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二苯乙烯苷通过上调XIAP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二苯乙烯苷(2,3,5,4' -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side, TSG)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等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TSG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损伤的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并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TSG是否通过影响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protein, XIAP)、Caspase-9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300μmol·L^-1 H2O2)、TSG预处理组(10μmol·L^-1 TSG+300μmol·L^-1H2O2)、Embelin与TSG联合处理组(30μmol·L^-1 Embelin+10μmol·L^-1 TSG+300μmol·L^-1H2O2)、TSG单独处理组(10μmol·L^-1TSG)、Embelin组(30μmol·L^-1 Embelin)。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XIAP、Caspase-9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2O2组内皮细胞增殖率降低,核损伤明显,XIAP表达显著性下降,Caspase-9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H2O2组比较,经TSG预处理后,细胞增殖率增加,核损伤减轻,XIAP的表达上升,Caspase-9表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TsG预处理组比较,用XIAP阻断剂Embelin与TSG联合处理后,内皮细胞活力下降,XIAP表达显著降低,Caspase-9表达增加(P〈0.01)。结论:TSG具有抑制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与增加XIAP的表达,抑制Caspase-9的表达有关。
3606-3610

热疗对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热疗对化疗诱导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吉西他滨(0,5,10,20,30wM)作用于SW1990细胞不同时间(24,48,72小时)及30μM吉西他滨作用24h联合热疗43℃1h,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E-cadherin蛋白和剪切的Notchl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吉西他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明显抑制SW1990细胞的增殖(P〈0.05),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吉西他滨作用前24h给予43℃1h热疗预处理可显著增强吉西他滨对SW1990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②吉西他滨作用SW1990细胞24小时后,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形态变大,细胞呈梭形,且细胞间连接减少;而热疗预处理的联合能够逆转此种形态学变化。③吉西他滨作用24小时后,细胞内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下调、CleavedNotchl的蛋白表达上调,热疗预处理可明显上调吉西他滨诱导的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并下调CleavedNotchl蛋白表达的上调。结论:热疗预处理显著逆转吉西他滨所诱导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的EMT现象,其机制可能与Notch信号通路有关。
3611-3614

P物质在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与内皮细胞体外联合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P物质(substanceP,SP)在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与内皮细胞体外联合培养中的作用,研究P物质作用于种子细胞的最适浓度指导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方法:采用新生新西兰大白兔胎兔(雌雄不限)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获得较纯的BMSCs。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BMSCs行成骨诱导培养及成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培养并鉴定。将诱导7d的两种细胞按2:1比例混合培养,待细胞传至2代加入不同浓度的sP作为实验组,以正常未加sP的细胞培养基为对照组。培养后1、3、5、7d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并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细胞生长数量,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观察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浓度范围从1×10^-12-1×10^-6mol/L的sP对联合共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都有促进作用,在浓度为1×10^-8mol/L对联合共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的作用功效最强。结论:在体外直接联合共培养的体系中,SP对新种子细胞促进效果明显,其在1×10^-8mol/L对联合共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作用最强。
3615-3618

适宜电刺激促进脂肪干细胞向神经方向分化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电刺激对脂肪干细胞(adiposetissue.derivedstemcells,ADSC)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在细胞电刺激室内对ADSCs进行电刺激(10Hz,1h),强度选用五个强度,分别为0V/cm、0.5V/cm、1.0V/cm、3.0V/cm、5.0V/cm;电刺激后,对细胞进行流式凋亡检测及CCK-8活性检测,明确不同电刺激对ADSCs的影响;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mBlotting评估各组细胞神经特异性标志物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2(MAP-2)与β-tubulin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检测MAP-2、β-tubulin和neurofilaments200(NF-200)的mRNA水平,评价不同强度电刺激对ADSCs其向神经方向分化的影响。结果:1V/cm的电刺激,未引起明显的细胞凋亡,同时促进了细胞增殖。此外,1V/cm电刺激后,细胞中的MAP-2和β-tubulin的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及蛋白含量显著提高;MAP-2、β-tubulin和NF-200的mRNA及蛋白量显著提高。3V/cm及更高强度的电刺激可导致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增加。结论:强度为1W/cm的电刺激可促进脂肪干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向神经方向分化,为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法。
3626-3630

