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统计源期刊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 23-1544/R 国内刊号
  • 1673-6273 国际刊号
  • 0.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剑桥科学文摘、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NAMPT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2401-2404

摘要:目的:为探索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pc DNA3.1(+)-NAMPT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正常肝细胞的c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NAMPT全长序列,经酶切、连接、转化等步骤构建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及测序验证后,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肝癌细胞MHCC-97H和正常肝细胞HL-7702,免疫印迹检测NAMPT蛋白表达情况;WST实验检测过表达NAMPT后对MHCC-97H和HL-7702增殖的影响。结果: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NAMPT构建成功,转染HL-7702和MHCC-97H细胞后,NAMPT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组分别升高了83%和180%;过表达NAMPT可促进细胞增殖,而抑制NAMPT活性后,细胞增殖被抑制(P〈0.001)。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NAMPT,并发现NAMPT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索NAMPT表达在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作用机制和筛选新的肿瘤药物靶点奠定了基础。

溶瘤腺病毒转染内皮祖细胞抑制肺腺癌的研究2405-2408

摘要:目的:利用溶瘤腺病毒CNHK500体外转染内皮祖细胞,评估其在体外对肺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通过溶瘤腺病毒CNHK500转染内皮祖细胞,构建携带CNHK500的内皮祖细胞,并将内皮祖细胞和CNHK500分为三组,即CNHK500组,转染CNHK500的内皮祖细胞组和内皮祖细胞组,分别感染肺腺腺癌细胞A549,用MTT法检测不同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成功的分离并培养、鉴定内皮祖细胞,并完成CNHK500对内皮祖细胞的转染,CNHK500滴度为2.0×107 pfu/m L,其中CNHK500组肺腺癌细胞A549的存活率为(75.54±5.46)%,转染CNHK500的EPCs组肺腺癌细胞A549的存活率为(80.81±3.69)%,EPCs组肺腺癌细胞A549的存活率为(98.13±2.98)%。结论:本实验首次成功的将CNHK500转染内皮祖细胞,并应用于肺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中,这将有助于为肺腺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一个崭新的策略。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大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NF-κB表达的影响2409-2413

摘要: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大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时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3组(n=10):对照组(C组)保留自主呼吸、机械通气肺损伤组(V组)和VILI+高碳酸血症干预治疗组(H组)行机械通气4 h。采用吸气相高气道压机械通气模式制备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模型。H组通过调整吸入的CO2浓度来维持动脉血PaCO_2分别为80~100 mm Hg。于机械通气15 min时、机械通气1 h、2 h和4 h时记录MAP,采集股动脉血样,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aO_2;机械通气结束时,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TNF-α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的浓度;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W/D比)、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和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观察病理学结果,进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C组比较,V组和H组肺损伤评分、W/D比、ICAM-1表达水平、BALF中总蛋白浓度、TNF-α和MIP-2浓度、MDA含量和肺组织NF-κB活性升高,PaO_2降低(P〈0.05);与V组比较,H组肺损伤评分、W/D比、ICAM-1表达水平、BALF中总蛋白浓度、TNF-α和MIP-2浓度和肺组织NF-κB表达降低,SOD活性增强,PaO_2升高(P〈0.05)。结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可下调NF-κB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大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大鼠脊髓半横断伤联合架桥模型制作及评估2414-2418

摘要:目的:建立大鼠脊髓半横断伤联合架桥模型,为研究脊髓损伤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半横断伤模型,然后取大鼠前肢正中神经,并于半横断伤两端行正中神经架桥术。术后4周,左心室灌注固定取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FAP、RECA、NF-200;另一部分动物行单宁酸-氯化铁灌注;观察移植物内有无血管、血管内有无血流、血管与周边神经纤维的关系。结果:外周神经架桥后4周,移植正中神经贴合于脊髓背侧1/2。移植神经内有RECA阳性的血管存在,而且有血流可以到达移植物内部,且神经纤维(NF-200阳性)与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关系紧密。结论:大鼠脊髓半横断伤联合正中神经架桥术后,由宿主可以向移植物内长入新生血管,血管有利于神经纤维的存活及生长。本模型为较好的外周神经移植的存活模型,可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芸香苷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和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2419-2424

