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 23-1544/R 国内刊号
  • 1673-6273 国际刊号
  • 0.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剑桥科学文摘、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年第3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心肌特异性Creg基因条件敲除小鼠的建立及表型分析7001-7005

摘要:目的:建立心肌特异性Creg基因敲除小鼠并初步分析其表型。方法:利用订购的Creg两端插入lox P位点(Creg^flox/flox)的小鼠与肌型肌酸激酶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Cre重组酶转基因(Ckmm-cre)小鼠交配,获得Creg^flox/+/Ckmm-cre小鼠。再利用Creg^flox/+/Ckmm-cre小鼠互相交配,获得基因型为Creg^flox/flox/Ckmm-cre的心肌特异性Creg基因条件敲除(Creg conditional knockout,Creg c KO)小鼠。用PCR法进行基因型鉴定。用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Creg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敲除小鼠与同窝野生型对照小鼠心脏大小及形态。检测两组小鼠心电图。用小动物超声评价两组小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结果:①经基因型鉴定,成功获得Creg c KO小鼠。②与野生型对照相比,Creg c KO小鼠心脏中CREG在转录及翻译水平表达降低90%以上。③与野生型对照相比,Cre c KO小鼠的心脏大小、形态、心电图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差别。结论:成功建立心肌特异性CREG基因条件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研究Creg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HLA-DRB5基因甲基化与维吾尔族饲鸽者肺相关性研究7006-7010

摘要:目的:探讨HLA-DRB5基因甲基化与维吾尔族饲鸽者肺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资料,总纳入60例,其中饲鸽者肺组20例、阴性对照组(饲鸽未患病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组)20例,对纳入者的全血标本进行DNA提取、亚硫酸氢盐转化、PCR扩增、体外转录和RNase A特异性酶切,并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检测HLA-DRB5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检测到HLA-DRB5片段的18个Cp G位点,Cp G1、Cp G2/3/4、Cp G5/6/7、Cp G8/9/10、Cp G11/12/13、Cp G14、Cp G16/17/18/19,各个位点在三组样本中的甲基化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HLA-DRB5基因甲基化与维吾尔族饲鸽者肺之间存在关联。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修复作用7011-7014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 G-CSF)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分为3组,即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rh G-CSF 200μg/kg·d),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均采用四氯化碳(CCl4)综合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皮下注射相应药物1周,处死大鼠后,留取血清、肝组织,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羟脯氨酸(Hyp)、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等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实验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均上升(P〈0.05),ALB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对比,实验组ALT、AST、TBIL降低,ALB升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实验组HA、LN、PCⅢ、Ⅳ-C上升(P〈0.05);与模型组对比,实验组HA、LN、PCⅢ、Ⅳ-C均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实验组ALP、CK上升(P〈0.05);与模型组对比,实验组ALP、CK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实验组Hy P上升(P〈0.05);与模型组对比,实验组Hy P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 G-CSF可促进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修复,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银屑病患者皮肤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7015-7017

摘要: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 RNA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与银屑病皮损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和非皮损区组织中STAT3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同时检测两种磷酸化STAT3蛋白在皮损区、非皮损区的表达,比较其差异。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STAT3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皮损区(P值为0.0001)。两种磷酸化STAT3蛋白均主要表达在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核,皮损区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皮损区(P均〈0.05),且均可见在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结论:STAT3基因在银屑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的m RNA表达显著上调,两种磷酸化STAT3蛋白在皮损区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非皮损区,提示其参与了银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丹皮酚对PM2.5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IL-8表达的影响7018-7020

摘要:目的:观察丹皮酚对PM2.5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分泌IL-8的影响。方法:BEAS-2B细胞传代培养,分别加入丹皮酚(15μmol/L、30μmol/L)预处理1 h,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M2.5悬液(25μg/m L、50μg/m L、100μg/m L)对BEAS-2B细胞分泌IL-8蛋白的影响。结果:随着PM2.5悬液浓度的升高,BEAS-2B细胞上清液中IL-8水平逐渐增高;丹皮酚干预后能够显著降低BEAS-2B细胞上清液中IL-8水平(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丹皮酚具有抑制PM2.5诱导的BEAS-2B细胞分泌IL-8蛋白表达的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癫痫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7021-7024

