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氯化锂对脓毒症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及氧化损伤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氯化锂对脓毒症大鼠的促炎细胞因子及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10)、模型组(CLP组,n=20)、氯化锂干预组(CLP+Li Cl组,n=20),每组又分为8 h、16 h、24 h 3个时间观察点亚组,CLP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氯化锂干预组于CLP手术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Li Cl溶液(50 mg/Kg),假手术组和CL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组每只大鼠分别于术后8 h、16 h、24 h采集眼眶静脉血检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并记录术后24 h各组大鼠生存率。结果:与S组相比,CLP组及CLP+Li Cl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6和MDA的浓度上升,SOD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LP组同时间点比较,CLP+Li Cl组血清TNF-α、IL-6和MDA的浓度下降,SOD浓度升高;与CLP组术后24h生存率相比,CLP+Li Cl组生存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化锂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以及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实现提高脓毒症大鼠生存率的作用。
1005-1007

H_2S对心跳骤停复苏大鼠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吸入外源性H_2S对心跳骤停复苏大鼠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6)、窒息导致心跳骤停复苏组(CA,n=6)、心跳骤停复苏+H_2S组(H_2S,n=6),观察H_2S对心跳骤停复苏大鼠脑血流的影响。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sham组(n=5)、CA(n=20)和H_2S组(n=20),观察H_2S对心跳骤停复苏大鼠神经功能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CA组与H_2S组在ROSC后MAP和CPP均快速上升,远高于基础值(P〈0.05);而后两组MAP和CPP均缓慢下降,实验结束时,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组与H_2S组CBF曲线在ROSC后上升至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两组在峰值无明显差异,但H_2S组CBF减少量显著少于CA组(P〈0.05)。而在CVR曲线,在实验最后,CA组CVR值仍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而H_2S组基本降至基础值,明显低于CA组(P〈0.05)。H_2S组的14天存活率(80%)明显高于CA组(50%,P〈0.05)。在胶带移除实验(tape removal test,TRT)所需时间上,CA组与H_2S组在第1天、第3天及第14天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H_2S组第14天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33±8)明显多于CA组(20±6,P〈0.05),但仍较假手术组少(53±10,P〈0.05)。结论:外源性H_2S吸入对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MAP及CPP无明显影响。外源性H_2S通过降低CVR,改善CBF,从而改善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的脑循环。外源性H_2S能明显提高心跳骤停复苏后大鼠的存活率,降低TRT所需时间,同时显著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改善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神经功能转归。
1012-1017

腺病毒载体AdING4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化疗增敏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腺病毒载体AdING4对人MCF-7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化疗增敏作用。方法:将搭载有ING-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ING4感染人MCF-7乳腺癌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后的MCF-7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ING-4基因在MCF-7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CCK法测定Ad-ING4感染MCF-7乳腺癌细胞后所发挥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NG-4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CCK-8法分别测定病毒感染前后的MCF-7乳腺癌细胞的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观察Ad-ING4与化疗药物合用后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和化疗增敏现象。结果:MCF-7细胞在转染ING-4基因后,明显出现变圆、脱落、皱缩、聚集等现象;外源性ING-4基因在MCF-7细胞中获得成功表达;外源性ING-4基因作用下MCF-7细胞的增殖受到了明显抑制,凋亡率有所升高,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Bcl-2、Survivin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ING-4基因感染MCF-7细胞后,使MCF-7细胞对相关化疗药物的敏感度更高;ING-4基因与化疗药物合用后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较之单用化疗药物更为明显。结论:MCF-7细胞在转染ING4基因后其增殖受到了明显抑制并更易凋亡,该现象可能是通过改变Bax,Bcl-2及Survivin表达水平来实现的,且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更高。
1023-1028

Rac1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机制的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内Rac1表达的变化及其对VEGF、SDF-1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血糖水平时Rac1对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霉素制作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模型,尾静脉注射Rac1抑制剂NSC23766,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中总Rac1、VEGF和SDF-1表达;通过GST-pulldown法检测脑组织中活性Rac1表达。结果: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模型中,VEGF和SDF-1的表达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而下降;脑组织内Rac1蛋白表达随着血糖水平升高而减少;抑制Rac1活性后,脑组织中VEGF表达均下降但SDF-1的表达反而增加。结论: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模型中,高血糖可抑制脑组织Rac1、VEGF和SDF-1的水平,该抑制作用随着血糖升高而增加。抑制Rac1水平可抑制VEGF表达但并未抑制SDF-1水平,提示高血糖可能通过抑制Rac1导致VEGF表达下降,从而影响血管新生。
1029-1031

