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年第29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斑马鱼NUP98基因的克隆及其时空表达图谱

摘要:目的:斑马鱼NUP98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个体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研究。方法:提取斑马鱼胚胎的总RNA,制备地高辛标记的NUP98RNA反义探针,WISH(整体胚胎原位杂交)研究NUP98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提取斑马鱼胚胎各时相和成鱼各组织的RNA,实时定量PCR检测斑马鱼胚胎各时相和成鱼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克隆斑马鱼NUP98基因,通过实时定量RT-PCR和原位杂交,获得NUP98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NUP98在2-cell、32.cell、oblong、shield期、12h前普遍性表达(0.75h、1.7h、3.7h、6h、12h);24h以后在眼部、头部表达较多,特别是在脊索表达较高;斑马鱼NUP98在0、0.5h、6h、12h、24h、48h表达逐渐降低,到72h和96h表达有所增加,但是仍低于24h其表达水平;NUP98在成鱼眼、脑、鳔、肾、肝、睾丸、胆囊、卵巢、鳍、心、肠、肌肉、腮、皮肤的表达中,眼的表达最高,明显高于其他组织,腮、卵巢、肠的表达次之,肌肉、鳔、胆囊、睾丸、皮肤、脑的表达紧随其后,鳍、肝、心、肾的表达最低。结论:NUP98基因可能在个体脑部、脊索及眼部的早期发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NUP98基因可能具有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该基因的调节异常对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有重要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UP98基因在造血系统中的作用,评估其是否适合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新的治疗靶点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5601-5605

Reg3b在大鼠耳蜗的分布及噪声刺激后的表达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Reg3b在大鼠耳蜗中的分布情况及在噪声刺激前后的表达变化,为治疗噪声性聋提供新思路。方法:30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噪声暴露组和正常对照组,利用110dBSPL宽频稳态白噪声对噪声组进行噪声暴露,通过免疫组织荧光技术,观察Reg3b在正常及噪声刺激后成年sD大鼠耳蜗内的分布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Realtime-PCR)方法检测大鼠接受噪声刺激前后Reg3b在耳蜗内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荧光技术提示,Reg3b在噪声暴露后主要表达于大鼠耳蜗的内毛细胞、外毛细胞,以及螺旋神经节处,而正常大鼠耳蜗中Reg3b表达不明显或呈阴性表达。与噪声刺激前相比,噪声刺激后,Reg3b在mRNA水平表达较噪声前明显提高。结论:Reg3b在耳蜗内的分布及在噪声刺激后的表达显著升高提示其在噪声诱导的细胞死亡及对抗噪声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可能成为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新靶点。
5610-5613

《分子影像学》第二版已正式出版发行

摘要: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申宝忠教授主编的《分子影像学》第二版(ISBN:978—7—117—13344—9/R·13345)一书已于2010年9月14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分子影像学》是国内第一部分子影像学大型专著。对于分子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概况都有精彩而详细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国际分子影像学的最新进展。
5613-5613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替莫唑胺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替莫唑胺(TMZ)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株U251,分为ATRA组、TMZ组、ATRA+TMZ组和空白对照4组,应用MTT法测定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维甲酸受体β(RARβ)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ATRA组、TMZ组及ATRA+TMZ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72±0.12)%、(9.87±0.87)%、(23.87+1.32)%及(35.74±1.44)%,ATRA+TMZ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TMZ(P〈0.01)。对照组、ATRA组、TMZ组及ATRA+TMZ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2±0.11)%、(4.16±0.35)%、(8.44±0149)%、(15.27±1.03)%,ATRA+TMZ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TMZ有更高的凋亡率(P〈0.01)。对照组、ATRA组、TMZ组及ATRA+TMZ组RARp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0.452±0.054、0.837±0.068、0.195±0.021、0.376±0.039,ATRA+TMZ组RARβ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TMZ组(P〈0.01)。ATRA+TMZ组Caspase.的3蛋白表达相对水平为(0.832±0.059),明显高于ATRA组(0.334±0.041)及TMZ组(0.521+0.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替莫唑胺能更有效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增加其凋亡率,这可能与其增加RARβ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U25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5614-5618

