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年第3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微球制剂的体外释放研究

摘要:目的:开发一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长效缓释微球剂型。方法:采用S/O/hO法制备了包裹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多糖玻璃体颗粒的PLGA微球,考察了微球的表面形态、粒径分布等,并且运用ELISA方法考察了微球的体外释放效果。结果:本方法制备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微球光滑圆整,粒径分布均匀,体外可以缓释达32天,累积释放率接近90%。结论:本方法制备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微球能有效地保护蛋白活性,同时实现长效缓释的目标,是一种可行的蛋白缓释方案。
6001-6003

乳粘素与半胱氨酸蛋白酶3抑制剂检测舌鳞癌细胞CAL-27凋亡中差异性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荧光标记的乳粘素(Lactadherin)和半胱氨酸天冬肽酶3(caspase-3)在检测由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舌鳞癌细胞CAL-27凋亡中的敏感性,以期对两种方法在检测结果方面的不同意义有进-步的了解。方法:将配置好终浓度的As20。分别作用舌鳞癌细胞CAL.270h、3h、6h、12h,用荧光标记的caspase-3抑制剂(FAM200—1)标记原位激活的caspase-3,荧光标记的Lactadherin647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倒置显微镜分析其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并分析其活性变化。结果:As20,诱导细胞3h后.98.5%细胞被FAM200.1标记,只有1.3%细胞被Lactadherin647标记。6h、12h后,被Lactadherin647标记的细胞分别增至2.5%、6.1%。结论:As203作用细胞3h后细胞发生凋亡。FAM200—1先于乳粘素检测出早期凋亡的细胞,caspase-3的激活早于PS翻转。
6004-6007

玉米醇溶蛋白动物体内植入后的免疫学分析方法初探

摘要:目的:为了考察玉米醇溶蛋白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前景,需要检测玉米醇溶蛋白植入后的免疫反应。本实验中我们将玉米醇溶蛋白管植入SD(Sprague Dawley)大鼠皮下,流式细胞仪检测植入后大鼠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含量的变化;对不同部位植入材料的组织学切片方法进行改进,用于后续机体免疫反应分析。方法:雄性SD大鼠八只,随机分成两组:空白对照组、材料植入组。分别于植入后一、二和四周对实验大鼠进行眼眶取血,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皮下或肌袋植入材料四周后,将玉米醇溶蛋白管或三维多孔支架连同周围组织一起取出,用改进的石蜡切片方法制备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结果:玉米醇溶蛋白管植入后一周,蛋白管植入组CD4^+(T—test,P〈0.01)和CD8^+(T-test,P〈0.05)T淋巴细胞的含量下降。植入后两周和四周,蛋白管植入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T—test,P〉0.05)均无明显变化。植入后一、二和四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蛋白管植入组CD4^+/CD8^+的比值(T—Test,P〉0.05)均无显著差异。改进后的切片方法可以制备出完整的、并且耐HE(hematoxylin—eosin)和免疫组化染色处理的组织学切片。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出了大鼠皮下植入玉米蛋白管后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变化。并且,克服了切片制备过程中材料的脆性问题和贴片不牢固问题,可以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处理,为进一步深入地分析玉米醇溶蛋白植入机体后的免疫反应打下了基础。
6014-6018

人参皂甙Rb1对香烟烟雾诱导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内Ca抖浓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b1(GRb1)对香烟烟雾诱导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吸烟组和GRb1组,每组16只。吸烟组和GRbI组连续吸烟12周制作吸烟大鼠模型,期间每周给予GRb1组和吸烟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40mg/kg的GRb1和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提取大鼠大脑皮层组织,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变化情况。结果:TUNEL法检测表明,未经香烟烟雾处理的对照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自然凋亡率为2.54±0.92个/视窗。连续吸烟12周,吸烟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达20.62±2.13个/视窗(q=35.72,P〈0.01)。GRb1组细胞凋亡率虽也有增加,为11.48±2.37个/视窗,明显低于吸烟组(q=15.39,P〈0.01)。对照组、吸烟组和GRb1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内Ca^2±浓度分别为236.62±12.52ng/L、636.37±18.63ng/L和353.61±13.72ng/L.GRb1组Ca^2+浓度显著低于吸烟组(q=54.73,P〈0.01)。结论:GRb1对吸烟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内的Ca^2+超载、降低香烟烟雾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6019-6022

