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hTEM8-N-RFP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K293F细胞中表达

摘要:目的:构建人肿瘤内皮标志物8(hTEM8)胞外区(N端)与红色荧光蛋白(RFP)融合表达载体并在HEK293F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TEM8的相互作用蛋白及其在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的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质粒pDsRed-Express-C1和重组质粒pcDNA3.1(+)-hTEM8/Fc为模板,PCR扩增RFP和hTEM8-N基因片段,先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hTEM8-N-RFP,转染HEK293F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转染细胞中的的表达,并用G418对转染的细胞进行加压筛选,Western blot检测hTEM8-N-RFP融合蛋白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结果:DNA测序、酶切鉴定的结果显示,表达载体pcDNA3.1(+)-hTEM8-N-RFP构建成功,且序列正确。转染后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到HEK293F细胞中有红色荧光,经加压筛选单克隆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稳定表达红色荧光的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到融合蛋白hTEM8-N-RFP在真核细胞HEK293F中获得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hTEM8-N-RFP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K293F细胞中表达,为后期研究hTEM8的相互作用蛋白和其生理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01-606

HSV-2LATORF1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特性及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潜伏相关转录体(LAT)开放读码框1(ORF1)的表达特点及其对Vero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双酶切和测序验证本实验室构建的HSV-2 LAT ORF1真核表达载体pEGFP-ORF1,并以转染试剂盒Xfect介导其转染至Vero细胞,通过RT-PCR和绿色荧光蛋白检验其在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法进行细胞活性分析。结果:重组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集中细胞核,而空质粒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分布均匀;重组质粒对Vero细胞没有损伤作用。结论:HSV-2 LAT ORF1影响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分布,可降低空质粒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其作用位点可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为阐明HSV-2 LAT ORF1在潜伏复发中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607-610

肝纤维化进程中miRNA-19b表达变化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19b在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的表达,探讨miRNA-19b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采用改良式复合因素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6、7周后,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19b的表达。结果:6周后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miRNA-19b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大鼠组(P〈0.05),7周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miRNA-19b的表达低于6周模型组(P〈0.05)。结论:miRNA-19b在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中表达降低,可能与纤维化进程相关,且可能成为肝纤维的诊断以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611-612

基于整合网络和联合策略预测心肌梗死的新致病基因

摘要:目的:基于整合网络和联合策略预测心肌梗死的新致病基因。方法: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提出基于蛋白质亚细胞定位信息,构建区域化的蛋白质互作的整合网络;通过疾病风险基因与已知致病基因的功能一致性程度和互作相关性的强度联合筛选的新策略,预测心肌梗死的新致病基因。结果:预测出10个心肌梗死的新致病基因(CCL19、CCL25、COMP、CCL11、CCL7、F2、KLKB1、HTR6、ADRB1、BDKRB2),其中8个基因(CCL19、CCL25、CCL11、CCL7、F2、KLKB1、ADRB1、BDKRB2)经文献证实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2个基因(COMP、HTR6)尚需实验验证。结论:基于整合网络和联合策略预测出10个心肌梗死的新致病基因,此方法为探索复疾病的致病基因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阐明复杂疾病的致病机理。
613-619

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miR-10b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miR-10b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正常早孕绒毛中miR-10b的表达水平;在滋养细胞系HTR8中上调miR-10b,研究miR-10b过表达滋养细胞的浸润功能改变。结果:①real-time PCR检测显示,miR-10b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表达(2.916±0.061)与正常早孕绒毛对照组(1.0±0.106)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过表达miR-10b后,侵袭实验证实滋养细胞侵袭力明显增强。结论:miR-10b可能促进了滋养细胞浸润功能,参与了早期自然流产的病理过程。
620-623

利用新型聚羟丁酸酯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聚羟丁酸酯作为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取幼兔软骨组织中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实验组接种软骨细胞于支架材料上,体外培养两周后埋植于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皮下;对照组埋入未接种细胞的支架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形态及细胞生长情况。分别于第4、8、12周取出标本,大体观察后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工程软骨形成情况。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裸材料孔隙分布均匀,形状不规则;细胞材料复合体体外培养两周后材料表面爬满细胞且生长状态良好。埋植材料取出后可见不同时间点实验组标本大小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标本逐渐变小。HE和Masson染色显示各组支架材料至12周时已被完全吸收;实验组12周时可见较成熟软骨组织;对照组支架材料被吸收后最终被纤维结缔组织取代。结论:此新型聚羟丁酸酯材料可作为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
627-630