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DL3产蛋白酶条件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摘要:目的:对Anoxybacillussp.DL3的产蛋白酶条件及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为下一步进行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常规方法液体培养细菌,研究温度、pH、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对菌株产蛋白酶的影响,硫酸铵盐析的方法提取酶液,并采用Folin法测酶活性。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OD680hi/1测吸光值。并对提取的蛋白酶液进行酶的最适温度、pH以及酶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研究,向酶液中添加金属离子和EDTA、PMSF,研究其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培养基初始pH是6.5,培养温度为40℃时菌株产酶酶活性最大;培养基中以乳糖为碳源,酵母膏和硫酸铵为氮源,碳源与氮源的比例为1:2时,酶活最大。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55℃,最适反应pH是7.0;在50℃保温20min-80min内,酶活力下降幅度较小。60℃保温60min后,仍保持约60%的酶活。70℃保温60min后,残余酶活为30%。该酶在pH为6.0~8.0范围内,相对酶活差别不是很大,下降趋势大致相同。在强碱条件下,相对酶活下降很明显。Fe2+、Cu2+和Hg2+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a2+、Mg^2+、Mn2+等金属离子对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酶活性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Anoxybacillussp.DL3所产的蛋白酶为嗜热中性蛋白酶,此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耐受性,该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5619-5624

模拟微重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着斑形成及整合素表达的研究

摘要:目的:空间失重条件下机体会出现心血管功能失调,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情况可能是导致此种异常的直接原因,本研究对模拟微重力(MMG)干预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黏着斑(FAs)多种参数进行半定量观测,并对FAs主要受体整合素(integrins)的表达进行评价,以期探索心血管功能失调的内在机制。方法:激光共聚焦结合高通量激光半定量计算方法,对FAs的各项参数进行评价,其参数包括FAs平均数量(VN);FAs平均面积(VA);FAs平均交叠面积(OSP);FAs平均到细胞边缘距离(DS)。Western blot以及RT-PCR检测integrinβ1和B4的表达。结果:FAs在MMG干预下,形成的数量(V-N)与面积(VA)明显减少,VN较NG对照组减少-50.6%(P〈0.05),VA较NG对照组减少-60.2%(P〈0.05),FAs定位指标DS也不同于NG对照组。28.3%(P〈0.05);MMG可导致integriN31和B4在mRNA与蛋白水平表达下调。结论:MMG可能通过影响HUVECs的FAs的生成与定位,以及下调integrins表达水平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而FAs与integrins正是细胞进行胞内外增殖、迁移等信号交流的窗口,这也是导致产生心血管功能失调的直接原因之一。
5625-5630

兔BMSCs复合纤维蛋白胶在体外分化为角膜基质细胞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角膜基质细胞的可行性,并观察纤维蛋白胶(FG)作为细胞支架材料的效果。方法:密度梯度法获得BMSCs,体外诱导实验将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用普通培养皿、BMSCs培养条件并不加角膜基质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培养;非FG共培养组使用普通培养皿并与角膜基质细胞共培养诱导BMSCs分化;FG共培养组使用铺有FG的培养皿并与角膜基质细胞共培养诱导BMSCs分化。培养1w及2w后用WestenBlot法检测三组细胞Keratocan的表达,在相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表现出成体干细胞潜能,CD29染色阳性,符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特征。诱导培养2周后对照组BMSCs融合成单层、呈条索状生长;非FG共培养组部分细胞体积变小、多突起,局部呈梭形生长;FG共培养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部分细胞呈梭形或纺锤形,与FG生物相容性好。Westen检测结果:BMSCs细胞在纤维蛋白胶或普通培养皿上特定培养条件下均能诱导表达角膜基质细胞的特异性蛋白Keratocan。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条件培养基下可分化为角膜基质细胞,有望作为治疗角膜疾病及角膜组织工程的备选材料,纤维蛋白胶组织相容性好,可为组织工程提供移植细胞片。
5631-5634

咪喹莫特对慢性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7配体咪喹莫特对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重塑及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BALB/c小鼠按随机原则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咪喹莫特组,每组12只。通过卵蛋白致敏,气道激发8周,末次激发24h后,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变化;Masson三色染色观察气道纤维化的改变;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肺组织中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慢性哮喘组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较正常对照小鼠明显加重,而咪喹莫特组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和气道反应性及气道重塑均较哮喘模型组小鼠减少或降低。慢性哮喘组小鼠肺组织MMP-9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小鼠明显增加(P〈0.05),而咪喹莫特治疗可显著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MMP-9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结论:咪喹莫特能够显著抑制慢性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并减轻气道重塑,这可能与其抑制MMP-9的表达有关。
5635-5638

