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自噬对高糖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自噬对高糖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分别用常规培养基(正常对照组)、含30 mmol/L D-葡萄糖的高糖培养基(高糖组)、高糖培养基合并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100 nmol/L)干预(RAPA组)和高糖培养基合并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5 mmol/L)干预(3-MA组)培养。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活力,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1)高糖溶液刺激内皮细胞24 h后,细胞生长活力为正常组的55.0%(P〈0.01),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凋亡水平为正常组的2.0倍;(2)与高糖组相比,RAPA组细胞生长活力明显增加,Beclin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凋亡水平为高糖组的70.1%;(3)与高糖组相比,3-MA组细胞生长活力明显减少,Beclin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凋亡水平为高糖组的1.42倍。结论:细胞自噬可能对高糖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具有凋亡保护作用。
2201-2204

离体子宫张力测定在药物生殖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建立药物生殖毒性研究中孕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张力的测定方法。方法:SD大鼠于妊娠第6~15天(GD6-15)给予受试物,在妊娠第20天(GD20)取子宫平滑肌,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缩宫素和硫酸镁溶液刺激,选择试验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测定不同剂量组孕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张力的变化情况,采用RM-6240BD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分析数据,统计结果。结果:选择0.007 U/m L缩宫素、0.008 mol/m L硫酸镁为最佳刺激浓度。随着受试物剂量的增加,加入缩宫素后,各组妊娠子宫平滑肌的频率和张力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加入硫酸镁后,各剂量组妊娠子宫平滑肌的活动幅度、频率和张力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但各剂量组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孕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张力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可以更好的反映受试物对孕鼠子宫肌的毒性作用,更加全面的评价受试物的生殖毒性。
2205-2208

二甲双胍对低级别非侵袭性膀胱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对膀胱肿瘤细胞253J的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分析二甲双胍对膀胱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二甲双胍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相关蛋白确定可能参与其中的信号分子。结果:在各时间点(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二甲双胍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二甲双胍处理组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S期细胞比例下降(P〈0.01或P〈0.05);免疫蛋白印迹发现,二甲双胍处理组中的磷酸化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表达升高,同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下降(P〈0.01或P〈0.05)。结论:体外实验中二甲双胍能够明显抑制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通过下调cyclin D1的表达诱导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这些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可能成为治疗膀胱癌的潜在药物。
2209-2212

静态压力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模拟正畸牙移动过程中机械压力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PDLSC分别在自行研发的加压力装置中进行100、200 Kpa加压1、6和12 h后,检测和比较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状态。结果:100 Kpa加压1 h的HPDLSCs中caspase-3和caspase-8的蛋白表达及其凋亡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加力12 h的HPDLSCs中caspase-3和caspase-8的蛋白表达和凋亡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00 Kpa加力1 h的HPDLSCs中caspase-3和caspase-8的蛋白表达和凋亡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加力12 h的HPDLSCs中caspase-3和caspase-8的蛋白表达和凋亡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体外模拟正畸牙移动过程中,不同强度静态压力作用不同时间对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凋亡作用不同,100 Kpa静态加力加压1 h可更有效地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凋亡,而200 Kpa静态加力加压1 h可抑制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凋亡。
2213-2218

LC-MS/MS法检测人头发中利培酮及其代谢物9-羟利培酮含量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LC-MS/MS)法检测人头发中利培酮(RIP)及其代谢物9-羟利培酮(9-OH-RIP)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同位素内标氘4-利培酮(RIP-d4)及氘4-9-羟利培酮(9-OH-RIP-d4),流动相A为10 mmol/L醋酸胺溶液(甲酸调p H值为4.0),流动相B为乙腈,A/B=70/30,流速为0.3 m L/min,等度洗脱4.00 min。色谱柱为安捷伦Zorbax SB C18(2.1×50 mm,1.8μm),柱温30℃。准确称取20 mg丙酮清洗过晾干剪碎成粉末的头发样本,加1N氢氧化钠(Na OH)超声2 h,等量酸中和后,加200μL1N氢氧化钠溶液及5.0 m L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提取涡旋1分钟,3000×g离心5 min后取上清液在40度水浴下氮气吹干后用100μL流动相复溶,进样2μL经LC-MS/MS检测。MRM监测离子对:RIP:m/z 411.2→191.0,9-OH-RIP:m/z 427.2→207.1,RIP-d4:m/z 415.2→195.2,9-OH-RIP-d4:m/z 431.2→211.1。结果:利培酮及9-羟利培酮线性范围分别为0.5-25 ng/mg,0.0025-0.15 ng/mg,提取回收率均〉70.0%,方法回收率均在85.0%-115.0%之间,线性r均〉0.999,精密度和重现性RSD均〈1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采用LC-MS/MS法检测人头发中利培酮及9-羟利培酮含量的方法,该法快速、简单、准确、重现性好。
2221-2224

