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体外培养过程中许旺细胞S100表达规律研究

摘要:目的:目前研究发现,周围神经中许旺细胞的标志物有很多,S100是其中之一。S100在体内表达的变化规律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其在体外培养的许旺细胞的表达规律尚不清楚。因此,本课题研究小鼠许旺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S100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取新生(出生5-7 d)C57BL/6小鼠的坐骨神经,酶消化分离获取细胞后,培养纯化扩增3次。用S100免疫荧光法及RT-PCR技术研究许旺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S100的表达规律。结果:从坐骨神经消化所得到的许旺细胞,早期并不都表达S100,阳性率约为43.48%,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8天),所有许旺细胞均表达S100,能够达到阳性率95.66%。结论:体外培养的许旺细胞,其标志物S100阳性率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并且我们发现,S100并不能作为一个可靠的标志物来单独应用鉴定体外培养早期的许旺细胞。
4201-4205

正加速度(+Gz)暴露对冠脉不同程度狭窄猪血浆CK-MB和IL-6变化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正加速度(+Gz)暴露处理后不同冠脉狭窄程度猪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特点,探讨心脏的危害,评估飞行员的飞行。方法:(1)20头巴马小型猪,在胸腔镜直视下手术丝线永久性结扎左前降支近端建立轻度(狭窄程度20-49%)、中度(狭窄程度50-69%)和重度(狭窄程度≥70%)狭窄的冠状动脉狭窄模型;(2)各组小型猪进行+Gz暴露,分别观察其最大+Gz加速度耐受值;(3)各组小型猪分别在其最大+Gz加速度暴露处理前后1 min留取静脉血和分离血浆,测定CK-MB及IL-6的含量。结果:(1)各组小型猪最大+Gz加速度耐受值分别为:①正常对照组:+8 Gz;②轻度狭窄组:+8Gz;③中度狭窄组:+6 Gz;④重度狭窄组:+5 Gz;(2)最大耐受+Gz加速度暴露对各组小型猪血浆CK-MB及IL-6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在分别经过最大耐受+Gz加速度暴露处理后,冠脉中度和重度狭窄模型猪血浆CK-MB和IL-6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轻度狭窄组则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1)+Gz暴露对冠脉不同程度狭窄小型猪血浆CK-MB和IL-6水平的影响不同,狭窄程度越重,影响越大。(2)轻度狭窄模型猪在+Gz暴露下血浆CK-MB和IL-6的浓度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似,提示冠脉轻度狭窄的飞行员可以继续飞行。
4210-4213

腹膜间皮细胞与聚羟基乙酸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腹膜间皮细胞(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PMC)与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acids,PGA)的相容性,为组织工程化尿道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SD大鼠腹腔中分离出PMC,常规传代,取第2代细胞与PGA混合培养,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每两天换液1次,观察细胞形态和黏附生长状况。体外培养1周后,行扫描电镜观察和RT-PCR检测。结果: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PMC能成功黏附在PGA支架上,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RT-PCR提示CK-AE1/AE3和Vimentin均呈阳性表达,PMC表型未发生改变。结论:PMC与PGA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PGA可作为组织工程化腹膜样组织的支架材料。
4219-4221

甲苯胺蓝介导的超声疗法对牙菌斑中细菌灭活效果的研究

摘要:目的:验证甲苯胺蓝介导超声对龈上牙菌斑中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从门诊20例牙周炎病人下前牙区取龈上菌斑一份,每个患者的菌斑于实验室培养后,在同一甲苯胺蓝浓度下与不同超声强度联合作用,利用涂板计数法分析其对菌斑中细菌的抑制作用。实验分组:空白组、单独甲苯胺蓝组、单独超声组、甲苯胺蓝+超声组。结果:单独超声作用时没有灭菌效果,细菌数目反而有所增长(P〈0.05),超声联合甲苯胺蓝作用时取得明显的灭菌效果,超声强度2W/CM2灭菌率可达到79%。结论:低强度超声能够促进细菌生长,甲苯胺蓝介导一定强度的超声疗法对龈上牙菌斑中的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4222-4225

初探Septin 9作为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相关标志物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Septin 9作为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相关标志物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肿瘤药物敏感试验选取化疗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后得出差异表达蛋白;对在低敏感组中高表达的Septin 9进一步行Western Blot验证,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eptin 9在临床病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化疗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显示Septin 9蛋白在高敏感组表达低于低敏感组,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结果与蛋白质组结果是一致的。结论:Septin 9蛋白表达在化疗敏感性不同大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差别,存在化疗敏感性越高Septin 9表达越低的趋势,可能作为预测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候选标志物。
4226-4229

