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年第3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高通量流式荧光微球悬液芯片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分型

摘要:目的:建立HBV基因分型高通量液相芯片检测技术,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GenBank中收录的明确分型的HBV基因序列进行分析,选择preS2-S区设计引物和A、B、C和D型特异性探针。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的特异型探针与一条引物生物素标记的PCR产物直接杂交反应,然后结合亲和素标记的藻红蛋白,用流式检测仪(Bio-Plex 200)检测荧光信号。检测182份阳性乙肝患者血清DNA,其中35份样品检测结果与测序法比较。用B、C型质粒DNA倍比稀释及混合样品检测灵敏度来评估该方法。结果:建立了HBV基因分型的快速高通量液相芯片检测方法。182份患者血清检测结果为:B型占24.2%(44/182),C型占71.4%(130/182),D型为6.6%(12/182),BC混合型4.4%(8/182)。其中35份样本与测序法比较,除3份混合型测序法未检出外,其它32例结果均相同。本方法的灵敏度检测下线为1×103copies/mL。结论:应用悬液芯片技术进行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分析,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并有简便、灵活和高通量等优势。该检测系统不仅在科研中有广泛的前景,也有望成为临床推广的多重分子诊断和基因分型的新方法。
6805-6809

益智仁对谷氨酸损伤的大鼠离体培养皮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单味中药(益智仁)对离体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谷氨酸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探讨中药益智仁益智作用的机理,以初步论证中药益智仁对人体的益智效果。方法:利用原代离体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损伤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益智仁高剂量组,益智仁中剂量组,益智仁低剂量组,制备离体培养皮层神经元的谷氨酸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测定LDH漏出率。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损伤模型组皮层神经元OD值显著降低(P〈0.05);与损伤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皮层神经元OD值显著升高(P〈0.05)。LDH漏出率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损伤模型组皮层神经元LDH漏出率显著升高(P〈0.05);与损伤模型组相比,益智仁中、高剂量组皮层神经元LDH漏出率显著降低(P〈0.05);其他组皮层神经元与损伤模型组相比,LDH漏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智仁能够有效的降低细胞的死亡,提示其对线粒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对初期和后期损伤细胞均有保护作用,但具体作用靶点还需后续实验进一步研究。
6810-6813

半乳糖基壳聚糖/5-氟尿嘧啶纳米粒抑制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半乳糖基壳聚糖(GC)/5-氟尿嘧啶(5-FU)纳米粒抑制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合成GC/5-FU纳米粒,建立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通过动物实验观察GC/5-FU纳米粒治疗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的疗效,通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肝癌的凋亡。结果:GC/5-FU纳米粒成功合成,呈规则的球形,表面光滑,大小均匀,纳米粒间无粘连。实验结束时,小鼠的肝癌组织称重,进行方差分析发现GC/5-Fu的瘤重为(0.4361±0.1153)g,5-Fu组为(0.7932±0.1283)g,GC为(1.3989±0.2125)g,和对照组为(1.5801±0.2821)g,4组瘤重之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GC/5-FU组和5-FU组的瘤重明显小于GC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学意义(P〈0.01);GC/5-FU的瘤重又显著小于5-Fu组(P〈0.01)。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期发现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d,GC组为13d,5-FU为17d,而GC/5-FU组最高为30d。GC/5-FU组的生存时间最长。通过TUNEL法观察肝癌细胞的凋亡发现GC/5-FU组的平均凋亡指数(AI)为21.34%较5-FU组的14.74%明显增高(P〈0.05),均较GC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而GC组和对照组间的A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GC/5-FU纳米粒在体内对小鼠原位肝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较5-FU明显增强。其机理可能与GC能通过细胞膜将5-FU从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增强5-FU对肝癌细胞的凋亡。
6819-6823

