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辣椒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分离纯化辣椒叶总黄酮的一种大孔树脂,同时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纯化工艺。方法:采用热回流法提取辣椒叶总黄酮,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考察6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HPD100、HPD450、HPD600、HPD826、D101、AB-8)对辣椒叶总黄酮的吸附能力与解吸能力,确定最佳树脂。通过动态吸附解吸实验考察此树脂对辣椒叶总黄酮的最佳分离纯化工艺。结果:通过对辣椒叶总黄酮吸附分离性能的分析显示HPD600为最佳树脂,最优工艺为:上样浓度为10 mg/mL,上样量为10 mL,洗脱体积为4 BV,洗脱液流速为4 mL/min,洗脱液pH为7,依次用水、10%、30%乙醇冲洗树脂柱,50%乙醇为洗脱液。纯化后的黄酮纯度435.4 mg/g。结论:该方法简便,操作简单,对辣椒叶总黄酮的纯化效果较好。
401-409

丁香花蕾油作为微乳的油相促进黄芩苷透皮吸收的研究

摘要:目的:黄芩苷作为黄芩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制剂虽应用广泛,但存在较多缺点,如水溶液不稳定、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不高及药物体内半衰期短等从而导致用药剂量大且频繁给药。本文目的是研究丁香花蕾精油及其微乳对黄芩苷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Valia-Chien扩散池,以生理盐水为接受液,不同浓度的丁香花蕾精油以及以丁香花蕾精油作为微乳的油相及促进剂进行大鼠离体皮肤的体外渗透实验。结果:黄芩苷微乳的平均粒径为41.3±5.1 nm,多分散指数为0.18,表明该制剂粒径小且均一。微乳(不含丁香花蕾精油)、丁香花蕾精油及含丁香花蕾精油的微乳对黄芩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渗作用。其中,含丁香花蕾精油的微乳对黄芩苷的促渗作用最强。结论:丁香花蕾精油以及以丁香花蕾精油作为微乳的油相对黄芩苷均有一定的促进渗透作用。
410-413

OGT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异性分析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O-GlcNAc糖基转移酶OGT的生理和病理作用,需制备能高效特异性检测OGT的抗体。方法:在NCBI数据库中,查找人源OGT基因序列,根据OGT的结构特点,选取OGT的C末端催化结构域中的一段多肽序列(464-949位点氨基酸)做抗原。首先,构建OGT的C末端催化结构域(464-949位点氨基酸)的重组表达载体pET30-a-OGT-C,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融合His标签的OGT-C蛋白,Ni+珠亲和层析法纯化提取OGT-C蛋白。再以OGT-C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OGT抗体的效价,Western blotting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多抗效价达1:80000;在免疫印迹实验中,此多抗可以高效的检测重组抗原,并可以特异性识别培养细胞内源表达的ncOGT和mOGT这2种OGT亚型。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获得高效价、高特异性的OGT多克隆抗体,在OGT的生物学研究中可以用于检测ncOGT和mOGT的表达。
414-418

土贝母苷甲经miR-21/PDCD4途径诱导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研究土贝母苷甲(TBMS I)对胶质瘤U251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及探究土贝母苷甲对miR-21及其靶基因PDCD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U251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土贝母苷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和PDCD4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DCD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土贝母苷甲能够显著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到土贝母苷甲处理组细胞的细胞核形态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PCR结果显示:随着土贝母苷甲浓度增加,miR-21的表达逐渐降低(P〈0.05),PDCD4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5、30μg/mL土贝母苷甲显著上调了PDCD4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土贝母苷甲能够显著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iR-21的表达和上调PDCD4的表达有关。
419-422

拉莫三嗪对GHB致失神发作大鼠脑内HCN1、HCN2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拉莫三嗪对γ-羟丁酸(GHB)致失神发作大鼠脑电及脑内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的亚型HCN1、HCN2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拉莫三嗪抗失神癫痫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拉莫三嗪治疗组(低剂量组为8 mg/(kg·d)、中剂量组为12 mg/(kg·d)、高剂量组为24 mg/(kg·d)),每组7只。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应用0.25%的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治疗组每日应用0.25%的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配制的浓度为2 mg/mL的拉莫三嗪混悬液灌胃。手术埋置皮层脑电电极。腹腔注射GHB的前体γ-丁内酯(GBL)200 mg/kg制作大鼠失神发作模型,并监测脑电。免疫组化法检测皮层HCN1及丘脑HCN2的表达。结果:皮层脑电图拉莫三嗪治疗组比模型组失神发作的潜伏期延长,最高波幅降低(P〈0.05)。模型组皮质HCN1比空白对照组表达减少,而拉莫三嗪高、中剂量组皮质HCN1比模型组表达增加(P〈0.05)。模型组丘脑HCN2表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及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莫三嗪可以改善GHB致失神发作模型脑电图的异常表现;拉莫三嗪抗失神癫痫作用可能与调节HCN表达有关。
423-426

