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微生物对纲比甲藻生长以及区域雪卡毒性分布的影响

摘要:目的:雪卡鱼毒中毒(Ciguatera fish poisoning)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同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雪卡毒素起源于雪卡鱼食用了有毒的底栖生物纲比甲藻(Gambierdiscus spp.)。由于全球雪卡毒素中毒的分布呈现时空变化性,在小范围内又存在区域特异性分布的特征,科学家很难作出解释。一直以来对影响纲比甲藻生长的生物因素较环境因子的研究而言非常有限,本文从藻菌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重要微生物对纲比甲藻生长的影响,进而解释雪卡毒性区域特异性分布的现象。方法:采用宏基因组多样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找出毒性相关微生物,结合生物被膜相关微生物筛选结果,选定重要细菌对一株纲比甲藻进行生长刺激试验,通过藻类计数方法研究微生物对纲比甲藻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毒性区域存在特异性的微生物群落组成,部分微生物与雪卡毒性分布具有相关性。四株刺激菌中三株显著提升了纲比甲藻的生长能力,一株对纲比甲藻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重要微生物可能通过影响纲比甲藻在食物链中数量的积累,导致雪卡毒性区域特异性分布。对生物因素的研究是今后雪卡毒素研究领域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401-406

MARVELD1调控内含子miR-186、miR-335表达的研究

摘要:目的:前期研究发现,MARVELD1(具有囊泡运输和膜连接功能的MAL及相关蛋白1)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下调,许多micro RNAs也随其发生变化。本研究探讨了MARVELD1调控mi R-186和mi R-335的表达方式。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多种肺癌细胞系,运用q RT-PCR的方法检测了MARVELD1以及mi R-186和mi R-335的表达情况,通过MARVELD1过表达体系和si RNA干扰MARVELD1表达的体系分析mi R-186和mi R-335表达变化情况,运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对mi R-186和mi R-335进行分析,确认其是否为内含子mi RNA,并进一步应用MARVELD1过表达和RNAi体系检测MARVELD1对mi R-186和mi R-335的宿主基因的影响。结果:在肺癌细胞中,MARVELD1与mi R-186、mi R-335的表达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在过表达MARVELD1之后,mi R-186、mi R-335出现高表达;当下调MARVELD1表达时,mi R-186、mi R-335则表现低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 R-186和mi R-335均为内含子mi RNA。进一步分析MARVELD1与mi R-186和mi R-335宿主基因的表达关系显示,MARVELD1可以上调它们的宿主基因的表达。结论:上述结果表明,MARVELD1可通过影响内含子mi R-186和mi R-335的宿主基因进而调控二者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ARVELD1影响肿瘤细胞的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407-412

NanoString nCounter分析系统进行多基因表达计数的评价

摘要:目的:Nano String n Counte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进行基因表达谱检测的新平台,它利用分子条形码直接对基因表达进行多重计数。本实验通过对m RNA表达量的检测,分析n Counter系统进行基因表达计数的可靠性。方法:应用Nano String公司提供的CAE Kit试剂盒,通过杂交(m RNA样品与报告探针和捕获探针杂交)、纯化(清洗未结合探针)和计数(读取m RNA的条数)三个步骤,检测由人参考RNA和人脑RNA构成的4个样品中48个目的基因的m RNA表达量;对获得的未进行标准化的原始数据,应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线性分析,从再现性、稳定性、准确性方面对n Counter分析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再现性分析所有R2均大于0.998,线性拟合良好;试剂盒中阳性控制所有R^2均大于0.99,高于质控要求的0.95;样品H70B30和H30B70的预期表达量与实测值线性R2大于0.999,预期值与实测值一致性良好。结论:n Counter分析系统稳定性好,准确性高,检测m RNA表达可靠。
413-416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抑郁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足底电击的方法建立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n=10):对照组(C组)、PTSD组、CUS组、PTSD+CUS组(P+C组)。在1、7、14、21天测量大鼠体重,并行糖水偏好和强迫游泳实验,在7、14、21天做条件性恐惧实验。结果:与C组相比,CUS组和P+C组体重增加缓慢,PTSD组体重正常。CUS组于第21天出现糖水消耗比例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C组于第14天即出现上述抑郁表现。条件性恐惧实验中,PTSD组与PTSD+CUS组僵直时间显著增加,CUS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更易产生抑郁表现。
422-424

