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年第29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担载b-FGF的PLGA微球复合明胶支架的体外释放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担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微球复合明胶支架的外形特征、孔径、孔隙率及体外释放动力学,以期构建具有缓释功能、高孔隙率的担载细胞因子的新型复合明胶支架。方法:本文利用冷冻相分离法和S/O/W法先将b-FGF水溶液包裹于PLGA微球中,然后埋置于明胶溶液中制备为多孔复合明胶支架。分别对微球的形态和复合明胶支架的基本形态、孔径、孔隙率进行表征,通过Elisa法测定b-FGF在复合明胶支架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制备成形态良好的三维复合明胶支架,其孔隙率为82.90%±1.45%,孔径范围为150~300μm,复合明胶支架中b-FGF在体外缓慢释放20余天。结论:担载蛋白微球复合明胶支架不仅满足组织工程支架的要求,还能有效缓释细胞因子,为细胞和组织生长提供良好的微环境,为进一步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提供了可能。
5606-5608

苦参碱对哇巴因诱导钠电流改变的调节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碱拮抗哇巴因诱导的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哇巴因对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的Na+电流和动作电位时程作用后,观察苦参碱对哇巴因诱导Na+电流和动作电位时程改变的恢复作用。结果:1 5μmol·L^-1哇巴因延长APD50从给药前476±40.7 ms增加到744±62.9 ms(n=6,P〈0.05),APD90从给药前499±84.9 ms增加到775±87.7 ms(n=6,P〈0.01),100μmol·L^-1苦参碱恢复APD50至603±79.0 ms(n=6,P〈0.05),APD90至630±81.6 ms(n=6,P〈0.05);2 5μmol·L^-1哇巴因可增加钠电流的峰值,在-20 m V电压条件下,5μmol·L^-1哇巴因增加INa,由正常-40.9±2.32 p A/p F增加到-55.2±2.26 p A/p F(n=8,P〈0.05),100μmol·L^-1苦参碱减少INa至-34.6±2.14 p A/p F(n=8,P〈0.05);5μmol·L^-1哇巴因右移钠通道的激活曲线,并左移钠通道的失活曲线从而改变通道动力学特性;100μmol·L^-1苦参碱可抑制哇巴因诱导的INa的增加,并恢复Na+通道动力学特性接近正常。结论:苦参碱拮抗哇巴因诱导的心律失常机制与其抑制哇巴因诱发细胞水平Na+电流的增加,缩短哇巴因诱发APD的延长有关。
5609-5612

串联亲和标签LOX蛋白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在乳腺癌中的功能,构建带StrepII/FLAG串联亲和标签的重组LOX蛋白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表达。方法: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带StrepII/FLAG串联亲和标签的LOX蛋白(LOX-SF)的亲本质粒,双酶切后鉴定测序克隆至GV303表达载体,连同慢病毒包装质粒共同转染293T得到GV303/LOX-SF慢病毒,将其转染MDA-MB-231细胞,使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对细胞中重组蛋白LOX-SF进行检测。结果:通过串联亲和纯化获得LOX-SF重组蛋白,使用标签抗体成功鉴定到LOX-SF重组蛋白在MDA-MB-231细胞内稳定表达。结论:GV303/LOX-SF的构建,使带StrepII/FLAG融合标签的LOX蛋白在MDA-MB-231中成功表达及纯化,为筛选和研究LOX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在乳腺癌细胞内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5613-5616

模拟室内高浓度PM2.5对大鼠血清和组织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采用"密闭环境熏烟法"模拟PM2.5高浓度环境,建立大鼠被动吸烟模型,观察模拟公共场所室内高浓度PM2.5对正常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心、脾、肺三种组织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6月龄雄性健康Wistar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且两组大鼠均于相同的环境下(温度,湿度,光照)进行饲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进行为期6周的密闭环境烟熏。末次烟熏结束24-36小时内,用ELISA检测两组大鼠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脾、肺三种组织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脾VEGF1、2以及肺VEGF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而肺VEGF2和血清VEGF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6周模拟公共场所室内高浓度PM2.5能显著降低大鼠心、脾、肺VEGF蛋白表达水平。
5617-5620

