再入院率。结果:贯穿组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较传统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贯穿组围术期胰瘘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传统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贯穿组B级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贯穿组再手术率、再入院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缝有利于PD患者术后恢复,且围术期胰瘘发生率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胰肠吻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