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年第3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不同温度对麻醉后小鼠晶状体浑浊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麻醉后小鼠晶状体出现突发性浑浊的影响。方法:用10%水合氯醛(400础啦g)腹腔注射麻醉4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别置于4℃、15℃、23℃、37℃,扩瞳后,于麻醉后10min、20min、30min、45min、60min裂隙灯观察小鼠晶状体浑浊状态,60min后小鼠断颈处死,冰冻切片行HE染色检测晶状体形态学改变。结果:麻醉后,4℃下所有小鼠在麻醉10min后出现晶状体浑浊,15℃中8只小鼠在麻醉10min后开始出现晶状体浑浊,60min后全部小鼠晶状体浑浊,在23℃中1只小鼠在麻醉10min后开始出现晶状体浑浊,60min后8只小鼠晶状体浑浊,37℃中,麻醉20min后才开始出现晶状体浑浊,60min后,共5只出现晶状体浑浊。HE染色显示晶状体重度浑浊时,晶状体前膜囊增厚,上皮细胞增多,排列紊乱,层次增多。结论:低温可诱导麻醉后小鼠晶状体更早出现浑浊,并使浑浊程度加重,在进行晶状体等眼科相关动物实验中,麻醉后应注意给小鼠保温,避免出现严重的晶状体浑浊,干扰实验结果。
6214-6217

女性髋骨闭孔解剖学测量及意义

摘要:目的:测量闭孔与周围骨性标志间的距离关系,积累相关应用解剖学数据。方法:选取完整女性髋骨49例(其中左侧20例,右侧29例),用游标卡尺、圆规和直尺测量闭孔与与周围骨性标志间的距离。结果:测得左、右侧闭孔前后结节、闭孔最长径、尿道括约肌附着点至耻骨结节、尿道括约肌附着点至坐骨结节中点、坐骨结节中点至闭孔、坐耻弓长、坐耻弓中点宽、耻骨结节至闭孔前结节、耻骨结节至髂耻隆起、坐骨结节中点至坐骨棘的距离分别为31.8±3.6mm和31.5±4.2mm、45.7±3.9mm和46.9±3.9mm、60.5±5.6mm和54.9±6.0mm、58.4±8.5mm和61.7±6.3mm、32.7±1.9mm和32.8±3.6mm、45.6±5.6mm和46.7±4.0mm、13.1±2.7mm和12.8±2.8mm、40.6±4.3mm和38.8±6.5mm、49.6±4.0mm和47.8±4.8mm、42.9±4.4mm和41.9±7.0mm,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孔解剖学测量资料可为相关疾病诊治及妇科和盆会阴部手术提供一定的解剖学依据。
6218-6220

CREG基因敲除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筛选及鉴定

摘要:目的:为阐明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ellular repressor of ElA—stimulated genes,CREG)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拟通过高浓度药物筛选获得基因敲除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方法:用0.5mg/ml、1.0mg/ml、1.5mg/ml、2.0mg/ml、2.5mg/ml及3.0mg/ml6个浓度的G418培养CREG杂合型(CREG其中一个等位基因被新霉素抗性neo基因替代)小鼠ESC2周,确定最佳的G418筛选浓度。挑取该浓度下存活的ESC克隆进行扩增。将每个ESC克隆一半冻存,另一半贴壁培养。待ESC生长至80%融合后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和蛋白。PCR方法扩增CREG基因明确基因组中是否存在CREG基因,Western Blot方法鉴定是否有CREG蛋白表达。结果:确定2.0mg/ml G418为最佳的筛选浓度。在该浓度下,共获得存活的克隆10个,PCR证实c2及C7克隆基因组中没有CREG基因,Western Blot证实C2及C7无CREG蛋白表达。结论:成功获得CREG基因敲除的小鼠ESC2株,为深入研究CREG功能奠定了基础。
6221-6224

富氢液对大鼠脓毒血症引起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富氢液对大鼠脓毒血症引起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建立盲肠结扎穿孔法(cLP)脓毒症模型,随机均分为以下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CLP组及CLP+富氢液组。CLP+富氢液组于CLP后即时、6及18h腹腔分别注射富氢液5ml/kg,CLP组及假手术组于上述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富氢液5ml/kg。CLP或假手术24h后检测肺组织TNF-α、IL-6、HMGB1、IL-10、MDA、SOD、MPO活性及干湿重比(W/D)并采用HE染色法进行肺组织学评分。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及CLP+富氢液组肺组织TNF-α、IL-6、HMGB1、IL-10、MDA、SOD、MPO活性、W/D及肺组织学评分明显升高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CLP组相比。CLP+富氢液组IL-6、HMGB1、MDA、MPO明显降低及肺组织学评分明显降低而SOD明显升高(P〈0.05)。结论:富氢液降低脓毒血症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改善ALI时的肺功能。
6225-6227

