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PDGF-C3'UTR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

摘要:目的:构建不同长度包含目的片段的PDGFC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进一步研究PDGF-CmRNA的上游miR-NA调节做准备。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提取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的基因组DNA,以提取的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不同长度的PDGFC3、UTR片段,经胶回收后,将回收的目的片段插入报告基因载体SV40-pGL3中,再经转化将克隆好的载体转入细茵内扩增(先在固体培养基上扩增为茵落,然后再接种进液体细菌培养管中扩增),扩增细菌后进行质粒提取,并进行茵落PCR及双酶切鉴定,最后送公司进行基因序列检测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不同长度目的片段的PDGFC3、UTR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结论:本实验构建了不同长度的PDGF-CmRNA的3’UTR区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进一步研究PDGF-CmRNA的上游miRNA调节打下了基础。
3801-3804

常见结直肠癌无线粒体DNA细胞株的建立

摘要:目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细胞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变异与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因缺乏相关体外细胞模型导致其细胞生物学效应及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研究建立结直肠癌ρ0细胞株(无mtDNA)的方对该研究域具有重大意义。方法:在含有丙酮酸、尿苷及不同浓度溴化乙锭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癌细胞株SW480、HCT116、HCT-8,以不加溴化乙锭的细胞为对照,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监测不同处理组mtDNA拷贝数的变化,并观察结直肠癌ρ0细胞线粒体形态数目及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SW480细胞用50ng/mLEB处理25代后,再以100ng/mLEB处理14代可成功构建SW480ρ0细胞株;HCTll6细胞加用EB100ng/mL培养32代,继续用EB200ng/mL培养10代,再用EB500ng/mL培养3代,可成功获得HCT116ρ0细胞株;HCT-8细胞用200ng/mLEB培养24代,可成功获得HCT-8ρ0细胞株。同时,P0细胞较亲本细胞变大变长,其线粒体的个数增多,线粒体形态变大变长。结论:利用EB处理法可成功构建大肠癌ρ0细胞株,但不同肠癌细胞方法不尽相同。mtDNA拷贝数的降低可显著影响大肠癌细胞的形态。
3805-3808

EGb761对LPS诱导THP-1细胞释放HMGB1蛋白表达的调节

摘要:目的:探讨EGb761对LPS诱导THP-1细胞释放HMGB1蛋白表达的调节,为EGb761的临床运用提供可行的依据。方法:LPS(1μg/mL)诱导不同时间后,westernblotting检测THP-1细胞上清液中HMGB1蛋白含量变化及不同浓度EGb761对LPS诱导THP-1细胞释放HMGB1蛋白的表达和NF-κB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Gb761对LPS诱导THP-1细胞释放HMGB1蛋白核转住变化。结果:(1)LPS组IL-1β、IL-6、TNF-α的含量在刺激6.12h后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EGb761+LPS组IL-1B、IL-6、TNF-α的含量均显著低于LPS组(P〈O.05)。(2)EGb761处理LPS诱导THP-1细胞6h后细胞上清液NF-κB活性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低,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至12h,NF-κB的活性表达量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3)LPS诱导THP-1细胞18h后,细胞上清液中HMGB1蛋白含量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4)不同浓度EGb761对LPS诱导THP-1细胞18h后,HMGB1蛋白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有下降趋势,HMGB1蛋白含量随着EGB761浓度增加至100μg/mL呈下降趋势并呈浓度依赖效应(P〈0.05)。(5)LPS诱导THP-1细胞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胞浆中大量HMGB1蛋白标记分布,而EGb761+LPS共同诱导THP-1细胞后胞浆中可见少量HMGB1蛋白分布。结论:LPS可诱导THP-1细胞IL-1β、IL-6、WNF-α表达增多及NF-κB活化,导致HMGBl蛋白表达增多及核转位,而EGB761能抑制THP-1细胞IL-1细胞IL-1β、IL-6、TNF-α表达及NF-κB活化,调节HMGB1蛋白的表达及核转位。
3809-3812

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配比(O%、1%、5%、10%)万古霉素/磷酸钙复合材料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配比万古霉素/磷酸钙复合材料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CCK-8结果显示,5%及10%万古霉素/磷酸钙复合材料显著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P〈0.05);TUNEL结果显示,5%及10%万古霉素/磷酸钙复合材料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高浓度万古霉素毒性作用下细胞失活,形态学发生显著变化;1%万古霉素/磷酸钙复合材料组对细胞影响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低浓度(1%)万古霉素/磷酸钙复合材料基本无细胞毒性,细胞相容性好。
3813-3816