摘要:目的:研究芸香苷对慢性脑低灌注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和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CAO)建立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n=10):生理盐水治疗模型组、芸香苷治疗模型组、生理盐水治疗假手术组、芸香苷治疗假手术组;连续腹腔注射芸香苷和生理盐水共1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评定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枢胆碱能相关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 ISA方法检测脑组织炎症反应。采用Nissl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神经元缺失。结果:芸香苷治疗模型组大鼠的逃脱潜伏期较生理盐水治疗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与生理盐水治疗模型组相比,芸香苷治疗后显著提高了BCCAO大鼠脑组织中ACh水平(P〈0.01)和Ch AT活性(P〈0.01),并降低了ACh E活性(P〈0.01)。与生理盐水治疗模型组相比,芸香苷治疗模型组显著增加了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P〈0.01)和GPX活性(P〈0.01),降低了MDA水平(P〈0.01)和蛋白质羰基化合物水平(P〈0.01)。芸香苷治疗模型组大鼠海马区GFAP-免疫阳性星型胶质细胞(P〈0.01)和Iba1-免疫阳性小胶质细胞(P〈0.01)面积百分比较生理盐水治疗模型组显著减少。芸香苷治疗模型组大鼠海马区正常神经元的数量较生理盐水治疗模型组大鼠显著增加(P〈0.01)。结论:芸香苷可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引起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和脑损伤。

小鼠IL-27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RAW264.7细胞中的表达2425-2429

摘要:目的:构建小鼠白介素27(Interleukin 27,IL-27)单链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验其在RAW264.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提取小鼠脾细胞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小鼠EBI3和p28 c DNA。采用重叠延伸PCR(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 PCR)通过编码疏水性多肽接头(Gly4Ser)3的DNA序列连接小鼠EBI3和p28基因片段,构建小鼠IL-27单链融合基因(mouse single chain IL-27,msc IL-27),并将其克隆至pc DNA3.1(+)载体。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阳性重组载体,将重组质粒pc DNA3.1-IL-27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通过RT-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测序分析表明,小鼠IL-27单链融合基因中EBI3、linker和p28的连接顺序、方向及碱基序列与预期相符。在转染后的RAW264.7细胞中检测到了小鼠IL-27 m RNA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IL-27单链融合基因及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在RAW264.7细胞中实现表达,为进一步探讨IL-27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冰片"引经"丹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2430-2433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单用与丹参冰片合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颈总动脉缺血2 h再灌注48 h复制CI/R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组以及丹参-冰片组,每组8只。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TC)染法测定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病理学形态变化,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及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单用与丹参-冰片组神经功能学评分均明显降低,脑梗死面积缩小,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善,MDA的含量显著降低,SOD的含量以及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且丹参-冰片组效果优于丹参组(P〈0.05)。结论:丹参单用与丹参冰片合用均能发挥脑保护作用,且丹参冰片配伍发挥脑保护作用明显优于丹参单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相关。

miRNA-194在裸鼠体内对骨肉瘤增殖和转移的影响2434-2437

摘要:目的:通过使用慢病毒技术,建立肺转移裸鼠模型,观察miRNA-194对于骨肉瘤增殖和转移的影响,为研究miRNA-194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及进一步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慢病毒技术对骨肉瘤细胞系U2-OS进行转染后分组,然后将转染后的各组细胞注入裸鼠体内建立肺转移模型。5周后将裸鼠处死,观察和比较原位及肺部肿瘤的大小。结果:1)mi RNA-194下调组裸鼠的原位肿瘤的体积(3920±860 mm^3)和重量(2.15±0.32 g)明显的大于其余各组(P〈0.05);2)miRNA-194上调组的肺部情况(36.7±12.4个)明显的优于其余各组(P〈0.05);3)病理学检测证实其确实为原位骨肉瘤及肺部转移病灶。结论:miR-194可以明显的在裸鼠体内抑制骨肉瘤的增殖及肺部的转移,从而显示mi R-194在动物水平在骨肉瘤中呈现明显的抑癌基因的作用,为接下来关于miRNA-194的各项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黑木耳多糖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2438-2441