枳实提取物及其药效组分对OX—LDL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表达和NO释放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枳实提取物及其药效组分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 ensity lipoprotein,Ox—LDL)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line,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50μg/mLOX—LDL制造HUVEC损伤模型。以MTS染色法检测细胞毒性确定用药浓度。细胞ELISA法测定细胞表面ICAM-1的含量,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结果:①枳实提取物小于等于2mg/mL时,橙皮苷浓度小于等于0.03125mg/mL时,新橙皮苷浓度小于等于0.25mg/mL时,HUVEC存活率分别大于80%。②2.0mg/mL和1.0mg/mL两个浓度的枳实提取物、15.625μg/mL的橙皮苷和0.2500mg/mL新橙皮苷对OX—LDL诱导的HUVEC的ICAM-1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③2.0mg/mL枳实提取物显著提高OX—LDL诱导的HUVEC和正常HUVEC培养液中的NO含量;7.813ixg/mL、15.625μg/mL和31.250μg/mL 3个浓度的橙皮苷能显著提高OX—LDL诱导的HUVEC培养液中的NO含量,31.250μg/mL的橙皮苷能促进正常HUVEC的NO释放;0.2500mg/mL和0.1250mg/mL 2个浓度的新橙皮苷能显著提高OX—LDL诱导的HUVEC培养液中的NO含量。结论:枳实提取物及其药效组分橙皮苷、新橙皮苷能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的ICAM-1表达,促进Ox-LDL诱导的HUVEC的NO释放。
6228-6233

大白兔VX2肝癌模型制作优化研究

摘要:目的:改进大白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方法并研究肝癌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作用。方法:用特殊技术方法制备高浓度细胞悬液,分别以27号注射针头向动物肝脏左中叶注射0.3mL,制成动物肝癌模型。待肿瘤细胞种植成功至实验标准后,阻断肝左中叶之供血和门静脉60分钟,恢复血流至各个实验时间点。检测癌组织中CAT和SOD浓度的改变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全部动物肝脏VX2细胞悬液注射后均种植成功但每组动物中有2—3只出现肿瘤细胞外溢和种植。种植成功之肿瘤组织缺血再灌注后CAT浓度明显降低且至1天达最低水平。SOD浓度在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均明显降低而肝癌组织在再灌注后7天气浓度仍然保持较低水平。在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凋亡均有增加,但在后者更为显著。结论:以特殊外科方法直接向肝组织内注射VX2细胞悬液能够成功制作大白兔肝癌模型。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组织的细胞凋亡,但对肝癌组织的影响更大。
6242-6245

肝癌DC疫苗治疗的活体MRI成像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肝癌DC疫苗治疗的活体MRI成像,评价MR活体检测肝癌免疫基因治疗的价值。方法:建立兔肝癌的动物模型,研究组30只注射磁标记负载肝癌相关抗原的DC疫苗,对照组10只不注射疫苗。通过MRI成像,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及信号改变。结果:接种肿瘤14d后,MRI平扫T2WI期36个病灶显示34个(94.44%),采取强化扫描所有病灶均得以显示;接种21d后,MRI平扫即可显示所有病灶。注射DC疫苗后,三组的肿瘤体积变化不大,部分体积有所缩小,无播散、转移现象。注射DC疫苗后肿瘤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不同注射方式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接种21d后的肿瘤体积迅速增大,增强扫描后可见肿瘤壁较14d时有不均匀的增大。28d后,肿瘤继续扩大,部分出现肝内大面积播散或肺内转移,肿瘤病灶的T2信号增强。结论:肝癌Dc疫苗治疗的活体MRI成像检查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6246-6248