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对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对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五羟吲哚乙酸、五羟色胺的含量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96 h、120 h、144 h睡眠剥夺,正常对照组。利用睡眠剥夺箱建立大鼠SD模型,避暗穿梭法测试大鼠认知功能,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大鼠避暗穿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96 h、120 h组大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下丘脑内NA含量均有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下丘脑内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96 h、120 h、144 h组间比较,表现出含量逐渐减少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各组5-HIAA含量均有上升,且120 h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5-HT含量均有升高,120 h、144 h组显著升高(P〈0.01),96 h组无显著性(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以使大鼠中枢NA、DA含量下降,5-HIAA、5-HT含量升高,且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变化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睡眠剥夺损害认知功能的原因之一。
1032-103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关系

摘要:目的: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收集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行冠脉造影检查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冠脉动脉照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主支狭窄程度大于等于70%的入选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照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主支狭窄程度小于20%的为对照组,共入选568名冠心病患者以及性别与年龄相匹配的529名对照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测序的方法分析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情况。结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II型,ID型和DD型)在我们入选的568例冠心病组分布频率分别为50.3%,30.3%和19.4%,而在我们入选的524例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57.7%,31.2%和11.1%,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可能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了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的变化仍然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预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生。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可以早期预判冠心病的发生。
1036-1038

维药罗补甫克比日丸对DM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揭示维药罗补甫克比日丸对糖尿病(DM)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取50只SD雄性大鼠,从中随机取7只设为正常对照(A)组,余43只行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制造DM动物模型,未成模者为STZ组,成模者用阿朴吗啡(APO)筛选DM性ED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DM性ED对照组、药罗补甫克比日丸(C)组、胰岛素(D)组、联用(E)组,未成ED模者为DM(F)组,共7组。药物干预6周后,检测外周血中性激素水平。结果:正常对照(A)组、DM性ED胰岛素(D)组、DM性ED联用(E)组、STZ(G)组睾酮(T)水平显著高于DM性ED对照(B)组、DM性ED伊木萨克(C)组、DM(F)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对照(A)组、STZ(G)组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显著低于DM性ED伊木萨克(C)组、DM性ED联用(E)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DM性ED对照(B)组、DM性ED补甫克比日丸(C)组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低于DM性ED胰岛素(D)组、DM性ED联用(E)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维药罗补甫克比日丸可显著改善DM性ED大鼠睾酮水平,且与胰岛素联用优于单用,维药罗补甫克比日丸治疗DM性E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T、LH、FSH含量变化有关。
1043-1046

SCN9A基因多态与颞叶癫痫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SCN9A基因多态与颞叶癫痫相关性。方法:搜集179例癫痫患者及正常对照组236例血样,提取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测序法检测四个标签SNPs多态性,比较两组各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SCN9A基因rs12620053和rs7588632位点多态在癫痫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rs2893013和rs4465779位点多态在癫痫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CN9A基因rs12620053和rs7588632位点多态与癫痫易感性相关,而位点rs2893013和rs4465779与癫痫易感性无关。
1047-1050

SPA患者循环EPCs及SDF-1α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PA)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相关性,以期为治疗冠心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8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CC良好40例、不良48例),均采集外周血测定EPC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并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SDF-1α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和Pearson检验分析CCC良好与不良者各指标间及与CCC分级的相关性;将所有入选病例随机分为6组,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的培养液,培养7天后体外测定EPCs数量以及生成血管的能力,并通过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VEGF的蛋白水平。结果:CCC不良组EPCs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及SDF-1α水平均明显低于CCC良好组(P〈0.05)。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循环EPCs数量以及SDF-1α水平均与CCC分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r=0.72、0.67、0.79,均P〈0.05);循环EPCs数量、SDF-1α水平以及体外生成血管能力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r=0.78、0.62,均P〈0.05)。与PBS、SDF-1α+AMD3100及SDF-1α+KI8751干预物质比较,SDF-1α能够呈剂量依赖性的明显提高EPCs数量、增强其体外生成血管的能力及VEGF水平(P〈0.05)。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循环EPCs及SDF-1α与CCC形成有关,VEGF可能参与该过程。
1051-1053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碘克沙醇对介入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碘克沙醇注射液对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介入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根据选用的造影剂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予碘普罗胺注射液,实验组予碘克沙醇注射液。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质量,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术前术后的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影像学质量明显改善(P〈0.05),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显著减少(P〈0.05),肾功能改变不明显(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碘克沙醇注射液对介入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造影效果好,对患者的肾功能影响较低,更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054-1057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就诊时血压心率及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就诊时血压心率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AHF患者134例,于就诊时测量患者血压、心率、BNP及心脏超声相关指标,分析血压心率及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就诊时SBP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及每搏输出量呈现正相关性(r=0.134、0.238,均P〈0.05);心率与每搏输出量、左室缩短率以及射血分数呈现负相关性(r=-0.177,-0.231,-0.197,均P〈0.05);BNP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直径成正相关性,与左室缩短率以及射血分数呈负相关性(r=0.150、-0.247、-0.271,均P〈0.05)。结论:血压、心率以及BNP是临床诊断、评估AHF的重要指标。
1058-1060

