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微量热法研究磁性生物材料与大肠杆菌的相互作用

摘要:目的:考察利用微量热法研究磁性生物材料与大肠杆菌相互作用的优势。方法:将大肠杆菌与磁性生物材料共同培养,利用微量热仪记录大肠杆菌的生长放热曲线,分析拟合获得大肠杆菌生长过程的热动力学参数。然后观察大肠杆菌的显微形态,并分析其形态变化。同时利用光电比浊法测定大肠杆菌的密度。结果:磁性生物材料导致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常数降低,菌液最大放热功率下降,生长代谢受到抑制。而电镜观察发现,与磁性生物材料共同培养的大肠杆菌菌体萎缩变形,细胞壁出现褶皱和破损。与光电比浊法的研究结果相比,微量热法的研究结果能更符合电镜观察结果。结论:磁性生物材料破坏了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导致大肠杆菌生长代谢受到抑制。此外,微量热法有助于研究磁性生物材料与细菌的相互作用。
3401-3406

人绒毛膜癌细胞JEG-3中SEPSECS、TRNAU1AP蛋白表达稳定性的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人绒毛膜癌细胞JEG-3中SEPSECS、TRNAU1AP两蛋白的半衰期,分析JEG-3细胞内SEPSECS、TRNAU1-AP两蛋白表达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作用于人绒毛膜癌细胞JEG-3,用MTT法确定放线菌酮对细胞的最适作用浓度,之后用最适浓度的放线菌酮处理JEG-3,利用Western blot检测10个时间点SEPSECS、TRNAU1AP蛋白表达量,确定SEPSECS、TRNAU1AP蛋白半衰期。结果:CHX作用于细胞的最适浓度为0.1μg/mL,与对照组相比,SEPSECS蛋白表达量在4 h、8 h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TRNAU1AP蛋白表达量在2 h、4 h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JEG-3细胞中SEPSECS蛋白的半衰期可能为4 h~8 h,而TRNAU1AP蛋白的半衰期可能为2 h~4 h,前者半衰期明显大于后者,由此,可推测SEPSECS蛋白在JEG-3细胞中表达的稳定性要高于TRNAU1AP蛋白,同时也为进一步分析二者在其他肿瘤细胞的表达情况提供依据。
3407-3409

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摘要:目的:观察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在线粒体凋亡途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三组(n=16):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mdivi-1预处理组(mdivi-1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yt C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Cyt C mRNA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神经细胞凋亡率与Cyt C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应用mdivi-1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与Cyt C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可以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阻断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来抑制细胞凋亡。
3410-341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重要信息

《分子影像学》第二版已正式出版发行

摘要: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申宝忠教授主编的《分子影像学》第二版(ISBN:978-7-117-13344-9/R.13345)一书已于2010年9月14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分子影像学》是国内第一部分子影像学大型专著。对于分子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概况都有精彩而详细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国际分子影像学的最新进展。
3419-341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基因的构建、表达及鉴定

摘要:目的:重组人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的基因及表达融合蛋白,为下一步建立新的肝癌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子宫颈癌细胞株(hela)中的总RNA,应用RT-PCR、PCR等技术扩增出SCCA基因,将其分别与PET-32a及PGEX-4T-1载体连接,转化入DH5α菌中进行克隆,并测序鉴定。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转入工程质粒的BL21菌中表达SCCA融合蛋白(分别含有HIS,GST-Tag),并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经RT-PCR、PCR扩增后成功获得一条450 bp的DN段,经测序鉴定与预期序列一致;并成功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表达,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为SCCA融合蛋白。结论:成功获得SCCA目的基因并获得高纯度的SCCA融合蛋白,为进一步开发针对肝癌的SCCA诊断试剂打下基础,开辟诊断肝癌新途径。
3420-3423

