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 23-1544/R 国内刊号
  • 1673-6273 国际刊号
  • 0.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剑桥科学文摘、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抑制或激活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601-605

摘要:目的:研究肺泡巨噬细胞(NR8383)不同蛋白酶体激活程度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构建UbG76V-GFP融合蛋白,将含有UbG76V-GFP的质粒导入NR8383细胞,筛选出可稳定表达UbG76V-GFP的细胞系,通过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蛋白酶体激活剂(阿霉素)干预蛋白酶体活性。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蛋白酶体活性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在缺氧复氧2 h、4 h、6 h时蛋白酶体活性,Western blot及PCR技术检测不同蛋白酶体活性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在缺氧复氧2 h、4 h、6 h时泛素化蛋白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在缺氧复氧2 h、4 h、6 h这3个时间点,加入MG132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绿色荧光及泛素化蛋白(Ubiquitin)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PCR及Western blot示内质网应激基因BIP(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XBP-1(X-盒结合蛋白)和CHOP(C/EBP同源蛋白)平均扩增量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加入阿霉素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在缺氧复氧2 h、4h、6 h表现出相反的实验结果,绿色荧光及Ubiquitin蛋白相对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而PCR及Western blot示内质网应激基因BIP、XBP-1和CHOP平均扩增量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活细胞泛素-蛋白酶体活性程度与内质网应激存在紧密联系,外源性增强泛素蛋白酶体活性会抑制内质网应激,外源性减弱泛素蛋白酶体活性会增强内质网应激。

单链抗体scFv-GCN4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及活性检测606-609

摘要:目的:重组表达融合GST或MBP标签的单链抗体scFv-GCN4,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构建pBAD-MBP-scFv-GCN4及pBAD-GST-scFv-GCN4表达载体,使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Top10菌株表达并亲和纯化重组蛋白MBP-scFv-GCN4及GST-scFv-GCN4。构建p ET30a-Nus-GCN4载体,使用E.coliBL21(DE3)菌株表达重组蛋白Nus-GCN4及Nus。以重组的GCN4为特异性抗原,通过Pull-down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MBP-scFv-GCN4及GST-scFv-GCN4的抗体活性及特异性。结果:重组菌株E.coli Top10可高效表达可溶性的MBP-scFv-GCN4和GST-scFv-GCN4蛋白,通过亲和纯化,均得到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重组菌株E.coliBL21(DE3)可高效表达可溶性的Nus与Nus-GCN4蛋白。Pull-down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MBP-scFv-GCN4及GST-scFv-GCN4均可以高效、特异地识别重组的GCN4抗原。结论:重组抗体GST-scFv-GCN4及MBP-scFv-GCN4均可在E.coli中高效表达,并且具有良好的抗体活性及特异性。

LC-MS/MS法检测猪内脏和肌肉中N-乙酰神经氨酸、N-羟乙酰氨酸和脱氨神经氨酸浓度的研究610-614

摘要: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猪内脏和肌肉组织中唾液酸N-乙酰神经氨酸(Neu5Ac)、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和脱氨神经氨酸(KDN)浓度的分析方法。方法:将内脏肉组织匀浆后,利用三氟乙酸(TFA)将结合态的唾液酸从糖脂或糖蛋白链上解离下来后进样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Plus C18(5μm,4.6×250 mm,Waters),流动相为0.1%醋酸铵-100%乙腈(9:1),柱温:25℃,流速800μL·min~(-1),进样量20μL。质谱条件:离子源为电喷雾化离子源(ESI),扫描方式为多重反应监测(MRM),监测离子对:Neu5Ac:307.7→87.0,Neu5Gc:323.3→116.0,KDN:266.7→87.0,13C3Neu5Ac内标品:310.9→90.0。结果:Neu5Ac、Neu5Gc和KDN分别在0.1~20.0、0.05~10.00和0.005~1.000μmol·L~(-1)的浓度范围内和对照品与内标峰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平均RSD为1.2%,稳定性平均RSD为1.9%,日间和日内精密度试验RSD均小于6.7%,平均回收率为92.9~106.4%。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广泛运用于组织和体液中唾液酸的测定。