卡介苗干预对哮喘小鼠肺组织IL-17A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卡介苗干预对哮喘小鼠肺组织IL-17A的表达、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24只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A组),模型组(B组),卡介苗(BCG)干预组(C组)。C组小鼠每周一次皮内注射BCG 0.025 mg,连续3次。首次皮内注射4周后,第1、8、15天每只小鼠分别给予鸡卵清蛋白(OVA)与氢氧化铝混合腹腔注射,第22天给予1%OVA溶液雾化吸入激发。激发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肺组织HE染色行支气管粘膜下炎症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的IL-17A和IFN-γ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CG干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数均高于显著增高,低于模型组小鼠。BCG处理小鼠支气管粘膜下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小鼠明显降低(P〈0.01),比A组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BCG组小鼠肺组织匀浆中的IFN-γ显著相抵,在模型组小鼠更明显,IL-17A浓度增高,在模型组小鼠更明显(P〈0.05)。结论:BCG干预可抑制气道炎症,可能通过上调Th1型免疫反应增加IFN-γ浓度、减少IL-17A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募集活化。
6824-6826

克拉霉素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克拉霉素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的C57BL/6J小鼠40只为研究对象,通过建模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利用肺炎衣原体反复感染,同时给予高胆固醇食物饲养的方法,成功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模型。依据有无克拉霉素治疗及治疗的时间进一步分为未治疗亚组、早期治疗亚组、延迟治疗亚组各10只。数理统计分析各组的IL-6、IL-8水平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的LDL-C、TG、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且均显示Cpn IgG抗体的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IL-6、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内IL-6、IL-8水平比较:早期治疗亚组、延迟治疗亚组的显著低于未治疗亚组(P〈0.05),且早期治疗亚组的显著低于延迟治疗亚组(P〈0.05)。未治疗亚组的动脉损伤率为100%,明显高于早期治疗亚组的20.00%及延迟治疗亚组的33.33%(P〈0.05)。结论:早期克拉霉素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6827-6829

唐古特大黄多糖组分1对辐射损伤所致肠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唐古特大黄多糖(Rheum tanguticum polysaceharide,RTP)组分1(RTP1)对60γCo射线诱导的肠上皮细胞IEC-6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空肠上皮细胞(IEC-6细胞株),共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辐射对照组(Irradiation Control,IC)以及RTP1低剂量组(10μg/m1)、中剂量组(30μg/m1)和高剂量组(100μg/m1),以6.0 Gy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损伤细胞,损伤前用RTP1预处理细胞48 h。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吖啶橙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Western blot测定Caspase-3酶活性。结果:6.0 Gy60Coγ射线照射可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并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为31.3%,细胞Caspase-3的活性明显升高,RTP1预处理细胞可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30、100μg/m1)分别降低至24.4%和21.5%,Caspase-3酶活性降低,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RTP1可明显抑制60γCo射线诱导的IEC-6细胞凋亡,其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Caspase-3活性相关。
6830-6833

福州沿海海藻共附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目的:从福州沿海海藻中分离海藻共附生真菌,并通过抗氧化活性筛选获得活性菌株,为今后从该菌株中发现活性显著、结构新颖的天然抗氧化剂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通过多种方法从海藻样品中分离尽可能多的真菌;然后进行小量发酵、萃取和浓缩,得到这些真菌的发酵浸膏,并以DPPH自由基为活性筛选模型筛选得到抗氧化活性菌株;最后通过ITS序列鉴定菌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从5个海藻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得到26株真菌并从中筛选出1株抗氧化活性明显的菌株,经鉴定为青霉菌属的桔青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m。结论:海藻共附生真菌是寻找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资源,它为抗氧化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思路。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海藻真菌受关注程度的不断提升,有望从中发现许多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抗氧化剂。
6834-6837

Pim-1在炎症性肠病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Pim-1在炎症性肠病发病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并观察其与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BALB/c小鼠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建立急性炎症性肠病模型,分别在第0、1、4、7天取结肠标本,利用real time PCR、免疫组化动态观察Pim-1表达,分析Pim-1的表达和疾病活动指数、组织学炎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7天后成功建立小鼠急性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Real time PCR、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饮用5%DSS第4、7天后Pim-1表达较正常组及第1天均明显升高,P〈0.05,而且Pim-1蛋白主要在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结肠组织中Pim-1蛋白与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868,P〈0.01),与组织病理学评分亦呈正相关(R=0.851,P〈0.01)。结论:在炎症性肠病起病过程中Pim-1的表达与肠道炎症程度呈正相关,提示Pim-1信号参与肠道炎症反应。
6838-6841

