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 23-1544/R 国内刊号
  • 1673-6273 国际刊号
  • 0.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剑桥科学文摘、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Bub1基因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2201-2204

摘要:目的:研究Bub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以及对肝癌细胞系MHCC97-H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肝癌细胞系MHCC97-H中Bub1的表达;q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ub1在m 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CCK-8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q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Bub1能够成功下调Bub1的表达;下调Bub1后肝癌MHCC97-H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5),细胞的凋亡比例升高(P〈0.05),细胞发生S期阻滞。结论:Bub1基因在肝癌中高表达,下调Bub1的表达后能够降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发生S期阻滞。

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意义2205-2208

摘要: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血液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梗后心衰动物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心衰组(HF组),每组7只。对各组大鼠行心脏超声及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价心功能,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ing,LVFS),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LVEDP)。上述检查完成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液标本检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叶酸(Folic acid,Fa)水平;测定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LVEF,LVFS显著降低;LVEDP增高;BNP、Hcy、Cr和UA水平比正常组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可能促使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展。

孟鲁司特钠对柯萨奇B3病毒感染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2209-2213

摘要:目的:探讨半胱氨酰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montelukast)对于柯萨奇B3(CVB3)感染小鼠心肌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5只SPF级BALB/C小鼠,雄性,体重为16-20 g,随机分成四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10只);B组为病毒对照组(15只);C组为孟鲁司特钠小剂量组(20只);D组为孟鲁司特钠大剂量组(20只)。在接种病毒第14天处死所有存活小鼠,取心脏,通过各种检测技术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病变积分、核因子-κB(NF-κB)的差异。结果: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心肌NF-κB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且大剂量组较明显;同时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及病毒对照组心肌NF-κB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96,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对心肌损伤小鼠血清中的核因子-k B(NF-κB)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大剂量组效果显著,孟鲁司特钠对CVB3感染小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卡那霉素致聋豚鼠耳蜗电极植入模型的建立及意义2214-2217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耳蜗电极的插入对耳蜗功能的影响,为研究人工耳蜗植入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方法:取听力正常的豚鼠8只,4只注射卡那霉素联合呋塞米致聋,为致聋组;4只仅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对两组动物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及耳声发射(DPOAE)检查后,将耳蜗电极植入左侧耳蜗。结果:致聋组术侧4个频率段ABR阈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术后24 h、48 h、72 h时间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侧ABR阈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32 k Hz频率的三个时间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3个频率无显著性差异。此外,致聋组与对照组术侧耳ABR阈移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致聋组术前5个频率的DPOAE无法引出,术后DPOAE仍无法引出;对照组术前DPOAE均可引出,术后术侧的DPOAE均无法引出。术后72 h可见电极周围有组织包绕,固定良好,局部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卡那霉素致聋的豚鼠耳蜗电极植入模型,可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颞骨病理改变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白细胞介素-17对体外培养髓核细胞增殖和代谢的影响2218-2222

摘要: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对体外培养髓核细胞增殖和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髓核细胞取自经核磁共振影像确认需手术的退变椎间盘组织,建立体外培养体系。用2、5、10、15、20 ng/m L IL-17刺激髓核细胞72 h后,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适当浓度IL-17刺激细胞48 h或96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基质和组织代谢相关基因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IL-17刺激可以抑制体外培养髓核细胞的增殖,且15 ng/m L浓度的抑制作用最强。15 ng/m L IL-17刺激髓核细胞后,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ACAN)和I型胶原(type I collagen,COL1A1)m 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金属蛋白酶3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3,TIMP3)的m 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COL2A1 m RNA的表达下降,MMP13、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结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Ⅰmotifs-4,ADAMTS4)、ADAMTS5、TIMP1 m RNA的表达上升,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IL-17刺激48 h时,COL1A1的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10),而ADAMTS5的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0.005)。但刺激96h时,COL1A1的蛋白表达下降,ADAMTS5的蛋白表达上升,但无显著差异(P〉0.05);COL2A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37)。结论:IL-17可抑制体外培养髓核细胞的增殖及代谢,在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口径血液导流管的实验研究2223-2226