胰岛素对β细胞FoxO1胞质-胞核穿梭定位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小鼠胰岛素瘤min6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后观察外源性高胰岛素对Fox O1胞质-胞核穿梭定位的影响。方法:小鼠胰岛素瘤min6细胞用DMEM(low glucose)培养基(含有15%FBS、100 U/m L青霉素、100 U/m L链霉素)于25 m L培养瓶放置在37℃、5%CO2浓度的细胞孵箱中培养。细胞爬片后给予100μIU/m L浓度胰岛素分别刺激12、24和48小时。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ox O1的表达位置变化,用Image pro plus软件对Fox O1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低糖孵育的对照组相比,胰岛素孵育12 h、24 h和48 h时胞质内Fox O1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而细胞核Fox O1荧光强度减弱(P〈0.05)。结论:高浓度胰岛素孵育min6细胞使Fox O1出细胞核转位至细胞质,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提示Fox O1是高胰岛素血症对β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之一。
5621-5623

硬膜外阻滞对脂多糖致兔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TEA)对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兔肺水肿程度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数量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LPS致伤组(B组)、LPS致伤加硬膜外阻滞干预组(C组)。脂多糖5mg/kg缓慢静脉注射复制兔ALI模型,T4—5硬膜外腔头侧置管注射0.5%利多卡因0.3mL·kg^-1·h^-1进行干预,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总数并观察肺水肿的程度,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V-α)水平。结果:B组和C组中炎症细胞总数明显多于A组,且B组多于C组,P〈0.05。C组硬膜外阻滞干预后肺水肿程度较B组明显减轻,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8、TNF-α水平B组高于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够减轻脂多糖所导致兔的急性肺损伤的肺部炎症反应。
5624-5627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重要信息

美国《化学文摘》(2014年)收录本刊入库论文1030篇

摘要:根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国际检索系统咨询部(http://www.cessp.org.cn/ch/index.aspx)日前所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共收录本刊《现代生物医学进展》论文入库1030篇。
5627-5627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UHRF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UHRF1(Ubiquitin-like with plant homeodomain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对照组织的UHRF1表达,统计分析其表达和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关系。采用si RNA抑制UHRF1表达,分析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UHRF1高表达,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62例结肠癌组织中33例UHRF1阳性,阳性率为53.2%。UHRF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0.05)。高表达UHRF1结肠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较低表达者短(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UHRF1和Dukes'分期与患者累积生存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UHRF1可作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采用si RNA转染HCT116后,UHRF1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被抑制。结论:UHRF1参与结肠癌细胞增殖,与结肠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5628-5632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骨肉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肉瘤发展中的作用和对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PCR与Western blotting比较人成骨细胞(human fetal osteoblasts,hFOB)和骨肉瘤(human OS,Saos2)细胞及人骨肉瘤细胞样本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比较hFOB和Saos2细胞的表达差异。采用萤光素酶实验观察wnt-β-catenin、Noah、Hh信号通路对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疗效的调控。结果:同hFOB细胞相比该通路的主要分子包括:Wnt3(5.5倍)、β-catenin(5-3倍)、LEF1(7.6倍),在Saos2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总β-catenin以及活化β-catenin的表达都升高。MTX处理后诱导了Saos2细胞凋亡和坏死。对Wnt-13-catenin、Noah、Hh信号通路的化学抑制也能够诱导细胞死亡,Wnt-β-catenin抑制剂更为明显。结论:采用小分子/化合物来抑制Wnt-β-catenin和Noah信号,并同目前常用的OS药物化疗联合使用,对于复发和转移的患者,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5633-5636

AT2R载体可调控表达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骨桥蛋白及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

摘要:目的:血管紧张素Ⅱ 2型受体(AT2R)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四环素可调控系统下作为载体,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研究新生内膜增生的情况,并探讨AT2R在体可调控表达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骨桥蛋白(OPN)表达影响。方法:利用球囊损伤60只SD大鼠颈动脉,并随机将SD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未行球囊扩张术)、对照组(球囊扩张术后注入PBS)、MSC组(球囊扩张术后注入常规MSC)、MSC转染组(球囊扩张术注入转染AT2R的MSC)、强力霉素(Dox)组(球囊扩张术后注入转染AT2R的MSC,术后当天至处死前三天通过尾静脉注射Dox 100μg/kg/d)。术后14及28天分别处死大鼠取材,光镜下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情况,Image pro plus 6.0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新生内膜面积(I/M),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AT2R及OPN在大鼠血管标本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颈动脉AT2R在Dox组的表达显著增高,新的增生内膜面积较其它各损伤组显著降低(P≤0.01),并且OPN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各手术组。结论:AT2R基因在体可调控表达受到Dox的有效控制,AT2R基因可能抑制血管损伤后OPN的表达及新生内膜的过度增生。
5641-5644