散射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散射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分析其检测的精密度、线性关系、抗干扰能力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散射比浊法批内CV分别为3.1%和4.3%,批间CV分别为3.8%和5.0%;线性关系Y=1.025X+0.024,R2=0.996;胆红素、三酰甘油、尿素抗干扰实验实测值均在可信区间;散射比浊法与色谱法相关性方程为Y=0.968X+0.364,R=0.976,(P〉0.05)。结论:散射比浊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精密度较高,线性关系良好,抗干扰能力强,相关性良好,可适用于基础和临床实验。
6846-6848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急性肝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急性肝衰竭的综合治疗中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选取了近18个月住院的15例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明确诊断急性肝衰竭的患者,明确诊断后第一时间给予每日服用恩替卡韦0.5mg抗病毒治疗,定期观察生化及病毒学指标,并予以随访。结果:15名患者中除5例病情恶化死亡,2例行原位肝移植外,其余8例服用恩替卡韦患者痊愈出院并完整随访。所有病人在开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2个月内生化指标完全正常,HBVDNA低于检测下限,耐受性良好。6个月内有7位患者都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一位患者HBsAg始终阳性。结论:通过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对乙肝相关急性肝衰竭患者尽早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以缩短病程,改善预后,甚至避免肝移植。
6849-685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药学

不同浓度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在产科临床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下国产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分析,探讨分娩镇痛中国产盐酸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以及对母婴影响程度分析。方法:将96例符合要求的初产妇平均分作Ⅰ、Ⅱ、Ⅲ组。Ⅰ组用0.075%国产盐酸哌卡因、Ⅱ组用0.01%国产盐酸哌卡因、Ⅲ组用0.15%国产盐酸哌卡因,并在该3组中均加入芬太1 ug/ml,硬膜外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国产盐酸罗哌卡因。观察Ⅰ、Ⅱ、Ⅲ组镇痛起效和维持时间。并对注药前、后各时间的VAS记录、评分。记录Ⅰ、Ⅱ、Ⅲ组产妇的运动阻滞、分娩方式、产程用时等;对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Ⅲ组起效时间最佳;Ⅲ组维持时间最佳;Ⅱ、Ⅲ组镇痛有效率最佳;新生儿脐静脉血气、Apgar无差异。结论:国产盐酸罗哌卡因用量在0.075%-0.15%浓度范围时,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其中,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在0.1%浓度时,临床应用效果最佳。
6856-685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rs2200733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关联性

摘要:目的:探讨人基因组rs2200733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并发房颤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中国汉族中青年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208例(房颤组)和不伴房颤的高血压患者405例(对照组)。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rs2200733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rs2200733位点存在多态性,分别为TT、TC和CC型,其基因型频率在房颤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8.1%、33.7%、8.2%和72.9%、25.9%、1.2%。基因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房颤组TC和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s2200733位点多态性与房颤显著相关(OR=3.143,95%CI:1.442-6.581)。结论:rs2200733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房颤发生存在相关性,TC和CC基因型可能是房颤发生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
6862-6866

他汀对EPCs增殖力影响的PI3和ERK信号通道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力的影响及与PI3/Akt和ERK信号通道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各16例纳入实验,非冠心病患者的10mL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纳入正常组,冠心病患者的40mL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均分纳入10μmol/L阿托伐他汀组、10μmol/L阿托伐他汀+PI3/Akt通道阻滞剂LY294002组和10μmol/L阿托伐他汀+ERK信号通道阻滞剂PD98059组,均向EPCs方向分化,以VEGFR2、CD34和AC133流式鉴定;观察冠心病患者EPCs增殖力的变化及他汀的影响,观察LY294002和PD98059分别阻断PI3/Akt和ERK通道后他汀对冠心病患者EPCs增殖力作用的变化。结果:与非冠心病人对比,冠心病患者EPCs的增殖(0.23±0.02 to 0.14±0.02,P〈0.001)功能下降,阿托伐他汀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EPCs的增殖力(0.14±0.02 to 0.20±0.02,P〈0.05);该作用可为PI3/Akt通道阻滞剂LY294002阻断(0.20±0.02 to 0.16±0.02,P〈0.001),但ERK信号通道阻滞剂PD98059无此作用(0.20±0.02比0.20±0.0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PI3/Akt通道而非ERK信号通道上调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来源EPCs的增殖力。
6871-6873