摘要:目的:探讨黑木耳多糖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急性肾损害的保护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和黑木耳多糖组(LPS+黑木耳多糖)。根据分组,分别于复制模型前7 d给予生理盐水或1%黑木耳多糖(15 m L/kg)预防性灌胃。第8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LPS(8 mg/kg),造模12 h后,通过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取肾脏制备匀浆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用黑木耳多糖干预后,大鼠血清中BUN、Cr水平均显著低于LPS组(P〈0.05);LPS组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SOD、T-AO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黑木耳多糖组MDA含量较LPS组降低,SOD、T-AOC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木耳多糖能显著提高内毒素血症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对肾脏组织有保护作用。

小檗碱对游离脂肪酸损伤的胰岛βTC3细胞的保护作用2442-2447

摘要:目的:观察小檗碱对棕榈酸损伤的胰岛βTC3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筛查出小檗碱起保护作用的有效浓度及合适的作用时间。方法:以胰岛βTC3细胞为研究对象,用棕榈酸构建脂毒性模型,MTT法筛选小檗碱起保护作用的有效浓度及时间;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胰岛βTC3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0.001-1μmol/L小檗碱作用βTC3细胞24、48、72 h,对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5);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低浓度小檗碱对βTC3细胞的保护作用增加,而1μmol/L浓度保护作用下降,10μmol/L及以上浓度出现细胞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2棕榈酸(0.2-1.0 mmol/L)对βTC3细胞的损伤作用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P〈0.05)。3棕榈酸处理βTC3细胞不同时间后,小檗碱治疗组较模型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小檗碱对脂毒性损伤的胰岛βTC3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脂毒性作用时间越短,小檗碱的保护作用越好,随着脂毒性作用时间的延长,小檗碱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因此,建议临床上在脂代谢紊乱早期给予小檗碱干预以减轻甚至逆转游离脂肪酸导致的胰岛β细胞凋亡。

室旁核注射GLP-1及拮抗剂对大鼠胃组织nesfatin-1表达的影响2448-2451

摘要: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areventricular,PVN)注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其受体拮抗剂Exendin(9-39)后胃组织核组蛋白2(NUCB2)/nesfatin-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四种不同剂量GLP-1组(0.003 nmol/10μL,0.03 nmol/10μL,0.3 nmol/10μL,3 nmol/10μL),30 nmol Exendin(9-39)+3 nmol GLP-1(E+G)组,每组8只。PVN区埋置套管并按每组要求分别经套管给予GLP-1及Exendin(9-39)等药物。给药2小时后处死大鼠并取胃组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胃组织NUCB2 m RNA表达。另外生理盐水组,3 nmo L GLP-1组及E+G组每组分别随机取6只大鼠的部分胃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胃粘膜NUCB2/nesfatin-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发现3 nmo L GLP-1组大鼠胃组织NUCB2 m RNA表达量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组大鼠胃组织NUCB2 m RNA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 nmo L GLP-1组胃粘膜NUCB2/nesfatin-1蛋白表达与生理盐水组、E+G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理盐水组大鼠胃粘膜NUCB2/nesfatin-1蛋白表达与E+G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VN注射GLP-1能够促进胃组织NUCB2/nesfatin-1的表达,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GLP-1受体来完成的。