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LEF-1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MC3T3-E1细胞在流体剪切力作用下LEF-1的表达。方法:通过流体剪切加载系统对MC3T3-E1爬片细胞施加12dyn/cm的流体剪切力,分别作用0h,2h,4h,8h,12h,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受力前后LEF-1 mRNA表达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流体剪切力作用下MC3T3-E1细胞中的LEF-1 mRNA表达改变。结果:RT-PCR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的结果表明12dyn/cm 8h流体剪切力作用下的MC3T3-E1细胞LEF-1 mRNA的表达较其它各组明显增强。结论:通过流体剪切力力学刺激,激活了成骨细胞LEF-1/TCF1转录活动,LEF-1 mRNA的表达增强可能是成骨细胞经典Wnt信号通路对剪切应力的应答反应。
4230-4232

转基因MSC对放射损伤胸腺组织修复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转基因MSC能否修复放射损伤的胸腺。方法:雌性BALB/C小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30只,予以假照射;照射组30只,60Coγ射线胸腺单次照射,剂量为9Gy;照射+MSC组30只,9Gy照射后2小时输注转基因MSC;对照+MSC组30只,假照射后2小时输注转基因MSC。照射后1、7、14、21、28天检测各组小鼠血像、胸腺指数及胸腺病理。结果:照射+MSC组血像和胸腺指数在各个时间点均优于照射组,胸腺病理显示组织结构恢复明显加快。结论:转基因MSC能归巢至放射损伤胸腺并能促进胸腺的修复,为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4233-4236

软骨细胞联合BMP/bFGF移植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24只14周龄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6只,于双侧膝关节软骨处制作软骨缺损模型,A组采用软骨细胞移植联合应用BMP/bFGF处理,B组采用单纯软骨细胞移植,C组采用单纯BMP/bFGF修复,D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阴性对照,于处理后8、12、24周行形态学、电镜观察及组织学评分。结果:8周时,A组关节修复面与周围结合紧密,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出现,电镜下有软骨基质形成;B、C组仅有少量软骨细胞;D组未见修复。12周时,A组关节修复面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软骨细胞增殖活跃,电镜下可见成熟软骨基质;B、C组修复块周围有肉芽组织生成,电镜下可见未成熟的软骨基质出现;D组可见肉芽组织形成。24周时,A组修复面周围组织融合,电镜下软骨细胞纵行排列;B、C组关节面修复不完全,电镜下软骨细胞分布不均;D组见大量肉芽组织形成。24周时,A组组织学评分(1.87±0.65),明显低于B组(3.49±0.71)、C组(3.43±0.83)组和D组(13.45±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均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软骨细胞联合BMP/bFGF移植能够促进软骨生长,提高软骨损伤的修复质量。
4237-4241

探讨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在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康复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康复训练的作用与疗效。方法:我科在2007年10月-2011年11月对我国6950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调查,其中有4258名运动员患有运动损伤。随机将这4258名运动员分为观察组(2129名)和对照组(2129名)。观察组采用物理治疗及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及训练。比较两组者患者的治疗及训练的效果。结果:两组运动员均治愈。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潜力开发和专项技能战术实力得到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显著(P〈0.05)。结论: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不仅可以预防运动损伤,还可以有效的开发运动员的潜力,提高战术实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249-4251

肝肾不足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体液免疫水平的变化及骨愈灵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肝肾不足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体液免疫水平的变化及骨愈灵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行治疗的肝肾不足型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0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患者在钙剂、降钙素、维生素D等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骨愈灵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免疫球蛋白等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BMD(0.504±0.054)g/cm2、CD3(55.4±5.6)%、CD4(33.6±1.6)%、CD8(25.2±4.1)%、LYM(2.013±0.412)×109/L、LYM%(28.310±6.354)%、LgG(9.55±0.23)、LgM(1.26±0.05)均降低明显(P〈0.01),WBC(7.621±1.023)×109/L、NEU(5.023±1.230)×109/L、NEU%(60.321±8.231)%升高(P〈0.01),观察组BMD、CD3、CD4、CD8、WBC、LYM、LYM%、NEU、NEU%及各免疫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肝肾不足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较正常人受到抑制,炎性反应被激活;骨愈灵片能显著提高肝肾不足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值,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4252-4255

ROR2在骨肉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ROR2在骨肉瘤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Western-blotting实验方法检测骨肉瘤及骨软骨瘤新鲜原发灶标本中ROR2表达情况;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肉瘤及骨软骨瘤原发灶标本中ROR2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意义;使用RT-PCR实验方法检验SaoS-2骨肉瘤细胞中ROR2mRNA表达情况。结果: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骨肉瘤标本ROR2阳性表达率为70.91%,骨软骨瘤标本ROR2阳性表达率为20.00%,两者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x2=12.73 P〈0.05)。②Western-blotting实验检测新鲜骨软骨瘤和新鲜骨肉瘤组织中ROR2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RT-PCR实验检测SaoS-2骨肉瘤细胞株中ROR2基因表达阳性。④检测在有转移的骨肉瘤患者标本中ROR2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在无肿瘤转移患者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61.91%,两者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5.26 P〈0.05)。⑤ROR2在骨肉瘤Enneking分期Ⅰ期表达阳性率为22.22%(2/9),Ⅱ期表达阳性率为72.73%(24/33),Ⅲ期表达阳性率为100.00%(13/13)。Ⅰ期与Ⅱ期间有显著性差异(x2=5.66 P〈0.05),Ⅰ期与Ⅲ期间有显著性差异(x2=11.46 P〈0.05),而Ⅱ期与Ⅲ期间无显著性差异(x2=2.85 P〉0.05)。结论:ROR2蛋白和基因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有较强表达。鉴于ROR2对于骨骼发育的影响及其通过WNT信号通路调节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生物学特点使得我们怀疑ROR2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其可能促进了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生物学行为。
4256-4259