CTA指导下急诊动脉栓塞治疗腹盆部大出血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CTA在指导急诊动脉栓塞治疗腹盆部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腹盆部大出血患者32例,动脉栓塞前在抗休克同时行急诊CT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范围、性质,立即在CTA指导下行选择性DSA,并栓塞出血支血管。结果:32例均经CTA检查明确了出血部位,DSA符合率81.3%。CTA与选择性DSA在显示造影剂外溢征象及病变性质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显示出血支动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29例(90.6%)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或控制,休克得到纠正;3例(9.4%)动脉栓塞后出血仍不能控制,其中2例而后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而后行内镜治疗。结论:CTA指导下行急诊动脉栓塞治疗腹盆部大出血迅速简便、安全性好、并发症少。
6874-6877

用EP-9方案对两台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比对及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用EP-9方案对尿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比对的可行性。方法:以不久前刚进行过定标和校准,参加江苏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获得优秀成绩、平日工作状态良好,日常工作精密度高的H-300仪器作为实验仪器,另一台仪器与其比对。采用EP-9方案的方法,连续5天,每日随机选取8份阳性新鲜尿样本,共40个标本,分别双次测试,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5日阳性室内质控结果功例进行符合率统计。结果:质控结果符合率为100%。仪器比对结果均符合一致性要求。结论:实验仪器与比对仪器间的结果高度一致,EP-9方案方法可适用于尿液干化学仪器的比对。
6878-6880

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肾毒性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感染的情况下他克莫司导致肾毒性的处理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服用他克莫司导致肾毒性的患者,换用西罗莫司后肾功能恢复的临床资料。患者因移植术后胆道狭窄,行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后出现发热,明确诊断为胆道感染,予以控制感染。继之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明确为他克莫司导致肾毒性所致,治疗上停用他克莫司胶囊,服用西罗莫司。结果:肝移植术后胆道感染促进他克莫司导致肾毒性的发生,在胆道感染控制的基础上,予以换用他克莫司为西罗莫司,同时扩容、补液等改善肾脏灌注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逐渐恢复,现于我院门诊跟踪并规律复查。结论:西罗莫司是一种低肾毒性的免疫抑制剂,对于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导致肾毒性的处理,换用西罗莫司治疗能有效保护肾功能。
6881-6883

《分子影像学》第二版已正式出版发行

摘要: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申宝忠教授主编的《分子影像学》第二版(ISBN:978-7-117-13344-9/R.13345)一书已于2010年9月14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分子影像学》是国内第一部分子影像学大型专著。对于分子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概况都有精彩而详细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国际分子影像学的最新进展。
6883-6883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肥胖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正常范围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eripher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s,WBCC)对肥胖者发生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2006年4月~2010年1月体检人群共4067例,排除资料不全者,共2830例纳入研究。其中1367例于1~3年后再次来我院体检。肥胖诊断标准按照2000年国际肥胖工作组规定的亚太地区肥胖标准,其中共有肥胖者1120例。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MS的定义。将325例WBCC正常的肥胖者进行四分位数分组(Q1~Q4),随访1~3年后,比较不同WBCC组别发生MS的风险。结果:1.在1120例肥胖体检人群中,肥胖伴MS者352例,占31.43%。2.325例WBCC正常的肥胖者进行四分位数分组(Q1~Q4),随访1~3年后,Q4组发生MS的风险明显增高(25.32%vs 11.11%,OR=2.712;95%CI:1.149-6.400,P〈0.05)。结论:1).肥胖人群中,肥胖伴MS者占31.43%。2).正常范围内WBCC的升高可预测肥胖者MS的发生。
6887-6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