错配修复基因hMSH2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骨髓细胞中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h MSH2的表达水平及其调控机制的分析,探讨h MSH2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疾病进展的联系。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0例对照,27例CML患者(包括慢性期9例,进展期8例,急变期10例)骨髓中4个MMR基因(h MSH2、h MSH6、h MLHl、h PMS2)m RNA的表达;用MSP方法检测MM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MMR蛋白水平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CML患者的h MSH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表达随疾病恶化而下降,依次为急变期〈加速期〈慢性期,而h MLHl、h PMS2、h MSH6的表达却未见异常;27例CML患者中出现3例h MSH2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结论:CML患者的h MSH2表达水平比正常人显著降低,且随着疾病恶化其表达水平逐下降,提示h MSH2可能与CML疾病进展相关。
2225-2229

“一枝好”育发液促进毛发生长及机制探讨

摘要:目的:考察利用新疆维吾尔族传统药物研制成的"一枝好"育发液促进毛发生长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硫化钠溶液建立昆明小鼠化学性脱发实验模型,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章光101育发剂)、空白对照组,以毛发评分、毛长、毛重以及毛囊数为指标,考察小鼠新生毛发生长情况。对脱毛后21天的脱毛区皮肤毛长、毛重、毛囊数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并利用MTT法初步探讨"一枝好"育发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脱毛区体毛生长评分及毛长,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并且略高于阳性对照组。对小鼠毛重与毛囊数的统计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一枝好"育发液能够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结论:利用新疆维吾尔族传统药物研制成的"一枝好"育发液,能够显著促进小鼠毛发生长,初步推断其作用机制与促进毛囊生长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关。
2230-2233

斑蝥素酸镁与斑蝥酸钠对喉癌Hep-2细胞抑制活性比较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自主研发产物--斑蝥素酸镁对人喉癌上皮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是否好于临床抗癌药物斑蝥酸钠。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染色法(SRB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分别考察斑蝥素酸镁和斑蝥酸钠对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的影响。结果:与斑蝥酸钠相比,斑蝥素酸镁作用喉癌Hep-2细胞的效果更加显著。其IC50仅为2.19μmol·L-1,远低于斑蝥酸钠的IC50(15.75μmol·L-1)。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显示,与斑蝥酸钠相比,斑蝥素酸镁明显阻止细胞集落的形成,最低有效浓度为1.75μmol·L-1,远低于斑蝥酸钠的最低有效浓度(3.50μmol·L-1)。结论:与斑蝥酸钠相比,斑蝥素酸镁对喉癌Hep-2细胞具有更加显著的抑制效果,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2234-2237

封闭负压引流对兔糖尿病溃疡创面组织愈合影响的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AC)对兔糖尿病溃疡创面组织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四氧嘧啶法建立兔糖尿病溃疡模型,设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创面采用常规包扎治疗处理,实验组创面则采用VAC处理),观察和比较两组动物的创面肉眼观、愈合时间,在致伤前、致伤后3 d、7 d、14 d取创面软组织,检测和比较两组动物的创面组织含水量、血流量以及血浆ET-1和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动物的创面肿胀及分泌物得到明显控制,创面坏死组织的清除与肉芽组织的生长明显加快,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致伤后3 d、7 d和14 d,创面组织含水量与血浆ET-1含量明显下降(P〈0.05),创面组织血流量与血浆NO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VAC对兔糖尿病溃疡创面组织的愈合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可能与其增加血浆NO含量及降低ET-1的含量有关,其具体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238-2241