摘要: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尾静脉移植后对大鼠癫痫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20),模型Model组(n=20)和BMSCs组(n=20)。采用匹鲁卡品诱导癫痫模型,2 h后行GFP+BMSCs移植,14 d后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MSCs分布情况,血脑屏障通透性衡量采用伊文思蓝染色,脑水肿程度观察采用脑水含量测定,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鉴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氧化应激水平衡量采用酶活性测定的方法。结果:BMSCs成功分布到海马和附近皮层区域。BMSCs组相比Model组能够显著降低脑水肿(P〈0.05),提升血脑屏障完整性(P〈0.05),下调TNF-α,IL-1β和HMGB1等炎症因子水平(P〈0.05),上调SOD和CAT的活性(P〈0.05),减少MDA的产生(P〈0.05)。结论:BMSCs移植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明显降低癫痫相关炎症反应。

木兰醇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细胞胰岛素抵抗7025-7028

摘要:目的:探究木兰醇对胰岛素抵抗的心肌细胞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法和LDH检测试剂盒检测木兰醇对心肌细胞的细胞毒性;100 n M的胰岛素刺激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24 h构建心肌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检测试剂盒、糖摄取检测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的糖代谢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糖代谢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AKT的表达情况。结果:木兰醇对心肌细胞无明显毒性,且剂量依赖性的增加胰岛素敏感和非敏感型心肌细胞糖代谢。30μM的木兰醇孵育心肌细胞1 h,显著激活细胞磷酸化AKT信号通路。100 n M的胰岛素刺激心肌细胞24 h后,再次给予100 n M的胰岛素刺激后,心肌细胞的糖代谢水平无明显变化。30μM的木兰醇孵育心肌细胞24 h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的糖代谢水平。PI3K抑制剂Wortmanmin完全抑制木兰醇的上述作用。结论:木兰醇可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细胞胰岛素抵抗。

复杂胸壁肿瘤的外科治疗7029-7033

摘要:目的:总结复杂胸壁肿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行复杂胸壁肿瘤切除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患者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入组25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对25例患者均行完整肿瘤切除、胸壁重建术。4例上腔静脉或头臂静脉受侵者行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胸骨受侵者行部分或完全胸骨切除术,1例因上腔静脉内癌栓形成行体外循环辅助胸壁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诊断:恶性19例,良性6例;骨肉瘤6例(其中1例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胸腺癌3例(均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浆细胞瘤2例,孤立性胸膜纤维瘤2例,横纹肌肉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梭形细胞癌2例,纵膈恶性间皮瘤1例(血管置换),纵膈脉管瘤1例,纵膈慢性炎性病变1例(侵犯胸骨),胸骨去分化软骨肉瘤1例(侵犯胸骨)。结论:完整切除肿瘤、一期胸壁重建是复杂胸壁肿瘤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对大血管侵犯患者行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血管置管术,对癌栓形成者行体外循环辅助取栓,对巨大胸壁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后钛板胸壁重建,必要时辅以手术前后放化疗,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血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胱抑素C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的研究7034-7037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学标志物血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rowth arrest specific protein 6,Gas6)、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30例年龄≥60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其中根据有无微量白蛋白尿,将上述患者分为60例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和70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同时选取医院体检显示健康的65例年龄≥60岁的正常人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三组的血Gas6、血Cys-C水平指标。结果:研究组中两亚组的血Gas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的血Gas6水平明显低于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两亚组的血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的血Cys-C水平明显高于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与血Gas6、血Cys-C水平有关,血Gas6水平的下降,血Cys-C水平的升高,提示糖尿病的肾脏损伤程度加重,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14-3-3θ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7038-7041