Nesfatin-1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摄食量体重和胃排空率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颈静脉注射外源性nesfatin-1,观察营养性肥胖大鼠摄食、体重、胃排空率的变化情况。方法:营养性肥胖大鼠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行颈静脉插管手术,术后所有大鼠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及肥胖对照组大鼠注射0.9%生理盐水,正常给药及肥胖给药组大鼠注射外源性ncsfatin-1(100μg·kg^-1),连续颈静脉给药7d,期间记录各组大鼠摄食量以及体重,给药结束后采用灌胃酚红法测定大鼠胃排空率。结果:用高脂饲料连续饲养大鼠7天,正常对照组和正常nesfatin-1组大鼠的Lee’s指数分别为314.22和314.44,肥胖对照组和肥胖nesfatin-1组大鼠的Lee’S指数分别为318.22和319.03,肥胖差异显著(T-test,P〈0.01),造模成功。连续给药7d后,给药组摄食量和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但肥胖给药组摄食量及体重下降较正常给药组更加明显。胃排空率与胃排出酚红量是成负相关的,实验中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给药组的胃排空率分别是64.71±4.51和46.47±3.20,而肥胖对照组和肥胖给药组大鼠的胃排空率分别是75.67±2.47和50.88±3.07,因此高剂量给予nesfatin-1能显著降低大鼠的胃排空率。结论:综上所述,长期持续外周静脉给予外源性的nesfatin-1可以明显抑制正常及肥胖大鼠的摄食,动物体重减轻。
3817-3821

正交试验法优选PP1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摘要:目的:制备PP1脂质体,筛选最优处方。方法:用薄膜水化法制备PP1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PP1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选取药脂比、胆固醇磷脂比、温度和水化时间为因素,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优配方。结果:用薄膜水法制备的PP1脂质体的最优处方的组成为:药脂比为1:10,胆固醇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比为1:8,温度为40℃,水化时间为3min。平均包封率为(63.27±3.32)%。PP1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57.73±9.74)nm,Zeta电位为(-4.74±0.44)mV。结论: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出的PPl脂质体包封率高,形态和粒径均匀,重现性好,为研究其在眼部的缓释作用奠定了基础。
3822-3825

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MCAO)、电针处理组(EA+MCAO)三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后6h、24h、3d和7d取材,运用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缺血半暗带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以及M1/M2型特异性标志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数量表达增加(P〈0.05,VS.sham组),形态从静息状态的分支状转变为圆形的阿米巴状。M1型标志分子iNOs主要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P〈0.05,VS.sham组),M2型标志分子Arginase主要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7天(P〈0.05,VS.sham组)。电针预处理上调Arginase的表达水平,下调iNOS的表达水平(P〈0.05,vs.MCAO组)。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电针预处理促使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由M1向M2转化。
3826-3829

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高压氧预处理组,每组12只。高压氧预处理组大鼠在造模前5天给予高压氧预处理。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高压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的影响,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Ⅲ-1β、TNF-α、MDA的含量。结果:高压氧预处理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COX-2mRNA和蛋白表达量,抑制IL-1β、TNF-α的表达,降低MDA水平。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TNF-α、COX-2的衷达以及减弱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3830-3834

自体软骨细胞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自体软骨细胞复合于人脐带Wharton胶支架对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经自体关节软骨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复合到制备人脐带Wharton胶取向支架内构建细胞-支架复合体,选取健康清洁新西兰兔23只,雌雄不拘,体重2.5.3.0kg,取滑车沟中下部制作全层软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成A、B和C组。A组(n=10):植入自体软骨细胞+人脐带Wharton胶取向支架复合体;B组(n=10):植入单纯人脐带Wharton胶取向支架;C组(n=3):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兔。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各处死后取材进行生物力学特性评估检测。结果:压痕实验显示在3个月时A和B组修复区组织刚度分别达到正常软骨的45.72%和25.25%。且A组刚度明显优于B组,均低于C组(P〈0.05);到6个月时各自达到正常软骨刚度的69.76%和35.14%,同样A组刚度明显优于B组,均低于C组(P〈0.05)且在同期个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F=80.309,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自体软骨细胞与人脐带Wharton胶复合在体内的微环境作用下修复软骨缺损效果良好。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了一种新支架材料。
3839-3842

EBV阳性胃癌细胞系与阴性胃癌细胞系全基因组表达谱差异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胃癌细胞系与EB病毒阴性胃癌细胞系全基因组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利用Agilent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在3种邱病毒阳性胃癌细胞系和3种EB病毒阴性胃癌细胞系中筛选EB病毒相关胃癌肿瘤相关基因。选取6条差异表达基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聚类热图及矩阵图分析显示,EB病毒阳性胃癌细胞系与阴性胃癌细胞系之间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选取的6条差异基因进行验证,其表达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感染EB病毒可能会改变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在EB病毒相关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作用。筛选出的肿瘤相关基因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提示多基因及相关基因的变异参与了EB病毒相关胃癌的形成。
3843-3849