活化/抑制CD59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活化/抑制cD59分子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Jurkat细胞分别电转入pSUPER-siCD59质粒及用CD59活化抗体刺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电转情况及cD59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及表达;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Westernblot检测CD59分子表达及T细胞活化相关蛋白ZAP70磷酸化水平。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电转染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转染效率约为40%。转染pSUPER-siCD59质粒后CD59荧光强度强度降低,CD59分子均匀分布于细胞膜与正常Jurkat细胞分布一致。抗体活化后CD59在细胞膜成簇状分布。抗体活后细胞增殖速率和磷酸化ZAP70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细胞电转质粒后则恰恰相反。结论:CD59通过与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
3631-3634

葛根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摘要:目的:从电生理角度探讨葛根素抗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转染的人胚胎肾细胞缓慢延迟整流钾电流(Iks),观察加药前、后葛根素对AP和IKs的影响。结果:0.01、0.1、1mmol/L葛根素可浓度依赖性地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分别使APD50从(71.8±11.8)ms延长至(86.9±10.7)ms、(100.5±14.1)ms和(123.6±25.4)ms:使APD90从(164.6±21.4)ms延长至(188.3±11.5)ms、(221.6±25.7)ms和(278.7±38.2)ms(n=6,均P〈0.05),而对RMP、APA和APD20无显著影响。此外,0.01、0.1、1mmol/L葛根素对Iks抑制率分别为(17.8±2.5)%、(40.4±1.9)%和(60.9±3.2)%(n=6,均P〈0.0S)。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Iks来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3635-3637

TLR4在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的表达

摘要: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在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肝硬化时骨髓损伤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Wistar大鼠给予腹腔注射CCl4,一周两次,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分别于建模8周和12周检测大鼠血浆内毒素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上TLR4的表达情况,RT-PCR测定骨髓组织中TLR4mRNA的表达,分析TLR4的表达与内毒素血症间的关系。结果:给予CCl4 8周和12周时,对照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216±0.024)Eu/ml和(0.133±0.022)Eu/ml,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626±0.021)Eu/ml和(0.725±0.031)Eu/ml,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髓血窦内皮细胞TLR4蛋白表达及骨髓组织中TLR4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骨髓TLR4蛋白和mRNA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841,0.803,P均〈0.001)。结论:CCl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TLR4表达升高,并伴随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提示肝硬化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能参与了骨髓的造血功能的损害和病变。
3638-3641

毛菊苣醇提物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作用机制初探

摘要:目的:目前,国内外研究集中在毛菊苣降糖降脂方面的作用,并已有相关药物上市,但实验表明毛菊苣在保肝降脂作用方面也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旨在探讨毛菊苣醇提物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复制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模型组、毛菊苣醇提物治疗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苯扎贝特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以高、低剂量毛菊苣醇提物进行干预,然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中LDH、TG、TC、LDL、MDA等活性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说明高脂饲料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测得各治疗组大鼠血清、肝组织中相应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1);毛菊苣醇提物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高脂饮食饲喂SD大鼠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实验是成功的;同时,毛菊苣醇提物能够使脂肪肝大鼠的体重降低,降低肝脏脂肪性病变,降低脂肪肝大鼠血清ALT、AST含量,降低大鼠血清Tc、TG、LDL—c,升高HDL—C;对模型SD大鼠肝脏中异常升高的MDA、LDH、LD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形态学检查显示,醇提物高剂组肝脏脂变程度明显减轻,脂滴数量减少,提示该药物具有保肝降脂的药理作用。
3642-3645