摘要:目的:探讨14-3-3θ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在72例人鼻咽癌和正常鼻咽组织中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4-3-3θ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72例鼻咽癌和正常鼻咽组织中,14-3-3θ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9.4%和15.2%。统计学分析表明,14-3-3θ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级(P=0.045)、淋巴结转移(P〈0.001)、肿瘤复发(P=0.041)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鼻咽癌患者的年龄(P=0.444)、性别(P=0.795)、组织类型(P=0.468)等均无关。Spearman相关性统计分析发现,14-3-3θ蛋白高表达与鼻咽癌高临床分级(r=-0.256,P=0.030)、淋巴结转移阳性(r=0.506,P〈0.001)、肿瘤复发(r=0.106,P=0.033)呈正相关,而与鼻咽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类型等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鼻咽癌组织中,癌基因14-3-3θ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增加,并且与疾病临床分级、转移复发等密切相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SIRT1蛋白表达与急性加重风险的相关性研究7042-7045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蛋白表达与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慢阻肺患者30例,分为慢阻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患者各15例,并与20名健康非吸烟者对照比较。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研究对象PBMCs中SIRT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0.75±0.06)相比,慢阻肺低风险组患者PBMCs中SIRT1蛋白表达(0.49±0.09)显著降低(P〈0.05);与慢阻肺低风险组患者相比,高风险组患者SIRT1蛋白表达(0.28±0.09)进一步降低(P〈0.05);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慢阻肺患者SIRT1蛋白表达水平与FEV1%呈显著正相关(r=0.757,P〈0.05),与急性加重频率呈显著负相关(r=-0.776,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急性加重频率密切相关。

CO中毒继发癫痫的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改变的关系研究7046-7050

摘要: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继发癫痫的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45例CO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和EEG、TCD特征进行检查,并分析其与继发癫痫的相关性。结果:145例CO中毒患者中,EEG结果显示正常患者93例(64.13%);异常患者52例(35.86%)。TCD正常患者90例(62.07%),异常55例(37.93%)。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大脑前动脉流速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TCD血流速度增加或减慢不对称,脑血流速度升高比率显著高于脑血流速度减低比率。无论在睡眠期还是清醒期EEG异常患者全导阵发性3.0~4.0Hz的棘慢波均存在放电。患者出现EEG、TCD异常与年龄、癫痫家族史、发热温度、持续时间、继发癫痫类型以及24h内发作次数有关。继发癫痫39例,占EEG异常患儿的75.00%,占TCD异常患儿的72.73%。继发癫痫患者中,15例额区放电日后发生发生癫痫14例(93.33%),19例枕区放电16例(84.21%)发生癫痫,13例Rolandic区放电8例(61.54%)发生癫痫,5例广泛性棘慢波者继发癫痫的有1例(20%)。结论:EEG、TCD检查异常的CO中毒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中枕区和额区阵发性异常放电者更容易继发癫痫。

乳杆菌制剂及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在细菌性阴道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7051-7053

摘要:目的:研究乳杆菌制剂在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预防BV复发的价值,探讨治疗BV时应用乳杆菌制剂的重要作用及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的时间。方法:选取BV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单一给予抗生素治疗;B组抗生素治疗后补充乳杆菌制剂1疗程;C组抗生素治疗后补充乳杆菌制剂,每周评估阴道微生态,直至重建阴道微生态平衡后停药;三组停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3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3组治愈率均较高,为91.30%-95.73%,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随访阶段累计复发率,B组和C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相比,累计复发率更低;首发BV、有BV史BV、复发BV患者治疗后重建阴道微生态平衡所需疗程分别为3.53、5.18、7.43,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单独采用抗生素治疗BV复发率高,联合乳杆菌制剂治疗后可以有效减低复发率,而适当地延长乳杆菌治疗时间彻底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将显著降低BV复发率;BV患者既往发生BV次数与重建阴道微生态平衡所需时间呈正相关;因此,应重视每一次BV治疗。