铁皮石斛DoWRKY6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分析615-618

摘要:目的:植物生长发育由多种转录因子调控,探索WRKY转录因子调控铁皮石斛组织生长发育机理。方法:根据铁皮石斛原球茎转录组数据中的WRKY6序列设计引物,并利用RACE技术克隆该基因;用生信分析软件预测其蛋白结构,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研究该基因在铁皮石斛幼苗根、茎、叶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通过RACE技术得到1个1,238bp的Ⅱ类WRKY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DoWRKY6,其ORF长1,017 bp,编码339个氨基酸残基,与梅[PrmuWRKY27(XM_008236601.1)]及大豆[GlmaWRKY27(XM_003555347.3)]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且DoWRKY6在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最大。结论:我们预测在铁皮石斛的生长发育过程中DoWRKY6基因对根、叶、茎的调控作用依次增强,表明DoWRKY6与已发表的铁皮石斛WRKY基因在组织的差异性表达上有较大差别,这对丰富WRKY家族对铁皮石斛的生长发育调控机制提供更多依据。

经胸右心室穿刺法测量大鼠右心室压力的研究619-623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技术简单、操作方便、重复性好、容易掌握的大鼠右心室压力测量方法。方法:取健康Sprague Dawley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对照组(n=10)。实验组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0.45×13.5 mm)经胸直接穿刺右心室测量右心室压力,对照组使用右心导管,经颈外静脉沿右心房插入右心室测量右心室压力。比较两者操作时间、成功率、右心室压力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从麻醉开始到成功测出右心室压力的时间5.10±1.32 min,对照组为25.21±10.30 min(P〈0.05)。两种方法所检测到的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舒张压、右心室平均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成功率100%,对照组60%(P〈0.05)。结论:经胸右心室穿刺法能准确、快速穿刺到右心室并能准确测量右心室压力。

花生主要变应原Ara h2的克隆及原核表达624-627

摘要:目的:在原核载体中克隆、表达花生主要变应原Ara h2,为其重组变应原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合成花生主要变应原Ara h2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行PCR扩增,经Eco RⅠ、HindⅢ双酶切后与做相应酶切的pET-28a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BL21,提取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使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使用Ara h2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对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印迹鉴定。结果:成功扩增了Ara h2基因,重组质粒双酶切见目的条带,基因测序显示Ara h2在正确开放阅读框中,基因长423bp,编码140个氨基酸,预测的等电点为5.3,分子量约16660.17 Da,基因比对分析显示其与相关报道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达100%。重组pET-28a-Ara h2/BL21经0.6 mmol/L IPTG诱导表达可见重组融合蛋白在相应分子量大量表达,使用Ara h2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法能检测到目的蛋白。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花生主要变应原Ara h2,为其重组变应原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黄连素对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研究628-632

摘要:目的:探讨黄连素(Berberine,BBR)在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并比较BBR预处理(BBR pre-treatment,preBBR)和BBR后处理(BBR post-treatment,postBBR)给药的效果。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单纯MI对照组、MI+preBBR组及MI+postBBR组,每组15只。MI模型采用前降支结扎法制备。MI+preBBR组在MI模型制备前2周开始用BBR(100 mg·kg~(-1)·d~(-1))每天灌胃,持续至MI后28 d;MI+postBBR组在MI模型制备后4 h开始用BBR(100 mg·kg~(-1)·d~(-1))每天灌胃,持续至MI后28 d。记录实验期间小鼠生存情况。MI后28天采用小动物超声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取心脏组织,测定心脏大小和重量;ELISA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Masson染色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与单纯MI对照组相比,MI+preBBR组及MI+postBBR组小鼠生存率提高、心脏收缩功能增强、心脏变小、心脏重量减轻、血浆BNP水平降低、心肌纤维化明显改善。其中,MI+preBBR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MI+postBBR组。结论:BBR可抑制MI后心室重构,且BBR预处理效果优于后处理。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齿状回miR-132表达及抑制性电流的影响633-635