帕金森病大鼠STN-DBS刺激8天后黑质内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摘要:目的:观察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慢性刺激后黑质内胶质细胞和多巴胺能细胞的变化。方法:取5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造模组(n=10)和6-羟基多巴胺(6-OHDA)组(11=40)。立体定向单侧造模成功后将6-OHDA组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假刺激组(n=15),刺激组(n=15)。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植入STN—DBS,假手术组进行手术但不植入电极。刺激组术后第8d开始每日在固定时间给予连续脉冲刺激,持续时间30mins,连续8d。假刺激组刺激方法同上但关闭电源。在STN—DBS刺激前、刺激时和刺激后观察2mins内大鼠阿扑吗啡旋转次数。刺激结束后将大鼠断头取脑固定,取左侧黑质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计数。结果:帕金森大鼠植入STN—DBS刺激后症状显著改善。慢性刺激8天后刺激组黑质内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多巴胺能细胞均较假刺激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而刺激组的小胶质细胞较假刺激组和假手术组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N-DBS慢性刺激可以促使黑质内星形胶质细胞增多,小胶质细胞减少,对黑质内爹巴胺能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639-5643

黄芪甲苷Ⅳ通过影响β-actin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调节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黄芪甲苷Ⅳ(AS-Ⅳ)对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调节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用AS-Ⅳ进行干预,同时给予或不给予骨架蛋白β—actin聚合稳定剂phalloidin,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eNOS与单体8-actin结合状态的变化,用L-3H.精氨酸转化为L-SH-瓜氨酸的同位素法测定eNOS活性,I^125环-磷酸鸟苷(cGMP)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内cGMP水平,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中eNOS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总蛋白水平。结果:(1)AS-IV作用10min后,细胞内单体β—actin与eNOS的结合明显增加(P〈0.05或P〈0.01),预先给予phalloidin显著抑制了AS.IV引起的两者结合的增加(P〈0.01)。②AS—IV明显增加了eNOS活性(P〈0.05)、cGMP含量(P〈0.01)、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P〈0.01)、AktSer-473磷酸化水平(P〈0.001),预先给予phalloidin明显降低了AS—IV引起的eNOS活性(P〈0.05)、cGMP含量(P〈0.01)和磷酸化水平的增加(P〈0.01),但对Akt的磷酸化没有影响。结论:单体β—actin与eNOS的结合在AS-IV激活eNOS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作用,其主要是通过促进Akt对eNOSSer—1177的磷酸化来实现的。
5644-5648

新型持续皮肤牵张器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介绍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探讨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治疗皮肤缺损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方法: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8套;白色家猪6只,将每只猪的背部(两侧)切除矩形皮肤软组织缺损,形成12个创面,分为二组,实验组4只猪8个创面,对照组2只猪4个创面,创面均为10cm×6cm,实验组创面用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行皮肤伸展术治疗,对照组创面自行愈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每日创面缩小面积相差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皮肤缺损行5-6天皮肤伸展术治疗后,可直接行二期缝合关闭,对照组1周后仍存在较大皮肤缺损,无法缝合关闭。结论:应用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行皮肤伸展术,可以早期快速闭合皮肤创面。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克服了以往牵张器的不足,具有使用方便,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5649-5652

低氧诱导大鼠内脏脂肪组织炎症状态对SePP1的影响

摘要:目的:既往研究显示SePP1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逐步出现一个慢性低氧、炎症状态,我们通过4%O2浓度体外培养大鼠脂肪前体细胞模拟其体内的低氧状态,进而观察常氧(21%O2)及低氧(4%02)状态下大鼠脂肪前体细胞中炎症因子(IL-6,MCP-1,SePP1)水平的变化及不同状态下硒蛋白SePP1水平的变化。方法:取6—8周SD大鼠肾周脂肪前体细胞,分别于常氧(21%O2)及低氧(4%O2)状态下进行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后采用油红0染色进行鉴定,至第三代后,分别采用PCR及Westem Blot技术检测两种状态下脂肪前体细胞中1L-6,MCP-1,SePPl基因及蛋白表达的不同变化,同时观察不同氧浓度对脂肪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4%氧浓度状态下培养的脂肪前体细胞中IL-6,MCP-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氧浓度下的脂肪前体细胞,而SePP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均下降,且低氧状态下脂肪前体细胞增殖较常氧状态下加快。结论:低氧培养可进一步使机体内脏脂肪组织堆积加重,造成脂肪前体细胞的炎症状态,并且可导致SePP1的表达下降,而SePP1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与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联,本实验结论为通过干预体内SePP1的水平为靶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为进一步研究SePP1在低氧状态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5653-5657