在小鼠心跳骤停期间应用中度低温对复苏后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低温在许多小鼠心跳骤停后复苏模型的研究中被证实是有效的。心跳骤停后释放的氧自由基是产生继发性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本研究旨在探索心跳骤停期间应用中度低温对复苏后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氯化钾诱导8min心跳骤停。此实验分为常温心跳骤停组(NCA)、低温心跳骤停组(HCA)TL对照组。HCA组在心跳骤停5min后开始降温使核心温度维持在(30.0±1.0)℃。应用胸部按压和肾上腺素来复苏。在心跳骤停两组各选择三个时间点:复苏后1h、4h和24h。测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在心脏和肝脏的活性。结果:实验动物在HCA组比常NCA组生存率高。HCA组比NCA组复苏时间明显延长。与NCA组相比,HCA组复苏后24h的SOD活性在肝脏表达明显降低。与NCA组相比,HCA组复苏后4h的CAT活性在肝脏表达显著增高。结论:在心跳骤停过程中,与正常体温相比,应用中度低温能够提高生存率。与正常体温相比较,在心跳骤停中期间应用中度低温不影响心脏的SOD与CAT活性,应用中度低温在肝脏可延迟性抑制SOD的活性并且短暂提高CAT活性。
6023-6026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大鼠体外循环脑损伤的影响

摘要:目的: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鞘糖脂,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具有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本课题主要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大鼠体外循环(CPB)脑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14月龄,体重300-4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n=10):假手术组(s组)、CPB组和GM-1组。采用右颈静脉腔房引流,右颈动脉灌注法建立大鼠CPB模型。CPB组和GM-1组行CPB1h,其中CPB组转流液中加入GM-120mg/kg,GM-1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CPB结束后3h和s组机械通气结束后3h时,断头取左侧脑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超微结构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调亡情况。结果:电镜下CPB组海马可见异染色质明显边集、凝聚,线粒体嵴减少或空泡变性,细胞器消失等不可逆性的损伤改变;GM-1组神经元细胞核圆形,线粒体嵴少量减少,细胞器仍可见。与S组比较,CPB组和GM-1组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严重,且凋亡神经元明显增多(P〈0.05)。与CPB组相比,GM-I组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减轻,且凋亡神经元有所减少(P〈0.05)。结论:体外循环可导致以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改变为标志的脑损伤,GM-1可减轻CPB诱发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6027-6030

NAAGS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移植NAAG合酶(NAAG synthetase,NAAGS)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能否促进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利用电穿孔转染大鼠NSCs,通过脑立体定向仪分别将PBS(模型组)、NSCs(NSCs组)、转基因NSCs(NAAGS+NSCs组)移植到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局部损伤灶边缘,通过NSS评分评价移植后大鼠神经功能的变化以及用TUNEL法检测NSCs的凋亡情况,并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脑组织中促炎因子水平。结果:Nss评分结果显示NAAGs+NSCs组和NSCs组在第7、14、21天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NAAGS+NSCs组在第14和21天神经功能评分低于NSCs组(P〈0.05);在各时间点细胞移植组比模型组的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转基因NSCs移植能明显降低TBI脑组织中促炎因子水平。结论:转基因NSCs移植后可以合成NAAGS促进TBI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6031-6035

TNF—a在糖尿病合并牙周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建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大鼠模型,观察比较近牙槽嵴区牙周膜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含量,探讨高血糖对牙周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大鼠(STZ组)模型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单纯牙周炎组州组)注射同剂量的枸橼酸钠缓冲液。成模且稳定后(4周),两组都采用大鼠牙颈部丝线结扎的方法诱导牙周炎模型,于结扎后1周,2周,3周处死大鼠,采用组织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结合MATLAB7.0.1图像灰度定量分析法,研究近牙槽嵴区牙周膜中TNF-a水平的变化及牙周组织炎症的进展程度。结果:N组与STZ组除0周外各时间点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N组内各时间点每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STZ组内各时间点每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随时间的增加,各组大鼠的炎症程度增加,TNF—a的表达水平增加,STZ组的病变进展程度显著重于N组。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牙颈部丝线结扎可成功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牙周炎模型。高血糖浓度使糖尿病大鼠牙槽骨TNF-a的表达水平增加,降低了机体的损伤一修复能力,牙周组织的炎症进一步加重。
6036-6039

RANKL在人乳牙根生理性吸收不同时期不同细胞的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KB受体活化剂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the nuclear factor—κappa Bligand,RANKL)在人乳牙根消失不同时间段牙髓细胞内的表达及分化。方法:临床选取牙根生理早中晚期的乳牙各10颗,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RANKL细胞因子在人的乳牙根消失的时候不同时期牙髓细胞内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牙髓细胞、成牙本质细胞RANKL原位杂交染色阳性,表达比对照组高(P〈0.05)。消失比较早的时候与消失中、晚的时候,比较各种细胞内RANKL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失中间的时候和消失比较晚的各种细胞内的RANKL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NKL参与了乳牙牙根的消失过程,牙髓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可能促进了破骨细胞分化成熟。
6040-6042