SiRNA沉默Notch2表达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

摘要: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Notch2基因在Lewis肺癌细胞(LLC)的表达,探讨Notch2表达下调对LLC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2000将Notch2-siRNA和对照con-siRNA分别转染LLC后,通过PCR,RT-PCR检测Notch2的表达情况;通过MTT、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LC的生长情况;并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SiRNA转染LLC48小时后,PCR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Notch2在实验组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MTT实验显示干扰Notch2的表达显著抑制了LLC的增殖(P〈0.001);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表明干扰Notch2的表达将影响LLC的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实验进一步证实干扰Notch2的表达使处于活跃增殖期(S期)的LLC数量明显减少。结论:Notch2在LLC中的表达发挥重要的促癌作用,干扰Notch2的表达能显著抑制LLC的分裂增殖和克隆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3424-3427

新加越鞠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脂联素及瘦素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新加越鞠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脂联素及瘦素的影响。方法:3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制备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8W病理显示造模成功后,每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4W。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脂联素(ADP)浓度及瘦素(LP)浓度,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中ADP浓度明显降低(P〈0.05),LP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新加越鞠丸组血清中ADP浓度明显升高(P〈0.05),LP明显降低(P〈0.05);新加越鞠丸组大鼠较水林佳组,血清中ADP浓度显著升高(P〈0.05),LP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加越鞠丸可通过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血清瘦素水平,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损伤。
3428-343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核蛋白抗体的动态变化

摘要:目的:观察新发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病原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核蛋白(NP)IgM和IgG型抗体在SFTS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规律,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28例SFTS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血清中NP特异性IgM、IgG抗体。结果:①28例SFTS患者中,IgM阳性检出率为89.3%(25/28),IgG阳性检出率为85.7%(24/28)。②IgM和IgG均在发病5天后开始出现,随着病程延长血清中抗体水平逐渐上升,其峰值出现在发病2周左右。③死亡组患者的抗体检出时间迟于痊愈组患者,且抗体水平低下。结论:①在SFTSV感染早期,SFTS患者血清中NP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的变化趋势一致,NP特异性抗体IgG和IgM一样是SFTS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②因疾病严重而死亡的患者,抗体出现延迟、抗体水平低下可能与患者细胞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及多脏器功能障碍有关,致使机体体液免疫应答减退或应答无能。③抗体出现延迟且抗体水平低下可能是病情严重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3432-3435

炎性因子IL-1βIL-18对静脉移植血管再狭窄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在小鼠静脉移植后再狭窄血管中的表达,为临床冠脉搭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48只雄性小鼠,其中24只小鼠取出下腔静脉作为供体,采用套管法移植至另外24只小鼠的右颈动脉。建立颈动静脉血管移植模型,成活后随机分成三组每组8只,分别在一周、四周、八周处死,取移植血管,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血管内膜、中膜的增殖情况及炎性因子IL-1β、IL-18的表达;以供体血管作为对照组。结果:24只模型小鼠均存活,移植静脉血管内膜、中膜不同程度增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静脉无明显炎症细胞侵润,移植静脉在一周时组织中大量MAC-2阳性单核巨噬细胞侵润,细胞因子IL-1β、IL-18的表达与正常静脉相比明显增加,、IL-18的表达分别为(9.52±1.81)%VS(0.82±0.12)%;(7.51±1.31)%VS(0.69±0.06)%,均为P〈0.05)。在四周、八周仍有大量巨噬细胞侵润,细胞因子IL-1β高表达,四周、八周IL-1β表达分别为(7.01±1.21)%、(2.48±0.62)%。移植静脉管壁逐渐增厚,管腔逐渐狭窄;与对照组静脉比较(56.15μm±4.65μm),一周、四周、八周血管内膜厚度显著增厚分别为(204.26μm±24.29μm 551.83μm±35.00μm 723.90μm±127.42μm,均为P〈0.05)。结论:炎性因子IL-1β、IL-18在静脉移植血管再狭窄中的表达增加,参与静脉移植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因此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IL-1β、IL-18来治疗冠脉搭桥后静脉再狭窄。
3436-3440