EGFR信号通路在SiO2诱导肺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在二氧化硅(SiO2)刺激下可引起肺部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及其伴随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然而EGFR信号通路可维持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平衡,因此,我们可以设想EGFR信号通路是否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实验探讨SiO2是否能诱导人肺上皮细胞(A549)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并且研究EGFR信号通路在矽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A549为研究对象,用0(对照组)、50、100、200μg/mlSiO2孵育A549,作用48h后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收集不同时段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E-cadllerin、α-SMA及信号转导蛋白EGFR表达的变化。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A549经SiO2处理后细胞形态由鹅卵石状转变为纺锤型或梭型,形态似成纤维细胞,随着SiO2浓度的升高,E-cad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下调,在200μg/ml组表达最低,α-SMA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上调,200μg/ml组α-SMA表达最高;EGFR蛋白表达上调;50、100、200μg/ml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SiO2可诱导肺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其机制可能与EGFR信号通路有关。
3646-365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生化指标与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诊断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BMI、HbA1c、病程、相关代谢指标与2型糖尿病(T2DM)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79例T2DM患者与383例健康体检者,采用生化分析仪分析二组人群的生化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T2DM组HbA1c水平,胰岛素及C肽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及相关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显示(1)T2DM患者的BMI、FBG、TG、LDL-C、BUN、uA、HbA1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HDL-C、CR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2)TC、LDL—C、BUN、CREA及2hINS与年龄相关。(3)肥胖组的TG、CREA、UA、FCP、2hCP高于非肥胖组(P均〈0.05);(4)初诊T2DM患者的FBG、TG、HbA1c、LDL-C水平明显高于5年以上患者(P均〈0.05),而HDL-c低于5年以上患者(P〈0.05);(5)HbA1c≥11%组的FBG水平明显高于HbA1c≤8%及HbA1c=8-11%组(P〈0.01),而UA、FINS、FCP、2hINS、2hCP水平明显低于HbA1c〈8%组(P均〈0.01);FBG、TG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FINS、FCP、2hINS、2hCP、UA与HbA1c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BMI、FBG、TG、LDL-C、BUN、UA、HDL-C、CREA均可作为T2DM诊断的参考指标。其中LDL—C、BUN、CREA、2hINs指受年龄影响。TG、CREA、uA、FCP(空腹C-肽)、2hCP与肥胖相关。FBG、TG、HbA1c、LDL-C、HDL-C与病程相关;FBG、TG、HbA1c、FINS、FCP、2hINS、2hCP、UA与HbA1c相关。
3651-3656

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保护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采用注射α-硫辛酸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UAER及MDA均显著降低(P〈0.05),SCr、SOD及NO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SCr、UAER、SOD、MDA及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α-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3663-366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母儿结局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3例ICP合并GDM孕妇为ICP+GDM组,将同期住院分娩的69例单纯ICP孕妇归为ICP组,对两组孕妇的母儿结局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孕妇的子痫前期、胎膜早破、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CP+GDM组孕妇围产儿Apgar小于7分、新生儿肺炎、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I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CP+GDM组孕妇围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I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将进一步加重围产儿不良结局,对于此类孕妇,应加强监护和管理,适时终止妊娠,以改善围产儿结局。
3666-3668

胆总管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胆总管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致病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的情况,为临床中胆总管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抽取胆汁标本150例,对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观察和分析细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情况。结果:①细菌培养阳性的例数为123例(阳性检出率82.0%),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9例(31.71%),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3例(18.70%);革兰氏阳性菌64例(52.03%),主要是粪肠球菌22例(17.89%)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10例(8.13%);真菌(白假丝酵母菌)20例(16.26%)。②患者胆汁中的细菌主要敏感的药物有关罗培南、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等。结论:胆总管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分布出现了新的变化,临床中应根据患者胆汁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抗菌药物。
3672-3675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与miR-42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检测CD133不同亚群大肠癌细胞HT-29的miR-429表达情况,探讨miR-429及CD133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活化细胞分选法(FACS)分选出CD133不同亚群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两组细胞miR-429的表达,合成miR-429寡核苷酸和阴性对照miRNA并分别转染CD133+和CD133+两个亚群细胞。再将细胞种植于非肥胖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体内构建移植瘤模型,不同时间测量肿瘤体积和重量,RT—PCR及蛋白质印迹检测CD133+和CD133+两组肿瘤CD133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血清检出CD133+细胞为67.9%,miR-429的表达量是CD133+细胞的(1.83±0.91)倍(P〈0.05),CD133+比例与miR-429表达呈负相关(r=0.591,P〈0.05);miR-429+/CD133+组的移植瘤体积及重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miR-429+/CD133+组成瘤时间较对照组晚约2周,但miR-429+/CD133+组的移植瘤CD133表达量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iR-429可能作为CD133的负性调控因子,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但miR-429与CD133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3684-3686