六种广西道地药材的体外纤溶活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六种广西道地药材的体外纤溶活性。方法: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对罗汉果、葛根、天花粉、金银花、姜黄和广金钱草的不同提取液进行体外纤溶活性研究;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广金钱草热水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对不同洗脱部位进行体外纤溶活性筛选;用化学定性方法对广金钱草的纤溶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葛根和金银花的冷水超声提取液,天花粉的热水提取液和冷水超声提取液,广金钱草的热水提取液、冷水超声提取液和20%乙醇超声提取液均有体外纤溶作用;广金钱草大孔树脂柱层析的水洗脱部位具有稳定的体外纤溶活性;广金钱草热水提取物和水洗脱前部位的Fehling反应、Molish反应、泡沫试验、三氯化铁试验、溴甲酚绿试验和盐酸一镁粉反应均为阳性;水洗脱后部位的Fehling反应、Molish反应、三氯化铁试验和盐酸一镁粉反应均为阳性,而溴甲酚绿试验和泡沫试验为阴性反应。结论:葛根、天花粉、金银花和广金钱草都具有一定的体外纤溶活性,以广金钱草的纤溶活性最强;广金钱草的纤溶活性成分很可能是还原糖、多糖、鞣质、有机酸、皂苷或黄酮苷。
6043-6047

脑损伤后大鼠NAAG肽酶基因沉默的神经保护

摘要:目的:探索沉默NAALADase基因的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静脉移植,评价其对大鼠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应用小分子干扰RNA转染方法沉默NAALADase基因的表达。建立脑损伤模型后,48h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Fluom—JadeB组织荧光染色以及HE染色。结果:HE染色显示沉默NAALADase基因BDNF数目明显增多并且损伤后神经元退变也减少。结论:沉默NAAG肽酶的表达后能有效实现对神经的保护作用。
6048-6051

外后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后侧入路小切口行全款关节置换术,选取55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共62髋,进行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15.5±2.5)个月。结果: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较好,假体位置及周围组织结合良好,Harris评分比术前提高45分以上,临床效果值得肯定。结论:通过外后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达到预期疗效,术前的充分准备对手术成功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作为减轻患者自身痛苦和降低医疗费用临床治疗方式。
6052-6056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31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一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1例ACOP患者,将其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各组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结果:接触时间、基础疾病、血清肌酸激酶(CK)、昏迷时间在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年龄、性别、中毒原因方面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迟发性脑病组和无迟发性脑病组在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接触时间、昏迷时间、CK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性别、中毒原因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ACOP患者而言,接触时间长、伴有基础疾病、昏迷时间长、CK高不仅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更是迟发性脑病的易患因素。而高压氧治疗是ACOP的首选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6057-6059

不同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组合(红霉素+阿奇霉素,阿奇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2例诊断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分为红霉素+阿奇霉素组(Erythromycin+Azithromycin,E+A组)和阿奇霉素+阿奇霉素组(Azithromycin+Azithromycin,A+A组),E+A组患者41例,先给予红霉素静滴治疗,后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A+A组患者41例,先给予阿奇霉素静滴,后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l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用药疗程、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用药时间(15.3±4.0VS17.9±5.4天)、平均退热时间(4.0±2.2VS5.2±2.4天)、平均住院时间(8.9±3.0Vs10.8±3.4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霉素静滴后给予阿奇霉素口服的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显著缩短患者的疗程、退热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6060-6062

78例胎盘早剥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诱发因素、手术方式和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7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分度及处置原则。结果:诱发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病占第1位,胎膜早破为第2位,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为第3位。此外,羊水过多、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外伤等也是引起胎盘早剥的因素。在78例胎盘早剥患者中,重度的有18例,中度的有32例,这50例患者全用采取剖宫产进行处置。另有28例为轻度胎盘早剥,其中6例采用阴道分娩。结论:胎盘早剥以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为主要发病诱因,中重度胎盘早剥一般用剖宫产终止妊娠,轻度胎盘早剥可部分用阴道分娩。
6063-6065

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癌术后的运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癌术后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06例,采用乳癌术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观察手术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术后患者乳房美容优良率为88.68%明显大于对照组的47.17%,并且术后6个月治疗组生活质量评价总分明显大于对照组总分术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总分明显大于术前评价总分,差异具有条件下意义(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癌术后患者乳房美容效果较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在手术后需积极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情况。
6066-60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咽部解剖分析

摘要:目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咽部解剖途径进行分析。方法:探讨咽部解剖的方法,并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这一年的时间段里,抽选出36例此类病患者进行多项检测并与36位无病史的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抽取的36例此类病患者均具有腭咽部狭窄的症状,其中大部分患者还合并有口咽部阻塞。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产生,与腭咽腔与口咽腔狭窄密切相关。
6069-6072

TAMs在贲门癌和非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部位胃癌(贲门癌与非贲门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hags,TAMs)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TAMs(抗CD68抗体)和血管内皮细胞(抗CD34抗体),检测90例胃癌中(包括18例贲门癌与72例非贲门癌)TAMs、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表达情况。结果:①TAMs与胃癌的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②MVD与胃癌的部位和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TAM可以促进胃癌的发展,这可能与TAM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TAM的表达可能是影响贲门癌与非贲门癌生物学行为差异的因素之一。
6073-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