hAng-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SCs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人血管生成素-1(human angiopoietin 1,hAng-1)真核表达载体体系,并将其转染至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内进行培养,进而验证hAng-1的表达。方法:将hAng-1编码序列(互补脱氧核糖核酸)通过酶切,插入至pcDNA3.1(+)质粒的多克隆位点,构建质粒pcDNA 3.1(+)/hAng-1真核表达质粒;重组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鼠MSCs。应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hAng-1的表达情况。结果:pcDNA 3.1(+)/hAng-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鼠MSCs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约为15%。同时应用RT-PCR能够检测出目的基因mRNA,Western blot能够检出hAng-1的蛋白表达。结论:本实验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的pcDNA3.1(+)/hAng-1真核表达载体能够在转染的鼠MSCs中表达,且表达较为持续,为hAng-1基因应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441-3444

MicroRNA-34a通过多向调控促癌基因抑制肾癌细胞生长

摘要:目的:探讨microRNA-34a(miR-34a)在肾癌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应用miR-34amimics在体外转染769P,786-O和Caki-1细胞;运用qRT-PCR检测miR-34a在三个细胞株的相对表达情况,以及转染后癌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观察miR-34a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769P,786-O和Caki-1细胞中miR-34a在786-O中表达最低,769P次之,Caki-1表达最高;利用miR-34a mimics升高769P,786-O和Caki-1细胞miR-34a,发现三个细胞株多个癌基因mRNA表达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及生长和集聚能力的降低。结论:miR-34a可能通过调控多个癌基因表达在肾癌中起抑癌作用。miR-34a mimics可抑制肾癌细胞的生长,因此miR-34a有可能作为肾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3445-3447

HER2在人肺腺癌A549细胞培美曲塞继发性耐药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诱导耐药建立肺腺癌A549细胞系的培美曲塞耐药细胞株,并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性发生与HER2/neu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高浓度反复间歇诱导法建立A549的培美曲塞耐药细胞系。CCK8法检测耐药性、绘制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水平;RT-PCR法检测耐药株及亲本株HER2/neu的mRNA表达。结果:历经6个月建立了耐药指数为6.7倍的A549/PEM细胞系,其较亲本株的倍增时间延长(33.5±1.71h vs 27.1±1.15h);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亲本株比较,A549/PEM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66.03±1.61%vs 57.92±1.73%),S期细胞比例降低(30.05±1.25%vs 37.51±1.3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EM作用24h后,A549与A549/PEM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52%和10.9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示:A549/PEM较亲本株HER2/neu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结论:A549/PEM与亲本株的生物学特性有差别;肺腺癌培美曲塞继发性耐药的产生可能与HER2/neu表达上调有关。
3448-3451

竹节参总皂苷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竹节参总皂苷不同提取工艺以优选竹节参总皂苷稳定、可靠的提取工艺,以期为民族中药竹节参的现代化开发利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提取物中竹节参总皂苷含量和齐墩果酸含量以及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作为考察指标,比较60%乙醇回流提取法、水提醇沉法、泡沫分离法、水饱和正丁醇超声提取法、60%乙醇超声提取法等提取工艺,希望为竹节参总皂苷提取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60%乙醇超声提取法所得竹节参总皂苷提取率、齐墩果酸转移率相对较高,分别达到99.31%和33.59%,且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相对较高达到71.30 U/g。结论:60%乙醇超声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稳定性好,有效成分转移率高,提取成本较低,可广泛应用于大型工业化生产等优点,为竹节参总皂苷的较优提取工艺。
3457-3460