特殊病因所致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7054-7057

摘要:目的:探讨特殊原因所致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的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年我院临床确诊的9例RPLS患者病例,回顾分析RPL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预后。结果:本组9例RPLS患者病因较少见,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病1例、肺癌术后2例、肾移植术后1例、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Ig A肾病1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干燥综合征1例、肝肾综合征1例。9例患者均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多样。头MRI除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对侧T1WI呈低信号,T2WI和FLAIL呈高信号改变外,双侧基底节、侧脑室旁、丘脑、脑干、小脑、胼胝体、皮质区均可受累,且DWI呈弱信号或稍高信号,ADC呈高信号改变,符合血管源性水肿的表现。结论:RPLS的神经影像学改变除典型的后部、双侧对称的白质受累病灶外,还有一些非典型的单侧白质、特殊部位及皮质受累的表现,病变具有可逆性的特点,治疗强调针对病因、控制血压、颅压、止痉、维持离子及酸碱平衡、补液、营养及支持等处理,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少数可由血管源性水肿发展为细胞毒性水肿,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健康人成功接种乙肝疫苗后的细胞免疫应答状态评价7058-7061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人成功接种乙肝疫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增殖及其Tbet、GATA-3、Foxp3、RORγt和Bcl-6五种CD4+T淋巴细胞亚群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特征,评价细胞免疫应答状态。方法:本研究共采集64份外周血样本,分别来自43例疫苗免疫[HBs Ab(+)]和21例未疫苗免疫[HBs Ab(-)]的健康人。其中,有部分样本使用HBV重组核心抗原(r HBc Ag)进行诱导培养。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五种转录因子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HBs Ab(+)组五种转录因子基础表达水平均高于HBs Ab(-)组,其中GATA-3、Foxp3和R/F比值有显著差异(P〈0.001)。经r HBc Ag诱导后,HBs Ab(-)组五种转录因子的m RNA表达水平较基础水平均有意义地增加(P〈0.05);而在HBs Ab(+)组中,则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GATA-3显著降低(P=0.044);且诱导后HBs Ab(-)组五种转录因子表达水平均高于HBs Ab(+)组(P〈0.05)。结论:乙肝疫苗免疫成功人群的细胞免疫在基础和体外再次应答水平上与非疫苗免疫健康者均存在明显的差别。

腔内超声多模式检查评估宫颈癌放化疗效果初步报告7062-7065

摘要:目的:探讨腔内超声多模式检查在宫颈癌放化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多模式超声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的影像差异;结果:17例病例放化疗后宫颈体积缩小,形态恢复正常,治疗前后宫颈大小有显著差异(P〈0.05),达到完全缓解的评价标准;治疗后宫颈硬度减低,宫颈弹性评分下降:治疗前15例宫颈弹性评分为5分,2例弹性评分为4分,治疗后17例宫颈弹性评分均减低,评分为3分;17例患者治疗前宫颈超声造影增强时间早于宫体,增强强度高于宫体,消退速度快于宫体,治疗后超声造影表现为与宫体肌层同步强化,无异常灌注区,治疗前后宫颈超声造影表现差异明显。结论:多模式超声检查的联合应用可以为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临床评估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超声造影更具价值。

MprAB双组分系统基因在耐药MTB中的表达水平分析7066-7069

摘要: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临床分离株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双组份系统Mpr AB与MTB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地区确诊的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培养得到的MTB菌株进行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soniazid,H)、利福平(Rifampicin,R)、链霉素(Streptomycin,S)和乙胺丁醇(Ethambutol,E)的耐药性检测并比较双组分系统Mpr AB编码基因(Mpr A、Mpr B)在MTB标准株(H37Rv)、耐异烟肼(H-MTB)、耐利福平(R-MTB)、耐链霉素(S-MTB)、耐乙胺丁醇(E-MTB)和耐多药(Multi-drug Resistant MTB,M-MTB)菌株中的表达量。结果:分离培养得到72株分枝杆菌,对一种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的有19株(H 8株、S 5株、R 3株、E 3株),耐药率为26.39%,对二种及以上耐药的有6株,耐多药率为8.33%(6/72)。Mpr A在H37Rv、H-MTB、R-MTB、S-MTB、E-MTB、M-MTB各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2±0.07、3.34±0.42、4.16±0.46、3.09±0.24、2.27±0.18、8.43±0.63,Mpr B在各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71±0.59、2.42±0.22、1.47±0.11、2.28±0.23、2.09±0.15、0.54±0.03。Mpr A和Mpr B基因在H37Rv与各耐药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 A和Mpr B基因在各单耐药组与MDR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Mpr A和Mpr B基因在各单耐药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pr AB双组分系统与MTB耐药性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左心衰的效果7070-7073

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及硝普钠在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并发左心衰竭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重度子痫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48例,其中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4例患者采用单独硫酸镁治疗方法,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4例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及硝普钠的治疗方法,为观察组,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疗效、血气情况及相关检验结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的疗效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Pa CO2、Pa O2、Sa O2较对照组显著上升;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肌酐、尿酸、尿蛋白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及硝普钠在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并发左心衰竭中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及相关检验指标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