阿魏酸在缺氧条件下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2452-2455

摘要:目的:研究阿魏酸(ferulic acid,FA)在缺氧条件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缺氧实验条件下,细胞被分为7组,即1个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对照组采用1%酒精处理,实验组用不同浓度(1×10~(-8)、1×10~(-7)、1×10~(-6)、1×10~(-5)、1×10^-4及1×10^-3 mol/L)的阿魏酸处理。分别采用MTS法、划痕法、Matrigel法分析不同浓度阿魏酸处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缺氧条件下,浓度为1×10~(-6)~1×10^-4mol/L的阿魏酸处理能明显促进HUVECs的增殖(P〈0.05),以1×10~(-5) mol/L处理的效果最好(P〈0.01);与对照组相比,1×10~(-6)mol/L(P〈0.05)、1×10~(-5) mol/L(P〈0.01)及1×10^-4 mol/L(P〈0.01)阿魏酸处理均能明显促进HUVECs横向迁移,以1×10~(-5) mol/L处理迁移的细胞数量最多;1×10~(-8)~1×10^-4 mol/L阿魏酸处理能不同程度地促进HUVECs管腔样结构的形成,以1×10~(-5) mol/L处理形成管腔样结构的数量最多(P〈0.01)。结论:阿魏酸在缺氧条件下能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形成。

IL-10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2456-2458

摘要: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7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EMs患者,对照组为100例健康女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两组妇女IL-10-1082、-819和-592位点的基因行多态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Ms组-1082G/A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频率无差异(P〉0.05),-819 T/C和-592A/C位点等位基因或基因型频率较高(P〈0.05);与Ⅰ-Ⅱ期EMs患者相比,Ⅲ-Ⅳ期EMs患者-819T/C和-592A/C位点等位基因或基因型频率显著较高(P〈0.01)。结论:IL-10基因在-819T/C以及-592A/C位点的多态性与EMs的易感性有显著相关性。

一种新的线粒体基因组DNA捕获探针的制备及初步应用2459-2463

摘要:目的:建立新的线粒体基因组DNA杂交捕获探针制备方法并用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通过PCR技术扩增特异线粒体DN段,并与生物素偶联,最后与标记磁珠的亲和素混合获得捕获探针。并自行制备的线粒体基因组DNA文库捕获探针与肝癌全基因组测序文库进行液相杂交。分离捕获产物后PCR扩增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基因组杂交捕获探针制备方法并成功分离线粒体基因组DNA;对测序数据的分析显示:90%以上测序数据来自线粒体基因组DNA,且覆盖率达到100%,且均一性良好。检测到的同质性变异位点数量和异质性变异位点数量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产生的结果接近(P=0.9152,P=0.8409)。结论:新方法制备的线粒体基因组DNA杂交捕获探针可以从全基因组文库中高效捕获线粒体基因组DNA测序文库。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季节性分析2464-2468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不同季节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PJI)的构成比差异,为积极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5年12月到2014年12月间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生假体周围感染(PJI)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病率和季节的相关性。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夏季(0.98%),明显高于冬季(0.30%),春季(0.25%),秋季(0.19%),夏季与秋季组之间、夏季与春季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翻修术后末次随访结果示夏季组PJI患者HSS评分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夏季组感染患者的WOMAC评分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SS评分及WOMAC评分结果表明,夏季组PJI患者预后及满意度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呈现周期性规律,且夏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这种差异可能与自身免疫及周围环境的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吗啡与氢吗啡酮在小儿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2469-2471

摘要:目的:比较吗啡与氢吗啡酮在小儿静脉自控镇痛(PCIA)应用中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取40名6~10岁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儿,术毕即予PCIA,随机分为两组:M组(吗啡背景剂量15μg/kg/h,PCA剂量15μg/kg)和H组(氢吗啡酮背景剂量3μg/kg/h,PCA剂量3μg/kg),每组20例。记录患儿PCIA后3、6、12、24和48h的FLACC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A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结果:两组患儿各时间点FLACC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第二天,M组PCA次数少于H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组皮肤瘙痒发生率(15%)显著高于H组(0%)(P〈0.05),两组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氢吗啡酮与吗啡用于小儿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相当。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2472-2474

摘要:目的:比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37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阴式组(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腹腔镜组,住院总费用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而言,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麻仁润肠丸与穴位埋线联合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的临床研究2475-2477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麻仁润肠丸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胃肠积热型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联合组给予麻仁润肠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麻仁润肠丸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便困难、Bristol评分、排便时间、排便次数及腹胀等便秘症状指标,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麻仁润肠丸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能够明显改善大便性状,增加肠道的排便次数,降低排粪残留,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