抗GPNM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摘要:目的:制备抗GPNMB单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GPNMB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新鲜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为材料,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得到GPNMB cDNA序列,经NcoI和XhoI双酶切后,克隆入PET-28a(+)进行原核表达,经蛋白纯化得GPNMB-6×His融合蛋白;以该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淋巴细胞杂交瘤法制备单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blot、双抗体夹心ELISA以制备所得的抗GPNMB抗体检测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251、U373、SHG44和星形胶质细胞系SVG12中GPNMB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GPNMB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GPNMB-6×His重组蛋白;制备得到了G203、F105和M306共3株抗GPNMB的单克隆抗体,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1:8000、1:8000、1:5000,抗体亚类分别为IgG2、IgG1和IgG1,进一步实验证实单克隆抗体G203和M306可用于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不同胶质细胞瘤细胞系中GPNMB的表达。结论:成功制备出抗GPNMB单克隆抗体,效价及特异性良好,并证实GPNMB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中高表达,为进一步研究GPNMB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3461-3465

UCP2启动子-866G/A与APOEε 4多态性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协同效应

摘要:目的:探讨解耦联蛋白2基因(UCP2)启动子变异-866G/A及载脂蛋白E与北京人群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关联和协同效应。方法: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228例DN患者,243例非DN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78例正常对照进行基因分型,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测定,数据处理使用SPSS(version16.0)完成,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评价人群代表性,按照加性模型分析基因型的整体分布规律,隐性模型和显性模型分析风险等位基因与疾病的关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变异间的交互作用,分层分析评估其相互作用对DN的贡献。结果:加性模型分析提示UCP2基因-866G/A在DN组和DM组间的分布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001),进一步通过显性模型发现-866A同DN存在正关联,调整年龄和性别混杂后,正关联仍然存在(OR=1.814,95%CI:1.148-2.867)。UCP2×APOE交互项和DN存在独立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糖、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的正关联,二者存在效应的协同作用。分层分析表明UCP2基因-866A是独立APOEε4的DN的危险因素,且APOEε4对UCP2基因-866A存在异位显性(epistasis)关系。结论:UCP2基因启动子-866A等位基因和APOEε4等位基因是北京汉族人群DN的风险等位基因,APOEε4存在异位显性,二者效应存在叠加。
3466-3470

组织多普勒成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预测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TDI的时间间隔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再入院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2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的162例CHF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并进行随访,平均287±196天。记录常规超声心动指标和TDI时间间隔指标包括收缩时间ST、射血时间ET、充盈时间FT、等容收缩时间ICT、并计算ICT/ET和心肌组织性能指标([ICT+IRT]/ET)。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DI时间间隔参数如ET、ST、FT和ICT/ET,与CHF患者随访期间再住院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T和ST是CHF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和P〈0.01。结论:TDI评估的时间间隔有助于预测受试者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风险。
3471-3474

去氨加压素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夜尿增多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去氨加压素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s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夜尿增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实验研究方法,将2012年1-10月我院收诊的前列腺增生合并有夜尿增多的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对照组和去氨加压素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在夜尿次数、夜尿量及第一段睡眠持续时间方面的疗效。结果:共纳入55例患者,其中去氨加压素治疗组28例,安慰剂对照组27例,随访3周显示,去氨加压素治疗组在减少夜尿次数及夜尿量,延长第一段睡眠持续时间方面同安慰剂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BPH/LUTS患者的夜尿增多症状,给予小剂量去氨加压素治疗安全有效。
3479-3481

169例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的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男性假两性畸形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169例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97例选择女性性别,72例选择男性性别,手术平均年龄为7岁。选择男性性别的患者术后阴茎平均长度为5.2 cm,35例出现尿后滴沥,18例再次行手术治疗,8例因阴茎小行手术,5例因尿瘘再行手术修补,5例因尿道狭窄行重吻合术,28例因尿道狭窄需行定期扩张,30例对治疗效果不满意,31例男性担心阴茎小,44例术后社会适应良好。选择女性性别的患者术后无尿失禁及排尿困难,2例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阴蒂肥大,1例尿道阴道瘘,17例因阴道狭窄需定期行阴道扩张(阴道成形术后2例),6例对治疗效果不满意,80例术后社会适应良好的。结论:男性假两性畸形治疗性别选择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及家庭意愿慎重决择,选择男性治疗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和社会适应困难比选择女性更明显。
3486-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