Eotaxin-1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妇产科手术切除的60例浆液性卵巢癌及对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otaxin-1表达,分析Eotaxin-1蛋白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Eotaxin-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应癌旁组织显著升高(P〈0.05),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Eotaxin-1蛋白与恶性组织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高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Eotaxin-1蛋白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Eotaxin-1可能成为浆液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物和生物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之一,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2242-2244

HBO治疗对急性CO中毒后海马不同分区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高压氧(HBO)治疗急性CO中毒大鼠海马不同分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探讨HBO治疗急性CO中毒的应用及机理。方法:利用雄性SD大鼠,建立急性CO中毒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免疫荧光的方法,测定在染毒和CO中毒HBO治疗后1 d、3 d、7 d、14 d和21d Bcl-2、caspase-3、Neu N、BAX和MMP-9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海马CA3区神经细胞对急性CO中毒与HBO治疗比CA1和CA2区更加敏感;急性CO中毒后,海马各区神经细胞凋亡程度随1 d、3 d、7 d、14 d和21 d时间延长而加重;BAX、caspase-3和Bcl-2等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与MMP-9的变化趋势一致:在1d开始增多,3d达到最大值,7d开始减少,14 d与21 d与正常组类似;CO中毒大鼠进行HBO治疗后,海马各区MMP-9、BAX、caspase-3和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HBO治疗7 d后,海马各区这些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降低最为明显。结论:海马CA3区神经细胞对急性CO中毒及HBO治疗敏感;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神经细胞表达MMP-9降解神经细胞周围的基质,表达BAX、caspase-3和Bcl-2等凋亡相关因子促进凋亡发生有关;HBO治疗可降低MMP-9以及BAX、caspase-3和Bcl-2等凋亡因子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HBO治疗7d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2245-2250

尿酸影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BMP-2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不同浓度尿酸(UA)对骨形态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h BMSCs,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h BMSCs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加入完全培养基)和成骨诱导组(加入成骨诱导液及含0 mmol/L、0.2 mmol/L、0.4 mmol/L、0.8 mmol/L尿酸的完全培养基)。连续干预诱导14d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通过观察茜素红染色情况及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成骨情况的检测。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BMP-2 mR NA的表达情况。结果:第3代h BMSCs大多为形态单一的长梭形,呈旋涡状生长;干预诱导后的细胞逐渐变成不规则的立方形,局部形成团块状结节,以含尿酸浓度为0.8 mmol/L的成骨诱导培养基最为显著。连续干预14d后,空白对照组茜素红染色为阴性,而各成骨诱导组细胞茜素红染色结果为阳性,提示干预诱导后的细胞为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尿酸浓度的增加和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无BMP-2 mR NA的表达。成骨诱导组随培养基中尿酸浓度的增加,BMP-2 mR NA表达逐渐增强,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尿酸上调h 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2 mR NA的表达。
2251-2256

强直性脊柱炎延迟诊断:可能原因和对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调查强直性脊柱炎(AS)延迟诊断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10月西京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AS患者376例,均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分类标准,采用当面询问并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人口参数和临床特征等方面调查AS患者延迟诊断的原因,并分析不同延迟诊断时间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376例AS患者的平均延迟诊断时间为(72.52±70.80)月。幼年发病AS(JOAS)患者的延迟诊断时间(90.48±77.17月)明显长于成年发病患者(AOAS)(63.45±58.85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具有关节外表现的AS患者的延迟诊断时间(93.04±67.25月)显著长于无关节外表现患者(62.09±66.1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误诊组延迟诊断时间(92.09±74.95月)明显长于非误诊组(46.09±55.4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早期诊断组相比,晚期诊断组患者的AS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2的患者比例、Bath AS活动指数(BASD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Bath AS测量指数(BASMI)以及骶髂关节放射学分级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幼年发病和具有关节外表现的AS患者,减少误诊,这将有助于缩短AS患者延迟诊断的时间并改善其预后。
2257-2261