摘要:目的:探讨小口径血液导流管在动物离断肢体模型中快速恢复通血的实验基础应用,研究小口径血液导流管实验幼猪离断肢体维持通血效果的评价。方法:20只实验幼猪随机分为A、B两组,制成后肢完全离断模型模型,采用内径为2.0 mm、外径2.5mm的血液导流管,A组长度10 cm;B组长度20 cm,进行血管桥接后定期观察血液导流管通畅性,观察终点为血液导流管完全堵塞,血管超声探测仪无血流信号,远端血管搏动消失,离断肢体以远皮下毛细血管网无渗血。比较两组到达观察终点的时间有无差异。结果: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后,离断肢体远端股动脉的远端有搏动,血管超声探测仪可检测到血液导流管内有血流信号,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液导流管动脉段逐渐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导流管段逐渐形成附壁血栓,远端血管搏动及皮下毛细管网渗血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血流信号消失,两组到达观测终点的时间分别为A组365±47.4 min;B组359±31.5 min,两者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长度在10 cm-20 cm的小口径血液导流管在实验动物离断肢体血管通血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口径血液导流管能够用于动物离断肢体的血管临时桥接,维持通血时间可达6-8小时,有效通血时间长。实验数据说明小口径血液导流管适合于动物离断肢体模型中的血管桥接,在下一步临床应用中在四肢复杂血管损伤中有着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尿酸对类成骨细胞(MG-63)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2227-2231

摘要:目的:探讨尿酸对类成骨细胞(MG-63)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类成骨细胞(MG-63)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加入成骨培养液的完全培养基)和实验组(分别加入成骨培养液及含0.2、0.4、0.8mmol/L尿酸的完全培养基),诱导第14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在第7天和第14天检测类成骨细胞(MG-63)碱性磷酸酶活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及RT-PCR法检测TGF-β1 m RNA的表达。结果:尿酸干预类成骨细胞(MG-63)后,细胞数目随着尿酸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以0.8 mmol/L最明显。类成骨细胞(MG-63)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增殖能力均增高;细胞TGF-β1 m RNA表达升高,呈现浓度、时间依赖性;以上指标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以及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可刺激类成骨细胞(MG-63)增殖,可能与促进TGF-β1转录有关。

高氧抑制LPS/ATP诱导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焦亡阴弯弯1李项瑞1闫晋琪1李楠1张二飞2232-2235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氧气在LPS/ATP诱导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提取C57BL/6小鼠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用1μg/ml脂多糖(LPS)刺激细胞24 h,用5 m M三磷酸腺苷(ATP)刺激细胞4 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水平的变化。用5 m M ATP刺激细胞后,给予细胞40%、60%和100%的氧气处理1.5 h,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1μg/m L LPS和5 m M ATP先后刺激下,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明显升高(P〈0.001),用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AC-YVAD-CMK刺激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后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01)。5 m M ATP刺激之后给予细胞不同浓度的氧气干预1.5 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高氧抑制LPS/ATP诱导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焦亡。

MACC1和C-Met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2236-224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MACC1和C-Met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白斑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口腔黏膜、20例上皮异常增生白斑、50例口腔鳞癌组织中的MACC1、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X2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结果进行判定。结果:MACC1、C-Met蛋白在异常增生型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76%,35%、66%,均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17.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1和C-Met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口腔白斑及口腔鳞癌中MACC1和C-Met的表达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MACC1和C-Met在上皮不典型增生性白斑和口腔鳞癌中高表达,二者在口腔黏膜白斑的癌变和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胰腺癌潜在肿瘤标志物的探索及在胰腺癌中的应用2241-2246

摘要:目的:探索胰腺癌新的潜在标志物,建立夹心法ELISA体系,并初步应用于胰腺癌患者的血清检测。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胰腺癌患者术前后血清进行分析,提纯分析差异蛋白并命名为DAP44,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出抗DAP44单克隆抗体,用HRP标记法标记抗体,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滴度,用制备出的抗体对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组化染色,采用夹心ELISA(DAS-ELISA)法制备抗DAP44检测试剂盒,检测胰腺癌病人和正常人血清DAP44值,比较两者差异。结果:对差异蛋白进行肽段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并融合了3株能稳定分泌抗DAP44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2D6H5,1E4D6,5B8H12),3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效价均在107以上,通过抗体配对筛选确定以2D6H5为包被抗体,1E4D6为酶标抗体时,DAS-ELISA法敏感性最高。两株抗体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癌组织DAP44表达量远高于癌旁。DAS-ELISA法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在0.78-25 ng/m L,检测下线为0.78 ng/m L,此方法检测到的胰腺癌病人和正常人血清DAP44平均含量分别为19.707±1.464和10.653±2.221,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DAP44可能作为潜在的胰腺癌肿瘤标志物,建立的抗DAP44 DAS-ELISA法体系能够初步用于胰腺癌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指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无功能性垂体巨大腺瘤卒中的特点及预后分析2247-2251