消乳散结胶囊治疗兔乳腺增生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消乳散结胶囊(XRSJ)在治疗兔乳腺增生中的作用,探讨其治病机理。方法:将9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XRSJ高、中、低剂量组,逍遥丸组,模型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前5组用肌内注射已烯雌酚、黄体酮1个月建立兔乳腺增生模型。造模完成后,行XRSJ灌胃给药,分别取XRSJ给药前、XRSJ给药3个月后及XRSJ停药3个月后作为3个时间观测点。观察乳房高度变化;乳腺光、电镜形态学变化;放射免疫法监测血清雌激素水平。结果:与治疗前及模型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XRSJ治疗能明显降低乳房高度(P〈0.05);降低增生乳腺小叶腺泡数目、导管腺上皮细胞层数、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数量(P〈0.05);减少乳腺上皮细胞胞质内线立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数量(P〈0.05),使部分增生细胞调亡;显著降低血清雌二醇(E2)含量(P〈0.01),停药3个月后治疗效果稳定无反弹。结论:XRSJ治疗具有减轻乳腺组织增生病变、降低E2水平、对兔乳腺增生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6249-6252

Aβ在APP/PS1双转基因与APP/PS1/Tau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海马区分布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Aβ免疫阳性产物在老年APP/PSI双转基因(2xTg)与APP/PSI/Tau三转基因(3xTg)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的分布。方法:采用15月龄2xTg与同龄3xTg,分别进行Aβ单克隆抗体6E10免疫组化检测AB阳性神经元及斑块。结果:在海马区2xTg组Aβ沉积多发生于细胞外,形成大量Aβ阳性斑,而3xTg组则主要沉积于细胞内。结论:这种Aβ分布的差异可能与3xTg模型早期即有神经元丢失有关。
6253-625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127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完成的12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5例,稳定性心绞痛62例。结果:手术总成功率为95.3%(121/127例),A型病变成功率98.8%(80/81例);B型病变成功率为93.3%(28/30例);C型病变成功率为75.0%(12/16例),共置入169个支架。失败6例,其中2例死亡,发现心肌桥12例(9.4%)。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并发症低,且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
6256-6258

胃癌肝转移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术中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胃癌肝转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胃癌肝转移灶小于4处,最大直径不超过4cm的患者23名。全组患者接受胃癌D2根治性切除及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其中15名患者术前接受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术后化疗采用以氟尿嘧啶及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方案。结果:本研究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病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66天和505天。5例患者获得无复发长期生存。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转移癌的分布及是否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为独立预后因子。分层分析提示,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多叶肝转移组疗效为优。结论:胃癌肝转移孤立或少数较小转移灶病例通过根治性手术、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术后化疗联合方案能够提高疗效,对部分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成绩。
6259-6262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Valsalva动作对正常人左室扭转的影响

摘要: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Valsalva动作对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的影响,探讨其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VVI技术对30例正常人初始时与40mmHg乏氏动作张力期10s时左室短轴心内膜及心外膜下心肌旋转(ROT)、扭转(TW)及扭矩(TOR)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初始时比较,40mmHgValsalva动作张力期10s时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TL每搏量(SV)减低(P〈0.001)而心率增快(P〈0.001),射血分值(EF)没有变化(P〉0.05);左室心尖部心内膜及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旋转均减低(P〈0.05),而基底部ROT无明显变化(P〉0.05),导致左室TW减低(P〈0.05)而TOR没有变化(P〉0.05)。结论:40mmHgValsalva动作可影响正常人左室ROT及TW。临床上Valsalva动作应尽量减少负荷压及持续时间,避免其对心脏功能的不利影响。
6263-6266

颈内动脉狭窄并发TIA及CRVO动静脉溶栓治疗一例及文献复习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介入及静脉溶栓联合应用对因颈内动脉狭窄致TIA发作伴发静脉阻塞所导致的闭塞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介入方法经颈内动脉至眼动脉开口处注入尿激酶同时给与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治疗后病人左上肢发作性轻瘫立刻消失,患者次日视力恢复至0.25,二周后恢复至0.3,一个月内未再出现TIA发作。三个月视力恢复至0.4,未出现TIA发作。结论:动静脉溶栓的联合治疗方法对患者脑缺血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确切疗效。
6267-6270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NSCLC患者共118例,分为高龄组(≥70岁)26例及非高龄组(〈70岁)92例,均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枚数及转移枚数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高龄组1年生存率为84.62%,2年生存率为69.23%,非高龄组1年生存率为90.22%,2年生存率为79.34%。两组生存曲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 x^2=3.351,P=0.082)。结论:高龄NSCLC患者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可获得与非高龄患者一样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术式是治疗高龄NSCLC患者的可行方法。
6271-6274