肿瘤/肝脏比值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肺癌病灶的检测能力以及肿瘤/肝脏比值对肺部良恶性病灶及胸部小病灶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的肺癌疑诊患者41例CT测量肺部原发病灶最大直径4.16+2.81厘米(最小直径1.3厘米,最大直径16厘米),以病理结果作为判断标准,通过t检验及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研究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肺部病灶、肺及纵膈小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肺部良恶性病灶的肿瘤/肌肉(T/N)、肿瘤/肝脏(T/L)比值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L比值在肺部良恶性病灶和肺及纵膈最大横径小于3cm的病灶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810,均大于T/N比值相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60)。T/N=3.5为界值时,诊断肺部病灶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71.4%,准确度为0.614;诊断最大横径小于3cm病灶的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80%,准确度为0.50。T/L=2-3时诊断肺部病灶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5.7%,准确度为0.657。T/L=1.6时诊断最大横径小于3cm病灶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80%,准确度为0.70。结论:T/N=3.5为界值时,对于肺部病灶及肺及最大横径小于3cm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能力较好。T/L比值对于肺部良恶性病灶和肺及纵膈最大横径小于3cm的病灶诊断价值均高于传统常用的T/N比值,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良好的应用于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肺癌的诊断中。
3687-3690

子宫内膜癌中PTEN与PI3K-Akt通路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PTEN与P1K3-Akt通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55例)及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组织(26例)中PTEN、P13Kp110α及P—AKTSer47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组织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的PTEN表达缺失率,P13Kp110α及p-AKTser473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且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肌层浸润深度增加,PTEN表达缺失率增加(P〈0.05)。结论:PTEN的表达缺失及P13Kp110α与P-AKTSer473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尤其是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中占重要地位。
3699-3702

趋化因子MCP-1、MIP-1α的表达与TAM计数在胆囊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摘要:目的:检测胆囊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MCP-1和MIP-1α的表达、TAM计数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湖南省人民医院近五年胆囊腺癌手术切除标本36例及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10例,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MCP-1和MIP-1α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进行TAM计数。结果:胆囊腺癌组织中MCP-1、MIP-1αmRNA表达阳性率及评分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P〈0.01);高分化胆囊腺癌中二者的阳性率及评分均低于低分化胆囊腺癌,其中MCP-1mRN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CP-1、MIP-1α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胆囊腺癌组织MCP-1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与侵犯胆总管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MIP-1α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与侵犯肝脏显著相关。胆囊腺癌组织中,TAM计数(24.89±0.84)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16.19±0.66),有显著性差异(P〈0.01)。TAM与MCP-1、MIP-1α mRNA表达评分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80,0.567)。MCP-1 mRNA与MIP-1α mRNA评分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38)。结论:MCP-1、MIP-1α的表达增加及TAM计数升高可能调控和影响胆囊癌的发生和发展,MCP-1、MIP-1α可能促进TAM向胆囊癌组织迁移浸润。
3706-3710

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情况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睡眠的影响

摘要:目的:讨论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情况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睡眠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64名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评焦虑量表SAS、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及自评抑郁量表SDS评估病人的抑郁、焦虑与社会支持情况对患者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性。在对患者进行一个月的治疗过程中,对伴有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患者给予盐酸舍曲林片,并考察药物治疗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情况。结果:164名患者中出现焦虑的几率为37.4%,出现抑郁的几率为18.9%,二者同时出现的几率为12.8%,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约占68.4%,匹兹堡睡眠指数与自评焦虑量指数、自评抑郁量指数与社会支持评定量的主观支持与患者对支持和利用得分均存在相关性(r=0.66、0.53、-0.39,-0.40,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社会主观支持和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对支持利用度的增加及自评焦虑量指数、自评抑郁量指数与发作次数的减少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OR=0.221、2.412、1.938、0.321,P〈0.05)。结论: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对三者情况进行改善可辅助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3711-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