姜黄素共聚物胶束的制备与体外细胞毒评价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姜黄素共聚物胶束以提高姜黄素的水溶性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载姜黄素的共聚物胶束(Cur/PTL1胶束),对其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考察;并采用MTT法考察了PTL1空白胶束和Cur/PTL1胶束的体外细胞毒作用。结果:制备了粒径在40 nm左右的载姜黄素共聚物胶束,载药量为9.78±0.29%,包封率为97.24±2.68%。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表明,游离姜黄素在24 h内的药物累积释放率达到90%以上,而Cur/PTL1胶束在24 h内药物累积释放率为23.8%,能够持续释放14天,14天内累积释放率为85.9%,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MTT实验结果表明,当PTL1空白胶束浓度达到1 mg/mL时,细胞的存活率仍在90%以上;Cur/PTL1胶束组IC50为4.73±0.23μg/mL,游离姜黄素组IC50为6.42±0.35μg/mL。结论:实验结果表明,Cur/PTL1胶束可以作为一种有前景的纳米药物输送系统。
427-430

慢病毒介导的稳定表达LBH的前列腺癌细胞株的建立

摘要:目的:构建稳定表达LBH基因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LBH,探讨LBH基因对PC-3M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LBH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制备出相应的慢病毒,感染低表达LBH基因的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后,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细胞克隆;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细胞株中LBH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表达LBH基因后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p Lenti-LBH并包装出了慢病毒,感染前列腺癌细胞后经嘌呤霉素筛选得到PC-3M-LBH细胞株;PC-3M-LBH细胞株中LBH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相对母细胞和NC对照组,PC-3M-LBH细胞在接种后第4天即出现明显的生长抑制,到第6天其生长抑制率达到19.7%。结论:构建的细胞株能稳定表达LBH基因,该基因的表达能显著抑制前列腺癌PC-3M细胞的体外增殖。
431-434

长春新碱阳离子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及其小肠吸收的研究

摘要:目的:硫酸长春新碱作为一种细胞毒型抗肿瘤药物,临床上多用其注射剂,虽应用广泛,但存在较多缺点,如药物半衰期短,代谢速率快以及毒副作用明显。本文目的是制备包载长春新碱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阳离子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用复乳挥发法制备出目标脂质纳米粒;利用激光粒度仪对其粒径及zeta电位进行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测定;透析法检测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用小肠吸收法评价纳米粒的促进吸收作用。结果:制得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92.4±4.14)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84±0.015,包封率为32.28%,Zeta电位为(30.6±4.09)m V,载药量为(1.56±0.10)%;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在pH=7.4的中性释放介质中,硫酸长春新碱脂质纳米粒表现出缓释特性;小肠吸收实验表明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加入和阳离子纳米粒的修饰可提高小肠对药物的吸收。结论:阳离子硫酸长春新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具有缓释效果,并可以促进小肠对药物的吸收。
435-437

MMP1在炎症大鼠牙髓组织中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蛋白酶MMP-1在炎症性牙髓中的表达。方法:内毒素制备大鼠牙髓炎模型,取牙髓炎大鼠及健康大鼠牙髓组织行HE染色检测牙髓组织的组织形态学变化,MMP-1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等检测MMP-1在牙髓组织的表达,以明确MMP-1在大鼠急性牙髓炎期的空间分布改变及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大鼠牙髓组织急性炎症期牙髓炎模型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缔组织有断裂破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Western Blot分析均显示牙髓炎组织MMP-1蛋白显著增高(P〈0.05)。结论:MMP-1在牙髓炎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调节牙髓炎症反应的疼痛机制调节。
438-441

改良的乳鼠原代心房肌细胞的培养及鉴定方法

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原代心房肌细胞的培养及鉴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心房颤动的重构机制及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选取1-3 d的SD乳鼠40只,雌雄不限,分离心房、心室肌,胰酶联合EDTA充分消化心房肌细胞,利用心房肌与成纤维细胞的差速贴壁及细胞传代方法纯化心房肌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心房肌细胞。结果:心房肌细胞培养至第3天,可见心房肌细胞覆盖率高达90%,并出现波动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90%的心房肌细胞肌经α-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阳性。结论:经酶化学消化法可成功培养出原代心房肌细胞,是一种较好的培养及鉴定乳鼠心房肌细胞的方法。
442-444

miR-26a修饰的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在转染miR-26a后成骨分化的促进效果。方法:从因正畸拔除的无龋坏、无牙周疾病离体牙的牙根中部牙周膜组织中分离、胶原酶消化,进行人牙周膜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使用脂质体2000进行miRNA转染,采用激光共聚焦观察转染效果;MTT方法检测转染后的细胞活力;成骨诱导后使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iRNA修饰的hPDLSCs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BCIP/NBT、天狼星红、茜素红S分别对碱性磷酸酶、胶原以及钙化进行染色观察。结果:采用脂质体2000能够成功转染hPDLSCs,且转染效率较高;转染后的细胞活力有所下降,但仍在80%以上;转染后的细胞在经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骨钙素(OCN)和骨桥蛋白(OPN)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同时碱性磷酸酶活性、胶原分泌以及钙化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结论:miR-26a可以用于修饰hPDLSCs以提高其成骨分化能力。
445-448