冠心病三支病变置入Firebird2术后3年的随访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对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置入Firebird 2支架术后3年的随访,探讨Firebird 2支架的性能。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首次置入Firebird 2支架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随访时间不同分为术后3年组(70例)与术后1年组(6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术后MACE的结果。结果:术后3年组再发心绞痛的比例显著高于术后1年组(33.8 vs 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SYNTAX积分、LVEF、优势血管(右)、既往史、诊断、NYHA心功能分级,MACE、再次血运重建、总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造影复查比例,支架总数及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置入支架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三支病变置入Firebird 2术后3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术后1年相当,但还需大规模、多中心继续随访研究。
2262-2265

2013年新疆17家三级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地区17家三级医院2013年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和纸片扩散法(K-B)对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临床共分离出细菌4402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0.2%,革兰阴性菌占69.8%。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6.2%、48.0%和52.0%。2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1.8%、30.4%和37.6%、22.9%。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27.7%和79.8%。414岁以下儿童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4.2%)高于成人(2.1%)。泛耐药菌株(XDR)中,鲍曼不动杆菌381株(9.6%),铜绿假单胞菌57株(1.7%),大肠埃希菌6株(0.1%),肺炎克雷伯菌16株(0.3%)。结论:通过对细菌耐药数据分析情况来看,细菌耐药情况普遍存在,对于耐药克隆株的传播,应加以关注;此外,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2266-2272

能谱CT动态增强后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形态及斜率在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诊断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目的:研究能谱CT动态增强后肾上腺肿瘤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形态及斜率差异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处理腺瘤(45个)与非腺瘤(20个)CT动态增强资料,均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资料证实。分别测量腺瘤与非腺瘤在28 s、60 s、180 s时间点的11个单能量点(40~140ke V)CT值、记录能谱曲线形态并计算其低能量段(40~100 ke V)的斜率。结果:在各个时间点,腺瘤与非腺瘤各单能量点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曲线形态为速降形、缓降形、近似直线形、勺形及弓形五种(p〈0.05)。在60 s,二者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8 s与180 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动态增强后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能谱曲线形态及在60 s时低能量段能谱曲线斜率存在差异,可能有助于二者鉴别。
2273-2277

七氟烷联合利多卡因对全身麻醉患者心功能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七氟烷联合利多卡因对全身麻醉患者心功能影响,探究七氟烷联合利多卡因诱导全身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收治的需行非心脏手术并进行全身麻醉诱导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予单纯七氟烷诱导全身麻醉行非心脏手术;实验组35例,予以七氟烷联合利多卡因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分别于全身麻醉诱导前(T1)、诱导插管后30分钟(T2)、诱导插管后1小时(T3)3个时间点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观察和监测,对比观察各个时间点的外周血管阻力(SVR)、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峰值速度(Vp K)、心率(HR)、净射血时间百分比(ET%)等指标。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T1时SVR、SV、CO、Vp K、HR、ET%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T1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T2和T3的SVR、SV、CO、Vp K、HR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在T2和T3时SVR、SV、CO、Vp K、H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七氟烷诱导和七氟烷联合利多卡因诱导全身麻醉对心功能均有影响,但与单纯七氟烷组相比,七氟烷联合利多卡因组对心功能的影响更小,更适合于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诱导,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2278-2280

肝移植患者他克莫司谷血药浓度监测意义和临床个体化用药调节

摘要:目的:探讨移植术后监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意义和临床药物剂量个体化调节方法。方法:70例肝移植患者术后采用口服他克莫司,每天两次的用药方案,分别在移植后1周和3周监测血液中他克莫司浓度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钙调磷酸酶活性。结果:移植3周比1周时他克莫司的清除率显著提高。每个采样时间的药物浓度都与0-12 h的浓时间曲线(AUC0-12)下方的面积呈显著的正相关。钙调磷酸酶最低活性与0-12 h的钙调磷酸酶活性-时间曲线显著相关(r2〉0.92)。结论:谷浓度监测是对成年生物配体原位肝移植患者常规他克莫司用药剂量调整的最佳方法,同时监测患者钙调磷酸酶最低活性有助于估计患者在他克莫司用药间隔期的免疫状况。
2281-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