摘要:目的:探讨无功能性垂体巨大腺瘤瘤内卒中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其对手术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垂体卒中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卒中组患者就诊时间较缺血性卒中组更及时(P〈0.001);梗阻性卒中组的垂体腺瘤侵袭范围更广(Hardy's分级:P=0.02;Knosp分级:P=0.002);出血性卒中形态更倾向于团块状聚集发生,而有不少缺血性卒中形态呈现多发/散点状分布(P=0.005);缺血性卒中易发生于鞍隔上区,而出血性卒中于鞍内较多见(P〈0.001);缺血性卒中组患者的术后视敏度改善情况优于出血性卒中组(P=0.028);缺血性卒中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出血性卒中组(P〈0.05)。结论:出血性垂体卒中就诊相对及时,及时手术治疗能获得较好的预后,但手术时需仔细辨别正常组织,防止术后并发症;缺血性卒中就诊时机较晚,侵袭范围广,但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合理区分垂体卒中类型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2252-2255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IPFI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糖尿病未合并IPFI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白蛋白、血红蛋白、住院时间、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体内保留导管、有创机械通气、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均是侵袭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进行筛选,选择P〈0.05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向后剔除法筛选变量,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贫血、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创机械通气均是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预后较差,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和适宜的处理方法。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老年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比较2256-2259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的162例老年混合痔患者并随机分成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RPH)术+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PPH)术+外痔切除术治疗,观察周期为21天,随访3年。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积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24 h疼痛积分、首次排便疼痛积分及术后并发症(出血、水肿)的发生率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远期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RPH)术治疗老年混合痔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较粘膜环切钉合(PPH)术+外痔切除术更好,而远期疗效与其相当。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TLR4、血浆炎症因子及白介素的影响2260-2263

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TLR4、白介素及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并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和乌司他丁治疗,而实验组还要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记录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测量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后的TLR4、血浆炎症因子及白介素水平。结果:(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APACHEⅡ评分、腹痛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或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2)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的TLR4、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的TLR4、CRP、IL-6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的治愈率(34.29%)和总有效率(74.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14.29%)和总有效率(48.57%)。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抗炎效果相较于单独使用乌司他丁疗效显著,能更好地降低炎症反应,使得TLR4、血浆炎症因子及白介素等炎症因子降低。

胃癌患者围术期血清TNF-α,NO及IGF-Ⅱ水平变化及意义2264-2266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117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病例组),随机选取的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两组的血清TNF-α水平,硝酸还原法测定NO水平,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IGF-II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术前血清TNF-α、IGF-I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后3 d、7 d、10 d血清TNF-α、IGF-II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血清TNF-α、IGF-I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血清NO水平在术后3 d、7 d、10 d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血清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术前病例组患者TNF-α、IGF-II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33,P〈0.05),TNF-α、IGF-II与NO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r=-0.681、-0.716,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血清TNF-α、IGF-Ⅱ呈高表达,NO呈低表达,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TNF-α、IGF-Ⅱ、NO逐渐趋于正常,联合检测围手术期血清TNF-α、NO、IGF-Ⅱ有助于早期评估胃癌病情及判断预后。

抑那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血清HE4及ENA78水平的影响2267-2270

摘要:目的:探究抑那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HE4、ENA78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1例予腹腔镜手术剥除异位囊肿,术后服用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实验组33例予腹腔镜手术剥除异位囊肿,术后辅以抑那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E4、ENA78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9%,显著高于对照组67.7%(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人附睾蛋白4(HE4蛋白)、上皮中性粒细胞活化肽(ENA7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FSH、LH、E2、HE4蛋白及ENA78水平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复发率较低、妊娠率较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辅以抑那通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增高妊娠率,推测其机制与降低HE4及ENA78水平有关。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2271-2274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238例,根据病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81例(DM组),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组78例(ACS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79例(DA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83例作为对照组(NC组)。比较各组一般情况和血清学指标。结果:(1)DA组BMI大于NC组、DM组和ACS组,血清GGT、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NC组、DM组和ACS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高于NC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NC组(P〈0.05)。(2)血清GGT水平与TG、LDC-C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GGT水平升高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GGT水平对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2275-2278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1支病变组(24例),2支病变组(44例)和3支病变组(32例)。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20分,n=26),中度病变组(20分≤Gensini评分〈40分,n=45)和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40分,n=29)。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各组颈动脉超声相关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研究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硬化度(β)、颈动脉顺应性(AC)、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EV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受试者IMT、β、EP、AC、PEVβ升高,其中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受试者IMT、β、EP、AC、PEVβ升高,其中重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轻度病变组〉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IMT、β、EP、AC、PEVβ与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0.607,0.428,0.532,0.507,0.556,均P〈0.05),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24,0.432,0.517,0.521,0.543,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患者病变程度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