摘要: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海马mi R-132的表达及齿状回颗粒细胞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s)的影响,明确BDNF对颞叶内侧癫痫(MTLE)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2008年4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MTLE患者12例海马组织。RT-pcr技术检测BDNF孵育后mir-132表达,脑片膜片钳技术检测BDNF对sIPSCs的影响。结果:BDNF升高了颞叶癫痫海马mi RNA-132的表达(P〈0.01),减弱了颗粒细胞sIPSCs的频率和幅度(P〈0.01)。结论:BDNF升高了海马mir-132的表达,减弱颗粒细胞sIPSCs的频率和幅度,可能对MTLE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CCL4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636-639

摘要: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CCL4)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以及心肌组织中的变化,初步探讨CCL4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15只和病毒性心肌炎组25只,病毒性心肌炎组腹腔注射病毒液,对照组腹腔注射Eagle's培养液。15 d处死小鼠,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病理的变化;RT-PCR观察CCL4以及促炎因子的m 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观察CCL4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病毒性心肌炎组小鼠生存质量降低,生存率也显著降低;病毒性心肌炎组小鼠心肌炎性浸润严重,心肌组织中的CCL4、IL-1β、TNF-α mRNA水平显著增高,CCL4蛋白水平也明显增高,并且CCL4的浓度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正相关。结论:病毒性心肌炎CCL4的表达显著增加,并且与心肌病变程度相关。

2009例藏族白内障患者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分析640-644

摘要:目的:分析2009例藏族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2009例藏族白内障手术患者病例资料,按病因、年龄、性别、白内障类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进行分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西藏地区藏族白内障患者发病特点。结果:2009例藏族白内障手术患者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885眼(93.83%),核性白内障1197例(59.58%)。年龄2-89岁,平均年龄62.53岁,男1012眼(50.37%),女997眼(49.63%)。50-59岁年龄组的核性白内障患者比例明显高于40-49岁年龄组(P〈0.01;80-89岁年龄组的核性白内障患者比例高于70-79岁年龄组(P〈0.05)。根究Emery分级,50-59岁年龄组Ⅳ级白内障患者比例明显高于40-49岁年龄组(P〈0.01);80-89岁年龄组Ⅳ级白内障患者比例明显高于70-79岁年龄组(P〈0.05)。术前裸眼视力为0.02及0.02以下1688例(84.02%)。高度近视患者13例(0.65%),远视患者406例(20.21%)。农牧区患者1310例(65.21%),明显多于其他行业患者。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仍是西藏地区藏族白内障患者的主要病因,以核性白内障为主要发病类型。随年龄增长,核性白内障患者越来越多,核硬度分级越来越高。患者主要来源于农牧区,多数术前视力差。高度近视发病率较其他地区发病率低,而远视发病率较高。

趋化因子CX3CL1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关系645-648

摘要: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3CL1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收集对照组400例,利用免疫组化检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外动脉旋切术后斑块组织中CX3CL1表达水平,分别检测上述2组不同人群血清中的CX3CL1表达水平,同时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CX3CL1基因rs170364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对照组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人群的分布差异。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外动脉斑块组织中CX3CL1表达明显增高,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X3CL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人群中CX3CL1的表达。CX3CL1基因rs170364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GG型,GT型和TT型)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分布频率为42.7%,40.0%和17.2%,在对照组分布频率为50.2%,39.6%和10.2%,CX3CL1基因rs170364位点T等位基因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后,CX3CL1基因rs170364 T等位基因仍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CX3CL1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血清和颈外动脉动脉血管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CX3CL1基因rs170364T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miRNA-146b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649-653