复凝聚法制备丁香油微囊的工艺研究

摘要:目的:对丁香油进行微囊化,并对其成囊、固化条件进行考察。方法:以丁香油为囊心物,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丁香油微囊,考察温度、pH、阿拉伯胶与明胶比例对成囊的影响;考察固化剂用量、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固化的影响,以微囊的外观形状,粒径和均匀度为考察指标。结果:在温度35℃、pH3.5以下时壁材凝聚过度;在45℃、pH4.5以上时,壁材不能凝聚。结论:在40℃、阿拉伯胶与明胶1:1、pH4.3时,成囊情况最佳;在固化剂用量2mL/g,转速900n/min、固化时间90min时固化程度较理想。
631-635

miR-21对肾癌细胞凋亡和侵袭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miR-21对肾癌细胞凋亡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人类肾癌细胞株Caki-1和OS-RC-2细胞,分别以As-miR-21转染沉默miR-21,转染无关乱码寡核苷酸序列作阴性对照,以及不转染寡核苷酸的作空白对照,以MTT法测细胞生长,以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凋亡,采用Transwell肿瘤浸润实验测细胞增殖力。结果:转染无关乱序miRNA的阴性对照组其细胞生存率与空白对照无差异,而转染As-miR-21的Caki-1和OS-RC-2细胞,其生存率均显著下降(P〈0.05),且在72 h时生存率下降最明显;转染AS-miR-21的细胞凋亡率(Caki-1 16.7%;OS-RC-2 14.5%)相对于转染无关乱序miR-21的阴性对照细胞(Caki-12.3%;OS-RC-2 3.3%)和未转染的空白对照细胞(Caki-1 2.5%;OS-RC-2 3.7%)显著增加(P〈0.05)。转染AS-miR-21的细胞跨过Transwell膜的相对于转染无关乱序miR-21的阴性对照细胞和未转染的空白对照细胞显著减少(P〈0.05)。结论:miR-21能增加肾癌细胞的抗凋亡力和侵袭力,沉默miR-21能抑制肾癌恶性程度。
636-638

聚偏氟乙烯-丝氨酸血液灌流对感染性休克猪氧代谢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丝氨酸(serine,Ser)吸附膜血液灌流对感染性休克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家猪16头,给予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1μg.kg-.1h-1静脉泵入4 h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E组),应用PVDF-Ser吸附膜进行血液灌流2 h;对照组(C组),应用空白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2 h。于基础期、注射内毒素后和血液灌流后分别测定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氧输送(oxygen delivery,DO2)、氧消耗(oxygenconsumption,VO2)、氧摄取率(oxygen extraction ratio,O2ER)、血乳酸(lactation,LACT)和胃粘膜内pH(intramucosal pH,pHi)。结果:血液灌流后E组ScvO2明显高于C组(68±1.7%vs 62±3.1%,P=0.006);VO2、O2ER和LACT显著低于C组,分别为(204±28.1 mL.min-1.m-2vs 249±30.7 mL.min-1.m-2,p=0.017)、(33±3.3%vs 39±5.0%,P=0.031)和(3.1±1.0 mmol/L vs 5.4±1.7mmol/L,P=0.022);E组的pHi较C组显著改善(7.29±0.09 vs 7.22±0.06,P=0.004)。结论:应用PVDF-Ser吸附膜进行血液灌流,可以有效减少感染性休克的氧耗、纠正组织氧债和低灌注,改善机体氧代谢异常。
639-641

吸烟对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及NO、ET-1、baPWV的影响

摘要:目的:评价吸烟对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以及对内皮功能和baPWV的影响。方法: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根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n=60)和不吸烟组(n=60),所有患者服用氨氯地平(5 mg,Qd)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以及治疗前后NO、ET-1、baPWV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吸烟组与不吸烟组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53%、6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吸烟组与不吸烟组NO浓度分别为272.96±48.62(μmol/L)、318.42±44.17(μmol/L),ET-1浓度分别为432.22±50.78(μg/L)、342.75±43.81(μg/L),baPWV分别为1857.9±214.2(cm/s)、1630.3±110.0(cm/s),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经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不吸烟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NO 318.42±44.17(μmol/L)vs 385.37±58.45(μmol/L);ET-1342.75±43.81(μg/L)vs 258.49±43.19(μg/L);baPWV 1630.3±110.0(cm/s)vs 1573.9±140.4(cm/s)),而吸烟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NO 272.96±48.62(μmol/L)vs 289.87±48.63(μmol/L);ET-1 432.22±50.78(μg/L)vs 423.31±47.43(μg/L);baPWV1857.9±214.2(cm/s)vs 1804.5±226.1(cm/s))。结论:吸烟对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无明显影响,但吸烟影响氨氯地平改善内皮功能及baPWV的作用。
642-646

大乳头水螅RACE cDNA文库的构建

摘要:目的:为筛选和克隆大乳头水螅发育调控相关基因的全长cDNA,构建大乳头水螅RACE cDNA文库。方法:提取大乳头水螅总RNA后从其中分离mRNA,运用SMART技术构建RACE cDNA文库。为鉴定所构建文库的质量,根据GenBank中大乳头水螅actin基因cDNA序列设计5'RACE和3'RACE的引物及用于扩增actin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的引物。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RACE cDNA文库中全长cDNA的长度集中在500-2 000 bp之间。5'RACE、3'RACE PCR及扩增actin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时均以本文构建的大乳头水螅RACE cDNA文库为模板,这3个PCR反应均能扩增出产物,产物大小与目标片段预计大小相似。PCR产物分别经T/A克隆及测序后证明为大乳头水螅actin基因cDNA的相应序列。结论:RACE cDNA文库的成功构建为通过RACE方法获得大乳头水螅功能基因cDNA全长序列奠定了基础。
647-650