异甘草酸镁对胆道梗阻致肝损伤肝功能保护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8只,分别为胆总管结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常规剂量组(BMc组);胆总管结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高剂量组(BMh组);胆总管结扎+0.9%生理盐水注射液组(BN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BN和Sham组以生理盐水30 mg/kg/日腹腔注射,BMc组以异甘草酸镁30 mg/kg/日腹腔注射,BMh组以异甘草酸镁60 mg/kg/日腹腔注射。术后不同时间对各组大鼠眼眶取血并获得血清。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结果:BN、BMc和BMh组大鼠在胆管结扎后血清中ALT和AST指标明显升高。随着梗阻时间的增加,BM和BMh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的水平均明显低于BN组(P〈0.01),但两组之间并无明显区别。手术后BN、BMc和BMh组大鼠在胆管结扎后血清中D-Bil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P〈0.01),但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各组间D-Bil的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清转氨酶水平,对肝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425-428

腺病毒介导的Wnt10b对HaCaT细胞迁移的作用及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Wnt10b对Ha Ca T表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别用重组腺病毒Ad-GFP、Ad-GFP-Wnt10b感染Ha Ca T表皮细胞,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腺病毒Ad-GFP-Wnt10b感染细胞后的过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划痕实验,于不同时间点观察并记录经Wnt10b处理后,Ha Ca T细胞体外迁移功能的改变;进一步采用Westen blot技术检测不同腺病毒处理后,Ha Ca T细胞中Wnt信号关键分子β-catenin、细胞粘附分子E-cadherin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1Ad-GFP-Wnt10b感染Ha Ca T细胞48 h后,细胞内GFP表达上调,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Wnt10b处理组高表达Wnt10b蛋白;2Ha Ca T细胞经Ad-GFP-Wnt10b处理后,细胞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增快;3Wnt10b处理组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Wnt10b能促进Ha Ca T细胞迁移,且该效应涉及经典Wnt/β-catenin信号的激活及由E-cadherin介导的细胞粘附性的减弱。
429-432

非天然氨基酸突变的小鼠RANKL蛋白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摘要:目的:研究非天然氨基酸突变的小鼠RANKL(m RANKL)蛋白的原核表达,并以表达的蛋白制备抗m RANKL蛋白的抗血清。方法:从小鼠的骨髓中提取总RNA,经PCR扩增m RANKL的胞外段,逆转录合成目的 DN段。将目的基因中编码第234位酪氨酸的密码子(TAT)突变成可编码非天然氨基酸p-硝基苯丙氨酸(p NO2Phe)的琥珀密码子(TAG),构建p ET28a-p NO2Phe^234m RANKL重组表达载体,与p EVOL质粒共转化至表达菌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并纯化。以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小鼠抗m RANKL抗血清。采用ELISA测定抗血清效价,用Western Blot测定其特异性。结果:RT-PCR扩增出750bp的RANKL基因,并成功构建了p ET28a-p NO2Phe^234m RANKL重组表达载体;p-硝基苯丙氨酸突变的m RANKL蛋白获得成功表达和纯化;以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抗m RANKL抗血清,ELISA检测效价为1:64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血清既可与p-硝基苯丙氨酸突变的m RANKL结合,也可与野生型m RANKL结合。结论:原核表达并纯化了p-硝基苯丙氨酸突变的m RANKL,制备了小鼠抗m RANKL的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阻断RANKL-RANK通路的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437-440

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海马区TREK-2钾离子通道表达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海马区TREK-2双孔钾离子通道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TREK-2在癫痫发病过程中的机制及意义。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lithium-pilocarpine)构建癫痫模型,分别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不同时间点(6 h、1 d、3 d、1 w、2 w、4 w、8 w)提取海马组织,利用western-blot检测海马区TREK-2随时间表达变化。并用TREK-2 si RNA下调海马区TREK-2表达,进一步观察对大鼠癫痫状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REK-2在诱导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后的3d开始降低(P〈0.05),1 w,2 w,4 w明显降低(P〈0.01),8 w时仍维持在很低水平(P〈0.001)。在TREK-2表达下调后,大鼠癫痫潜伏时间(latent period)明显缩短,癫痫持续状态1 h 5级以上发作频率(seizure frequency)明显增加。结论:TREK-2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表达的降低,且其下调加重癫痫状态的事实提示TREK-2参与了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
449-452

供体来源ImDex联合抗原特异性Treg保护大鼠肝脏移植物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供体来源低剂量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外来体(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exosome,im Dex)联合供体抗原特异型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对于肝脏移植物的保护作用。方法:以BN-〉Lewis大鼠为供受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利用超高速梯度离心法获得im Dex,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该im Dex的表型。不同剂量im Dex用于本移植模型,生存分析探究其对肝脏移植物的保护作用及该作用与剂量的相关关系。利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Treg,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获得供体抗原特异性Treg,将不同性质的Treg用于移植受体,验证抗原特异性Treg保护肝脏移植物。进一步探究两者联合使用的效果,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研究Treg在移植受体中的分布。结果:超高速梯度离心法分选出的im Dex具有im DC表型,其保护肝脏移植物的最佳作用剂量为20μg,Treg发挥保护移植物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两者联合应用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病理显示,输注的Treg分布于受体移植物。结论:Im Dex联合抗原特异性Treg可以有效保护大鼠肝脏移植物。
453-457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健康青年静态立位平衡功能的研究