摘要:目的:探讨miRNA-146b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行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活检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60名(甲状腺良性结节组(A组,n=123)和甲状腺癌组(B组,n=37)),然后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US-FNAB样本中miRNA-146b水平,同时对样本行细胞学检查。分析A、B组及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甲状腺癌组织中miRNA-146b水平,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miRNA-146b、细胞学、细胞学与miRNA-146b水平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佳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B组miRNA-146b(4.88±2.59 HU)水平显著高于A组miRNA-146b(3.46±1.25 HU)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9;P=0.000)。以4.64作为最佳界值,miRNA-146b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62.2%,特异度为99.2%,AUC为0.828。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miRNA-146b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3;P=0.015)。以3.99作为最佳界值,miRNA-146b诊断甲状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58.3%,AUC为0.745。US-FNAB细胞学与miRNA-146b水平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96.7%,特异度97.3%,均高于US-FNAB细胞学或者miRNA-146b水平的单独诊断。结论:甲状腺癌组织中miRNA-146b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其不仅有助于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而且可用于预测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US-FNAB细胞学结果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能力显著高于单纯使用miRNA-146b水平或者US-FNAB细胞学。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肺炎支气管肺炎患者血清IL-33、IL-6及TNF-α水平的影响654-656

摘要: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肺炎支气管肺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840例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33、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L-6、IL-33、TNF-α水平较低(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能够提高肺炎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IL-33、IL-6及TNF-α水平有关。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657-659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以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入组时HbA1c水平及GSP水平差异。并根据改良Ran Kin评分将观察组分为轻症组(50例)及重症组(30例),对比两组间入组时HbA1c水平及GSP水平差异。并对观察组入组时HbA1c水平及GSP水平与治疗前后改良Ran Kin评分差值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bA1c水平及GS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症组HbA1c水平及GSP水平同样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同时观察组入组时HbA1c水平及GSP水平与治疗前后改良Ran Kin评分差值存在显著的负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组时HbA1c水平及GSP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用于与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

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660-663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对行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患者进入ICU后,给予所有患者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及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分别于气管插管拔管时、转出ICU时以及出院时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表(FIM)对两组患者功能独立性水平进行评价,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总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气管插管拔管时观察组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功能及总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出ICU时和出院时观察组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进、交流、社会认知及总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可有效者提高ICU患者自理能力,加速患者意识的恢复,使患者更早的脱机,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情况的发生。

参麦注射液联合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比较664-667

摘要: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联合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7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8例予参麦注射液联合普伐他汀治疗;实验组19例予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时间均明显减少或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的TC、LDL-C水平均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5.8%)低于对照组(27.8%)(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相当,但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更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安全性更高。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668-671

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CA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心电图仪检测记录24h心电图信息,将动态心电图检测为心肌缺血的患者分为A组(无症状心肌缺血)、B组(有症状心肌缺血),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心肌缺血发作阵次、ST段下降幅度、ST段下降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心率及心率失常发生率。结果:120例CAD患者中有95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其中A组66例(占69.47%),B组29例(占30.53%),差异显著(P〈0.05)。A组ST段阵次改变明显高于B组,A组ST段下降幅度、ST段下降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明显低于B组(P〈0.05)。A、B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表现出昼夜节律,在时间段6:00-12:00最高,在时间段0:00-6:00最低(P〈0.05)。A组患者平均心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准确的诊断出无临床症状心肌缺血,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血清腺苷脱氨酶检测在几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672-675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在几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确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2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03例)和重症肌无力患者(34例)的血清标本,以同时期体检的正常成人(149例)为对照,采用ADA偶联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法检测血清中ADA活性。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患者和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的ADA活性均值分别为(12.91±5.82)U/L、(10.91±3.70)U/L、(9.21±3.57)U/L、(8.73±2.79)U/L。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ADA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P〈0.05),而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ADA活性和正常体检者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将血清ADA活性〉10U/L同时作为RA和SLE诊断的阳性值,ADA活性诊断SLE的AUC为0.748,敏感性为59.8%,特异性为83.2%。ADA活性诊断RA的敏感性为42.7%,特异性为83.2%。血清ADA活性为10 U/L作为诊断的参考值上限,其诊断SLE的效果优于ESR和hs-CRP,其诊断RA的效果低于ESR和hs-CRP。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ADA活性均有升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升高更为明显,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潜在的辅助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