Flash双源CT冠脉成像联合心肌灌注显像对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DSCT)冠脉成像联合心肌灌注显像对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明胶海绵栓塞法建立5只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使用DSCT冠脉成像联合心肌灌注显像进行"一站式"扫描得到冠脉图像和心肌灌注图像,并与冠脉造影和病理染色相比较。结果:DSCT得到的心肌灌注图像结果与病理染色相比较,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1%,阴性预测值为96%,阳性预测值为84%,Kappa值为0.82;DSCT得到的冠脉图像与冠脉造影相比较,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81%,阴性预测值为95%,阳性预测值为75%,Kappa值为0.71。结论:DSCT冠脉成像联合心肌灌注显像与组织病理学及冠脉造影一致性较好,可以用于对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诊断。
449-45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基于医疗数据信息集成系统的3D打印技术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医疗数据信息集成系统的3D打印技术在治疗肺癌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符合肺癌临床路径,进入医疗数据信息集成系统,并接受320排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3D打印出实体1:1大小的患侧肺血管及肺病灶模型,术前制定手术方案且模拟手术过程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电视胸腔镜应用内镜缝合切割器切除病灶,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行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观察术中肺血管与3D打印符合程度。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量、有无术中死亡、病理结果、并发症、引流时间和引流量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术中证实95%以上的肺血管可被3D打印出来。手术时间(51.4±18.1)min,术中出血量(40.2±20.3)mL。切除淋巴结(7.1±2.8)枚。无术中死亡。术后病理回报示肺鳞癌13例,肺腺癌29例。病理分期:T1aN0M0 12例,T1aN1M0 10例,T1bN0M0 3例,T1bN1M0 3例,T2aN0M0 2例,T2aN1M0 12例。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其中肺感染6例、肺膨胀不全6例、房颤5例,所有患者经积极后痊愈;术后引流时间(3.0±1.2)d,引流量(200.7±66.1)mL/d。42例随访2-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0月,40例无瘤生存,术后6个月发生转移脑转移2例,分别于术后7和10个月死亡。结论:基于医疗数据信息集成系统的3D打印技术可以应用于肺癌手术。
457-460

维持性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5D期(Chronic Kidney Disease stage 5D,CKD5D)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比较不同的肾替代治疗方式对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CKD5D期患者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水平高于腹膜透析患者(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KD5D期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与透析方式、透析时间、性别、年龄、是否贫血、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药物的使用及CRP密切相关(P〈0.05)。而铁剂、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使用和白细胞计数与氧化应激水平无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CKD5D期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与透析方式、透析龄和性别相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高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
461-465

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325例,其中经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结转移阴性的105例患者作为阴性组(LN-组),另229例阳性患者作为阳性组(LN+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结果:LN-组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术后化疗与L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LN-组的5年生存率为76.2%,显著高于LN+组的43.2%(P〈0.05)。未透浆膜的LN-患者3年、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浸透浆膜者,术后化疗的LN-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化疗者(P〈0.05),肿瘤直径〈5 cm的LN-患者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5 cm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术后化疗与LN-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关系(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是影响LN-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的病灶多位于中下部,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内,肿瘤直径多不超过5 cm,浸润深度多未浸透浆膜,临床预后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胃癌患者,浸润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
466-469

美国《化学文摘》(2014年)收录本刊入库论文1030篇

摘要:根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国际检索系统咨询部(http://www.cessp.org.cn/ch/index.aspx)日前所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共收录本刊《现代生物医学进展》论文入库1030篇,在1813种期刊中名列第5位(前四位分别是世界胃肠病学杂志2904篇、食品工业科技1699篇、中国中药杂志1281篇、食品科学1108篇)。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是世界最大的化学文摘库,
469-469

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老年复发卵巢癌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老年复发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复发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40)行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n=40)仅行全身静脉化疗。持续四个周期后统计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CD3-+、CD4-+、CD4-+/CD8-+;持续随访,统计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结果觌察组总有效率(75.0%vs 52.5%)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vs 80.0%)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72.5%vs 55.0%)、2年生存率(27.5%vs 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16.8±2.1)月vs(13.8±1.8)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复发卵巢癌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470-473

大小肾癌中CXCR4和MMP-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CXCR4及MMP-3的表达与大小肾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里,任意抽出20例癌旁正常组织,30例小肾癌,30例大肾癌的标本,检验大小肾癌及正常肾组织中CXCR4及MMP-3的表达情况。结果:肾癌中CXCR4和MMP-3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1),大肾癌CXCR4,MMP-3的表达高于小肾癌(P〈0.05)。肾癌中两者的相关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MP-3,CXCR4在小肾癌中的低表达可能预示了小肾癌恶性程度低、侵袭和转移能力小的生物学特点,可以预测肾癌的进展。
47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