小脑后下动脉瘤经微血管多普勒超声辅助下的显微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PICA)的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VD)辅助下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症状,影像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相关预后。结果:头颅CT表现主要为幕下为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或二者兼有(除1例未破裂)。其中经全脑数控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其中手术路径为枕下旁正中16例,枕下正中入路14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在MVD的辅助下行脉瘤夹闭术27例,动脉瘤包裹术1例,动脉瘤夹闭并动静脉畸形切除术2例,动脉瘤夹闭术并小脑血肿清除术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其中3例意识障碍致死亡或自动出院,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伤或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辅助MVD下,能够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完全夹闭动脉瘤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4260-4262

瞬目反射对老年人脑干梗死诊断价值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对老年人脑干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100例老年人(50例健康受试者、50例脑干梗死患者)进行BR检测。确定BR正常值,记录各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对50例脑干梗死患者行MRI检测,比较MRI与BR对脑干梗死的诊断阳性率。结果:健康对照组BR各波潜伏期的平均值分别是R1为10.9 ms、R2为30.4 ms、R2'为29.5 ms,波幅的平均值分别是R1为306.3μv、R2为276.7μv、R2'为257.8μv。脑干梗死组中有44例BR异常,其中6例中脑梗死患者BR正常;36例桥脑梗死患者BR完全异常;8例延髓梗死患者R1正常,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BR与MRI检查对脑干梗死的诊断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瞬目反射是一种早期诊断脑干梗死的有价值的临床电生理方法,相对于传统MRI检查,其诊断率稍低,但能敏感地反应脑干尤其是脑桥的病变情况,对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4263-4266

高敏C-反应蛋白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为基层医院提供一个可评价HSPN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相关指标。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10例HSPN患儿不同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中的血清hs-CRP的水平,并与住院的70例的正常儿童作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秩相关分析得出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临床分型与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SPN组6.4±3.5 mg/L,对照组0.7±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P=0.003)。HSPN患儿的血清hs-CRP水平与其临床分型的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r=0.913,P〈0.05)。而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与其病理分级的关系也呈正相关(r=0.901,P〈0.05)。结论:随着HSPN患儿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的增高,其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与其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检测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可预测其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的程度,即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越高提示其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越重,因此检测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有助于评估HSPN患儿的病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4267-4271

MPO和CD2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MPO和CD2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Barrett食管组织中MPO和CD24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结果:MPO和CD24阳性表达在食管癌组织中为(80.39%,45.09%),均显著性高于Barrett食管组织(62.74%,14.2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O和CD24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有正相关性(r=0.29,P〈0.05)。结论:MPO和CD24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启动及发生过程,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275-4277

贝那普利、替米沙坦单用与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贝那普利、替米沙坦单用与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贝纳普利的A组、替米沙坦的B组、两药联合使用的C组,检测治疗后肾功能相关指标Ccr、Cyc、Hcy以及尿蛋白,评价生活质量、活动状态及负面情绪。结果:C组患者的Ccr、QLQ-C评分、KPS评分明显高于A、B两组,外周血Cys C、Hcy、24 h尿蛋白、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A、B两组。结论:贝那普利与替米沙坦联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更加有效的改善肾脏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4278-4280

欣母沛在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价值及使用时机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欣母沛在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价值及应用时机。方法:将122例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随机均分为欣母沛A组与欣母沛B组,选择未使用欣母沛药物高危孕妇61例编入常规组.欣母沛A组在产后出血且止血无效时使用欣母沛.欣母沛B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使用欣母沛.对比三组患者间产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结果:常规组在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高于欣母沛A组与欣母沛B组(p〈0.01);欣母沛A组在术中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高于欣母沛B组(P〈0.01)。欣母沛B组产后出血率低于欣母沛A组(P〈0.05).结论:欣母沛相比缩宫素具有更好防治产后出血效果。对于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应在胎儿娩出后立即使用欣母沛.
4281-4283

低分子肝素钙对小血管损伤术后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如何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更好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30例断指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健康成人为参照对象。观察30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段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断指患者受伤至术后72h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显著降低断指再植患者的血液粘度,改善血液不利于断指成活状态,提高断指成活率,降低其坏死率、致残率。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毒副作用小,为防治断指再植术后并发症的一种良药,为临床断指成功再植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4284-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