细胞自噬对酒精诱导的肝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细胞自噬对酒精诱导的人肝细胞系(CL-1)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正常肝细胞系CL-1细胞,80mmol/L酒精常规处理24小时,采用CCK-8法观察酒精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观察酒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及转染GFP-LC3法检测细胞自噬水平;选用rapamycin和3-MA调节细胞自噬,观察酒精处理后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变化。结果:酒精处理体外培养的CL-1细胞,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实验组细胞46.2%发生凋亡,显著高于对照组8.4%;LC3II及Beclin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GFP-LC3荧光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调节细胞自噬水平,rapamycin组细胞活性增加(P〈0.01),31.1%(46.2%)细胞发生凋亡;3-MA组细胞活性降低(P〈0.05),54.1%(46.2%)细胞发生凋亡。结论:酒精处理降低CL-1细胞活性,促进凋亡,提高自噬水平;提高或降低细胞自噬水平,细胞凋亡及活力随之降低和增加;细胞自噬能够对抗酒精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5658-566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不同剂量西洛他唑强化抗血小板对冠脉支架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不同方案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改善冠脉支架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第463医共入选560例冠脉支架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PR High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300mg/天,氯吡格雷150mg/天,3天后HPR仍未缓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150mg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西洛他唑(50mg,2/日),另一组在标准两联方案即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mg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100mg,2/日,3天后测定HPR的缓解情况。结果: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3天后HRP的缓解卒为54-3%(304/560),接受不同西洛他唑剂量治疗3天后又有58.6%的患者HPR缓解,但是西洛他唑50mg组和100mg组HRP缓解率无差别(59.4%VS57.8%,P=0.80)。两组患者30天随访均无死亡及卒中事件,无主要及次要出血事件。结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冠脉支架术后的血小板高反应性且未增加出血风险,但其临床获益还需更长时间的随访结果进一步明确,两种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改善冠脉支架术后HPR的作用相似。
5685-5688

乳腺癌免疫组化检测在乳腺癌患者诊治中的意义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测在乳腺癌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的68例经过空心穿刺活捡并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R、PR、P53、Bcl-2,全部采用CEF化疗方案治疗3个月后手术治疗,再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以上指标的阳性表达率情况。结果:ER、PR化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53、Bcl-2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ER、PR的阴性和阳性和疗效情况无明显差异性,而P53、Bcl-2的阴性和阳性表达和化疗的效果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组化检测中ER、PR对乳腺癌化疗前后无明显差异性,而化疗可通过抑制P53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增值并通过升高Bcl-2表达来调整肿瘤细胞分化。
5694-5696

化疗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灌注化疗,每4周进行一次灌注化疗,对照组(n=54)进行3次,治疗组(n=54)只进行一次。治疗组给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评价生活质量Kamofsky评分,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Vr)、白蛋白(ALB)、总胆红素、肌酐及尿素氮等指标),甲胎蛋白(AFP),T细胞亚群和加强肝脏CT扫描。随访1年,经CT确定肝癌复发。结果:治疗组Kamofsky评分有效率为59.26%,对照组Kamofsky评分有效率为37.03%,两组Kamofsky评分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变化相比较,除腹胀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两组相比较,ALT和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细胞亚群变化相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均变化显著(P〈0.05)。治疗后随访一年,治疗组复发率为22.22%;对照组复发率为53.70%。两组治疗一年后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结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并发症及副作用小,复发率低。
5700-5703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观察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宫颈癌的最佳方式,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62例。单纯放疗组采取腔内或腔外照射的方式进行放射治疗,而同步放化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烯紫杉醇+顺铂(DP)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情况。结果:同步放化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毒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但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获得改善;同步放化疗组三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的同时选择合理的药物及给药方案进行化疗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患者的毒副反应可耐受,且治疗后的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5704-5707

血液或无菌体液培养阳性标本中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血培养(包括血液、无菌体液培养,下同)阳性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阳性报警时间,为临床及时明确病原菌和正确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血培养标本注人相应的培养瓶,经仪器扫描后放入血培养仪进行检测,报警后及时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64例阳性报警标本中真阳性标本为176例,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1.7%,革兰阴性菌占35.0%,真菌占3.3%;188例为假阳性标本,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4%,革兰阴性菌占41.9%,真菌占4.0%;新生儿科的感染阳性率最高;不同种类病原菌的阳性报警时间多重叠;临床医生经验用药正确或根据药敏结果更换用药的百分比为78.2%。结论:本院引起血液、无菌体液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细菌为主,病原菌种类较多,存在一定的污染;当新生儿有局部感染时要警惕脓毒血症;单独靠血培养仪报警时间来鉴定区分病原菌与污染菌不一定可靠,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及标准药敏结果可以辅助找出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尽早正确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从而优化抗菌治疗。
5708-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