低分子量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血浆D-二聚体和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LMWH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熏吸香烟法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LMWH干预组于COPD模型建立后皮下注射LMWH,检测各组大鼠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气道黏液细胞数的变化。结果:COPD模型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气道黏液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而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二者较COPD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气道黏液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0.946,P=0.04)。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在改善凝血功能的同时可以减少COPD气道黏液分泌,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转归。
651-653

N-乙酰半胱氨酸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及TGF-β1表达的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形态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NAC干预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经舌下静脉注射5 mg/kg脂多糖制备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NAC干预组在注射脂多糖后lh腹腔注射NAC(200 mg/kg),注入脂多糖后12 h处死大鼠,取左叶肺组织,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和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肺泡间隔增宽,腔内有少许出血,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充血水肿,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NAC干预组肺部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出血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肺组织TGF-β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NAC干预组TGF-β1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AC可显著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这可能与其降低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有关。
654-657

APACHEⅢ评分及氧合指数与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氧合指数、APACHEⅢ评分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7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出院时的死亡率、存活率,并根据患者存活与否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两组患者组间及组内APACHEⅢ评分、氧合指数的动态变化。结果:出院时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活率为58.97%,死亡率为41.03%。存活组患者确诊重症肺炎时的APACHEⅢ评分、氧合指数分别为(37.69±19.67)、(279.01±26.68),而死亡组分别为(68.43±26.54)、(256.12±29.66),二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组、存活组患者治疗后3、5、7天后两组间相比,APACHEⅢ评分、氧合指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组、存活组患者治疗后5、7天与入院时相比,APACHEⅢ评分、氧合指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7天与第3天相比,APACHEⅢ评分、氧合指数均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患者APACHEⅢ评分随住院天数的增加而降低,氧合指数随住院天数的增加而升高;死亡组患者相反。APACHEⅢ评分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后氧合指数、APACHEⅢ的动态变化情况,可作为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参考之一。
662-665

弹性成像定量分析技术在肝纤维化分期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RTE)的弹性特征量以及弹性评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RTE检测对14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肝脏的弹性评分,测定肝组织弹性特征量:平均相对应变:(Mean)、相对应变值的标准差(SD)、求解面积中蓝色所占百分比(%Area)、蓝色区混杂其他颜色程度(Comp),并与肝穿刺活检的病理分期相对照。结果:在RTE肝脏弹性评分中,阳性者112例,阴性28例,RTE弹性评分在肝纤维化定性诊断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26%与72.73%。Mean、SD、%Area、Comp与病理诊断相关较好(Mean:r=-0.838,P〈0.05;%Area:r=0.864,P〈0.05),且弹性评分较常规超声在灵敏度(RTE:96.26%VS常规:64.49%)及特异度(RTE:72.73%VS常规:33.33%)更高。结论:RTE为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提供了新方法,是对肝纤维化诊断手段提供了新的补充。
671-67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2578C/A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银屑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2578 C/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中国北方地区银屑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二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24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实验组)和271名正常对照个体(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VEGF-2578 C/A多态位点基因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实验组中,VEGF-2578 C/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80%、25.20%;在正常对照组中,VEGF-2578 C/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6.59%、23.41%,两组VEGF-2578 C/A多态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基因-2578 C/A的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银屑病的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678-680

甲状腺肿瘤组织VEGF-C和ERβ的表达与LVD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C和ERβ的表达与组织平均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16例甲状腺癌、56例甲状腺腺瘤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C和ERβ及D2-40的表达;以D2-40阳性结果计算组织平均淋巴管密度(LVD)。观察不同甲状腺组织中VEGF-C和ERβ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LVD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C的高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腺瘤(P〈0.05),ERβ的高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腺瘤(P〈0.05);两者表达呈轻度负相关(r=-0.312,P〈0.01);甲状腺癌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1).用D2-40标记的LVD值在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甲状腺癌中淋巴结转移组L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01)。VEGF-C表达与D2-40呈正相关(r=0.515,P〈0.01)。结论:ERβ表达下调可能通过促进VEGF-C的表达,进而影响淋巴管增生,促进肿瘤淋巴道转移。
681-684

56例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98例乳腺良性肿瘤的患者,其中56例采用乳晕小切口进行手术治疗作为研究组,42例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手术的切口小,患者对瘢痕不接受率为5.4%,术后的随访6个月,乳房形态外观正常,无乳房变性乳晕着色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术后对瘢痕不接受率为81.0%(P〈0.05)。结论: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瘢痕不易发现,术后不影响患者审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68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