摘要:目的:完善健康青年静态立位平衡参数常模和探讨人处于不利站立条件下姿势控制变化规律。方法:从某军校本科学员中随机抽取108名,对8种不同站立条件下的立位平衡功能进行测试,同时比较不同站立姿势下重心晃动的变化。结果:与睁眼站立相比,闭眼站立和闭眼站立于脚垫上,人体重心会不自主地向脚掌移动,同时重心晃动的轨迹长度和面积明显增加,而单位面积轨迹长度明显降低。另外,人体前后方向晃动的程度较大,而左右晃动的程度稍小。结论:健康人姿势控制由视觉、前庭和下肢本体感觉等共同维持的,任何系统受到限制,都会影响平衡功能。当人处于不利站立条件时,人的身体会本能地向前倾斜来维持平衡,同时本研究为涉及人体立位平衡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458-462

PRRX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配对相关同源框1(PRRX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3年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RRX1的表达,并分析PRRX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PRRX1在80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是45%(36/80),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2.5%(5/4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RRX1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乳腺癌患者PRRX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的乳腺癌患者(P〈0.05)。PRRX1表达阴性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PRRX1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中PRRX1的表达上调与其发生和恶性演进密切相关,可能作为乳腺癌诊断和预后预测的候选标志物。
467-470

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放疗联合热疗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热疗联合放疗在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的协同增敏作用。方法:68例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热疗联合放疗组(实验组)。两组盆腔三维适形放疗单次剂量为200 c Gy,1次/日,5次/周。实验组在放疗结束后2小时内进行热疗,2次/周,共5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均通过超声及CT检查对两组患者肿瘤体积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估,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的生存情况。结果:近期疗效中发现,实验组11例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对照组3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两组总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年总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疗联合放疗可有效的杀灭复发的卵巢恶性肿瘤细胞,可缓解放疗副反应,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471-474

DC-CIK过继免疫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s,CIK)联合化疗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DC-CIK联合小剂量HAG治疗23例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评分为高危(中危Ⅱ及高危组),经过中位3(2-5)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者(CR)14例,部分缓解者(PR)4例,血液学改善(HI)2例,未缓解者(NR)3例,总有效率86.95%,CR率为60.87%,疗效维持中位时间为6(4.0-8.0)个月,其中11例转为急性白血病,中位转白时间12.5(7.0-18.0)个月,17例死亡,1年生存率为52.5%,2年生存率为26.09%,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非感染性发热。中危Ⅱ组和高危组CR率和转白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3名患者输注DC-CIK 2周后外周CD3^+、CD4^+、CD8^+、CD3^+CD56^+淋巴细胞与输注前无明显差异,但1个月时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DC-CIK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于老年高危MDS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475-477

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两种四联方案根除率的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的根除率,选择可以有效弥补传统三联疗法的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措施的四联疗法。方法:选择2010年8月到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取序贯疗法,对照组的患者采取标准四联疗法。对比两组的根除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根除率为86.7%,对照组患者根除率为51.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7.8%;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的根除率以及疗效高于标准四联疗法。
478-480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医并行胃癌根治术的7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各36例。其中,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传统开腹组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术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减少患者术后感染机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481-483

颈动脉狭窄的显微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疗效,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VD)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19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资料。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颈动脉狭窄程度2例中度狭窄,17例重度狭窄。同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均在显微镜下操作。1例采用补片成形。18例术中采用TCD及MVD监测下完成,1例未采用超声监测。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无死亡率。术前脑缺血症状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均未发现过度灌注的并发症。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MVD及TCD监测对于显微手术有着重要意义。
484-486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骨肿瘤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全麻状态下行骨肿瘤手术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肿瘤患者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PEEP 0 cm H2O,n=15)和研究组(PEEP 8 cm H2O,n=15)。所有患者行常规麻醉诱导后机械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Pa O2和Pa CO2等呼吸功能指标,以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组内比较,Pa O2值下降(P〈0.05);研究组Ppeak和Ppla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相同时间点的Pa O2值、Ppeak及Ppla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HR、MAP及CVP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相同时间点的CVP值上升,HR和MAP值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EP通气对全麻下骨肿瘤手术患者的呼吸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且加用PEEP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不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487-489

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21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动脉瘤直径、手术时机及术后肺部感染的情况,对可能导致肺感染的因素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肺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吸烟、糖尿病、Hunt-Hess分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为吸烟和Hunt-Hess分级。结论:吸烟、高Hunt-Hess分级是影响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49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