~(18)F-FDG PET/CT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检查在局灶早期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病理确诊为早期宫颈癌的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并在检查结束10日内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计算(18)F-FDG PET/CT诊断宫颈原发部位肿瘤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结果:(18)F-FDG PET/CT检查诊断的宫颈原发部位肿瘤的敏感度为79.25%,特异度为86.79%,准确度为84.9%;以病人为单位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85.71%,特异度为97.87%;以淋巴结为单位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84.61%,特异度为99.00%。结论:PET/CT显像对宫颈癌诊断,分期诊断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061-1063

人参皂苷对骨肉瘤患者血清VEGF及TSGF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对骨肉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骨肉瘤患者60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参皂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血清VEGF及TSGF水平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体积均显著减小,血清VEGF及TSGF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减小更明显,血清VEGF及TSGF水平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人参皂苷能够显著降低骨肉瘤患者血清VEGF及TSGF水平,减小肿瘤体积,临床疗效显著。
1067-1069

微生态制剂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美常安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临床症状及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常安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及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分析血浆D乳酸、TNF-α、内毒素与HOMA-IR的相关性,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5%(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TG、HOMA-IR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D乳酸、TNF-α、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HOMA-IR与患者血浆D乳酸、血清TNF-α、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r=0.352,0.44,0.48;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常安治疗NAFLD疗效显著,可降低ALT、TG水平,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IR,且安全性较高。
1073-1075

腺性膀胱炎及膀胱癌中livin和caspase-9的表达

摘要:目的:研究在腺行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CG)以及膀胱癌(bladder carcinoma,BC)中livin和caspase-9的表达,探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住院患者60例组织石蜡标本,应用SP(streptavidin-perosidase)法检测livin和caspase-9在腺性膀胱炎组织(30例)、膀胱癌组织(30例)和正常组织(30例)中的表达。结果:正常膀胱、CG和BC组织中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0,9/30(30%)和14/30(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9在正常膀胱、CG和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20/30(66.67%),15/30(50%),3/3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性膀胱炎可能是正常膀胱组织向膀胱腺癌发展的一个中间阶段,在CG向BC发展过程中livin和caspase-9的异常表达具有普遍性,临床上应积极治疗并密切随访,并可将livin和caspase-9作为诊断早期膀胱癌的检测指标。
1076-1078

急诊昏迷患者的迅速分诊与急救方法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的迅速分诊与急救方法。方法:参照5级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和急诊危重病降阶梯治疗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20例急诊治疗昏迷患者进行规范化分诊、急救护理,回顾性分析其诊疗效果。结果:120例昏迷患者有90例(75.00%)治愈出院,17例(14.17%)因病情平稳转至相关科室进行治疗,13例(10.83%)病死,急诊治疗总有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9.17%和10.83%。结论:分诊和急救处置的规范化对患者治愈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1079-1080

免疫细胞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CL-18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免疫细胞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该疗法对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Ⅳ期卵巢癌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免疫细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CL-18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ORR)为6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CL-18均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00)。结论:免疫细胞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确切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CL-18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081-1083

乳腺MRI与乳腺X线在导管原位癌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MRI与乳腺X线检查在导管原位癌(DC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乳腺DCIS患者52例(58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乳腺MRI及X线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乳腺MRI及X线检查在导管原位癌(DC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8个病灶中,乳腺MRI共检查出阳性54例,阴性4例,其中误诊或漏诊4例;乳腺X线共检查出阳性49例,阴性9例,其中误诊或漏诊11例。乳腺MRI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乳腺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乳腺MRI检查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分别高于乳腺X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检查对DCIS的诊断价值较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亦存在少数误诊或漏诊。
1089-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