C-反应蛋白及CD146在慢性肾脏病中的诊断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CD146在慢性肾脏病(CK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测定52例非透析CKD患者血CRP及肾功能指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ELISA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52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与20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CD146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循环CRP随肾功能减退而增高(P〈0.01),CRP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r=-0.648,P〈0.001);各期肾损伤疾患的外周血CD146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46和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CKD患者的肾功能进展情况。
6275-6277

部队膳食营养调查与评估

摘要:目的:了解新的《军人食物定量标准》颁布后驻港澳部队换进干部集训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今后指导该部队合理膳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入选的237名驻港澳部队换进干部,进行连续3d称重法膳食调查和连续3d生活观察法进行能量消耗测定,以及进行相关的生化检测和体测量。结果:(1)调查对象每人每日的能量消耗为(13.4±2.8)MJ,约(3221.1±658.7)Kcal,属于中等劳动强度,每人每日的能量摄入为5192Kcal,超过其能量供给量。(2)膳食结构中粮食每人日摄入711.8g,占新军标的101.7%;其中,畜肉、牛奶、大豆、蔗糖、水果、干菜类均未达到新军人食物定量标准;营养素的供给量基本都达到军标要求。(3)BMI〉24Kg/m^2的占到集训总人数的33.8%,64名进行生化检测的受试者的血清胆固醇高于正常值者占到4.7%,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值者占到3.1%。结论:调查对象的营养供给能满足基本需要,但膳食结构尚需完善,建议加强营养宣教,改善其营养质量。
6290-6293

CT灌注、MR灌注和DWI成像综合应用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CT、MR几种功能成像(包括CT灌注、MR灌注和DWI成像)综合应用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常规CT和/或MR诊断信心不足的患者,补充进行了DWI成像、CT和MR灌注成像以辅助诊断。其中,18例为肝癌术后或TACE、RFA、PEI等方法治疗后,对肝脏复发或原病灶治疗后活性情况的判断;7例为对肝内多发病灶的检出及诊断;4例肝脓肿;肝腺瘤3例,FNH5例。结果:37例患者在结合了功能成像后做出的综合影像诊断,较单纯常规CT和/或MR扫描,诊断准确率和病灶检出率均有提高。7例肝癌术后患者,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术区是否有有活性的肿瘤残存还是局部复发诊断困难,DWI成像诊断为术后的炎性增生或肝脏局限性灌注异常。后患者经随访3~6个月,一般状况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异常,且影像表现基本无变化。11例原发性肝癌TACE、RFA、PEI等方法治疗后的患者,CT和/或MR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可疑病灶仍有部分活性区但不能确定,加扫了DWI成像,其中的7例进行了MR灌注成像,6例进行了CT灌注成像。经ADC值以及灌注值的评估,病灶坏死区和残留活性区的区分更加明确。7例肝内多发病灶的患者,DWI图像较MR常规扫描检出病灶数目多且病灶显示更为清晰;4例肝脓肿、3例肝腺瘤,5例FNH患者常规CT/MR表现不典型,未能明确良恶性诊断,经DWI和灌注扫描均获明确定性,3例肝脓肿经超声导引下肝穿刺证实,2例肝腺瘤和3例FNH经受术证实,其余病例经临床及影像随访证实。结论:功能成像作为常规扫描的有益补充,其诊断价值不容忽视,可以提高病灶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6298-6302

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测在特发性急性胰腺炎病因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测对特发性急性胰腺炎(idiopathic acute pancreatitis,tAP)病因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78例,其中69例以常规方法检查(对照组),其余109例除行常规检查项目外,对不能明确病因者即tAP行ERCP+胆道微结石(biliary microlithiasis,BML)检测寻找病因,比较两种方法对IAP病因学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有39例明确病因,占56.52%。研究组常规检查后有65例明确病因,占59.63%。未知病因的患者行ERCP+BML检测,其中35例明确病因,8例ERCP无异常,IAP的总病因诊断率为79.55%(35/44)。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检测明确IAP病因12例,占40.00%(12/30),显著低于研究组(x^2=12.038,P〈0.001)。(P〈0.05)。结论:BML是tAP的重要病因之一,ERCP检查联合BML检测可显著提高IAP的病因诊断率。
6310-6312