LRP16影响宫颈癌Siha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摘要:目的:探讨抑制LRP16的表达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抑制LRPl6表达的小干扰RNA:neg-ativecontrol-siRNA(NC)、siRNA-374(si374)转染入Siha宫颈鳞癌细胞系中,通过顺铂(DDP)和紫杉醇(TAX)的处理后,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紫杉醇、顺铂作用宫颈癌细胞系silla48h后,计算出细胞被抑制一半时顺铂、紫杉醇的药物浓度(IC50);使用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顺铂IC50作用Siha细胞48小时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紫杉醇IC50作用Siha细胞之后的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CCK-8检测转染的Siha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Hoechs33342染色观察转染的Siha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显示。si374+顺铂的早期凋亡率22.15±2.24,NC+顺铂12.45+2.72,流式细胞仪检测周期显示G2/M(%),si374+紫杉醇29.94±1.87,NC+紫杉醇17.66±2.32。结论:LRPl6基因表达下调之后,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使细胞周期滞留于G2/M期,从而提高Siha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3850-385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1225例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来陕西地区就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 HIV/AIDS)患者感染状况、流行特征。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的基本信息,对其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在调查的1225例HIV/AIDS患者中,男性占83.51%,平均年龄为(35.55±11.61)岁,50.98%为农民,小学及以下学历占33.55%,经血液途径感染250例,经性传播途径感染916例,其中同性性传播337例,经母婴垂直传播16例,就诊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为(222.82±190.49)个/μL,56%的HIV/AIDS患者采用的抗病毒方案为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依非韦伦(Efavirenz,EFV)方案。结论:陕西地区HIV/AIDS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且年轻化加剧,同性性传播比例大幅增加。虽然治疗较为及时,应进一步在高危人群中积极宣传防艾知识与措施。
3855-3857

阿昔洛韦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患儿CD4+和CD8+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阿昔洛韦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CD4+、CD8+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怠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CD4+、CD8+和CD4+/CD8+比值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5L(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异型淋巴细胞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以及CD4+/CD8+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CD4+及CD4+/CD”比值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CD8+则呈现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3天,10天及1个月CD4+以及CD8+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则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采用阿昔洛韦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影响CD4+、CD8+的变化,使紊乱的免疫系统较快的恢复。
3865-3868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NP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疗效、生活质量Kamofsky评分、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平均生存时间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为5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1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好转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1,P〈0.05);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0.0%、15.0个月和(11.0±5.1)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9.0个月和(5.9±4.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t=5.24,6.12,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毒副反应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5.08,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869-3871

HOXD10和P5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同源异型盒基因HOXD10和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HCC及癌旁肝组织、20例肝脏良性病变组织中HOXD10、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CC组织中HOXD10、P53蛋白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低分化HCC组织中HOXD10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中、高分化HCC、癌旁及良性病变肝组织(P〈0.05)。而低分化HCC组织中P53的表达显著高于中高分化HCC组织(P〈0.05)。HCC组织中HOXD10蛋白的表达与脉管内癌栓呈负相关(r=-0.299,P=0.026),而HCC组织中HIXD10、P53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多结节、周边肝硬化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OXD10的低表达和P53的高表达与低分化HCC密切相关,可能作为HCC治疗和预后预测的参考指标。
3872-3875

结肠癌组织中p-p70S6K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检测p-p70S6K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结肠癌组织蜡块以及40例同一患者的正常结肠组织蜡块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其中又随机选取3组新鲜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p-p70S6K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免疫组化实验中,癌组织阳性28例,阴性12例,阳性率为70%,正常结肠组织阳性14例,阴性26例,阳性率为35%,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得出χ2=9.825,P=0.002〈0.05,说明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中p-p70S6K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免疫印迹实验中,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参,重复试验三次,均显示目标蛋白(p-p70S6K)分子量约70KD,癌组织中p-p70S6K表达较正常结肠组织明显增加,两组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得出P=0.025〈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70S6K在结肠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提示该分子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可为结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3876-3878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特点,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79例,进行床旁心电图多次动态检测,观察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基本特点,分析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在79例患者中,发生心电图改变者72例(91.14%),其中窦性心动过速者63例(79.74%),为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I导联S波较深者51例(64.56%);Tv1-v3倒置者45例(56.96%);Tvrv2倒置者31例(39.24%);右束支传导阻滞改变者27例(34.17%);Tv1-v4倒置者18例(22.78%)。典型的肺栓塞SIQⅢTIⅢ心电图表现少见,仅14例(17.72%),而心电图表现为QⅢTIⅢ者49例(62.02%)。结论: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改变具有非特异性和复杂多变性,临床医生应将心电图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之一,仍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再给予合理诊断及时治疗,以改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
3879-3881

GCCmRNA和hTERTmRNA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鸟苷酸环化酶C(GCC)mRNA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8月一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GCCmRNA和hTERT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早、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前GCCmRNA和hTERTmR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GCCmRNA和hTERTmRNA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均会增加结直肠癌患者血行微转移,但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不会增加术后肿瘤血循环微转移的危险性。
3882-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