冰片提取物对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细胞CT703及CT259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冰片提取物对沙眼衣原体感染后的He La细胞模型CT703和CT25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功建立的40例感染L2血清型沙眼衣原体的人宫颈癌上皮(He La)细胞模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添加冰片提取物和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感染后He La细胞模型的包涵体数目及大小、RNA抽提结果完整性以及CT70与CT259的表达变化。结果:染色后的40例受沙眼衣原体感染的He La细胞模型体内均发现包涵体,在同一时间点B组细胞内包涵体比A组大,且数目比A组多(P〈0.05);两组提取的总RNA的OD值均在1.8~2.0之间,通过RNA凝胶电泳结果可清楚发现28S、18S及5S条带;同一时间点CT259和CT703扩增产物的平均灰度值比较,A组感染后He La细胞模型样本基因表达量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片提取物能够有效降低经沙眼衣原体感染的He La细胞模型中CT703与CT259基因表达量。
5645-5647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肠源性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肠源性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52例)和二甲双胍治疗组(53例),以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2周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源性内毒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治疗组的肠源性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和hs-CRP水平均下降较为明显(P〈0.01);而二甲双胍治疗后,仅hs-CRP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源性内毒素下降不明显(P〉0.05);但两种药物治疗后,肠源性内毒素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以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源性内毒素水平,而二甲双胍对肠源性内毒素的下降作用不明显。
5648-5650

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收治的发病24小时内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258例,收集患者病史、化验检查、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住院资料,并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通过相关分析求出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分别通过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MI患者住院死亡率6.2%(16/258例),影响住院死亡率因素为PCI治疗(r=-0.253,P=0.000,OR=0.318,95%CI:0.101-0.997)、血糖(Glu)(r=0.24,P=0.01,OR=1.136,95%CI:1.020-1.265)两个因素;平均随访7.6±3.8月,总终点事件10.3%(25/242例),心源性死亡患者6例(2.5%);经Cox回归分析与远期死亡相关的因素是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r=0.182,P=0.008,OR=1.223,95%CI:1.065-1.40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影响住院死亡率的因素为PCI治疗及血糖,影响远期死亡的因素是Hs CRP。
5651-5654

机器人辅助妇科手术术中气腹对患者肝肾功能影响的初步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妇科手术中气腹对术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腹妇科手术和机器人辅助妇科手术患者各20例,18—65岁,体重指数18—30,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1—2级。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丙泊酚(1.5—2mg/kg)和芬太尼(2.4μg/kg)进行全麻诱导。麻醉维持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术中维持Narcotrend指数于40—60。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30min抽取静脉血,测定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并分析其变化。结果:与开腹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妇科手术气腹后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的升高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妇科手术中长时间气腹可能引起肝肾功能的异常。
5655-5657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DELFIA)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000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检测新生儿足跟血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结果:DELFIA初次筛查CH的准确性明显高于ELISA。对召回的新生儿进行TSH复测,DELFIA对TSH≥20 m U/L的检测准确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LFIA在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筛查的首选方法。
5658-5660

腓骨短肌腱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结合关节镜检查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踝关节镜探查清理联合腓骨短肌腱外侧韧带重建手术进行治疗。应用美国足踝外科裸一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并比较两组的优良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的AOFAS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AOFAS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优良率为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研究组的复发率为0.0%(0/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4/30);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6/3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结合关节镜检查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
5661-5663

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8.33%,观察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形成,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5664-5666

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影响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至2012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CCU住院的AMI患者共3434例,依年龄分为四组:青年组(≤44岁)338例、中年组(45-59岁)1194例、老年组(60-79岁)1740例、高龄组(≥80岁)162例,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538例,恶性心律失常134例,心源性休克134例,心脏破裂24例,死亡58例,联合事件(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述不良心血管事件)162例,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心脏破裂和联合事件的发生率在四个不同年龄组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高龄组外,其他各年龄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结论:年龄是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80岁的A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80岁的AMI患者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667-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